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张飞=马超(毛本)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5 1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张飞=马超(毛本)

1、马超张飞。
【原文】
  马超见赢不得张飞(65回)
【强调】
  “赢不得”和“一时赢不得”显然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尊重原文。目前结论存在两个可能性,“马超<张飞”或“马超=张飞”,究竟取“<”还是“=”我们后面再说,总之,有了这个依据之后,马超不应该“>”张飞。

2、反驳“马超>张飞”。
1)根据“马超战前体力受损”来判定“马超>张飞”。
【原文】
  次日天明,关下鼓声大震,马超兵到。玄德在关上看时,门旗影里,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张飞便要下关。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遂选五百骑,跟着张飞,冲下关来65回)
【反驳】
  持这种观点的网友往往是单方面强调马超的体力受损,却并不考虑张飞的体力是否受损。下面我们将马超和张飞战前的情况做一个对比。
  从天明到午后,马超只做了一件事——等,等张飞出战,我看马超“人马皆倦”的“人倦”,很可能是已经等的打瞌睡;而张飞也做了一件事,等——等刘备同意出战,张飞早就等的不耐烦。双方都在等,所以双方体力受损程度基本是相同的。
  至于一些网友将马超的等想象成是在一种恶劣条件下的等,以证明马超的等与张飞的等不可同日而语,我只希望这部分网友能够出示原文依据。
  等人的体力消耗本来就小,又发生在体力惊人的超一流武将身上,虽然有那么一点差异,也应该可以忽略不计。何况马超在战张飞的整个过程中无任何体力不支的表现,2100余合打完还“精神倍加”,第三阶段还主动夜战,最后还“亲自断后”。因此,个人认为:马超赢不得张飞并非体力因素。
2)根据“刘备的担心和先收兵”判定“马超>张飞”。
【原文】
  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玄德观之,叹曰:“真虎将也!”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65回)
【反驳】
  比较二人的强弱显然应该看最终结果,而不是看过程中一时的优劣。张飞单挑马超是一次精彩的大战,在整个大战过程中,张飞确实在第一阶段百余合时有过让刘备担心的时候,如果大战就此结束,显然“马超>张飞”,但是大战并没有结束,形势尚有改变的可能。张飞第二阶段主动挑战,以实际行动让刘备在第二次100余合结束时,不再恐飞有失,鸣金也变得从容;第三阶段,更是20余合将主动挑战的马超打得认定“赢不得张飞”,从此未见马超再来挑战。
  过程的公平、公正也非常重要,刘备的先收兵是否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纵观全书,凡是书中明确达到100余合的战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暂停(7次全部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只能把这看作一项潜规则,刘备的收兵行为没有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最终结果是有效的。
3)通过“张飞脱去头盔”来判定“马超>张飞”。
【原文】
  张飞回到阵中,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65回)
【反驳】
  武将应该有自由选择装备的权利,在双方平等的拥有这种权利的前提下,选择任何装备都是公平的。
4)结合“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的马超>张飞的结论”判定“马超>张飞”。
【原文】略。
【反驳】
  在马超和张飞的强弱比较中,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得出的的结论确实是“马超>张飞”;但在直接比较中,马超已经认定“赢不得张飞”,我们据此得出强弱结论“马超张飞”,只能取“<”或“=”,但无论我们取“<”或“=”都与间接比较得出的“>”矛盾。那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结论呢?显然我们应该相信直接比较的结论,而放弃间接比较的结论。
  如果没有马超的这句“赢不得张飞”,那么情况便有所不同,那样双方的直接比较结果便没有了“马超张飞”的强弱结论,变成“<”、“=”、“>”都有可能,回合数很多只是证明了差距极小、极小,那样才可以结合其他依据得出的结论来细分张飞和马超的强弱。
5)根据“马超的步战、拨箭、躲箭等其他优异表现”综合判定“马超>张飞”。
【原文】略。
【反驳】
  这个不能称之为反驳,应该叫澄清才对!在我的武力定义里,这些已经排除在了我当前评定的武力之外(在我的武评中这些属于附加武力范畴),因此这些依据都不能作为依据。不同的武力定义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3、马超=张飞。
【原文】
  到二十余合,马超拨回马便走。张飞大叫曰:“走那里去!”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65回)
【分析】
  双方前面都说过“誓不上关”、“誓不回寨”等豪言壮语的,这句话表明:张飞在未分胜负的情况下对马超离去的不解、不满。马超如果真的是败逃,张飞就不会说“走哪里去”这句废话,难道败逃也要请示!再加上“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进一步说明马超并未失败的突然败走,让张飞起了疑心。
  由此可知,在张飞和马超的“100余合+100余合+20余合”当中,二人完全势均力敌,所以在“马超≤张飞”的结论里,我最终选择:“马超=张飞”,张飞占有一些信心上的优势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6 20: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6 2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绝对真理 于 2009-9-5 14:46 发表
BS故意用小字的

