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废江河万古流, 驳倒亮派的谬论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23 17: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古拉森 的帖子

感觉你对易的理解有问题。
“自从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台栏目贬低诸葛亮的能力以来...”
易中天贬低过诸葛亮的能力吗?他只是指出、并且同意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诸葛亮军事能力非其强项的说法而已。
“其文除了秉承易中天一贯的北伐是穷兵黩武的观点”
易中天说过这种话?我倒是记得,易中天认为诸葛亮屡次出兵伐魏是有道理的,例如继承先帝遗志、小国更须强兵等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28 20: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1 古拉森 的帖子

“蜀汉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府库充实,”
这话真够夸张的,中国自古以来(包括现在)好像都没有哪个朝代有这样的好评。
蜀汉当时比较稳定,不外乎中国百姓一向深受“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的主导吧。
楼主多次提及余明侠先生的《诸葛亮评传》,那本书真有那么权威吗?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应亮,也证明这个口号在百姓中的基础”?那三郡在什么位置,有几个百姓?楼主是不知道还是装糊涂?如果我是楼主,起码也会用人口较多的新城三郡来说事呀。
关于“百年孤独”一说,楼主以为说你好的人就是你的知音吗?

事实上本人很推崇诸葛亮,也很反感胡教授之流的颠覆主义,但本人认为,推崇一个古人,就要学会全面地看待他,既能欣赏他的成功之处,也要正确识别、理解和接受他的一些局限和不足。看完整《品三国》的就知道,诸葛亮和曹操无疑是易中天最推崇的两个三国人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29 14: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古拉森 的帖子

呵呵,我就说这话哪来的呢。
我最早看三国志是在中学时,那时还没有裴注本呢。如今再看裴注本,才知道天涯明月刀兄引用的那句不是三国志里的,而是裴松之注时引用晋人袁准的话,此人据称治学严谨,可也是他居然说“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肯留”,可见裴松之也不尽信这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29 19: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 冒牌 的帖子

我上中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时确实没看到裴注本呀,只看了光溜溜的陈寿正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29 20: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4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这我是知道的。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是他北伐之前的状况吧,六出祁山后还能这样?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等反映了诸葛亮治国有方,但这跟“人民安居乐业”是两回事呀。打个比方,现在北韩的状况也是大致如此,你能说北韩人民安居乐业?
事实上,以一州之地对抗拥有广大中原地带的曹魏集团,诸葛亮做到这样已经算是极限了,数次北伐均半途甚至无功而返,是典型的“形势比人强”结果。诸葛亮能力确实强,但国力有限也是事实。我们在这里说蜀国屡次北伐后导致国力衰竭,这丝毫无损于诸葛亮的形象,因为北伐无论在军事上(强兵兼袭扰对方)还是政治上(召唤复兴汉室)都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不北伐,蜀国就更没有机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30 18: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1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说实话,我真希望这是我最后一个本主题的辩论贴。

“蜀亡国时,尚且如此,诸葛亮在世时,只能更好”,这是你个人猜测吧,不打仗自然国力恢复,打仗就要消耗咯。诸葛亮在世时如果不打仗而专注于内政,老百姓生活会更好呢。
蜀亡国时“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懂得经济的人算算看就知道,不到八十万百姓要养活“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还不包括蜀国宫廷的一应给养,居然还有剩余“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这属于典型的国(政府)富民贫状况,难怪老百姓面露“菜色”,原来生产的物资都让政府囤积起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和当今的中国都属于这种状况,北韩则属于国贫民也穷,那就更差了。
套用个时髦的说法,老百姓规规矩矩过生活,国内政局稳定,没有动乱,这可称为“和谐社会”,但跟“安居乐业”是两码事。个人以为,欧洲几个小国家(如瑞士、瑞典、挪威、芬兰等)才可算的上。

再打个比方,周恩来总理是大家都景仰的人物吧?可那时中国人民过的什么生活?我们能怪周总理吗?是他能力不够吗?又有谁拿那段历史来诋毁他呢?

[ 本帖最后由 绿毛龟 于 2008-7-30 18:2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7-31 16: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3 天涯明月刀 的帖子

看看人家贞观之治: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那样的才勉强算安居乐业吧。
“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充其量算是老百姓生活很规矩,官吏做事认真,法纪公正等等,怎么能反映出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绿毛龟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270392
注册 2008-3-8


发表于 2008-8-1 19: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从这贴起不算辩论贴啊。

据说这几年经常有些机构搞中国各地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成都人民幸福感一直位居前列(超女火爆程度也可见一斑),我真感慨这是不是因为武侯英灵一千多年来对蜀地不断的庇护。
(这应该不算讨论时政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7 01: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8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