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诗词的一些基本原理及评价毛诗词, 并给郭老之类的货色扫盲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2: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泡泡子 于 2012-3-23 22:31 发表
好奇,毛诗词能入老兄法眼的是哪几首啊?

等下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个人认为整篇不错的: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是、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足乔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此外还有几句隽句,但整篇却不成话了。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3 22: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2: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故园 于 2012-3-23 22:33 发表

还骂人家2货,轮回懒得理你了,你自个去骂个够吧,或者追着骂也行。

我也不想理你了。

您请吧,这里环境可以清净不少
咱接着写帖,不送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2: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12-3-23 22:35 发表
我倒是比较欣赏毛写给他老婆的离别词

但那首词我真心觉得一般偏差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七、诗词的发展大略
写诗词,不可不明了诗词的发展大略,从前向后看,总能发现后代诗人学习前代诗人的秘诀所在。这对学诗有很大的帮助。这里争取用极小的篇幅简述一下。

诗词虽然并称,也是旧诗的两种主要题材,但完全是两回事,差别很大。

     诗的源头有两个:《诗经》(四言为主)、《离骚》(杂言体)。
到了汉朝,因为独尊儒术和过于强调政治的关系,文学没有充分发展。汉朝的代表文体是讲究铺排的汉大赋(散体赋),《离骚》的传承则更多地体现在骚体赋而非诗歌。
当时的诗以采自民间的《乐府》为主,汉乐府的语言形式很灵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慢慢向五言靠拢的趋势,这说明汉语诗歌适合每句奇数字而非偶数字的规律被人们缓慢地发现。东汉末年,五言诗终于在文人手里发展成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和伪托《苏李赠别诗》这样的精美成熟的五言诗。

     到了魏晋六朝,诗的发展有三件大事:
第一,文学的自觉发展。
因为汉朝四百年的儒学价值观在汉末的党锢之祸中崩溃,士人精神苦闷,遁于老庄玄学之中,开始注重个体,而承载个体情感的文学在此时开始自觉,文学创作的规律被迅速总结,出现《诗品》、《文心雕龙》这样了不起的理论著作,而这些理论著作又指导创作,促进文学进一步发展,这段时间,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锦绣辞藻的大量涌现和多角度的精细描绘。
第二,对诗歌音乐性的探索和追求。
佛教的流行,梵音诵经的抑扬顿挫,让中国的文人开始重视汉语声调的仔细划分,并引起对诗歌艺术的音乐性的探索,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沈约、王融等人对诗的格律提出“四声八病”等相当严格的要求,创立了永明体,并逐渐发展为唐朝的近体诗(五七言律诗、绝句)。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永明体对诗的格律限制过严,不切实际,并不成熟,反而限制了永明诗人的成就。二是近体诗格律既然在中古确立,那么要最大限度的欣赏近体诗的音韵美,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中古语音读诗。(这一点是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圈的一个主要争执问题,虽然很难做到,但粤语、闽南语几乎有完全的替代作用,长沙话等方言语种也有相当的替代作用,普通话完全消灭了入声,是非常大的缺陷,吟诵古诗时会使古诗的音韵美打上很大的折扣。)
第三,文学地位的提高和大诗人的出现。
因为文学开始自觉和从曹操开始的统治者的扶持(曹丕即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专门的文学家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大诗人有:曹操、曹植、曹丕(个人意见)、阮籍(三国)、左思(西晋)、陶渊明(东晋)、鲍照(刘宋)、谢灵运(刘宋)、谢朓(萧齐)、庾信(萧梁)等。专业文学家无疑会在文学创作上作出各种探索,留给后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里不再一一展开。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3 23: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〇P 于 2012-3-23 22:59 发表
这帖子写的的确有一定水平,学习中。
但是有一点可以商榷,就好比余叔岩说周信芳不能唱京剧,周信芳照样在上海红的发紫。所谓: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单纯从唱腔技巧上来说当然是余叔岩,但周信芳胜在气象 ...

京剧我不熟
但周信芳的唱腔技巧即便不如余叔岩,至少应该还是十分牛逼的(仅仅是李商隐与老杜的差距)
而毛不是不如李杜的问题,是相当拙劣,差了十万八千里

另外,毛那个也不能叫气象,他只有气,没有象。
单论气,赵匡胤、完颜亮、朱元璋等人的作品不比他差,甚至比他强
但从没人认为他们是三个是大诗人,不但不是大诗人,名家都算不上。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3 23: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〇P 于 2012-3-23 22:59 发表
这帖子写的的确有一定水平,学习中。
但是有一点可以商榷,就好比余叔岩说周信芳不能唱京剧,周信芳照样在上海红的发紫。所谓: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单纯从唱腔技巧上来说当然是余叔岩,但周信芳胜在气象 ...