我确实把字体用到最小,因为在我的电脑上,即使这样,显示的字体仍然较大,至少比大家的回帖字体大的多,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请斑竹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6 20: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5 21:12 发表
马超与张飞的交锋确实是势均力敌,但不代表马超=张飞。

是的,虽然马超失去了以真实武力击败张飞的信心,但是张飞尚未失去以真实武力击败马超的信心,双方可以接着打,等到张飞也认定“赢不得马超”时,那么双方便是彻底的武力相当。

QUOTE:
一种结论首先要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我们知道两人交手,可以是100回合平手,也可以是200回合平手,理论上说还会有300回合平手,400回合平手。
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这样判断,即100回合平手不表示相等,而200回合平手就表示相等,既然200回合已经是相等了,那么300回合、400回合毫无疑问也是相等。那么为什么100回合与200回合就是质的区别,200回合与300回合、400回合就是无差别?

理论上,必须是怎么打也分不出胜负的才是完全的武力相当;但是事实上做不到,马超就是和张飞打1000合、10000合……不分胜负,也不能排除在下一合分出胜负的可能,即未必武力相当。所以武评中的一些简化规定便不可避免。

书中明确交代的最多的回合数就是:连续2次100余合不分胜负再加一些,如果打成这样的都还不是武力相当,我就纳闷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二人武力相当莫非是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n方的间接比较?又或是有人说AB武力相当,AB便真的武力相当?
难道马岱兄的武评结论中,从来没有武力相当的两员武将?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6 2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6 2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6 21:34 发表

1、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我确实认为没有武力相当的两员武将,如果我把两名武将的数值列为相等,并不说明我认为他们的武力就是一样,而是在现有战例条件下,我无法区分他们的高下,所以只能列为一样。
比如说两个人都是1.80米的身高,我们说他们身高是一样的,且慢,这个身高一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精确到厘米,如果精确到毫米,可能一个人是1.799米,另一个是1.802米。如果我们再把精确度无限延伸下去,甚至到纳米,说不定全国都找不到两个身高一样的人,当然技术条件限制,我们做不到这一步。
==================================
所见略同。

2、两员武将的技术、力量、体力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从绝对化的角度看,两名武将是肯定不相等的,但从相对的观念看,当我们区分不了时,我们当作他们是一样的。两名武将交手成平局,这是从技术角度无法区分他们的高下,但是还有别的技术手段,比如通过第三者来区分。
==================================
如果最先进的手段都无法区分,用一些落后的、可信度不高的其他技术手段却反而区分出来了,除了说明这些其他手段误差较大、较落后、可信度不高,还能说明什么?

