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青蓝于2004-12-10, 23:33:38发表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4-12-10, 17:35:24发表
[quote]原帖由snleo于2004-12-10, 13:07:21发表
大家都把目光放在蜀国后期,而且把整个战略形势分析得很清楚,确实佩服!
不过我还有个疑问是关于诸葛亮的,我一直不懂他在那样并不利的情况下并不是防守,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收到的效果却并不好,对自己的消耗也不小(觉得后来姜维还继承了他的军事思想,东征)。我想以诸葛亮那么谨慎的风格,不可能没想过假如北伐失败会是什么后果吧? 我在一次打游戏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后来给自己失败的总结是不该过于相信自己当时的实力而主动进攻并且对形势的发展预见不够(没考虑过多的后果),最好的方法是座山观虎斗,或是互相耗着等待机会也不吃亏
扯得太远了。。。希望大家帮我解惑
S兄的这个理念其实是百姓的主要观点。但是有识者不当随这个俗。
这种说法最精彩的当属清人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以及不审时读势就宽严皆误云云
这个居然挂在武侯祠,我以为是白痴对诸葛的侮辱,每次都想砸了他,有朝一日我能管理这个庙的话,一定请他去仓库里玩
原因很简单:
董卓筑眉坞的时候,“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后来俪道元的水经注这种地理学杂志里面都忍不住骂他一句:何其愚也
为什么董卓就是愚,而朱元璋高筑城,广积粮就是高明,诸葛姜维就是争议不休呢?
3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很明显,看局面趋势,你消极防守,给对手以发展机会,就是愚;对手在动乱中,你发展,待机,就是高明。
当时的局面魏只要好好发展,统一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诸葛姜维必须要不停的攻,一是在战略上震动敌人鼓舞自己;二是在经济上扩大生存空间(即使占据不了陇右也要拔点人口回来);3是在战术上期待敌方多出几个王经,能搞出个官渡、赤壁再现就好了。
补充一点:诸葛北伐的分寸是掌握的很好的,加之内政工夫了得,期间蜀国既用兵,经济还带增长的,人口也有增长的。姜维略差点,但诸葛的衣钵他还是继承了的。说不上穷兵黩武,北伐多数是小型的漂亮行动。姜维北伐的大仗的就2回,一大胜一打败,按数字算,蜀国赚的多了。不过蜀国本钱小,背不起,这样计算,姜维就比诸葛时期差了。
廖兄不要想这把这两句话给废了, 这两句话的详细意思要问过庙宇管理员才会明白, 这两句针对的不是诸葛亮, 也不是以诸葛亮为反面教材, 诺言以前就很喜欢用这两句话来说事情, 结果被人狠狠臭骂了一顿 [/quote]
呵呵,是表扬诸葛,甚至可能是表扬马谡的,指平定孟获采用攻心办法;下联是诸葛阐述治蜀方法时说秦以暴政而亡、刘璋又以软弱失国故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