发重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续(七)

唐诗的成功及其所以成功。
唐诗的成功,不烦多言,这里要说的是其成功的诸多原因:
1、永明体对格律的探索和追求,让诗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唐初的沈佺期、宋之问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再经过诗圣杜甫的精研,近体格律诗基本成熟,到晚唐李商隐的时代,近体诗的创作规律基本被总结出来,可以说完全成熟。
2、魏晋六朝时代,中国文学的辞藻涌现,文采倍增,给唐诗提供了很好的词汇基础和描写经验。
3、唐朝初期的强盛,使得文人大力提倡建安风骨,提高了唐诗的格调。
4、唐朝诗赋取士,社会上对诗才普遍重视。
总的来说,唐诗的成功,更多的是近体诗的成功。近体诗也正式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性文体。

宋诗的学唐与变唐,以及不逊于唐。
宋朝的文人,心气是非常高的。鲁迅先生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这句话虽然过于极端,但是也说明唐诗的高峰让后人望洋兴叹的窘境。
宋人面对这种窘境,既不愿跟在唐人后面亦步亦趋,又不愿放弃诗这种文体(虽然当时词获得极大的发展,但在南宋中期以前,大部分人写词还是游戏的态度),他们要跟唐人争胜。于是,在学习唐诗,总结诗歌创作规律的同时,宋人对诗进行了很大的发展和革新,来树立宋诗的面目。当然,如此深度和广度的革新,必然有利有弊。
宋诗跟唐诗的不同,主要有几点:
1、宋诗题材更广泛。宋人很热衷于写唐人没写过的题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但是唐人写的题材已经很广了,宋人要突破,有时不得不剑走偏锋,如梅尧臣写过死在厕所里的苍蝇,这个当然很难有美感可言。
2、宋诗学问更大,用典更多。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用典可以让诗的涵容量更大,更方便表情达意。二、这种风尚也可视为对唐诗的突破,三、宋朝印刷业极度发达,宋太宗开始就崇尚文治,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很多人阅读饱含学问和典故的宋诗不存在障碍。(至于今天整个社会国学文化水平下降,导致很多人读不懂宋诗,则非宋诗之过了。)当然,这也存在不好的一面,那就是有的诗过于炫耀学问,反而违背了诗的创作规律。
3、与唐诗讲究情趣相比,宋诗讲究理趣。缪钺先生曾经比较唐诗和宋诗,认为读唐诗如食鲜桃,一口咬去,满嘴留香;读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咀嚼久之,顿觉回味无穷。这是因为经过进一步发展,宋人更熟稔地掌握了诗歌的创作规律,手法上更加丰富起来,也就能进行各种安排、设计、隐现、擒纵,来引人寻味。当然,这样一来,有些时候也就显得有匠气,不够浑然天成。
4、宋诗好议论,以文为诗的倾向严重。这一点肇端于韩愈,对于古体诗而言,产生了很多气势磅礴的名篇(如苏轼《荔枝叹》、文天祥《正气歌》)。对于近体诗而言,则减低了诗歌容量,淡薄了诗味,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虽然有一些缺点,宋诗的成就还是非常高的,宋人的心气也是很值得敬佩的,宋朝杰出的诗人也是很多的,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张耒、王安石、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姜夔(词之外诗也很好)、陆游、刘克庄、文天祥等。以前的人多认为唐宋诗(不包括词)双峰并峙,难分高下,但由于宋诗受众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急剧下降,所以在今人眼中也就远不及唐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些是以前总结过的一些东东,所以贴起来会快一点