3、张飞与马超打了两百回合,性质还是一样,张飞和马超都可以比对方高一点,差别在于高一点的幅度会更小一些。
==================================
马超不可以比张飞高,因为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得出了“马超赢不得张飞”的结论。将来如果有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只是进一步区分张飞究竟比马超高多少,是高0.00001呢?还是高0?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6 22:02 发表
甲兄认为第三者比较属于落后和不可信吗?非也,甲兄自己也会运用第三者比较。
如果用同样的标准,甲兄也无法区分张辽和张合的高下。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题吧,如果有两武将A和B,他们的武力是相等的,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与C交手,A二十回合击败了C,那么B与C的交手结果是否可以预测?B是否将与A一样也是二十回合击败对手,如果不是,与A战绩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

1、与直接比较得出的结论相比,间接比较或人物评价得出的结论相对而言就是属于较不可信的;

2、我确实不能由张辽和张合的直接交手得出二人的强弱和差距,因为没有明确的回合数和明确的结果,因此只能得出一个差距范围“双方都不能在四五十合(还要再加一部分)内击败对方”,所以只能结合其他依据再来细分。

3、如果有两武将A和B,他们的武力是相等的,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与C交手,A二十回合击败了C,那么B与C的交手结果是否可以预测?
============================================
可以预测,个人觉得这就是三国武评的价值之一,推测没有发生过的战斗结果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如果只有击败这一种失败程度,那么C应该还是20合被击败;在我的武评中不止这击败一种失败程度,所以尚有其他结果,例如:C十余合料敌不过,提前败退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09:17 发表
一般来说,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事物一般都是以一种规律性的形态存在,比如说平均分布、正态分布、三角分布等这样的规律。

还是拿身高为例子,我们以国际标准长度单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高,一般精确到厘米。但这种长度单位也是人为设定的,并不会对人的身高产生反作用。比如1.80米身高的人,如果精确到毫米,那么可能实际是1.795-1.805之间的数值,按照四舍五入规则,都称1.80米。而精确到毫米之后,在取足够多的例子(1.80身高的人)进行统计,那么精确到毫米后的数值,一般会在1.795-1.805之间呈平均分布。不会说因为我们设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的单位,所以在1.800这样的整数位就会特别集中。

那么在武评数值的取值上,虽然我们设定了100、99这样的数值,也要承认数值其实是有小数位的,只不过我们简化为整数位,并不会因为我们设定了数值,武将就会刚好套在整数位上。99实际是98.5-99.5之间的合集,98是97.5-98.5之间的合集,拿出三员武将,两个99,一个98,我们会发现,两个99武将之间的武力差距其实并不绝对比99与98之间的武将差距大,比如A是99(99.4),B是99(98.6),C是98(98.4),B与C之间的差距反而更小。

所以一般在统计中会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最后得出的结果精确到整数位,我们在叠加之前,会保留一位小数,最后再四舍五入到整数位,这就是为了减小误差。

如果我们确定武将差距的原则是整数位的数值,那么我们在确定武将数值时也需要保留一位小数。

我为什么不同意“等于”这样的判定方式,因为等于就表示,无论精确到多少小数位,两者都是一样。A=B,B=C、C=D、D=E、E=F,最后A=F。但如果是约等于,那就不一样了,A约等于B,B约等于C、C约等于D、D约等于E、E约等于F,由于差距具有累积效应,A不一定约等于F。

再回来说甲兄的武力数值确定结果
1、甲兄的武力数值排列规律首先不符合有规律的自然分布原则,99数值的武将特别多。
2、甲兄的武力判断规则中,是精确到整数位的,比如武力差距1和0,有较大区别,既然如此,甲兄的武将武力定位要精确到小数位。

1、兄说了许多与武评无关的事;

2、兄说我们的武力值要是用整数,就应该保留一位小数,但实际上连整数位的确定我们许多时候都很为难、分歧很大,何谈还要再更精确的确定1位小数;这种思路根本不具备可行性。当然用兄这种随便打分的方式,例如A99.4、B98.6是可以实现的。

3、约等于的思路用到最后就是:100约等于99.9约等于99.8……直至约等于0。

4、至于武力数值的分布有没有规律我根本不考虑,我只考虑我的数值是否比别人的数值更符合原文,而不是更符合规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12:00 发表

甲兄自己在第2点也说了,这个战例只能得出张辽张合在五十回合内不能击败对手的结论,并不能得出张辽与张合谁高谁低的结论。同理张飞与马超在两百回合内不能击败对手同样不能得出谁高谁低的结论。

既然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假如将战例次数放大,每次交手,A都能在平均二十回合左右击败C,而B平均五十回合之内都不能击败C,甲兄还认为A跟B是相等的吗?

