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时代的蜀国应该是比较强大的。, 经济、科技、军力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2: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楼上老大的话

“民皆菜色”虽然是史书所载,但记载是东吴一个人奏对的话
考虑到东吴老大不喜欢听别国的好话,这话可靠性可疑。缺少别的证据,只凭造谣王国东吴的一句话,似不可遽下结论。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4-17 12: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2: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

百姓布野,馀粮栖亩虽说不能一定否定"民皆菜色",但,可以肯定是证明不了“民皆菜色”的。这还是蜀亡的时候的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3: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人称赞中国之美,于是被杀,于是家属发配!
这样的国家说的话能信?流氓国!


PS:即便是民之多怨,也不会怨到茶饭不思,皆有菜色,郁闷到不吃饭了?

再PS:时代记错了,修改一下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4-17 13:1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3: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余粮栖亩可以证明粮食还不至于不够到有菜色,或者是搜刮过重,但那个使者的话里看不出这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民之多怨是反映心情
皆有菜色是经济状况
不一样
我想说的是,证明皆有菜色的证据不可靠,不可遽下结论,也并未完全否定这种可能,但私以为这话不能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4: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心湖一笔斋 于 2008-4-17 13:19 发表
怨讟者  民之怨恨诽谤

民为什么要怨恨诽谤呢? 还不是和劳弊有关,说穿了还是和自己的经济状况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完全没否定这种可能,经济不如以前是应该可以肯定,但是否到了菜色?是否有夸张?有无其他证据?

怨讟者  民之怨恨诽谤

这句出于姜维打败仗的时候,打败仗了人怨讟,那打胜仗了看来就不怨讟了,和经济不好挂钩。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4-17 14: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7 14: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仙水兄 于 2008-4-17 14:23 发表


夸张肯定有,但是也许代表了一定范围的现象,所以我说大家还是认真看了贴再回帖,不要想3楼的那样弄得大家不知所云。。。。。。

是啊,有部分范围这样,吴使放大。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个。

其余的我不信,不拿这个当证据。但不同观点我倒是无所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8 12: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些观点本来就是有许多争议的,都是一家言

哎,这个我还是很赞成的,事情没搞清楚,就轻易下结论不好!

至于你楼上说的,笑笑也就行了。
例如:“但就这样,也才能仅仅维持在可以抗衡魏、吴入侵的档次上……”
是哦,仅仅维持抗衡入侵哦,都能抗到敌国境内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8 15: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比较不好看出好坏吧,不能把他定义为某某制,然后就带高帽子游街去。

在同一时代,总还有好坏或程度之区别。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4-18 16: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8 19: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JJ说话,观点不同,但言之有物,不象某些人,有人还是先解释解释这个

其是蜀国对铁器管制之严,是继承了汉朝传统的,只怕百姓要造反,最终也会发现能用的兵器只有板砖……


蜀国对铁器管制之严的证据?
汉朝传统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4-18 19: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4-18 19: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像是陈群传里提到过,当时刘备从成都到白水仅仅造了几个驿站,曹操听说后就评为疲弊百姓,还拿着教育自己家孩子
----------

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

"还拿着教育自己家孩子"在哪里?

能搞工程拿来证明不窘还差不多,居然可以是“魏书里有些记载也能侧面证明当时蜀国的窘境”,哇塞,真牛,你吃到撑死,看样子是可以证明你们家没粮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4: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6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