元诗的没落和明诗的探索
元朝文化落后,鄙视文人,长时间不开科举,文人只好去搞杂剧和散曲,即使偶有虞集、杨维桢这样不错的诗人,但整体上的成就不值一提。
经过长时间的衰退,明朝文人花了一朝之力来探索诗歌的创作规律,经过明末乱离的洗礼,终于在清朝结果,形成清诗的复兴,但是,我认为清诗的成就,大部分应归功于明朝诗人二百多年的创作、理论经验,以及深入长久的争论。
元末乱离,国家不幸诗家幸,诗有一定程度的复兴,但是明初政治气氛异常,杰出诗人如刘基、高启、袁凯等多不得善终,即使侥幸未死,也是多灾多难(当然刘伯温不仅仅是诗人,而袁凯是装疯才得善终),诗的创作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在明仁宗、明宣宗时期,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的台阁体就是其体现。
这种局面在明孝宗、明武宗朝有了改观,当时主政的李东阳,在诗词创作的具体手法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其茶陵诗派扭转了台阁体的平庸风气,并且带动了天下人研究诗词的热情,之后就产生了很多诗学流派,一直到明亡。
首先出现的是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的复古派,作诗讲究格调,要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题材上要写宏大的,用字上则完全摹拟古人,极端的如李攀龙,甚至把古人乐府改几个字就当成自己的。当然,客观地说,这些人才学都很高,诗也颇有佳作,对于诗的发展还是积极的作用居多。
然后就是反感这种临摹的“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公安派(这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这一派觉得要少写大事,要注重个人生活,要多写个人的情感,所以有一些清新的作品。但是,由于刻意排斥格调和大题材,用词有意俚俗浅显,这一派的成就相当有限。
既然公安派反复古派反得不得力,竟陵人钟惺、谭元春就又搞了一个竟陵派来接着反。这个派也反对摹古,但是不满意公安派那种用俚俗琐屑来对抗的方法,他们主张用幽深孤峭来对抗,就是刻意炼字,炼得晦涩艰深,以求与众不同。他们这种搞法,虽然作品有一些独特的特色,但是走的是比公安派更窄的死路。
按我说,这前前后后三大派的缺点都集中在一个:自己限制自己。
复古派讲格调,一定要句句用典,自然显得硬凑;公安派讲性灵,一定要句句不用典,自然显得寡淡。问题是,用典本来只是作诗一个手段,一个方法,既然是手段和方法,本身就没有好坏可言,只有用得好和用得不好的区别,该用时用,不该用时不用,也就是了,没必要强迫自己一定要用或者一定不用。
由于这两方(复古派VS公安派和竟陵派)各执一端,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这两方翻翻滚滚斗了几十上百年,终于让大家看清了诗应该怎么作,就在这时,天下大乱,陈子龙横空出世。
陈子龙文才极高,学殖宏富,诗自然是很有格调的,用典也不是问题,但是,他并不是一味摹拟古人,也很重视写现实的民生疾苦,成就很高,所以他被称为“明诗殿军”。我个人认为,陈子龙的成就,是明朝百余年诗歌创作大讨论,最后结出的硕果。与陈子龙同时而入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等,都是这一硕果的直接受益者,并且正是这一硕果的遗泽,使得清朝的诗歌获得极大复兴,清诗的成就,是离不开明朝的积累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清诗的复兴
清诗作者极多,作品极多,平均水准很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也很不充分。我也只打算简略说一下几个阶段和特点,说得不一定很准,且一定有遗漏,随便看看就好。
第一个阶段是清初,这一阶段清诗继承了明朝丰厚的诗学遗产。从明入清的诸人,遗民也好(顾炎武、屈大均),贰臣也好(钱谦益、吴伟业),将明末大乱催生的诗学硕果(本来也快要成熟了)带入清朝,使清诗有了一个高水平的开端。
第二个阶段大致是“康熙爷”、“乾隆爷”们的纯爷们阶段,这个阶段,是文人逐渐远离政治,诗歌逐渐平淡的阶段。当初“顺治爷”为了整江南的士子,搞了几个大案“科场案”、“奏销案”、“通海案”,这时明入清的诗人凋零得差不多了,一出仕就在清朝的诗人开始主盟诗坛,如王士祯(渔洋)、朱彝尊等,他们在此险恶环境下不得不妥协,王士祯去模山范水追求“神韵”,朱彝尊弃诗不作,改填咏物词,寄托遥深,就是明证。从“康熙爷”到“乾隆爷”,文字狱一趟又一趟,文人也就更加远离政治,于是就诞生了沈德潜的格调说(类似于前后七子而强调忠孝),袁枚的性灵说(类似于公安派但没那么极端,所以成就较高),翁方纲的肌理说(认为要把经学作为诗的肌理,诗才能好),加上之前王士祯的神韵说(要求学习唐诗羚羊挂角、凑泊入冥的风神,含而不吐,有利于避祸),流派纷呈。这么多“说”,对诗学自然有促进作用,但因为政治原因,创作有些跟不上理论。
第三个阶段是道咸年代,因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事、汉人督抚兴起,清朝对国家的控制力减弱,文人参与政治与的热情重新提高。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散户多,各流派的影响力大幅减弱,而这些散户因为政治环境放宽,创作又繁荣起来,涌现了很多出色的诗人,如龚自珍(定庵)、舒位(瓶水)、郑珍(巢经巢)等。
第四个阶段是同光以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流派复兴,新旧杂陈。有搞诗界革命的(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有学魏晋六朝的(王闿运),有学晚唐的(易顺鼎),有主要学宋的(同光体),因为清朝控制的进一步降低和国难的迫在眉睫,这时期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是超过第二阶段的,而这些流派和诗人中,我认为水平最高的还是创作门径较对路的同光体,个人最喜欢的诗人则是易顺鼎。

