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对联雅座
» 顾飞飞擂台赛对句辑录简评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顾飞飞擂台赛对句辑录简评
文境诗思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17
编号
27731
注册
2004-12-13
#1
发表于 2005-7-10 2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顾飞飞擂台赛对句辑录简评
顾飞飞:
这几天是我最忙的时候,就拖了两天,所有对联都仔细的看过了,好是自然好的,但倘要提高,就需要标准再严一些。“可以”“还行”“不错”的满足就不够了,要作真正“对”得起的对联。通俗地说,就是读起来的确是上句的“下”句,上联的“下联”。这听起来挺简单,其实做到非常难。既然来“砸”,那正面的自然从略,要大作“反面文章”的,你可要挺住了。
一,出:西风剪碎玲珑玉=对:净水敲穿如意钩。
评析:既然意境联,可以不考虑机关的,“如意钩”决不逊于出者,且还有个西游记“打 个前站”,更添了一层自然,仅管“如意”对“玲珑”稍有不足。但我不是很理解何以上联咏雪,却用“西风”。联不同于诗的地方之一,是构词当更具典型性,因为同共就那么两句。西风还是用在“秋”上更有说服力。倘是别意或者直接就是“西边的风”,那就殊无意趣了。读过诗词的人,都不陌生这个“剪”字,而且用来感觉很好,我也曾有一绝这样用过:“湖上清风剪浪花”,意思差不多。其实老祖宗是贺知章,一个“二月春风似剪刀”足教后人惊叹,于是也就有了“风剪柳”的来源,典故也从此多的令人心烦。这回换西风了,我就不好解释了。至于飞飞对句,这个“敲”字,就远不如上联的“碎”用的准了。飞飞聪明有余,但是缺点是不很喜欢深入,喜作蜻蜓,不愿作蜜蜂。
二,出:踏雪寻梅,一缕寒香盈满袖=飞飞对句:披霜拜月,三分寂色染双题
注:双题,额角两边,谢惠连《捣衣》诗云:“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评析:“踏雪寻梅”四字用至红楼梦中的时候,才真正来得神韵,那雪园的森凉,
怒梅的寒香,仿佛嗅到了似的,雪芹的传神本领的确教人羡慕。但在这里还是不作数的,因为还是“意境联”。虽则如此,出句还是有问题。“盈”已经是“满”了,“盈”“满”并用,床上安床。出者的意思大概是想“满”作补语的,那么便不能用“盈”字。(此节似乎附庸兄说过了,但我也是看到便觉不舒服,此一并指出以“附风雅”也!顺便谈谈,在论坛中,我觉得附庸的语法底子是比较好的,当初因为什么不知道了,我们有过争论,那时便给了我留下了“求准”的印象;此外还有那个当时很不满于我的叫秦时月的小伙子。)
尽管如此,飞飞的对句还是该批评,再怎么“注”(!)“双题”也是没用的,出句是有语病,但是格式对者必须还要遵守。无论从意思还是节奏上看,“盈满”都是动补关系,下联决无用数字的道理,“满”置于动词后,在现代汉语中便是形容词,在文言的对联诗句里,就有理解成动词的可能。说明白了,这里根本就没有对上。
三,飞飞对:斜阳草树接寒近=比赛出:古渡烟风送晚回
评析:此句飞飞对句在上。我以为对句胜过下面的出句。出句的小疵是“烟风”,不如上联的语感美,在古代凡是两景并列为一词,诗人都是很谨慎的,不做到“如出一词”决不乱用。此处不是不可,但是读来比较松,显然不如对句了。还有,我们读诗,也要“多个心眼”,仔细辨别古人运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大体说来,状近多用“回”,状远多用“归”。“夕阳西下几时回”,太阳总是远的罢?但镜头却近,此国维之谓“有我之境”也;“风雪夜归人”,自己是近的,但投来我们脑海里的,却是远景,此亦国维之“无我之境”尔。此处显然“归”字更为合理;比之对句的“近”字,真是逊之遥遥了。也许,这个“送晚”的“晚”,也在当改之列。
四,比赛出:偶泛菱舟,轻沾两袖西湖雨=飞飞对:常游竹院,漫卷一襟南陌风
