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诗词的一些基本原理及评价毛诗词, 并给郭老之类的货色扫盲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7: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魔王庆 于 2012-3-26 17:37 发表


是啊是啊,自己打自己脸已经理屈词穷到了连撒泼打滚加侮辱人加故作了不起不屑和你争====大招都用出来了,轩辕你也算独一份了。
原来你不但有自大的毛病,还有脸皮厚到无敌的天赋。佩服佩服

别把爷爷我说得跟你似的行不,这孩子,怪没眼色的,爷爷我很为你将来担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20: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天资与人力·感受力与思力
历来写诗的人分为两类,一类依靠感受力写诗,一类依靠思力写诗。

感受力即所谓天赋,如我们一般人看见一朵落花,不过伤春、惜死两三层感慨,而感受力奇佳之人看见落花,心中凭空生出十数层感慨来,随口一首七言绝,空灵蕴藉,引人入胜。
但这样的人就是传统意义上“极具诗人气质”的人,是极少数。而且如果以此自恃,不加学习,25岁以后不免感受力削弱,诗力日退。
这类人一般绝句、小令容易写得好。

思力即想的能力,感受不到特别深的内蕴,就用深邃的思想和万物中抽出的领悟来探索出意思,再在诗中层层设色,安排稳妥,锤炼精当,让人越读越想读,一再玩味,回味无穷,并因此观察到世界的奥秘,心中震撼无与伦比。
这类人一般律诗、长调容易写得好。

这也是李白、杜甫两类气质诗人的畛域之分。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20: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8 09: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诗词区别之一例(与别人的QQ聊天)

乔北溟 0:34:59
总的来说,诗是要每一句尽可能地吸纳多的意象,通过虚词来管理,最后全诗多种意象呈层次显示,给人以广阔深远之感。
乔北溟 0:35:20
词则是要把某一种幽微的情绪写到极致,是以多写少
乔北溟 0:35:25
诗是以少总多
乔北溟 0:35:38
所以说,诗境阔,词言长
乔北溟 0:36:40
具体的区别就是诗一字千金,不能有废字,因为吸纳的意象要多
乔北溟 0:37:10
而词必须宽松,有许多意义不大领字、雕琢描写,因为要把一件东西写到极致
乔北溟 0:38:16
所以,诗有时句法要调动
如,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乔北溟 0:38:34
正常的语序是 料赋敌杨雄,看诗亲子建
乔北溟 0:38:46
但词决不能这样
乔北溟 0:39:00
词绝对不可以把语序调动到读者要想一下
乔北溟 0:39:08
那样词气就窒了
乔北溟 0:39:19
诗则要让读者多想多回味,越想越有味
乔北溟 0:40:06
那么我斗胆篡改老杜的句子
诗句: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词句:想赋敌杨雄,诗亲子建,******(总结语)
乔北溟 0:41:55
我先续貂,一般人写词,这个意思会这么写,当然句子很粗糙
词句:想赋敌杨雄,诗亲子建,吟坛恰可称雄
乔北溟 0:42:09
对于诗而言
吟坛恰可称雄六个字就是废话
乔北溟 0:42:24
因为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已经完全表达了这个意思
乔北溟 0:42:38
但是在词里
这句话丰富和补完了意思,递进了意思
乔北溟 0:44:23
如果放到诗里
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吟坛雄可称,雅集谁能明
这就废话得很了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8 09:4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8 10: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境逼而神境生——神马是艺术概括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是因为写的都是生活里有的事,或者写的事符合生活的逻辑;高于生活,是因为提取了生活中最值得写的部分,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概括。
金庸写绿竹巷的清幽,环境描写极细,但没有去描写绿竹翁怎么做菜。因为绿竹翁怎么做菜,对于概括绿竹巷的氛围没有帮助。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一伙人给孟浩然送行,践行的地点必定不止诗里写的这几样东西,至少还包括宴席、服侍的小厮、卖鱼的渔民、江岸的贝壳等等。
而李白撇去这些统统不写,只写帆影、碧空、长江,就是他发现这三者比小厮、渔民更能表达他此时的心境和当时的场景。
也就是说,帆影、碧空、长江更能概括当时的情况(真境),而当时的情况准确地让读者感受到,引起情感共鸣(神境)。
挑这三者而不是小厮、渔民,正是李白作为大诗人的天分与眼光所在。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8 1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8 10: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2-3-28 10:13 发表
因此,词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所以,俺更喜欢词。

PS,其实俺最开始喜欢词时,是觉得艳词比艳诗更有韵味,当然这是俺的一点恶趣味。

长调词表情达意的功能,从层次、发散、概括上来说,是明显不如律诗的
只是情深能动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8 10: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ouyangnitian 于 2012-3-28 09:56 发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一直觉得诗词有那么个区别,但老说不上具体是怎么回事,这以少写多和以多写少两句,终于把那结给打通了,舒爽啊

目前还是最喜欢读王维的诗,不知道LZ学诗的过程都喜欢过哪一些诗 ...

我从01年开始乱写到今天差不多11年了,中间有个两三年没写
初学的时候,看毛爷爷诗词,受其影响,我很喜欢李白、王维这样易懂的,杜甫的读不懂。于是我就写了很多口水话堆起来的所谓“杂言古风”,今天看起来寡淡无味,毫无意义
词喜欢豪放派,讨厌婉约派,于是我就写了很多叫嚣而无实质的词。
这个过程大概是半年。

但是从某一天读《黄鹤楼》有感觉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律诗,然后就越来越喜欢老杜,同时读的也不限于唐诗,宋元明清诗都读,汉魏六朝诗也读。总之是熟读诗词上万首
这时候词我也喜欢上了秦观、姜夔,也写写婉约词,当然依旧不能深入。
这个过程大概是两三年。

之后就上网发诗词跟蒹葭兄他们交流,这个过程中进步很快,技巧掌握进步很大,加上之前有积累,很多东西就不至于不忍卒读了。
这个过程大概是一年。

之后两三年因为工作忙、走上社会等原因突然就写不出了。

之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帮大有来头的朋友,跟他们喝酒论文甚欢,又重拾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井喷了大半年,有了极少几首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这个过程中开始对诗词的结构进行研究。细读老杜诗,并与李商隐、黄庭坚印证;不再排斥张炎、吴文英的词,从他们词中体味结构,都是从这时开始的。

之后直到今天的两三年中,因为工作忙,写得比较少,也没神马满意的作品。
不过积累一直在继续,碰到某个契机应该会再度进步。

总的来说我的禀赋更适合写诗。词因为有诗的功底不是不能写,写出来糊弄外行也没啥问题,不过自家明白难以深入,达不到多高水平。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8 10: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30 20: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詠史詩
詠史詩作為詩和史結合的產物,創作要求涵蓋詩與史兩個方面。在詩的方面,它有詩的所有要求,即對仗工穩、格律正確、章法謹嚴、技巧圓熟、氣脈流動、情感真摯等等。在史的方面,它還有詩以外的要求,即史事嫻熟、選材得當、化用渾然、目光敏銳、見解深刻、眼界開闊等等。能同時達到兩方面的大部分要求的,就是好詩,若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出新,則更是神品。然而若是為了出新而忽視了詩、史兩方面的基本要求,那就本末倒置,墮入尖新浮薄,不足細玩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6 23: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9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