通过这个历程,也可以看到清诗的几个特点:
一个是宗唐、宗宋之争贯穿始终,对之前的诗进行了总结。如王士祯宗唐,查慎行宗宋;沈德潜宗唐,何绍基宗宋等等。
二个是流派纷呈,主张各异,在很多方面都有有益的探索。
三个是不依不傍的散户多而且强,为诗提供了新的面貌。
四个是文字狱让文化人都钻故纸堆,大家修养都不差,诗作的平均水准也不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诗词殊途
词跟诗相比,跟音乐的关系更紧密。
虽然早在《诗经》之前的年代,诗就与音乐相联系,(《尚书·舜典》记载舜对夔典乐的要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但到永明体兴起直至唐代近体诗发展成熟后,诗与音乐的联系已经不大了。
而词,从诞生到今天,与音乐的联系导致对音乐性的要求都高于诗。

词的源头是隋唐时期民间创作的敦煌曲子词(最早为隋,以唐五代作品为多),中唐以后逐渐引起文人注目,文人让过于俚俗的曲子词更文雅,更拿得上台面。词从此在文化圈内流行,在唐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已经成为风尚。

乱世桃源·西蜀与南唐·花间派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先是朱温、李克用们打得热热闹闹,后是契丹来来回回,要的是打仗的人才,文化也就发展不起来。倒是前蜀、后蜀、南唐这些地方上的老大,或者贪图享乐(后蜀孟昶),或者目光长远(南唐李昪),不爱打仗,反而热衷文治,词这种新的文学题材就借助太平宴乐的氛围在后蜀和南唐快速发展,后蜀编了《花间集》,南唐编了《尊前集》,后蜀这票人统称花间派,南唐的风格也大同小异(李煜除外)。其中的大佬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
这时词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题材十分狭窄,基本局限在宴会和男女之情。二是词的创作探索还很不够,作者凭借才情和体裁的新鲜,创作了大量佳句,但是对结构还没有什么认识,通篇都好的篇目极少。

亡国之君·词国之祖——李煜
词能够跟诗取得看似等量齐观的成就(实则抒情功能仍然不如),李煜的贡献再怎么夸奖都不过分。他对词的形式和内容都作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李煜,就没有宋词三百年的辉煌。
李煜的开拓主要有:
1、 写了很多之前词没写过的题材(亡国以后),拓宽了词的内容。
2、用词抒写了更符合所有人的,而非仅仅是士大夫阶层的情感,提高了词的抒情功能。
3、有尝试慢词,是柳永的先导。
4、有尝试豪放词,是苏轼的先导。
5、用超凡的语言能力和和独到的白描技巧,使雕金琢玉的词风归于清新,提升了词的质量。
北宋词的前两次大改革(柳永、苏轼)都可以从李煜处发端,可以看出李煜对宋词的影响有多大。
虽然说文无第一,但在诗的领域,李白、杜甫的地位公认的比其他任何诗人都高。而词因为体裁的多样性(无数种词牌),没有这种地位的词人。不过我认为,如果在李煜的时代,慢词(长调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李煜是词界唯一一个可以得到这种地位的词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宋词的几次变革与发展
宋词大家耳熟能详,词家也能列出一大堆。这里不打算太详细展开,主要说一下宋词发展的几次关键性变革,或者说里程碑。

第一次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长调词),使慢词开始受到文人的重视,并最终成为词的代表性体裁。柳永自己的词,虽然有一些特色,但是慢词此时刚刚开端,对结构上还没有什么探索,柳词过于平铺直叙,属于婉而不约,成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第二次是苏轼。苏东坡是个天才,所谓强者无所不能,虽然苏东坡对词不过是玩玩的态度(与其诗的数量、用心度相比可以看出),但是一拿上手,就天才地领会了长调词的创作规律(规律具体如何,之后再谈),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作中予以完美演绎,这是一个极大的,而又十分容易被忽视的贡献。另一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在题材上的开拓,别开豪放词一派(虽然豪放、婉约的提法相当有问题,如柳永婉而不约,辛弃疾豪而不放)。

第三次是周邦彦,继承前人技巧并纯熟运用,使词体更成熟、更规范,并且他自己的词给后人提供了经典的创作范式(是手法而非题材、字句、风格),对之后的词人影响极大,可以不夸张地说,自周邦彦之后,无论婉约、豪放词家(姑且使用这种提法),只要词作达到一定高度,都可以看到周邦彦的影响。

