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张飞>关羽(毛本)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28 1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263楼:
1、莫非甲兄的意思是“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这样的战例也要做可能性分析,如果在下不分析就是双重标准?
=======================================
是的。
那就将“关羽斩华雄”换成“颜良败徐晃”来继续我们的讨论,要想象个其他可能性还不容易,例如:徐晃单挑时,为了让关羽有立功的机会,故意20合放水,使得曹营诸将栗然,然后只能是关羽出战;兄能够完全否定这个可能性的存在吗?

随便哪一个兄觉得过硬的战例,只要兄提出来,我一定能想象出其他的可能性。

2、可以在分析该战例时,采用其中的某种推测,只要该推测不与综合后的关、华二人武力矛盾。
=========================================
(1)不矛盾并不能增加它的肯能性;相互印证可以增加它的可能性;即使相互印证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完全有可能是两战都不正常。
(2)兄能够指出,我的恐有失即下风的常理,在哪些战例的处理中,出现了无法解释的矛盾?

3、因为演义中存在着武力略强却无法在单挑中取胜的情况,所以赢不得所表示的武力范围应该是武力略强至武力远逊的范围。
=========================================
我之前同意兄的情形仅仅是:武力稍强的一方,每到100余合都上风,也许再多打几个回合就会获胜,但是由于有第三方喊停的限制,这才造成了演义中有可能出现武力稍强却永远赢不得对方的战例。

兄如果将并不符合这种情形的战例按照这种情形处理,我不反对,但我肯定不会同意。

4、兄这么说,就是将谦虚与不服输都归入别有用心、别有用意了咯
========================================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谦虚就是谦虚的处理,但必须先证明确实是谦虚,而不能将一个未必是谦虚当做谦虚来处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29 09: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268楼:
1、因为兄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否定我提出的“恐有失即下风”的常理;

2、我们做个选择题:所有的未作提示的恐有失都只能做一种最有可能的解释,这种解释是(     )
A、本方武将处于下风,所以恐有失;
B、本方武将虽然未处下风,但是判断人由于判断力不强,判断错了而恐有失;
C、本方武将虽然未处下风,但是判断人对于本方武将过度关心,不忍心继续让他冒险单挑;
D、本方武将虽然未处下风,但是判断人由于看到了其他不利于本方的情形而恐有失。
E、……

(1)如果兄也倾向于A的可能性最大,讨论就此结束;
(2)如果兄认为ABCDE的可能性差不多,我就要解释为何我认为A最可能。
我认为A最可能。B是判断人误以为本方武将下风而恐有失,仍然支持“恐有失即下风”的常理;C、D、E应该都需要提示,提示也正是害怕读者因为“恐有失即下风”的常理而误解。

3、条件加的再多,也还是武力略强却无法在单挑中取胜的情况,所以赢不得所表示的武力范围应该是武力略强至武力远逊。

不过兄的不反对也不同意倒让在下不知如何接口了,本来还准备说“自认赢不得所表示的武力范围应该是自认武力略强至自认武力远逊”……来着的
================================================
(1)兄的第一句话,我完全赞同;
(2)只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武力稍高的赢不得武力稍低的情形,在演义世界中:理论上可以有,实际上真没有。
(3)我会去改进自己对马超赢不得张飞的看法,即:马超赢不得张飞既非一时赢不得,又非由于受到演义条件限制造成的赢不得。谢谢兄。

4、是啊,兄对待是否是谦虚的态度与我对待确认是否是武将真实想法的态度是相同的。
================================================
默认是真实想法,所以谦虚需要证明,兄也是这么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29 10: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8 14:14 发表
甲兄自相矛盾矣,请看甲兄的两句话。
--都是描述的一个事实,战不倒可看作稍占上风,不分胜负可看做未占上风的战不倒。
--不是可能,某人应该就是认为A稍处下风,处于不明显的下风。

比如: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
按照甲兄第一句的判断原则,因描写是不分胜负,关羽未占上风;
按照甲兄第二句的判断原则,由于韩玄恐黄忠有失,所以黄忠下风。

--凡是注明原因的恐有失,都不是因为场面下风,反推:凡是场面下风的被恐有失都无需提示说明。
甲兄没有回答问题,甲兄还没有通过例子论证“恐有失表示下风是一个广泛的现象”呢。

1、这里面确实容易造成误解,不分胜负与不分胜负之间的误解。煮酒前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些战例胜负未分而高下以判”;有时的不分胜负时指原文描写的不分胜负,有时的不分胜负是指我们的武评结论中二人不分胜负(实际是指考虑了很多依据之后的分不出高下,而非某一战的不分胜负)。因此:
黄忠和关羽是“不分胜负而高下以判”,因为有韩玄的恐有失;【但是由于恐有失判断的结论可信度不高,而之后又有老黄忠不用箭继续以真实武力硬拼的行为,此战真正的判断高下,我还是放在了后面的细节上,如果韩玄恐有失之后,关羽、黄忠不再有其他证据,那么我就会直接根据韩玄的恐有失判黄忠下风】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8 14:24 发表
但甲兄屡次已经陷入了这样的辩证怪圈,甲兄认为应该是这样,他人反驳说,这样仅仅是一种可能,还可能是那样。甲兄反驳,你能证明一定是那样吗?如果不能证明,反驳就不成立。如果这样的辩证逻辑也能成立的话,这也太好立论了,我提出一个观点,你们反驳吧,如果你们不能证明观点一定是错误的,那么观点就是成立的。这样也行?

