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收集的关于“中国重修清史”的各网站网友之评论……
性别:未知-离线 明朝的FAN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26908
注册 2004-12-6


发表于 2004-12-6 16: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文:

中国重修清史肯定清兵入关带来统一盛世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ers121104d.html

(2004-11-12)

  (联合早报网讯)中国决定倾力重启清史纂修工程,预计今后十年动员数千位研究学者参与,修撰成三千两百多万字的正史,历史视角将不同于民国初年修撰的清史稿,在具体历史事实上会肯定清兵入关带来的统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可能列为与努尔哈赤同样重要的特级人物。


  北京新京报报道,这次的清史修纂,将以工程招标的模式由各界承包,共一百五十个课题,每课题就是一个项目,总经费至少在六亿元人民币以上。



  清史编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马大正表示,清史修纂延宕甚久,过去因欠缺研究人才、氛围、经验和经费,如今这些都已到位;尤其有了一百年的研究累积,加上两千多人的专家库,时机已经成熟。



  他说,重新编纂清史时,会以新的视角来看一些特殊事件,例如清兵入关,会站在十七世纪四○年代的立场,当时中国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统一的好处导致后来的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






  至于义和团,以前颂扬它的爱国精神,忽略它的盲目排外,这次会用两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又例如史可法,可能会肯定他的气节,但不会过多强调他对明朝的忠心。



  此外,清代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曹雪芹、蒲松龄在民初的「清史稿」中找不到。又如名医叶天士、徐大椿和文学家袁枚、桐城派鼻祖姚鼐;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盐商宛平查家;京戏创始人程长庚等,都没有入正传。编纂委员会都会为这些人立传,总计将达三千二百人。



  除了与清史稿的文苑、学术、科学、遗民四卷类似,还会增加工商、宗教、少数民族、华侨、外国人、农民领袖、妇女、革命党人等。



  马大正说,三千两百多万字成史后,不可能成为畅销书,研究者也不可能通读全书。目的在建成清史研究的资料库,让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查阅。



  考虑到普及,编纂委员会也会有浓缩成卅万字通俗本或简本,给一般大众阅读。


  马大正表示,台湾也有不少学者研究清史,编纂委员会会尽量听取台湾方面的意见,个别项目如「台湾志」会力邀台湾学者参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明朝的FAN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26908
注册 2004-12-6


发表于 2004-12-6 16: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华网网友呼吁:

作者:网易网友  哼哈一人

  一、要修清史,可以,就请马大正先不要肯定这,肯定那,这不是修史人要做的,秉笔直书才是你的工作。你可以发感叹,当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肯定这肯定那,是历史评论家要做的事情,与你无缘。

  二、关于修清史,还是不要这么着急,先厘清历史问题和历史观再说。如果修史带头人带这有色眼镜来下评论,谁也没法保证下层修史人的下笔公正。如果,纯粹为了表扬满清的入关带来的“盛世”而不过多着墨满清的阴暗面,人为删改历史,跟当初满清修《四库全书》有啥区别?这是修史吗?一句话,表扬与否定不是修史人要做的,修史人要做的叙述史实。如果满清真有盛世,也请用“时称盛世”这种词语来表达,至于今人或者后人是否认为满清有盛世,不是你马大正要定论的!如果说,为了实用而肯定某个朝代的某个方面,而删减某些内容,这种史,不修也罢。后人可能会当此为笑话。

  三、清史是很难修的,因为牵涉汉满对历史传统观念问题,如果,为了实用,歌颂满清,对明末汉人的苦难以蝼蚁处之,这种史,汉人会承认?将来国家有难,将来汉人怎么办?别忘了,汉人是国人的大多数。如果恶咒满清,满族兄弟也不同意。 如果持某一种态度的专家把持修史委员会,不可能修出满意的清史,应该有不同观点的专家组成一个新委员会,有不同的观点, 应该讨论清楚再修。其实也可以请外国满清研究专家加盟(不要说中国人修史,要外国人干吗这种话),外国人对满清历史问题的看法是站在第三者角度,有他们的观点,估计会更加公正些。如果,还未修史,就先肯定,这些钱还不如拿去做“希望工程”,没必要从历史垃圾堆里提取所谓“盛世”黄金。

  四、请一些讨论的人,不要说什么土地或者什么分裂话题。现在东北的地方是满清的发祥地,但这并不是现在说什么分裂的依据,满清攻入中原,杀戮过多,这是所谓的土地只是对这些历史罪孽应有的历史赔偿。难道,满清进来二百多年,剥削汉人了,到孙中山他们推翻它时, 还想说,关外是我的祖地,我要继续回去,中原还给你们就是了。历史有这么便宜吗?辛亥革命时,别想,现在以后更甭指望。溥仪在东北建立的所谓伪满洲国曾经是满清的最后的挣扎,试过了, 可能吗?再想想当初的金帐汉国在俄罗斯的统治,估计也很“伟大”,但是俄罗斯人后来远东的扩张,在乎这些历史吗?现在就人会说满清带来“统一”,“盛世”,怎么就忘了“伪满洲国”这段历史,是维护中国的统一吗?什么都会拣好的说。

