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对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总是重复犯下落入造反武装诈降圈套的低级错误感到匪夷所思,因为这无论如何不能被视为一个在政治上相对成熟的执政团队所应犯的错误!
=================================================
造反武装接受招抚之后,需要安置他们,使他们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也需要大量资金,而当时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些钱,仅仅发张免死票,就地安插了事,使得他们“淫掠如故,村氓吞声,有司莫敢告,口患成于此。”
===================================================
这看起来就是个滑稽的对比。因为没钱招安,所以招安是低级错误?????
也许后来的几次招安是错的,但是杨一鹤的那次招安,只能说明朝廷在面对民变时根本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通过上面的论析,我们可以看到,天灾人祸的确是明末民变的重要诱发原因,但是因此将民变的原因全盘推到以崇祯为首的明朝政府身上,也是有欠公允的,因为相对富庶的江南地区在长达十七年的崇祯一朝始终平安无事,甚至在北京被李自成攻下,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之后,弘光还能够从容的在南京登基为帝,就充分说明了明末的国家政策还远没有达到“暴政”的程度,
这一段就更有点搞笑了,当时的农民起义把北方捣的稀烂,后来清朝入关,占领了北京和河山、山西等地,他们也没想过如此顺利,对于是否南下尚有疑虑。但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就是粮荒、物资供应荒。有明一代,就是通过运河从南方向北方运物资。清军刚占领北京后,发现只占领北京及其周边,那该穷的还是穷,和呆在东北差不多。再加上一些投靠清军的汉人,一直主张南下,所以就南下了,最后居然如此轻松的拿下南京。从此之后,财赋重要就入了清军之手。南方财赋重地,之所以不乱,是因为尚有点活路,明朝包括后来的南明,拥有南方几省,正是一种优势,可惜这种优势丝毫没有显现……
如此因为天灾加上人祸,让明朝无以应对。那么清军面对的是什么情况呢?首先人祸一直有,当时的当时的北方一直很乱,清军在北方先打李自成,又打一些零星的判乱,还有后来打姜襄,人祸不断。天灾尚在乎???假如天灾不在,那么只能说明清军是奉天入关了,光辉正大,所谓紫气东来了。假如天灾一直在,那么清军能靠着这样天灾人祸的北方去打下天下,那只能说明清军英明神武,非常人所及了。
[ 本帖最后由 贾芸 于 2010-9-4 10:4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