第四次是辛弃疾,一方面再次拓宽词的题材,使诗可写的内容词都可写,一方面对前代积累的技巧心领神会,并在创作中予以发展和完善(他对词的态度比苏东坡认真得多,许多词都是多次修改后才成为今天的面目),使这些手法变得更为有迹可循。辛弃疾的努力,使词这种体裁得到充分尊重,取得与诗相近的地位,而南宋晚期姜夔、张炎们对词作规律的总结,使词的创作有板有眼,也未尝没有辛弃疾的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元明词的衰颓
元朝开始,词逐渐衰退,到明朝更是奄奄一息,不但没有出现大词人,就是佳作都少得可怜。
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元朝的民族压迫和明初的高压政治,使词人不敢畅所欲言。
2、元朝鄙视文人,摧残文化,消极影响到明朝还没缓过劲来。
3、叙事功能胜于抒情功能的散曲兴起,一方面分散了词家的注意力(很多人分心思作曲),一方面散曲那过于散漫、意随笔走的风气影响了词的创作,使词作难以深入。

不过即使是这样,明朝的词学研究还是在一直进行,虽然没有诗学研究醒目。到了明朝末年,国屯家难,催生出云间派,导引了清词的强势复兴。
云间派的贡献,主要是开始重视词本身,注意向古人学习,态度端正,并且因为陈子龙的崇高声望,导致学词之风兴起,培养了一大批有潜力的词人,经过明末的天翻地覆,导引了清初词的复兴。但是云间派的审美趣味比较狭窄,总的来说局促于晚唐、五代,注重小令远胜于长调,这使得它虽然泽及许多词人,但没能蔚为大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人间词话》的偏颇
《人间词话》作为当前语境下最有名的词话,不乏真知灼见,且多有发前人所未发的妙论。但对于宋词、清词的评价,至少是有审美趣味偏颇的地方。每一本书都没法子十全十美,这原本也没有什么,只是这世上尽有不读书的人,就把王国维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好像一谈到诗词,不按王国维说的说就是2B,好像一谈具体方法,就是不懂境界,这个只怕是静安先生始料未及的了。

《人间词话》的优点是持论高,眼界大。不过站得高,看得远固然好,但看得太远,导致看不见脚下的石头,那又未必是好事了。在我看来,《人间词话》最大的偏颇在于只推崇天才顿悟,狂鄙视苦学登堂,因为世界上苏东坡那样的天才,一眼瞄过去就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的,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一步步熟练,然后学有所成,不过看静安先生字里行间的的意思,是说这部分人天生就不是诗人词人,再怎么练也有限,不如就不要练了,这在态度上未免就有点粗暴了。

这个偏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过于推崇神思,过于鄙视方法。(方法熟练可以更好地展现神思。)
2、过于推崇白描,过于鄙视用典。(白描和用典同是创作手法,本身没有优劣,只有运用的优劣。)
3、过于推崇性灵,过于鄙视体势。(不顾纳兰情虽真而意甚浅的优缺点,予以过分推崇,推纳兰为有清第一人尤为荒谬。)
4、过于推崇北宋,过于鄙视南宋。(北宋词虽高,后人极不易学,一不小心即陷入轻薄狂躁之途。到南宋,词的创作才彻底发展成熟,虽然付出了神思收束的代价,但给后人提供了学词的明路,后人可以自南宋而窥北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3 23: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发现我这个坑太大了。

原来的计划是:
打算拿几百字讲讲诗词简史
然后花两千字讲讲艺术概括和审美
然后花两千字讲讲各种体裁的创作捷径和大忌

结果发现光简史就超过五千字,清词史这个大头还没来得及写
这样肯定是写不完了
我累了,明天还去无锡玩呢,先这么着吧
希望能对有兴趣的朋友有帮助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3 23: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4 00: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2-3-23 23:56 发表
文抄公一个,算了,这人品不值得我去费口水。

这些文字全是我自己的论述,以透彻全面、浅显易懂为宗旨,跟其他资料多有不同
有些甚至任何资料上都没有,是我自家总结的

我相信你木有看完,然后很13地抛下一句话,然后很13地溜走
这人品,唉。人不怕凶恶,就怕猥琐,俺就啥也不说了

不然郭老们也抄一个看看吧,看能说得多透彻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4 0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4 00: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ouyangnitian 于 2012-3-23 23:59 发表
LZ能出来出这样的好贴,轮回还是有功劳的

前两天发现买电子书里面有篇文章,叫答万季*诗问(上面一个林,下面一个土字,输不出来)
也是讲的诗,写得极妙,是一问一答形式的探讨诗文。LZ知道这文章 ...