2、关键是在于我将其看做了常理,而你们采用提出其他可能性的方式来反驳我的常理,被驳倒才是怪事,我将你们所有的不符合我的常理的可能性,都用了一句话,不排除反常,呵呵。
演义中的哪些现象能够归结为常理,这就是我和笑笑兄正在讨论的内容。目前我只有一些感觉,感觉某某可以作为常理或公设,在和笑笑兄的讨论中,我正在尽力将感觉提炼成文字,即:成为演义中的常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努力之中。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29 1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29 13: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29 10:50 发表

1、
既然兄说到了武评公设的来源,可以先听听兄的意见。

兄言在下“用这样的方式在否定我提出的恐有失即下风的常理”,其实不然,兄所说的应该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否定恐有失即下风的可能性”,而实际上我 ...

1、和兄的讨论,使我不断的反问自己,常理是如何得出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我们的讨论将不可能有结果。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很多的常理上有默契。直至没有了默契,我们才发现武评中的常理究竟是如何来的我们很模糊。这个问题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只是如今看来,我是非回答不可了,因为我老是常理、默认的挂在嘴边,呵呵。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还是勉为其难,但是要给我一些时间,我去整理一下,另外发帖讨论。

2、关于“马超赢不得张飞既非一时赢不得,又非由于受到演义条件限制造成的赢不得”等兄修改好了,我们再讨论^_^
============================================
几句话就解决了。首先承认“演义中可能会出现上风方由于演义条件的限制而出现永远赢不得对方的情形”,然后举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强调“马超赢不得张飞不属于这种情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29 1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271楼:
1、比如关羽奋力杀退许褚和徐晃,场面优劣是明显的,关羽优,但武力差距是需要分析的
=============================================
(1)在具体战例的影响因素上,马岱兄考虑的相对较少。
关羽奋力杀退许褚和徐晃,完全有可能:是在曹操欲得之为己用的核心目的下,许褚、徐晃在保证不伤害关羽的情况下被无奈的杀退,并不能简单得出关羽强于许褚、徐晃二人联手,而兄在这里根本不考虑这种有原文描述支持的,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情形,而武断的判定关羽占优。
(2)仅仅是判定关羽场面占优也行,因为不管有多少影响因素,关羽占优是事实,但从兄后面的准备确定差距来看,显然是看做关羽的武力占优了,这就有一些问题了。

2、甲兄始终未能形成有说服力的论证证明,恐有失等于下风是常理
============================================
呵呵,我去整理一下,过几天另外发帖讨论。兄有没有用到过常理?可曾经过论证?

3、从黄忠回来之后的质问来看,黄忠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判定黄忠比李严强。我的结论就是黄忠比李严强,但场面是均势,与诸葛亮的话语也充分吻合。
============================================
我的思路清晰简单:黄忠的话用来判断强弱;回合数用来确定差距。引用我的结论:
67、李严:关羽99【A】黄忠99【C】李严92
【依据】65回,黄忠>李严,“四五十合+击退(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差距5。干扰因素:黄忠年老,估计65岁左右。
【处理】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65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7。

4、不同的是对手实力,相同的是刘备、张飞和100回合。
===============================
所以必定有不同之处。如果张飞和马超仅有第一阶段的100余合,那么马超和吕布实力还会不同吗?

5、甲兄在出选择题的时候至少要把对马匹的恐有失放进去
======================
谢谢兄的提醒。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29 13: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30 09: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9-29 16:41 发表
至于常理是怎么来的,这个倒并不重要,可以是总结出来的;可以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可以是从同类文章借鉴来的……等等等等都可以,关键是潜在读者群的接受程度。

本来是不重要的,但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接受,我要求自己要把武评常理如何来的,阐述的更清楚一点。

有些人反对我的观点,我无所谓;有些人反对我的观点,我不得不想是不是我错了,如果我没用错,那就是表达的不够清楚,我要将我的观点阐述的更清楚一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30 09: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9-29 16:46 发表
我估计甲乙兄的思路是将C的‘恐有失’的心理活动当成了罗贯中暗示对阵两人武力高下的判断,也就是作者的意图!

支持,本来就是想这么简单。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30 0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sy 于 2009-9-29 21:19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甲兄已经解释过了,他引证了关羽VS黄忠的战例,在“恐有失”之后,如果双方继续激战,那么“恐有失”无效。如果“恐有失”之后双方停下不打了,那么“恐有失”一方就处于下风。所以我觉得马 ...

我给个链接,可能还需要修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63aa70100der3.html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9-30 1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30 09:32 发表
何为常理,甲兄自己也有文章解释。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7065&highlight=

--常理是指我们日常经验积累得到的常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等,常理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这是我们讨 ...

如果反对的人多于赞成的人,也就不用兄反驳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1 人在线 - 0 位会员(0 隐身), 1 位游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4 11: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