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2-19 01:23 发表
我楼顶的帖子已经讲了这个意思。就是指凭城据守。
在关羽没有抽调兵力赴前线作战之前,后方的防守是“可堪一战”的。三国时,有几千名士兵守城,数万兵马一时也不易打下来。时间一长,援军到来,甚至往往还能转守为攻。
但是,后来关羽把人抽得差不多了(估计全荆州也只剩下约万人,分散在荆州各地,而公安、江陵的守军严重不足了),虽然仍然可以打一下,但已经不足称“可堪一战”了。再加上糜、傅原本就对关羽很不满,于是,孙权一诱就出城投降了。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于——
仅仅因为糜、傅二人对关羽不满,糜、傅二人就不战而降了?理由不足。何况,关羽战前委二人以重任,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未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
但是,关羽为了增兵襄樊,不断撤荆州之兵,弄得荆州空虚不堪一战了,再结合之前二人对关羽的不满,遂促成糜、傅二人的投降。
这就形成了证据链。
你看,你现在的话就不说死了
你说“人抽得差不多了”,差不多了,那还是有兵吧,你一再说“荆州空虚不堪一战了”,空虚到什么程度了,你不知道。
你好象说因为他们投降了,所以他们没兵,
但没兵才投降,这是谁规定的,带兵投降的不少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