  五、希望修清史的人能秉笔直书,不要先来什么肯定或者什么否定。





=====================================================



转贴《猫眼看人》:

(Source: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dID=1&ID=104549

"满清的所谓开疆拓土,那是给清帝国开的疆,跟中国毫无关系,中国的领土也是清帝国扩张的对象,所谓“清朝统一中国”的说法根本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努尔哈次建立了清帝国,其继承人皇太极、多尔滚、富林、玄页则进行了帝国的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吞并了中国,然后又用和亲、分封的手法控制了蒙古本部,其后又把版图扩展到西域一带,设立了新/疆省。那时的汉族作为亡/国奴倍受压迫,同时还被禁锢在18行省里面,不许跨越柳条边......清帝国的版图再大跟汉族也毫无关系。
        当今中国的领土也不是从满清帝国手里继承来的。所谓领土不过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结果,汉族虽然亡了国,但是民族没有亡,作为世界第一大民族,汉族族即使作为亡/国奴,在清帝国里也是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清帝国崩溃之后,它过去扩张来的领土就处于了势力真空状态,汉族不仅迅速的把自己居住的土地(18行省)牢牢地掌握在手里,还努力发扬开疆拓土精神,介入处于势力真空状态的东北、内蒙、新疆等地。这些地方由于满清的“柳条边”政策,人烟稀少,是汉族伟大的先辈农民在民国之后前赴后继闯关东、垦殖新疆,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如张作霖),把汉族的势力牢牢地扎根于东北和新疆大地,使得这些土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这是汉族先辈们努力的结晶,决不允许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予以抹煞,归功到满清的头上。"










==================================================



汉网网友评述:所谓“东北是满清带过来的嫁妆”一说,根本经不起历史的考究。


众所周知,汉朝时,中央政府就对东北一带开始行使主权,要不然,也不会有前一段的高句丽历史之争。

南北朝时,著名的劝降书《与陈伯之书》里写道:白缳西献,hu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撅角受化。其中就讲到肃慎部落向中央政府臣服的情形。

唐朝时,中央政府更在东北一带设立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当今的平壤,名将薛礼薛仁贵就是首任都督。代表唐王朝行使东北及朝鲜一带的行政管理事宜。

明朝时,中央政府更在东北设立努尔干司都,对关外进行直辖。而满清的先祖建州女真与野人女真,只不过是流窜于明朝境内,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游猎哨鹿的原始部落而已。后来由于气候的原故,以及汉人的内斗交了狗屎运,最终坐收渔翁之利而僭到中原,汉人世代居住的东北地区于是乎也就变成了所谓的“龙兴之地”,满汉合流的“嫁妆”。

其实满清源于通古斯部族,其根在阿尔泰山以及贝加尔湖东部一带。通古斯部族的一部分,古称肃慎、汉交邑搂、唐曰??、后改女真,一直活跃在中华境内。“我大清”所领之土,也无不取自中华,严格讲分裂的中华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连同自身一并复归于中华,乃历史必然。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为中国开疆拓土”之说,“嫁妆”的谬论可以休矣!

历史不是政客手中的妓女,是一个民族的成长记忆。歪曲的历史,必然会导致扭曲的民族性格。因此,呼吁有关部门,还历史本来面目,牢记民族的血泪史引以为鉴,才能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否则,下一次“甲申之变”会在将来某一时刻再次降临我们头上!






=====================================




顿足
问何故
茫然无助
专家太糊涂
民族感情不顾
要为外夷写史书
歌颂侵略究竟何图
劝君莫忘记前人之路
为保华夏文明风雨几度
谁能体谅先人抗胡多辛苦
当年大宋亡国尚无人作叛徒
杨家将岳飞誓死恢复中原故土
纵使贼秦桧也不敢明目张胆反主
确认元朝正统奠定了大明覆灭基础
吴三桂洪承筹卖国求荣民族大义不顾
为求权贵竟剃发逐尾数祖忘典甘作胡奴
只怜惜汉家百姓为保全衣冠宁可失去头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再犯大明同样的错误
歌颂侵略者等于为自己挖好死亡的坟墓
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死难百姓何处
倘若再有外敌入侵边防将领要踌躇
低风险高回报卖国岂不是条出路
明末社会矛盾发生于中国内部
怎可借口歌颂外敌入我中土
清亡时同样混乱危机四伏
日寇入侵也是一统大局
三百年后史家如何书
后人之师今人来著
字字句句多斟酌
立场首先站住
幸今日汉服
有道多助
漫漫路
不孤


----汉网汉民族服饰版块http://www.haanen.com/bbs/list.asp?boardid=42&page=1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11: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2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