1、不能同理,因为两战不同,我在主贴中一开始就否定了马超>张飞的可能性。再引用我主贴中一段话:
     如果没有马超的这句“赢不得张飞”,那么情况便有所不同,那样双方的直接比较结果便没有了“马超≤张飞”的强弱结论,变成“<”、“=”、“>”都有可能,回合数很多只是证明了差距极小、极小。
这才是兄的同理。

2、兄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兄在之前已经先假设了AB武力相当的结论,那么无论兄假想成什么情形,哪怕A秒杀了B,AB仍然是武力相当,因为这个结论是兄最先假设好的。脑筋急转弯?

如果没有了兄最先假设的AB武力相当的前提,且没有其他依据的情况下,兄的情形何须每次,只要一次就可以证明A>B。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2: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12:05 发表
我所反对的就是甲兄相等的概念而已。

兄莫非没有看到:3、约等于的思路用到最后就是:100约等于99.9约等于99.8……直至约等于0。
兄对此有何评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5: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14:08 发表
1、甲兄认为200回合内张辽可以赢张合吗,或者张合可以赢张辽?
赢不得不代表排除了大于的可能性,吕布也赢不得张飞,关羽也赢不得黄忠。

2、我没有假设AB武力相当的结论,我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下(A都能在平均二十回合左右击败C,而B平均五十回合之内都不能击败C),是A一定大于B,还是A可能大于B,也可能与B相等。

1、张辽200合能否赢张合,书上没有只能靠推测;
在我的武评系统下,我自然有我推测的结论,兄在自己的武评系统下,也可以有兄的结论,我们的结论可能相同,可能不同,我单纯的告诉兄一个推测结果又有何用?兄还是换其他问题吧!

2、哪怕A打了1000合、10000合……都没有能够击败B,我们都不应该排除A在下一合击败B的可能性,即不能排除“A>B”的可能性;直到A打到自己承认“赢不得B”时,我们才能排除“A>B”的可能性。马超就是这样,打了“100余合+100余合+20余合”后认定,“赢不得张飞”。而吕布、黄忠何时承认自己“赢不得对方”了?

3、我不是回答过了吗?在没有其他依据的情况下,A只要公正20合击败C一次,B公正的50合击败C一次,那就一定是A>B。一次就够了,不需要重复多少次再平均!

4、那么甲兄认为100约等于0否?
======================
(1)我当然不这么认为,100是100,0是0,100>0。呵呵!

(2)99.4不等于99,98.6也不等于99;兄如果能够精确到1位小数,又何必四舍五入?但估计兄大概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然是精确到1位小数,必定要保留2位小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5: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7 15:14 发表
嗯,就算直到A打到自己承认“赢不得B”时,也只能表示A主观认为排除了“A>B”的可能性,不代表AB两人真实武力就肯定排除了“A>B”的可能性。

于是,兄只能说A心目中的三国武将武力排名中肯定排除了“A>B”的可能性,却不能说AB两人真实武力就肯定排除了“A>B”的可能性。

笑笑兄好。

A心目中都这样认为了,我们为什么不相信A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6: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15:33 发表
1、如果是我的系统,那就没必要问了,因为我认为武力99的武将也赢不了武力97的武将。因为甲兄提出武力相等的观点,我才有此问。

2、关于“赢不得”这个问题,我看法与甲兄不同,我的看法是马超认为采用正常方式正面交手赢不了张飞,所以诈败佯输,其实还是想赢,那些诈败战例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路。
例:呼延灼恨不得一口水吞了那一丈青。两个斗到十合之上,急切赢不得一丈青......

