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传》水分过多, 斗胆批评一次陈寿
性别:未知-离线 关张马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9
编号 257671
注册 2007-12-30


发表于 2008-6-7 21: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葛亮传》水分过多

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全文6000多字,记述了事迹的仅仅只有2000来字,而言论和陈寿本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包括那些诸葛亮的作品、发明之类的就有3000多字篇幅。也就是说《有关诸葛亮的记载缺少干货,水分很多。这与《武帝本纪》、《先主传》、《吴主传》等记述不同。他们的记述都是记事为主的,言论极少,评论也只有最后一段而已。而且诸葛亮只最后一段评论居然还长过曹操他们,看来陈寿非常喜爱诸葛丞相,应该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粉丝”。
陈寿所载的一些言论,有些是难以证实的,按说是不该写进正文的,应该属于作注的来写。比如诸葛亮赴江东,对孙权用激将法,我觉得不可信。刘备是去求人家联合,让人家帮忙,哪里会激怒人家?不排除诸葛亮汇报工作时有夸大功绩的成分。陈寿在文中对诸葛丞相称颂有加,几乎很少贬低诸葛亮的词语,唯一贬低诸葛亮的地方就是“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大概只有这两处。其他几乎都是赞美、歌颂之词。他还说:“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可是在《诸葛亮传》有没有明显的例子证明这句话是成立的。
诸葛亮一死,李邈就跳起来,在后主面前说诸葛亮的坏话,证明了诸葛亮的严刑峻法不是使人心服而无恶怨,而是使人在峻法面前不得不服。李邈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触动了后主的痛处,暗示后主无能,让诸葛亮摆布,所以被杀了,并非因为他诋毁诸葛亮。如果后主是真心维护诸葛亮的,干嘛不准百姓为诸葛亮在成都立庙呢?
陈寿总体上还是有良史风范,但有时未免偏袒,蜀国不设史官就是这样的啰!陈寿喜爱诸葛亮,又找不到更多的史料,只能水分混合一起写。据说陈寿的老爸陈式被诸葛亮处以剃发之刑,这一点看来,陈寿应该感谢诸葛亮了,只是剃发而已,在古代也算一种罪,可是又伤不着身体,也谈不上严刑,总比马谡丢脑袋好得多。陈寿还说:“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璧也。”在当时那种信息不方便的年代,百姓又有多少机会了解真相?而曹操、孙权、刘备这些君主都没有这些百姓称颂的记载,未免有些可惜了!不知蜀国设立史官,诸葛亮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难以猜测啊!
说了那么多,轮到让人批评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0: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63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