这个字读ye,第三声
《水浒》里征王庆的时候不是有个崔埜么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4 00:2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4 00: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2-3-24 00:16 发表
哈,说起《人间词话》,想起前两天在龙空恰好遇到一个白痴,强不知以为知,差点笑死我了。

比如,他说:“在王国维之前,大家都觉得词藻华丽与堆砌典故是学问渊博与好文字的标准,这个认识被《人间词话》一举 ...

倒是跟郭老差相仿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7: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2-3-24 00:23 发表
该白痴还说,陶渊明在晚清之前的主流评价,就是认为他不过是打油诗。

终于因为这句话激起了公愤,被大家群起打脸,最后可耻的遁了。

陶渊明在齐梁之间确实不太被看重,钟嵘的《诗品》里只归他为中品,曹操还只被归为下品呢。
不过凡是能进《诗品》的诗人,哪怕是下品,也是被视为当时名手,说打油诗就是搞笑了。

陶渊明开始被大力推崇,始于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7: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〇P 于 2012-3-24 01:06 发表
还是以京剧为例子,余叔岩是老谭徒弟,更是老谭的忠实拥趸,老谭在新三鼎甲中本身就是唱腔最花哨的,余叔岩在老谭的基础上又多有完善,讲究字正腔圆,讲究所谓人峭拔劲,做到了华丽圆润,尽善尽美。周信芳多吸收 ...

我是不懂京剧的。
你说余叔岩的华丽圆润是技术,周信芳的粗朴豪放也是技术,这句话我是理解为余叔岩和周信芳风格不同,然而唱京剧需要的方法、技术,两人就算略有轩轾,也不至于天差地别,是不是这样。

其实无论是书生气骨还是英雄情怀,在诗词中本身都是平等的。
同等水平下,不能说写英雄情怀的就比写书生气骨的强,也不能说写豪情壮志的就比写愁肠百转的强。
要说分了强弱,那是作者本身水平分了强弱。

就像辛弃疾,他的词够大气了吧?但是他的词不但不是一气吟就,反而是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的结果(一般人想象中的无用书生寻章摘句的样子),他大部分词都改过十几次、几十次,这就说明他十分重视词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也因此首创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巧(当然,是在符合词的艺术规律的前提下)
同样是写大题材,写豪情,陈亮、刘过的水平就太差了,词也不能深入感染人,比姜夔、张炎、王沂孙、吴文英的词就差远了。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大家、英雄之词,重点不在于他写的是豪放词,而在于他词写得好。如果他词写得不好,哪怕再豪放,也是没用的。

曹丕、曹植也不能因为写诗的风格不同,就简单地论断曹植强于曹丕。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不认为曹丕比曹植差,而是说:魏文以位尊减才,陈王以势窘益价。
真要细读,会发现曹植很多时候说得过度并且芜杂啰嗦,曹丕反而天分颇佳,慧眼独到。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07: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8: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2-3-24 06:01 发表
前面仔细看过,评论也给你了:你自己境界阅历认识水平有限,导致好坏不分
后面的:由于我不是这方面专业,那好吧,先假设我是无知的,可是,我怎么感觉似曾相识呢?我可是大一之后就看不进人文类读物的啊,这只能说明你说的和其他人说的,区别度很低。为严谨起见,能加注么?把不属于你的那些地方都加注么?

你除了人身攻击, 还会什么?

1、有本事把自己写的代表作发出来,给个链接也行
2、如果不是文抄公,欢迎去pk大学该专业的教授们!那才是表现”你行“的场合,如果他们说你行,你才行,我们这种非专业的,就是说你行,你也是不行。在一个非专业的地方展现自己多有能耐,只能说明”你没胆量,欺软怕硬“
3、以自己专业去鄙视非专业的人,还口出恶语,只能说明那个人连自己专业都不自信,而且人品极差。
4、到处吹捧自己,却没有过硬的东西,我只能以一个人来形容此人:阿Q一个。

我很奇怪,你给我那个评论是基于什么?
是你老人家懂诗词,还是你老人家有境界、有阅历?
不过从您的文学水平来看,您还需要去幼儿园进修;从您的幼稚程度来看,您还需要到社会上找抽,在蹂躏中进一步成长。