评析:出句的“偶”便成问题,此叙述语也,非描写语也,看下半,当用描写语直入状态,用“偶”来回述,便无下句的真切。飞飞对句“南陌”,显得牵强,南陌即便有谁叫了这地方,又哪里能和“西湖”这特定称谓相抗衡。对联的要旨其实不过两个字:一是比,二是巧。比是严格,巧是自然。飞飞的显然有些硬凑了,这就是这类对联游戏的害处。
五,比赛出句:绝顶书云,正气苍山远
飞飞对句:平湖点雾,残寒碧水冥
按:对出句不理解,此从略。
六,比赛出句:云涛想见千山外
飞飞对句:海市空留一梦中
评:对的较好,比原来的“海岳”为当。“云涛”,前者为实,“海岳”,后者为实,未曾对上也。不足是,“一梦”以虚对实了。
七,比赛出句:碎锦缠绵,柳亲波底月
飞飞对句:金纱浪漫,麦枕陇头云
评析:此对后经作者改动了罢,此据原句。但不管怎样,对句太不细心,没有遵照出句。出联要害是:“锦”是比喻,“柳”“波”“月”均为实物——月虽藏水中,毕竟也是实物,不当对以抽象物或者作比喻。而“亲”则是拟人。对句,也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是对联,形式上必须循规蹈矩;如果有更好意境而打破的,自然也无不可,但这“破”也并非完美,倘能不破而保存好意境,不是更上上佳么?
八,比赛出句:鹊踏枝头好事近
飞飞对句:柳含烟处阮郎归
注:描绘闺中少妇热望征人回家团聚的情景
评析:这是飞飞对的最聪明的一联。这是机关对了,就是分别是两个词牌。可惜还是“注”。真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闺中少妇热望征人回家团聚”的意思,飞飞对句已经完美的做了勾画,而且意思还不仅此,还可以包括“夫婿意气归来,蓦然而生的喜悦”的意思。美中不足是节奏略有出入:踏/枝头;含烟/处。至于后三字的不严格是不能苛求的,有词牌在,就不影响对联的美感了。
九,比赛出句:万事人为皆是伪
飞飞对句:一时口木偶成呆
评析:此机关对,飞飞对句远胜于出句,因为出句是“凑”出“伪”字的,前后意思并不连贯,若说是批判讽刺也太牵强;而飞飞的,却是一意贯终,高明就高明在不看机关,也是好对,意思清通,毫无别扭之处。我过去所言“用典自然”也是此意。其实用典乃是格调更高的“机关”,当追求的也是自然无迹,好的典故手是能做到不看“机关”也顺畅无碍的,只有那些浮浅者才会拙劣到用典只显示典故的意思,以让人知道自己用了典故,懂得典故为荣。不过“偶”字显得生硬,上联意思连不上,气势却因“皆”的轻巧而显得流畅,对以“偶”,是“偶然”的意思,当不是“我”——我是最近才知道是“我”的意思——的意思。但这就不通了,首先偶然成呆显得做作,而且,显然飞飞忘记了前面还有个“一时”。我以为“便”就可以,或者“顿”好些。“成”这一动词也不是完全令人满足,但是别的却也想不出;就像附庸的“伴”一样,显得不够劲,但别的还不如这个。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能以“精”达到较之胜出,便即以“准”求得立于不败。尽管,此刻我又担心违犯了一骑兄严厉批评我的“理解能力”太差的问题,但是也毫无办法,虽竭尽所思,仍不过如此而已。
十,飞飞对句:龙匿鱼沉,青冥有恨天时耗
比赛出句:凤分鸾碎,明月无心人步摇
注:明月、鸾指镜,步摇、凤指钗,皆是古时女子梳妆之物;龙渊、鱼肠、青冥、时耗皆为古代名剑。
按:这些东西,飞飞显然比我更有发言权,而我的确知道不多,倘再发言,岂非“闺”门弄“粉”了么?所以姑仍从略。
十一,飞飞对句:浮云掩面,远岫轻挥三叠曲
金风出句:落日修妆,层林尽染满江红
评析:出句的“修”字是不是有些硬我不敢确准,但是我读来不喜欢是肯定了的。不过,出句的前后两半意思新巧是对句不及的。飞飞所对有两处无理:1.出句满江红全用牌名,毫无改动,对句却只能以王维渭城典故来套,而且还是改造的,显然就是失败了;还有,2.出句中的“满江”所以“红”是因为“染”,可是“曲”如何能靠“挥”呢?其实,出句还有一个小机关:层林尽染。所以,最好也是选用原词来对:百舸争流。机关对的对法是先对机关,如果找不到对等的机关,那就不要对了,干脆认输算了,与其硬凑耗力,不如认输省心。此机关对“满江红”牌并不为难,“眉峰碧”“遍地锦”都不是陌生的词牌,虽然可能背不下来——我就背不下来,背过还是忘,干脆少填,或者填时再说。前面稍加思索,都可能对的很满意。因为人往往如此,一旦难关攻克,灵感也就突发式的来了。