3、甲兄为何认为颜良=许褚呢,颜良没有与许褚的战例啊。

4、我的评判标准是整数位的,所以武将数值是到小数一位的,

1、这是武评思路的差异;

2、我评的就是这种正常方式的武力,其他算作附加武力,所以即使马超铜锤打死了张飞,武力结论不变。
急切赢不得、一时赢不得这些描述与“赢不得”是不同的,我主贴第一点就讲了这个问题。

3、颜良>许褚,但武力值同为99,表示差距极小,确定方法较特殊。

4、如果小数的得出完全是随便打分,虽然多了一位小数又有何说服力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7: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16:26 发表
当然不是随便打分,小数的意义在于避免1和0的绝对差异。

甲兄认同一些武将存在差异,却不肯用数值以示区分,令人费解。

那是因为我尚没有很好的确定小数的方法,或许将来有可能想到什么好方法,现在肯定不行,现在连整数都没有完全搞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7 19: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7 16:52 发表

那如果是A认为B“不在自己之下”呢?

1、马超的“赢不得张飞”是二人长时间单挑后的最终结果,可信度很高。所以,不是没有反对的证据(例如以张合为参照的间接比较),只是其他反对证据的可信度相对较低,不能推翻由它得出的“马超<=张飞”的结论。

2、至于“不在自己之下”只是一个人物评价,可信度并不高,如果没有其他可信度更高的反面证据还好,否则,就会被推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1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7 23:00 发表
---马超见赢不得张飞。
也是马超自己的看法。

存在分歧,我把这看做单挑结果。

相类似的,A击败B和A打的B主动认输,个人觉得效果是相同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13: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8 08:50 发表
1、
前有“后面张辽赶来,关公敌住”,后有“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可信度很高。同时没有没有其他可信度更高的反面证据,无法推翻所得出的“关羽、张飞<=张辽”的结论。

“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与“马超见赢不得张飞”是性质类同的当事人自我判断,可信度也类同,应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
“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第一天丧失以常规武力取胜的信心。
“云长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焦躁”——第二天拖刀计已经用过一次,自然被对手提防,一时没什么好办法,心情着急、烦躁。
“抖擞威风,与忠交马”——常规武力失败、附加武力失败,第三日之战已经需要额外的奋威,反观对手,从从容容。

既有关羽自己的判断,又有作者的第三方描述,可信度较高,结论明显。

1、B不在A之下,兄认为是“B>=A”的意思;我觉得是“B<=A,即使B<A差距也一定很小”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虽然我不认同兄的看法,但也不会去反对兄的看法,各自坚持吧

2、至于具体到实际战例,我就来谈谈关羽这句话的可信度为何不算高。
(1)关羽战张辽的回合数不明,导致这句评价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很明显,如果关羽和张辽也是战斗了“100余合+100余合+20余合”仍然是不分胜负,那么关羽这句评价的可信度自然很高。但是如果回合数较少(少于100余合),那么关羽这句评价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草率,可信度自然就要有所降低了。

(2)我认为关羽对张辽的这个评价可能怀有其他目的,可信度又有所降低。
【原文】
关公急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方出城,张辽军已退。飞欲追赶,关公急召入城。飞曰:“彼惧而退,何不追之。”关公曰:“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飞乃悟
【分析】
  张飞初以为是“彼惧而退”,而关羽要让张飞明白张辽真正不战而退的原因是“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关羽如何让张飞相信自己的看法?先否定掉张飞的“彼惧而退”无疑是很好的办法。所以关羽的这个评价可能只是关羽为了彻底否定张飞“彼惧而退”的看法而对张辽的武力有所夸大。并非由此否定这句评价,这句评价也许就是事实,只是由于存在了其他可能性,可信度有所降低。