我除了偶尔抽郭老跟你的脸之外,主要发帖不是一直在谈论诗词的基本原理吗?
您应该这样问:你除了谈论诗词,还会什么?
然后我答:还会抽郭老和你的脸。

1、爷爷的代表作,虽然只是比老毛强一些而已,说起来还很稚嫩,但以你的水平和人品还不配去看。
2、不劳你关心,李剑波、蒋长栋、莫立民这些中文系教授和名家弟子都被我在课堂上当面抽过,所以抽你的脸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不用太诚惶诚恐。在这里我发帖是为了跟大家交流,不是为了展示我有多大能耐,你进来找抽怪谁呢。
3、我从来木有鄙视非专业的人,我只鄙视非专业还要充专业的货色。承担着被这种货色咬的危险,挺身而出抽他们的脸,这岂不正说明我热爱专业,奋不顾身,是十分有正气和侠义的行动。
4、我没有吹捧自己哦,过不过硬你可以看诗词版写诗词的朋友们的评论。你倒是有个过硬的榆木脑袋,扔到地上想必叮叮当当响,行刑的时候可比阿Q刺激多了。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08: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8: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unhezi 于 2012-3-24 11:47 发表
楼主这个东东是现写的?文思如此敏捷,虽然观点不同,但真是佩服佩服。

有一部分是现写的
有一部分是之前整理过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9: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〇P 于 2012-3-24 01:14 发表
另:境界当然要通过文字体现出来,但是太讲究工具的作用,就会以词害义,就好比言菊朋所谓以字行腔造成的怪腔。

其实对于经过一定训练的人来说,以词害义是个伪命题。
因为这个字或词不好,你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找,一定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字更好的词,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这就是所谓的“锤炼”
而且我最强调的是掌握诗词创作的方法,字词还在其次。
掌握了方法,无论风格是豪放、是婉约、是冲淡、是清旷,都会是好诗,而没掌握方法则都不是。


言菊朋说以字行腔造成的怪腔,我估计不是因为太注重方法,而恰好是因为方法不熟练或者说方法没找准,导致无法圆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9: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_Artemis 于 2012-3-24 12:37 发表

词汇量下降是时代使然。明清比之唐宋,诗词容量已经有很大下降。

五四以降,传统文化倾颓,很多词汇废则退。我读胡马词,亦不觉此人词汇上有何建树。

明清比之唐宋,因为新事物的增加和新典故的增加,词汇量不是下降,而是大大增加。
五四以降平均词汇量减少是今人空疏不学之故。
胡马词很差,诗强点,但也有限,你该去看些好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09: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魔王庆 于 2012-3-24 13:39 发表
看楼主帖子,真的是只能当笑话看,和凤姐的“前后300年”实在是相映成趣啊……

知道一点点诗词的写作规律就自以为自己很不得了了?拿电脑编个程序,把诗词的韵律==要求规定好了,让它自动写诗词,出来的保证符合韵律,一点差都没有,问题是那玩意能看吗?

一个美院学生掌握了所有的绘画技巧,就能成大师了?
认识全部中文的人,就能写出传世之作了?
扯淡……

诗言志、词言情,能够在诗词当中把自己欲言之志、欲抒之情表达出来,使读之人能了解、感受、认同,这就是好的诗词。纠结于技巧小节的人,一辈子顶天也就是个匠人而已。
可笑的是,明明是个匠人,还自以为了不起,觉得自己真的有多伟大了,实在是可笑啊可笑……

被楼主贬得一文不值的毛和郭,不过是“四流”水准(楼主之言),不过人家的诗词也是传遍中国,万人诵读。

不知楼主如今出版过诗词集几本?文学研究又有几何?毛郭的诗词现在还有人在读。但问10年以后,楼主可有自信几人记得你的诗词?

你认为“诗词写作规律=格律”,您这智商……麻烦仔细看看我说啥再反驳,不然是鸡同鸭讲,浪费时间
你说纠结于技巧小节的人,一辈子顶天也就是个匠人,意思是说杜甫、辛弃疾也不过是个匠人而已咯。
您说毛和郭的诗词万人诵读,所以好,那请问,很多厕所文学(比如“一天晚上,两人上床,三更半夜,四肢交叉……”之类)也万人诵读,《骑李湘》也万人传唱,荤段子(主席这个样子满像一个飞行员的嘛)也万人诵读,是不是也很好。毛诗词如果撇开“毛”这个头衔,又会有几个人觉得好?
你说毛郭的诗词到现在还有人读,其实张宗昌的“大炮响兮轰他娘”、“上头细来下头粗”更加耳熟能详,是不是说张宗昌的诗词比老毛强多了。

还有啊,毛和郭老要分开嘛。毛虽然我认为他整体上三流末四流的样子,但同时认为还是有几首佳作的
你拿郭老跟毛并列,不是侮辱你最敬爱的毛吗?请问郭老有神马诗词传遍中国?
您这么2,是不是可以补充一些文学常识在说话?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09: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0: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2-3-24 13:57 发表

