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战国名将吴起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8 19: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母亲病故只装模作样的号几声就跟没事人是的继续读书,这样的人只说不孝不对吧,是不是有点狼心狗肺呀?。恐怕旁边没人连这几声号都省了。曾子没以其不孝“锤之”就不错了。
  损公肥私和好色咱就不说了,不就是一古代胡长清吗。不用说了这不是重点。俺每看到杀妻那段后背都有点冷嗖嗖的,古代妇女地位“如衣服”,但因功名前途秒杀结发之妻的没几个,杀的那样轻松自然更是少有,人中龙凤兮人中龙凤。“死尚有余智”只能说:起之将死其心也毒。可用待自己最厚的朋友【恩主】的遗体报身后仇……
  爱兵如子好有一比:二战时日本军人很注意保养佩刀,但你不会因为他爱刀而喜欢他。除非你是那把刀。
  吴起确实有才干,但乱世重才,盛世重德。欣赏他没意义,即便在乱世也有很多才干强于吴起兼品德高尚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品德是人心之尺,无德勿学之。
  俺觉得,吴起是条很厉害的毒蛇。俺希望一辈子别认识这样的孙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8 22: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个人出将入相为目的攻城略地何谈公德?公在哪里,德施何人?吴起用兵如神,兵圣不假,但同时也人品卑劣。难不成只许楼上朋友赞颂其兵法攻伐,不许别人鄙视其人品?众人发贴旨在交流心得,各抒己见有争异才好,论坛本就是因异而论的地方。好似朋友这般言语不多却动辄恶语伤人,那显然再据理争论已失去其意义。话不投机不必多言。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写的吴起戏文,看过觉得写得有趣。在下边帖子给大家转来,观点对错无所谓,各抒己见不必替古人担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8 23: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载文

2008.2.20 16:36 作者:menglixunmeng
吴起:杀妻总动员



    姓名:吴起

    年龄:不详

    朝代:战国

    身份:将军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是卫国人,从小就胸怀大志,要做国家的栋梁——至于要做哪个国家的栋梁,吴起没有一定的意见。因为那时大大小小的国家林立,人才流动十分频繁,既不需要付转会费,也不需要办暂住证,只要你是个人才,总会有国家向你伸出橄榄枝。

    吴起的父母都属于中产阶级,家产富饶,足够吴起云游四海,去寻找机遇。不过海外留学的费用毕竟昂贵,年轻的吴起大手大脚惯了,运气又不太好,几年下来,不仅没有找到供他一展身手的合适工作,竟然连累得父母倾家荡产。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有谁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吴起不幸正是这样,乡亲们纷纷嘲笑这个生不逢时的年轻人是个败家子。吴起看出世人的真面目之后,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苟且偷生,而是一怒之下暴起杀人,一口气杀了30多个嘲笑自己的人,星夜逃亡到鲁国。临行前,吴起去向母亲告别,吭哧一口从胳膊上咬下一块肉,神色悲壮地对母亲说:“我吴起不做卿相,誓不归家!”看都不看母亲一眼,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到了鲁国,吴起投到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门下念书。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去世了,吴起牢记自己的誓言,坚决不回家奔丧。曾子是个大孝子,觉得吴起如此不孝,简直连禽兽都不如,立马就把吴起赶走了。

    吴起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学到了兵法,就去侍奉鲁国国君。刚好齐国进攻鲁国,鲁君想拜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强大攻势。可是吴起的妻子恰恰是齐国人,鲁君迟疑不决。吴起这个着急啊,眼看做卿相的第一步即将迈出去,怎么也不能让家庭拖了后腿。于是吴起果断地杀了妻子,表示自己一清二白,和齐国再也没有任何瓜葛了。鲁君遂拜吴起为将。果然,吴起小试牛刀,大破齐军。这是吴起生平第一次领兵作战,第一次充分发挥军事指挥的天才。美好的前途在向他招手。

    不料知道底细的人把吴起母死不奔丧的行径捅给了鲁君。鲁君一听,原来你吴起不光杀妻,连母亲的葬礼都不参加,对功名利禄这么热衷,保不定哪天因为更大的荣华富贵也会背叛我啊。鲁君不敢再用吴起,罢了他的将军官衔。

    吴起只好去投奔魏国的国君魏文侯。魏文侯是个很谨慎的人,向大臣李克打听吴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回答说:“吴起虽然贪名好色,不过打仗可是一把好手,我看齐国以前的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也不如他。”魏文侯一听大喜,遂拜吴起为将军,攻打秦国,连下五城。





    《史记》评价吴起是“猜忍人也”,就是猜忌残忍的人。这一特点从他对待母亲和妻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可是吴起对待亲人残忍,对待士卒却是另一番样子。他总是向最底层的士兵看齐,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坐车,亲自背着口粮。真可谓身先士卒,同甘共苦。有个士卒生了恶疮,吴起亲自为他吮脓。士卒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痛哭流涕,有人问她:“你的儿子不过是一员小小的卒子,将军却亲自替他吮脓,多看得起他啊,你还哭什么?是不是流的感动的泪水?”这位母亲说:“哪儿跟哪儿呀,我感动什么呀,想当年孩子他爹也生了恶疮,也是吴起将军替他吮脓,结果他爹为报恩,在战场上勇敢杀敌,英勇捐躯。如今吴起将军故伎重施,又给我儿子吮脓,我是哭我儿子命不长久了!”