(古诗新咏:我都不大懂得,没有细看,不能擅评。)
十二,蝴蝶/猫:怯怯娇声惊武瞾=翩翩丽影惑庄周
按:打这往下都是飞飞自出自对了。此对甚好,无论真假,都是历史故事,出与对,都很出色,但这个“武瞾”的“瞾”字,还是生硬,使读者首先堕入到这个武昭仪的愚蠢自造字中去了。我看直接说白显些的就很好:怯怯娇声惊武后,翩翩丽影惑庄生。“武后”对“庄生”,更为工稳。
十三,笛/棋:陇上牧童传羽奏=村中老汉斗奇兵
注:羽,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其音激越、悲凉。
评析:“羽奏”虽然下面有“注”,也还是不通,我们常说宫商,这表面知识大概谁都知道一点的,但是任何一“音”一调来借代,都是于语法不通的。而且“羽奏”和“奇兵”无论从词性上,还是修辞手法,都大不一样,对句“宽”到这样,对联也就该直追普通话了。
十四,、簪/灯:不堕儒冠牵白发=长明故剑引红缨
注:上联反用杜甫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意,下联借用辛弃疾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意。
评析:飞飞的确是搞古文学的材料,思维是敏捷的。思维是敏捷的,但落笔是草率的。谜底虽然是“灯”,“长明故剑”也依然有语病,有歧义。这就是病句,活该遭中学生修改的。特别“明”字显而易见的无理,若不看谜底,按照古文习惯,这其实该是“故剑长明”的倒装。“明”字不是“照”“映”的意思,而是“点”“燃”的意思。还有,细究起来,这“牵白发”、“引红缨”的“牵”和“引”,作为动词都还想的不细,颇显语隔,也即有些“不痛不痒”的意思。特别“引”字,想必作者得意之笔了,但其实并不很切当。因为红缨是须执在手中的,用“引”字,还显得远,如欲解困而现搭床也。我在看时,脑子里一影,以为你在思路上,上下联分别往“犹飞雪”、“自请缨”上靠一靠也无不可。
十五,亭/驴:日月双肩甘果老=江山一带定风波
注:上联引用赵州桥的传说,相传赵州桥初建,张果老骑着神驴,驴背上的褡裢里装着日月,从桥上走过,踩出两个蹄痕;下联用风波亭典故,一带江山如画,年年不尽风波。“甘果(国)老”与“定风波”尚有其他意思,此联按撷趣联思路撰写。
按:此联作者后动过,因为已经很好,不再多言。唯“一带”不恰,显得松散。后句保留“江山”与“定风波”是好的,我赞赏。
十六,梅花/豆腐:才子折腰酬素味=后村搁笔累寒香
注:上联引《随园诗话》中袁枚为豆腐折腰的趣事——袁枚归隐后,一日在朋友蒋戟门家品尝蒋手制的豆腐,为之倾倒,遂求赐其法。蒋笑曰,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能为豆腐三折腰,我便传你。结果袁枚真的向前作了三揖。袁枚字子才,世人常颠倒此字,称他为袁才子。
下联引刘克庄在“江湖诗祸”中因作《落梅》诗而获罪、闲废十年之事。(《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当时朝廷颁布禁令,禁止士大夫作诗,直至权相史弥远死后方解禁。刘克庄后来作《病后访梅九绝》叹曰:“梦德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著有《后村诗话》。
评析:此对出示典故来源是对的,谁也难做到都一清二楚,或者也曾留心,但是这样的典故如果不去查查,怕也很难确记。经她一题,印象就加深了。据典故看,对的不错,只是以“后村”对“才子”,典故是对上了,但是就联面看,有些生硬。
十七,花蕾/枫叶:羞颜尽展轻霜后=艳帜深藏细雨中
评析:写花蕾的下句不及上句的枫叶。“艳帜”似乎形容枫叶更恰,而“羞颜”形容花蕾更宜。倘理解无误,那么,还有一个细微之处:“尽展”还是显得重,特别这个“尽”字,似乎可以换一换。
十八,净水:兽口经年,居下不盈为上善=池心一镜,涤瑕至净印真如
评析:至此是情景对了。说实话,我不懂佛教知识,只能是妄加揣摩。过去也有机会接触佛教,身边信佛的也力图让我信仰,但是我总觉得气闷,终于没有信。凭感觉,这个“为”字力度不如下联的“印”字,有些含糊。前边的“经年”与下句的“一镜”,也不是很工稳,前者动宾式,后者偏正式,连词性都大有区别,这样的“宽”对,是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呢?我想飞飞仔细想想,可能会柳暗花明。