屈原有规矩么?
《庄子》中有言:书者,圣人之糟粕也。所谓的规矩,不如说是后人总结前人创作经验以为的规律。请注意,是以为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进行创作,可以走一些捷径,但是不按照这种规律创作,也未必。这里的一些人推崇长调,其实长调本身也是宋人在小令和乐府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削足适履,呵呵呵。

我说的诗词创作的艺术规律,在2楼的括号中已经注明了主要指诗词的代表性体裁律诗和长调词
在3楼已经说明了小令、绝句和古风另有不同
郭老可不可以拿点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出来,否则就承认自己是外行、比较2,不要用如此弱智的偷换概念来卖萌了

另外方法不等同于规矩格律,方法是指更好地表情达意的各种手段,这个楚骚一样十分丰富,毫不缺乏
你有意把“方法”和“规矩”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缩小“方法”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以为哥的智商低到跟你一样,看不出这么粗浅的把戏?

楚辞不是没规矩,不过单从规矩上说,确实不如近体诗严密。
不过老毛写的不是骚体诗,而是格律诗,当然要用格律诗的规矩来评判。

从诗经、楚辞到近体诗,诗的表情达意功能是在一直进步的。
老杜的一些七律,涵容量不亚于《离骚》,这就是诗歌表情达意功能提升的体现,可以用较少的篇幅表达较丰富的意思。
郭老当然不明白,只知道张口就喷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10: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0: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魔王庆 于 2012-3-24 14:05 发表



三红大大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并没有说不需要技巧,但评论别人诗词的时候,完全无视别人想表达的思想境界。而一味从技巧上去贬低他人,这本来就是舍本逐末的事。如果评论者自己也是大师级的,那还好些,本身自己就连匠人都还算不上,又有什么资格去说……

打个比方:我穿一件汉服出门,是想表达我对汉文化的尊重和敬仰。一个家伙对我说:你这件汉服是侮辱了汉文化,你看你看,上面有个线头露出来了。那我肯定一口盐汽水喷死他。

太搞笑了。
毛的思想境界咱先不争论究竟高不高,就算高,那也写在《毛选》里,而不是诗词里
你读毛诗词读出啥“思想境界”了请问

我估计你是想说毛词有气魄,用错了词,用成了“思想境界”
那我告诉你两点:
1、诗词中并不是只有毛有这种嚣张气焰,赵匡胤、完颜亮、朱元璋的作品都有,而且有的比毛还要嚣张,按你的标准当然比毛要好。不过这仨的诗词可从没人认为有多好。
2、气魄大的,辛弃疾、陈维崧都大,在大的同时,技巧也高,方法也对,所以是豪放派大家。毛气魄大,但技巧不行,方法不对,所以不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无法理解?

如果必须大师才能评论别人,那你这辈子啥话都不能说,因为你哪怕是说一句“这个菜难吃”,按照你的观点,也会因为不是“厨艺大师”而被禁言

你那个比方应该这样打:你穿一件满是破洞、全身线头的汉服出门,我说你侮辱了汉文化,你就说穿破烂体现了你“简朴”的“思想境界”,说我不懂,然后得意地还含着一口黏糊糊的东西乱喷。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10: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1: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lh2004 于 2012-3-26 10:30 发表
楼主的文章读来颇有味道,个人也认同你对太祖与郭丑儿诗词水平的定位,
但还是请对异见网友宽容包容,“2”类言辞使用当谨慎。您若是真才子,该有必要的雅量。

萧兄,您也看看这些异见网友大多数都是啥德行吧
俺从来不以才子自居,不在乎神马雅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1: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魔王庆 于 2012-3-24 14:17 发表


意大利不打防守反击,反而打长传冲吊,赢了球你会说它不该赢吗?

防守反击(豪放)、长传冲吊(婉约)只是风格差异,而意大利队的技战术水平放在那里(杜甫、辛弃疾)
问题是你如果技战术水平跟中国队(老毛)差不多,那么甭管防守反击、长传冲吊都赢不了

这就是我说的风格是表面,方法和技术是核心

[ 本帖最后由 李敬玄 于 2012-3-26 11: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敬玄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28
帖子 349
编号 273262
注册 2008-4-1


发表于 2012-3-26 11: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2-3-24 14:33 发表

你就给大家讲解讲解崔颢的《黄鹤楼》,老杜的《江南春甲子逢李龟年》,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稼轩你就不要讲了,免得说我为难你。

等一下,你是个什么东西
你向别人提要求,不磕几个响头表示诚意和感谢
随手点了,就叫别人讲?
郭老真拿自己当角儿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2 10: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32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