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谭文山 于 2006-11-15 11:13 发表
个人见解,不妥之处,定然是有,但是什么孔家店之类的,没有兴趣,也未关注过,如果立意有相同之处,不过巧合罢了。
我看不是什么巧合,您如果是那年代过来的,现在60-80岁,我也就没话说。如果是年轻人,我可有话说了。您也忒左倾了。不是晴雯哥白尼超前,他家里没理由培养出超前自由思想的。是持你们这派观点的人自己错了,把自由思想强加于晴雯的年代。而究其原因,这错误起源于五四新青年。
举个更古老的多的例子。历史例子多的很,因冷僻,特意选个汉武大帝电视里面的。古代有个地方,无论尊卑,开车路过的时候都要下车的。称“下车门”没错。汉武整治社会风气,抓了一堆下车门不下车的来处罚,其中有个窦太后车夫,而且据电视描写当时窦老太太还就在车上。于是汉武裁决:只把车夫关几天了事。拿平等自由思想往上面套吧,我们去长安大街上游行呼喊:车夫无罪!不下车无罪!窦太后万岁!自由平等万岁!
笑死人,其荒谬就在于,在那个年代,适度的尊卑秩序是合理的,绝对的自由平等是发颠的。晴雯是什么时代人?该守什么样的规矩才算适度?脱离时代去说晴雯自由平等解放被迫害的,大体都是这样,看了让人觉得这么那么的,,,结合晴雯的时代该有的价值观来看,站宝玉角度他就是可爱、自然,比起来袭人就显得比较假。站王夫人立场看,袭人就是好,晴雯就是无礼(无礼这个词有说道的,这里不多说了)纵容的话,日子久了,宝玉迟早干出纵容奴仆惹祸犯法的事情来(一如窦太后车夫,史上此类家仆拉主人一起倒霉的例子多的很)
如我前面所论,宝玉老了以后,追忆似水年华,所叹内容绝非晴雯命薄,不见容于当世这么简单。他要叹的内容多:例如,我喜欢丫头不扣钮,正遇到丫头喜欢不扣钮,多好啊,然后,因为这么好的纯情意淫倒了霉,谁是蝶来谁是梦,是我害了她,还是她害了自己?倘若是她害了自己,那么不扣钮真的是错吗?可我摸着良心真心觉得不扣钮很好耶。那么,庄子遇到这种事情,会不会宽容一点呢?孔子尤其是程朱包装过的孔子,其理虽有益于秩序有益于国家(不遵其理,天下奸贼横行,这个道理宝玉的文化课上早学过,厌恶八股可以,不能厌这个吧),礼教是不是在具体某些方面过火了一点呢?(OK,到这里,不要说了,老曹也得惆怅,这正是他那个年头恰恰可以有的质疑思想,但不是他们那代人所能想的通的范畴)宝玉应该能想到:虽然我们觉得袭人不是个痛快人,但要保全晴雯,早学乖点走袭人路线也许晴雯下场会好很多,也许宝玉当初纵容晴雯大有几分不负责任,短视,贪欢(贪欢这里不指肉体),晴雯之死,宝玉也不能不报愧疚。但愧疚归愧疚,重演一次,也许明知道是那个结局,也许宝玉晴雯还会继续那么再来一次,学袭人,活的多累啊还不如死了算了(得了,到这里变成现代垃圾主题青春无悔了)诶,什么时候,活泼热辣自由奔放的不扣钮个性可以不被摧残呢?(画外音:摩登时代就可以,宝玉&雪芹&晴雯你们安息吧,再过几百年我们就实现你们的遗愿了哈,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革命先驱烈士晴雯奶奶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说了这么多,这就是所谓社会矛盾。社会未臻完美大同之前,永远满是这些矛盾,好的才子艺术家,自能在故事中演绎这些矛盾,而企图给这些矛盾做解答的,那是社会学家政治家。曹雪芹不是政治学家。拿晴雯来说自由平等,那就是烹鹤,扫兴。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5 12: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