原帖由
yutaoshome于2005-10-11, 0:21:10发表
原帖由金圭子于2005-10-09, 18:21:30发表
因为三国是最后唯有汉族的中原内战,东晋五胡乱华,汉族的黄金日子一去不复返…………后人无限怀念,故而………………
另外,三强才使外交变得分外有趣,如果只有两方,则无外交,如果国家一多,就过于复杂。
另外为何春秋战国故事不如三国吸引人呢?因为一则春秋战国时间跨度过长,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不如三国其实就一两代人(指曹操、刘备、孙权那代,顶多算上孙策前半代和关兴张苞加姜维淡然无色的后一代)容易塑造英雄(因为有氛围);二则“无语中”在《二鬼子汉奸李富贵》中说的那样“一部人名过于复杂的小说很难成为‘消遣小说’”(原文举希腊神话为例)
金圭子所言甚是合我意啊~~一直有这种感觉。还是你说的透彻点。
一个长短适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加上后来汉族的低潮引起的怀旧效应。把这个时代造就成了个英雄的时代。也因此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更能先引起产商的注意。并进一步向世人传播。
不知我这样理解对吗?还请指点。
呵呵,你首贴的话说的太客气了,
另外,我也觉得是逐步塑造的后果。
比如关羽被抬高到和孔圣差不多的高度,我觉得主要因为上级不可能对投降敌人者完全宽容,这样会让大家临战时毫无斗志;但是如果对投敌的完全一棍子打死(就比如文革的时候,对曾经被抓过的就通通拉出来批斗;更别说其他时代对曾经被抓过可能投降的就冷藏;更别说对关羽这种投降了再回来的可能有好脸色看了),就会出现李陵那种本来是想保全实力却被汉武帝逼的完全投降的。
一句话,上面希望带兵打仗的时候要拼死了上,但是如果真的打不过的时候又能保存实力,等到时候就又能跑回来(插一句,其实我们在游戏中倒是对这种忠诚完全信任的,现实中却是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要宣传大家奋勇向前,也要宣传对敌人投降的能好好对待(比如宣传曹操的“爱才”),这时候,宣传关羽这样的情况就非常好了:这不,你投降了再跑回来我们都能重用你,还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来。
另外一方面,宣传关羽就好像《鹿鼎记》里面康熙反对韦小宝宣传岳飞一样,毕竟三国之后,战争完全从民族内斗转换成了民族间矛盾,而我们宣传的例如岳飞、史可法等等又都是“民族英雄”,想想最后一朝清朝可是外族,推出关羽这样一个和民族矛盾无关的英雄更胜过岳飞等等民族英雄吧(其实不止是清朝会这样考虑-_\\)。而不管是毛家父子改《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还是康乾三朝一下子把关羽拔高到一个圣人的程度,都可以看作是朝廷的需要而作出的“政策导向”(想想我们现在政府的导向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威力有多大),毕竟现在老百姓中“古代”的氛围,是清朝带给我们的氛围。就好像虽然儒学到朱熹时候才完完全全成为主流,但是却给那些没能力了解那么多的老百姓一种从孔子那年头开始就一直占据主流似的印象,甚至让他们完全把当时落魄的和曹雪芹差不多的孔子当成是风光八面似的。
除了关羽,刘备的宣传、曹刘正统论,也是有政治需要的,刘备正统论我记得好像是南宋时候定下的基调。其实在西晋和北宋的时候,一直是拥曹的,而东晋和南宋才拥刘。这也很好理解么,西晋和北宋是继承了地盘而非那个姓那个“血统”,甚至西晋更是直接从曹家手里面“禅让”了的政权(北宋也是“禅让”得来),如果说曹家不合法,就是说“禅让”不合法,就是打自己的耳光。看看《三国志》里面三国的篇幅、顺序就知道了,陈寿还是从蜀汉出来的,都不得不把曹家放在第一个。而到了东晋和南宋,丢了半边江山的情况下,他们更需要宣传的是他们正统的“血统”,他们那个皇帝的姓!不然说实话,我真不觉得就那么点小地盘的刘备家有什么资格和占据整个中原的曹家相提并论…………说难听点,除了那个姓,刘备也就是个自立为王的土地主,比张角、许昌、陈胜吴广也高不了多少。当然最后优胜劣汰,留下了三国,就好像战国七雄一样,不管你是多小的国家也有“一论”的地步,但是就那比吴国还可怜的地盘也能得到后来那么高的评价,正统论一举压倒曹孙,我只能说是因为南宋的政治需要了…………
而三国三大“神人”(也就是已经被吹捧的不像人,而像是神的三位——忠义神关羽、忠汉神刘备、超智神诸葛亮.....)中的诸葛亮,我倒是觉得可能因为刘备的正统需要被水涨船高的原因更多一点。毕竟刘伯温也曾被吹捧成上晓三百年下晓三百年的神仙,徐茂功也被当神仙抬出来过(刚刚一搜索就搜索到鹿鼎记里面解释石碑上有神龙教字样的那段),把人家的本事挂在诸葛亮头上也不算新鲜(比如草船借箭),就比如前面的关羽也做过类似的(比如单刀附会),这方面我倒是觉得关羽刘备被吹捧的方向倒是绝无仅有,而且关羽这个“武圣”封祖辈三代,避名讳,称“关圣大帝”,抬高到皇帝的程度(甚至相当于“当朝皇帝”的程度)
(参http://post.baidu.com/f?kz=5807861)
,和孔子比谁高谁低我不清楚,和刘备比比肯定比刘备还高了一大截的,所以我倒是把他提了上去,起码他不仅仅是因为刘备二弟手下干将的余荫,而且我觉得前面对关羽的分析可能还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还待分析。
不过我觉得就仅仅从刘备血统、帝姓论(他可不是光武帝光复了全国的,他的情况应该是最类似东晋、南宋的那种“半壁江山”的)和“汉族最后的内部矛盾”(特别体系在关羽“武圣”的头上)两条,应该足够奠定三国历史远胜其他战争史而被官方“政策导向”到让老百姓如此耳濡目染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