    这位母亲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谓一针见血。吴起爱兵如子,不过是为了让士卒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为他出将入相的终极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一将功成万骨枯,对待即将成为炮灰的士卒,别说替他吮脓了,估计让吴起喊他亲爹都愿意。

    因为吴起善用兵,又深得人心,魏文侯派他守卫西河前线,防御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继位,有一次视察西河前线,吴起陪同。泛舟黄河之上,到了中流,魏武侯酬躇满志地感叹道:“美哉乎山河之险!壮哉乎山河之固!这是我们魏国的瑰宝啊!”吴起给魏武侯泼冷水道:“在德不在险。昔日三苗氏地理位置何等险要,左拥洞庭湖,右抱彭蠡泽,因为不修德义,不还是被禹给灭了吗?夏桀的国都更险要,左有黄河、济水环绕,右有泰山、华山拱卫,南有伊阙天险,北有羊肠坂雄关,因为不用仁义之道治国,不还是被成汤给流放了吗?殷纣王的国土同样如此,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南有黄河,因为不施仁德,不还是被周武王给砍了头吗?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如果国君您也像他们一样不以德治国,这船里的人统统都会变成您的死对头!”

    在滔滔的黄河流水之上讲这番话,颇有些危言耸听的意味。魏武侯瞿然心惊,连连点头:“说得好!说得好!”

    吴起一生的终极理想是当上国相,可是魏国拜相的时候,却选了田文。吴起很不服气,组织了一次听证会,和田文论理。

    吴起首先清清嗓子,慷慨激昂地问道:“率领三军,使士卒奋不顾死,敌国不敢轻举妄动,这方面你和我谁行?”

    田文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如您。”

    吴起又问:“治理百官,使百姓亲近归附,充实国库,这方面你和我谁行?”

    田文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如您。”

    吴起又问:“守卫西河前线,使秦国不敢东侵,韩国和赵国乖乖归顺,这方面你和我谁行?”

    田文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如您。”

    吴起一听急眼了:“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我可是三项全能选手啊,怎么你反倒爬到我头上来了?”

    田文回答道:“国君还年轻,国家还没有稳定下来,大臣还没有全心全意地亲附,百姓还没有全心全意地信任,在这种情势下,是把朝政大事托付给您呢,还是托付给我?”

    吴起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详细梳理了一遍二人的优缺点,沉默良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你。”

    田文回答道:“这就是我为什么爬到你头上的原因。”

    吴起心服口服,只好屈居田文之下,心想,你年龄老迈,等你死了总该轮到我了吧?

    没想到田文死后,公叔坐上了国相的位置,还是没有吴起的份儿。公叔是凭着魏国驸马的身份当上国相的,不是真本事,而且他也参加过吴起的听证会,知道吴起对国相一职觊觎良久,就想加害吴起。公叔的智囊出主意说:“吴起为人有骨气,但是好沽名钓誉。您可以先对武侯说:‘吴起是贤士,但咱们国家太小,又与强大的秦国接壤,恐怕庙小供不了菩萨,池浅养不了王八。请您把另一位公主下嫁给吴起将军,试探一下他的真实想法。如果吴起想留在我国,一定会欣然接受公主;如果不想留下,一定会找理由推辞。’然后您再找个借口请吴起到相府赴宴,席间假装让您的公主妻子发怒,骂您的娘,您别回嘴,恭恭敬敬地听着就行了。吴起那么有骨气,看到您在公主面前如此下贱,他还敢答应娶公主吗?”

    公叔一听此计甚为恶毒,大喜,遂依计而行。果然,吴起乃心高气傲之辈,看到公主蔑视公叔,公叔却战战兢兢不敢还嘴的样子,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心说这公主可不敢娶,娶了又不能像杀前妻一样杀掉她,这一辈子就算交待了。又怕魏武侯疑心自己,干脆逃吧。这一逃逃到了楚国。

    楚悼王一见吴起来投,如获至宝,立马拜吴起为国相。吴起扬眉吐气,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严明法令,裁汰冗官,停止王室远亲的特权供应,把省下来的款项全部列为军费开支,一切目的在于增强军队的战斗性。吴起的改革果然大见成效,楚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南平百越,北吞并了陈蔡二国,击退了韩、赵、魏三国的进攻,西伐强秦。至此,楚国开始武力崛起,成为纵横江淮的大国。