(3)可信度降低的后果就是如果反面证据的可信度也较高时,它就有被推翻的可能。我们找到了一个反面依据:战颜良时,如果张辽的武力真的不在关羽之下,又何必让关羽去战颜良,张辽去不就行了。
【原文】
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
【分析】
程昱认为敌颜良“非关公不可”,显然在程昱看来张辽不可敌;
操问是谁,曹操当然要将手下武力较强的武将全部想一遍,很可能发现无人可敌颜良,这才发问。如果说张辽也可敌颜良,只是曹操没有想到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曹操也认同“非关公不可”,只是担心“恐他立了功便去”。
综上,关于“关羽强于张辽”,程昱、曹操是所见略同,而他们的眼光、见识都是一流的,这个结论的可信度还是较高的。


(4)两个矛盾的结论如何取舍,以后再说。

3、关羽对黄忠的评价并无自己低于黄忠的意思,只是未找到破绽而已。用拖刀计有可能是为了能够获胜,也有可能是为了迅速获胜;
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已经可以战下黄忠了(虽然不光彩),但是关羽放弃了这个机会,让黄忠回去换马再战,这样的细节兄竟然都无视了;
如果关羽真的低于黄忠,还会因为两日战不下黄忠而十分焦躁?他应该十分庆幸、十分满意自己竟然能够坚持两日不被战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20: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c013 于 2009-9-8 13:44 发表
马超倘若是100.1,
结果也会是马超见赢不得张飞。

就这一句了。

倘若马超是100.1,张飞是100,那么便不应该是“马超见赢不得张飞”,而应该是“马超见如此长的时间都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这样自然就会存在马超在更长时间击败张飞的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2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9-8 14:07 发表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哪怕关羽只和张辽斗了二十合就打心里认为张辽武艺不在他之下,那这个可信度也和马超认为赢不得张飞的可信度相同。

假如寡人见过甲兄和其他人比试武艺,寡人即便不和甲兄亲手比武,也 ...

既然20合可以,那么我们再减少,10合呢?2合呢?不一合呢?0合呢?

可信度是否仍然与经过220合大战之后的评价完全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2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8 14:23 发表

如果把马超的看法当作单挑结果,那么其他人的看法也要一样对待,不能搞双重标准。

当然不能搞双重标准,呵呵!
像赵云打得李典主观上料敌不过,我也毫不犹豫的判了李典低于赵云,而不仅仅是在李典的心目中,李典低于赵云。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8 20: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8 2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8 15:53 发表
1、如果单单说“A赢不得B”,兄认为是“B>=A”的意思;我却觉得是“包含了从A略大于B至A远小于B的一个范围”的意思。

因为这里有“赢”这个在武评中可以定性的词。

赢自然就是胜,我们都知道一般单挑的结果可以笼统的归为分出胜负与不分胜负两大类,其中分出胜负还可以再细分为:擒、杀、伤、败、退等五种;不分胜负也可以分为:均势、非均势两种。
这里着重讲一下非均势的不分胜负,按理说非均势的不分胜负,只要一直单挑下去,总会分出胜负的,但是演义中单挑时有一个重要节点因素——旁观者叫停,这其中更有得到武评迷公认的百合叫停的潜在定律,因此也就有了非均势的不分胜负,即非均势的上风或非均势的下风。可以这么说,阵前单挑如果百合上胜不了的,就自动归入该类了。

一般来说,武力差距决定的单挑结果,结合上文我们以A、B两武将为例,把上面的各种结果所需要的武力差距关系大概的排列一下:
1)A生擒B(A远大于B)
2)A击杀B(A远大于B)
3)A击伤B(A大于B)
4)A击败B(A大于B)
5)A击退B(A大于B)
6)A战B不分胜负但A上风(A略大于B)
7)A战B不分胜负均势(A约等于于B)
8)A战B不分胜负但A下风(A略小于B)
9)A被B击退(A小于B)
10)A被B击败(A小于B)
11)A被B击伤(A小于B)
12)A被B击杀(A远小于B)
13)A被B生擒(A远小于B)