十九,周庄:古镇风轻,亚子曾临,参差竹槛穿闾巷=吴江水寂,张郎常梦,欸乃扁舟过小桥
评析:用今人的典故我向来不太支持,因为纵便是很出名,但是积淀不够,总觉不够分量。况且这柳亚子除了爱国之情为我所感动外,真的我读他的每首诗词,总觉得当年毛主席与他较量,胜的也太容易了。总以为他的诗作太随口,太率性,太直露。有些简直就是硬写,把外国的,现代的东西,盲目的往里塞。后部分有两处不足:“穿闾巷”对“过小桥”太过粗心,闾巷是并列式,小桥是偏正式,根本对不上。还有,既然是“竹槛”,对“扁舟”不如往“兰舟”处想,更为工稳;倘必须“扁舟”,那么上联就还是“曲槛”之类的好。
二十,莫高远兮秋叶下:远客沉迷,千年古意千佛洞=阳关浅醉,一霎秋风一树金
评析:虽有一句屈辞在前面镇着,但我还是不很了解;千佛洞我是知道的,但一树金是何处所在就不知道了。也难怪,我自小晕车,哪也去不得,就去了一趟北京,还赶忙写了几首诗,真是蚂蚁行山,能知多少世界。而且我不能同意的是,为什么以人物对地名,总觉得不妥贴。
二十一,梦回连营听清角,重扶残醉还看剑:醉里吴钩,曾向燕云横碧落=灯前老眼,难于春梦觅神州
按:此联还是辛弃疾,还有一点李贺:他也爱用吴钩的。但这联对的比较虚空,似乎优缺点都难于作论。
综述:短时间内,能对成这样,真是教人感服,而且还是女士,更加难得;但是,仓促之中的东西,总是难做到万无一失的,白璧也会有微瑕,以上所指出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写文章,从不忽略结构,开始说要砸,结末了,还是要谈到这一点的:飞飞对词性敏感度不够,是大问题,今后当注意的。对联总是对联,意境固然重要,形式也是忽略不得。在古典诗词与对联的形式中,词性的判定和作用都比较特殊,其效果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语法。很多人,包括名流,但喜欢以此来套。要说套,我这个低微的教师,是最该犯此职业病的,然稍加细考,便也见问题横生。凡是略有对句知识或者律诗知识的人,是会明白动词形容词充当谓语时候,是可以作为对句的对字的,翻开古今名联,后者律诗来,这样的现象多的很。前提是,要具有“近似性”。就是作用近似动词的形容词,或者近似形容词的动词。一般说来,都是是形容词服从于动词。——是指充当主谓短语中的谓语。而有些时候,既便依据现代汉语词性有所改变,但一到诗词对联句子里,效应却还是原来的词性的作用,或者有一半的原词性作用,兼有二者作用。自然,我所指的,也还是动词与形容词。
我以为我们都当注意的是,既然是对联,倘上句为人所出,那么,要完全服从出句,有可能的话,还要不违背原句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能力抬高原句的分量。对联往往贴到我们的大门上,这本身就是格式,所以这种特殊的短小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形式内容并重,而对称之美与相映生辉的效果,应当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
笔下人间,两千〇四年岁末,于深夜。
[
本帖最后由 Z_Artemis 于 2008-6-3 23:21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文境诗思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17
编号
27731
注册
2004-12-13
#2
发表于 2005-7-11 14: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回,我的这个名字也明确了,但我从不用文境诗思的名字登陆唐宋。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6 20: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