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xk8287于2005-04-06, 20:33:04发表
长江在赤壁、江夏间是由南向北流(偏东30-40度),在柴桑以东从北向南流,可认为柴桑位于一个河套中。
曹若破赤壁,可挥师正东,江南为平原和丘陵地带,在两湖、江西基本无险可守,曹可直取建业,将周、刘关在长江形成的河套中。
这个说法我最早在一些军事拦目中看到过,不少人认为曹操的意图不是水陆并进沿江而下,而是登陆,直插柴桑。我以为这个说法很可疑。
不止曹操,后来也没有人按这样的路线用兵。老老实实沿江而下的就有。
从江陵走水路到赤壁一带,长江由东向折为北向的拐弯处,登陆,直线直插柴桑背后。这个,地图上看起来不错,古代战争也许不怎么适用。
原因只能靠揣测了:1、陆军登岸的话,战船呢?留原地?留兵少则不足用,留兵多则效率低。2、登岸陆军的补给呢?还是要靠水上补给,水上仍然难免决战,所以还是水陆并进好。3、有水军优势的孙刘方,尽可以坚壁清野放弃柴桑,全力控制江面,登陆曹军不战而成饿稃也。4、将周、刘关在长江形成的河套中也不可能达成,别人上船渡江就行了,关不住。5、古代战争,无马、无道路、无舟船的步兵很难实施机动的,又是在人家地头,斥候、线民满地都是,登陆的话,简直就是举步维艰,两眼一摸黑全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而敌人却把你看的请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