再回过头来看“A赢不得B”,很显然,上面的(6~13)这8种情况都是A赢不得B的情况,那么自然而然的,与此相对应的武力差范围就是“从A略大于B到A远小于B”

具体到张马之战,假设马超为A,张飞为B,那么他们220合战平的结果自然可以舍去(9~13)的情况,马超赢不得张飞时他俩的武力差就是剩下的(6、7、8)三种情况啊。

2、兄言“两个矛盾的结论如何取舍,以后再说”,那我们就拭目以待。

3、关羽对黄忠的评价即关羽无法在百合内战胜对手;用拖刀计就是为了战胜对手,如果拖刀计只是为了“迅速获胜”,那为何关羽要战至五六十合放退?这差不多已经是演义中那么多诈败战例中回合数最多的一次了。
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已经可以战下黄忠了,但是关羽放弃了这个机会,让黄忠回去换马再战,这样的细节说明的是关羽的义!关羽是因为心中有义放过黄忠的,而不是因为对自己的武力有把握才放过黄忠的,这一点原文通过直接描述与人物心理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描写的非常清楚。

战不下类同与赢不得,也是“包含了从A略大于B至A远小于B的一个范围”。

具体到关羽战不下黄忠,自然类同于上面的(6~13)这8种情况,(9~13)自然舍弃,(6、7、8)三种中如果是其中的6或者7,又何来他应该十分庆幸、十分满意自己竟然能够坚持两日不被战下??只有出现情况8才会是兄的假设吧!

个人认为自然应该选6,即关羽略大于黄忠,但是单挑时又无法将场面上的优势转化为胜利,同时附加武力又令对手有了提防,才会表现出十分焦躁并抖擞威风再战。

按理说非均势的不分胜负,只要一直单挑下去,总会分出胜负的,但是演义中单挑时有一个重要节点因素——旁观者叫停,这其中更有得到武评迷公认的百合叫停的潜在定律,因此也就有了非均势的不分胜负,即非均势的上风或非均势的下风。可以这么说,阵前单挑如果百合上胜不了的,就自动归入该类了。
======================================
在有第三者喊停的情况下,一个阶段最多打百余合,这百余合不分胜负,并不表示双方就认定赢不得对方,这只是“一时赢不得对方”。后面列举的情形(7-13)确实是“A赢不得B”,但是(6)属于“A一时赢不得B”A尚可以通过更多的回合数赢B,这也是百余合胜不了的,有时还进行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单挑的原因之所在,否则还打了干吗!“赢不得对方”和“一时赢不得对方”是不同的,我在主贴第一条就强调了这个观点。

以上核心问题如果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9 1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54楼笑笑兄:
1、如果马超确实能够在500合的时候击败张飞,那么我自然会认为马超之前的“赢不得”只是“一时赢不得”。兄可以先去证明这个前提。

2、兄没有必要时光倒流,即使时光倒流看到马超1合击杀张飞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武力排名。兄似乎忘了自己说的:作者最大!

3、
1)所谓更多的回合数这样的延伸,其决定因素将是两武将本身的素质:体力、武艺等,在每百合中断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存在A在每一个百合都占上风,却永远无法战胜B的情况。
2)同时这里毕竟不是数学模型可以无限制的延伸下去,外界环境也很重要由于受到时间、天气、双方主将态度、其余人物的意见、其他原因……等影响,A未必就一定能在阵前单挑中得到能够战斗足够多的回合数的时间,这才是演义的实际情况。
=================================================
同意存在(1)的可能性,但是马超战张飞不属于这种情况,马超除了第一个100余合占上风,其余阶段未都占上风。
关于(2),如果兄认为马超是考虑演义实际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回合数,而导致赢不得。那也怪不得别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马超不诈败,更多的回合数明明可以有的;只要马超次日继续挑战,更多的回合数应该是可以有的。

4、事实上在演义中,寻找时机施展附加武力、外围武力,也是他们有时还进行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单挑的原因吧!
======================================
谢谢兄的补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9 13: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8 22:36 发表

甲兄又开始曲解了,李典明明是认为自己敌不过赵云,而不是简单的低于赵云。

不太听得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9 14: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换个问题吧:

1、如果A和B的单挑打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某一个时刻A认定赢不得B;同时B也认定赢不得A,A和B是不是武力相当?

