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死间无名 于 2006-9-22 08:36 发表
这个是太史,“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太史的本职不是编修史书。蜀汉应该是没有专门负责整理的官员,辟若东观、兰台之类。
本职不是,兼了不行么?兼职犯法吗?司马迁是干哈的?
蜀不置史只是说他一直没肯下令正式修编国史,也没有专设著作郎一类的职务(这个职务此前也都没有过),所以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前者上面。
这并不等于蜀国因为不置史就把奏章、公文、名册、户口薄这样的原始资料都给扔垃圾桶了吧?
陈寿做观阁令,不是管看天象的吧?是管的图书馆吧?图书馆里存的啥书呢?不会都是西游记封神演义吧?
这种事情史无详载,我们不好乱说陈寿一定在留意汇集资料为将来可能的“要置史了”做绸缪,但乱加以否定,整的好象全蜀上下拿定主意永远销毁历史文献似的,就更加荒悖。
又:
1、东吴水军首先击破曹操水军,形成曹军引次江北的可喜局面,首功,军事态势上意义极大
2、放火烧毁部分船只,彻底让曹操失去继续作战的打算(没船的陆军,或者有船,但摆明在水上打不过人家了,,,光剩陆军,就是个永远过不了长江的份,这仗也只有不打了,正常的很)
3、强权弟弟其实说的有几分理:疑点一、假若吴书可信,曹操真的在火攻中人马损失惨重的话,没有高级将领OVER真还是有点奇怪的。疑点二、曹操后来自己烧了一部分船(暂且不管是大多数还是少数残余)这个似乎争议不大吧?这里又有奇怪了,这些余船如何撤出火海般的战场的呢?解散连锁没?走上水还是下水?走上水是逆水行舟慢啊,周瑜都能登陆去追,能不去追船?走下水,要过江夏三江口再上溯汉水才可以回襄樊哦,走的通吗?曹操既然自烧,那么应该是没被太紧急的追击或已经暂时摆脱了水上追击吧(曹操又不在船上,总得有人传曹操令到船才可以自烧吧),那么这时间和地点该在哪里呢?总之疑点是很多的。从退南郡的记载看,该是逆水上江陵。没有占据江夏的前提下,江陵的船是搬不到襄阳去的,所以烧了很正常。这同时也表示说,水上的追击其实并不猛烈。水陆理应并进,那么路上追击也不应该跑的比水军速度更猛。其结果是,一路追击(注意是追击,不是光追不击啊,这个顺手答S先生前面某帖)最后追丢曹操的时候是刘备在放火,那已经是华容道了,这个地方不知道周程2都督追来没有。
4、支持刘备军功劳大的证据的确少,实际上就是个武帝纪一句话。外加个山羊公记。而不支持刘备有功的依据甚多,比如差池在后啊,两千人啊等等。
5、但是东吴的力量和贡献也不可以高估哦,周瑜所部不过万人而已,还要留下看船的,,,带着另一万人马的程都督(好象他和周瑜是平级关系哦)动向不明,一句话:“破曹公於乌林”,我们可以对比前文措辞是:“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可以这样看待吗?谈水战,言赤壁,谈陆战,言乌林。
6、除了武帝纪以刘备为敌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周瑜传的措辞也是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主角仍是刘备,遣瑜及程普前去,要达成的目标任务是,去“并力“,白话翻译就是去帮忙的。
7、刘备先有关羽水军万人又有江夏战士万人,合2万,正与周程相等。虽然这2万的数字未可尽信,但视若不见,或者干脆予以粗暴否定,好象也不怎么合适吧?
总结:武帝纪与备战 周瑜传 与并力 先主传 水陆并进 其实都是支持这个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