    但是,吴起的改革却触犯了宗室、富豪等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楚悼王刚死,尸体还没有下葬,宗室大臣趁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自知无法幸免,于是像一面党旗一样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作乱的大臣们万箭齐发,把吴起攒射成了一只刺猬,当然不可避免地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悼王下葬之后,太子继位,开始秋后算账。因为残害国君的尸体是死罪,那些射中楚悼王尸体的宗室大臣尽数被诛杀,总数达到70多家。吴起临死前还拉到了这么多垫背的。
转载【点评】

    吴起全部事业的基础都奠基于杀妻。杀妻使他获得了鲁国国君的信任,得以拜将征战,完成了自己作为天才军事家的处女作。在吴起眼中,不奔母丧、杀妻和与士卒同甘共苦、替士卒吮脓没有什么区别,种种不近人情的行为都统一于出将入相的终极目标。无情和有情,在他身上并非自相矛盾的两种情感,因为吴起根本就没有情感,一切都服务于这一终极目标。为了终极理想不择手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将吴起打造成了一位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战士。

    古今杀妻案多矣,可是鲜有吴起这样的例子。比如明朝画家徐渭,46岁的时候精神分裂,怀疑妻子不忠杀妻;朦胧诗人顾城为了他的理想国杀妻自杀……这些杀妻案和精神的紧张程度密切相关,是精神出现问题的逻辑结果。顾城的妻子谢烨有一句话说得好:“用正常的方法,过异常的日子”,可是“异常的日子”因为其紧张程度总有过不下去的一天。而吴起恰恰相反,是“用异常的方法,过正常的日子”,他是在清醒状态下理性地杀妻。不奔母丧,替士卒吮脓,和田文当面论理……所有的方法都是异常的,他要用这些异常的方法,过自己正常的日子。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钢铁战士。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在黄河的旅游船上劝谏魏武侯“在德不在险”——吴起所有的方法都是异常的,因此所有的方法都是“险”,他从来没有“以德服人”,他从来是“以险服人”。

    惟一看透吴起的人,就是那个被他吮脓的士卒的母亲。这位伟大母亲的控诉是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血泪控诉,是对掩盖在这一动人命题下漠视个人生命和“为人所用”的血泪控诉。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都不能以剥夺个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吴起杀妻案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吴起临死前的诡计并不是吴起的胜利,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因为吴起之死雄辩地证明了哪有什么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哪有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不知道吴起万箭穿身之前是否想起了他挥剑相向的妻子,是否想起了他连葬礼都不参加的母亲,是否想起了那位为他捐躯的士卒。和他们一样的是,吴起出将入相的终极理想终于化作泡影;和他们不一样的是,他是加害者,加害者终将自噬其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9 03: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守境本非其志,虎狼终要伤人,暂不得其便而已。吴起入楚拜相后,稍作养兵便开始掠地灭国。这只是军功。奴隶社会压根就没公的概念又到哪儿谈德去?这里面全是自私自利的杀。对于年代太久远的战争,本不必摆着现代人的高姿态说什么侵略不侵略的,平视战争只谈胜败即可。但若像朋友你把吴起说的仿佛守境安民的英雄一般,就太离谱了。岳飞当得一个保境安民,吴起当不起。
      倒在吴起成功之路上的将士百姓们,有多少我们都根本不去理会。只看他为求一己私利人不择手段视亲人如草芥,为报一讥之仇尽屠邻人视旁人更不如草芥。这样冷血好杀的人在今天看有如希特勒又似马加爵,哪一个骂不得?从这几十条性命里我没看到什么“公德”,只有一屠夫。古人人品差劲我讥讽他有史为证,朋友你又用什么来当讥讽我的依据?如果你觉得根本没有恶语伤人那就是我的不对了,理解能力明显有问题。
     朋友不喜欢看别人的东西大可不看,但起码要尊重别人的付出。那位朋友的文章最少也要写一个小时以上吧。怎么能用几秒钟一句话完全忽视。如此探讨犹如抬杠。你若是真心讨论就应至少有个相互尊重的态度。我们这儿语重心长前因后果的。你这里粘几句那里引几句的,自己的高论还是那一两句。莫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字字珠玑句句真理了。
    偏执难免孤陋,拿你举的两个例子来说,美姬犯军法案例当斩与孙子何干?王权斗争你死我活又岂可怨小白?这两位的被动性质与吴起的主动选择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9 13: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嘻嘻,版主的大头贴颇令人一见则喜。谢友情提示。
    窃以为圣贤豪强俱往已。是非荣辱任评说,嬉笑怒骂也由人。俺性直话粗惭愧。

[ 本帖最后由 南郭 于 2008-3-15 18: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郭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267811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15 17: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 再
解 续
千 渔
秋 樵
兴 闲
废 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 16: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