2、如果A和B的单挑打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某一个时刻A认定赢不得B;但是B还要继续单挑,A和B是不是武力相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5: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9 14:27 发表

白纸黑字是“料敌不过”,不是“料不如”。

这有什么区别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5: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9 14:32 发表
A与B此时的心理状况与接下来的态度,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具体的马超对张飞的战斗中,我分析不出什么,只是简单的根据书中说“赢不得”就判定“赢不得”;兄将“赢不得”理解成“一时赢不得”,究竟有何依据呢?兄能否将关键之处简明扼要的指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9-10 08:41 发表

甲和乙下棋,最后,甲剩下单车士相全,乙为士相全,于是,甲赢不得乙,乙同样赢不得甲。请问甲乙丙兄,两人是否相当呢?

两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5: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10 08:48 发表
关张还战不倒吕布呢。

两回事。
一连30合战不倒吕布,是书中描述的一个事实,而非关张二人同时认定战不倒吕布。

如果关张二人同时认定战不倒吕布,那么他们自然要另想办法,你还能指望抱有“认定战不倒吕布”信念的关张二人在接下去的战斗中,战倒吕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9-10 09:14 发表
武将的判断没法到那么精确

马超要想判断自己和张飞的武力强弱,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交手,一直的打下去。
马超如果愿意,不诈败至少可以打到300合,但是马超不用这么多,在220余合时,马超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结论“赢不得张飞”。

我很简单的接受了书中的描述,就是这么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6: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10 15:42 发表

区别大着呢。

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暗示黄忠不如张、赵二将,但孔明不会说黄忠敌不过张、赵二将。

言未毕,一将出曰:“某愿往!”孔明视之,乃张翼也。孔明曰:“张郃乃魏之名 ...

敌不过对手就是因为武力不如对手;
武力不如对手当然也就敌不过对手(也许可以敌住一段时间,但迟早敌不过)。

这个问题是武评思想的差异。没有办法讨论出结果,还是各自努力完善自己的武评系统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6: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10 15:44 发表

1、甲兄是否同意张飞关羽合力面对吕布时稍占上风.
2、甲兄是否同意张飞关羽合力赢不得吕布。

如果甲兄均同意,那我就没什么问题了。

1、同意;2、不同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10 18: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10 16:32 发表


1.总的说,武力略高的,也可以“赢不得”另一个武力稍低的,不是“一时赢不得”,而是“赢不得”,理由前已述

2.具体说,马超自认的赢不得,自然是当下的“赢不得”,即兄所说的“一时赢不得”

3.我的 ...

两个层次的问题:
1、第一层次:马超的“赢不得”是表示“一时赢不得”,还是“再怎么打也赢不得”从而不用再打了。我认为是后者。
兄说的这个理由我已经回复过了,如果每次马超打到100余合都占据优势,只是由于张飞方收兵而造成赢不得,那这种赢不得显然是略强于对方的赢不得,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再怎么打也赢不得”(不是“一时赢不得”)。但是马超的“赢不得”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全书中也找不到兄说的这种情况。兄还有其他证据吗?

2、第二层次:马超的判断是否可信。
除非有同等甚至更高可信度的证据来否定这个判断,例如马超有一回又和张飞单挑,在220合时击败了张飞,那么马超先前的“赢不得张飞”的判断失误。
我说马超前次判断失误,正是强调并非我理解错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理解:“赢不得”就是“再怎么打也赢不得”,而非“一时赢不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05: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3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