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篇转贴:话说日本战国
性别:男-离线 楓红一刀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09
编号 250641
注册 2007-12-15
来自 江南


发表于 2008-2-22 15: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九州岛 三国鼎立

      九州岛 乃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岛, 分 肥前, 肥后, 筑前, 筑后, 丰前, 丰后, 日向, 大隅 和 萨摩 共九个藩国。 如同日本各地一样, 战国时期的 九州岛 上也是诸雄并立, 为了争权夺利而彼此尔虞我诈, 甚至兵戎相见。
        诸雄当中, 又以 萨摩藩国 的 岛津氏, 丰后藩国 的 大友氏, 和 肥前藩国 的 龙造寺氏 最为强大。 三家为争霸 九州岛, 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悲喜剧。 (右图为 九州岛 三家分立势力范围图)
          岛津氏
        三家之中, 数 岛津氏 的历史最为悠久。 和 长宗我部氏 一样, 岛津氏 也自称 秦始皇 后裔。 秦亡之后, 祖先流落到日本生根。 (都这么厚脸皮地攀亲戚啊。。。)源赖朝 当权时期, 岛津氏 的远祖就被委派 九州岛, 当了 萨摩, 日向, 大隅 三藩国的领主。 足利尊氏 与 醍醐天皇 争霸之际, 岛津氏蛇鼠两端, 捞到了不少好处。 进入烽火连天的战国时期后, 岛津氏 的宗主家渐渐衰落, 反而作为旁支的 伊作岛津氏 在其家督 岛津忠良 (亦称 岛津日新斋)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强大。
        1526年, 岛津忠良 年仅12岁的儿子 岛津贵久 被硬塞到宗主家做了养子, 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 岛津氏 的家督之位。 自然, 这引起了另一系旁支, 萨州岛津氏 的忌妒。
        1539年, 萨州 的 岛津实久 起兵叛乱, 双方于 市来, 柴原 等地几次鏖战。 最后, 岛津实久 战败隐居, 岛津贵久 统一了 萨摩, 并成为 岛津氏 无可争议的家督。
        之后, 岛津贵久 为了重现家族往日的荣耀而东征西讨, 力图恢复旧有的 日向 和 大隅 两国领地。 此时, 大隅 已被几大地方豪族如 肝付氏, 蒲生氏, 涉谷氏 等等瓜分占据。 而 日向 的领主则为强大的 伊东氏。
        1550年, 岛津贵久 将居城移至战略要地 内城, 虎视周遭诸国。 1554年, 岛津军 攻入 大隅 蒲生氏 的 岩剑城。 此战 岛津氏上下全力以赴, 岛津贵久 亲率长子 岛津义久, 次子 岛津义弘, 两个弟弟 岛津忠将 和 岛津尚久 出战, 决意不惜代价拿下此城。 蒲生氏 和涉谷氏 的联合军也奋力迎战,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 最后, 岛津军 出动了刚从 种子岛 传来的铁炮部队, 终于攻陷了 岩剑城。 蒲生氏 和涉谷氏 损失惨重, 最后相继灭亡。 岛津氏 控制了 大隅 西部。 岩剑城之战, 也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铁炮作战的战役。
        但是统一 大隅 的大业却不怎么顺利。 1561年, 岛津军 攻入 肝付氏 的领地 迴城, 不料糟到肝付氏 家督 肝付兼续 的奋力反击, 贵久的弟弟 岛津忠将 战死。 1566年, 岛津军 卷土重来, 压倒性地击溃了 肝付军 的防线, 居城 高山城 陷落, 肝付兼续 战败自杀。1571年6月23日, 岛津贵久 在继续讨伐 肝付氏 的时候病死。 长子 岛津义久 继位, 秉承其父遗志, 力图恢复。
        第16代家督 岛津义久 可说是 岛津氏 百年难遇的明主。 不但如此, 义久 的三个兄弟, 岛津义弘, 岛津岁久 和 岛津家久 都是当世英杰。 四人且精诚团结, 共创了 岛津氏 九州岛 最强霸主的局面。
        1572年5月, 趁着 岛津贵久 新丧, 盘踞 日向藩国 的 伊东氏 家督 伊东义佑 亲率3000人马杀入 岛津氏 西部的领地 木崎原。 同时, 北方肥后藩国 的 相良氏 也挥兵700南下, 呼应 伊东军, 形成对 岛津氏 的携击之势。 著名的 木崎原之战 打响。 岛津氏镇守西部边界的正是驻扎在 饭野城 的 岛津义弘。 为防 伊东氏 入侵, 岛津义弘 早就在 饭野城 附近新筑了另一座城堡 加久藤城, 由其妻广濑夫人 亲自坐镇, 与 饭野城 互为犄角。 但此时 饭野城 内的守军仅有区区300余人, 加久藤城 也不会过千, 形势对 岛津家 非常不利。
        守将 岛津义弘 临危不乱, 他判断 相良军 军力稍弱, 应首先击溃之, 以除后顾之忧。 岛津军 在 相良军 必经的路上广布旗帜, 以为疑兵。 相良军 果然被唬到, 以为 岛津军 早已严阵以待, 便匆匆撤回国内。
        与此同时, 伊东军 也杀到 木崎原。 主将 伊东佑安 欺负 加久藤城 守将是个女的, 决定先拿下此城。 伊东军 趁夜攻城, 不料却遭到 岛津军顽强抵抗, 人多势众的 伊东军 攻了一个晚上, 竟然没攻下来。 岛津义弘 听说 加久藤城 吃紧, 也赶忙分兵250赴援,自己则仅率50精骑在外游击, 寻找决战机会。 天亮时分, 疲敝不堪的 伊东军 后撤, 企图“会合”早已回国的 相良军, 再组织进攻。
        退下来的 伊东军 由于疲劳而队形散乱, 队伍撤到 川内川 附近扎寨, 许多士兵丢盔卸甲, 纷纷跳入河中喝水洗澡饮马,          有的干脆就躺在地上不肯起身了, 全军上下乱成一团。 早在附近 白鸟山 埋伏的 岛津义弘 见机不可失, 大喝一声, 全军50多骑杀入 伊东军          阵中。 骇然的 伊东军 士兵完全没料到敌军会在此时杀到, 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 就被 岛津军 冲散。 伊东军 军阵被打破, 士兵们都无心恋战,          只顾逃命。 乱军之中, 岛津义弘 杀到 伊东佑安 跟前, 一刀将其斩落马下。 丧失主将的 伊东军 溃兵丢下700余具尸体, 仓惶逃回本国。          木崎原之战, 岛津军 用奇袭战法以弱胜强, 被称为是“九州的桶狭间之战。” 岛津义弘 和他的“钓野伏战法”也一战成名。 反观 伊东氏 则是损失惨重,          兵力不说, 单是同门武将就有5员死于此役, 还有诸多重臣也是不死即降。 伊东氏 迅速衰落了下去。 (这个          伊东氏, 就是后来 甲午战争 日本联合舰队 总司令 伊东佑亨 的先祖。)
        大隅 的 肝付氏 日子也不好过。 在 岛津军 源源不断的攻势前, 肝付氏 终于抵敌不住。 1573年, 亲 岛津氏 的家臣驱逐了家督 肝付兼亮,向 岛津氏 投降。 岛津氏 花了近20年时间, 死伤无数, 终于夺下了 大隅。 下一个目标就是消灭早已虚弱不堪的 伊东氏, 占据 日向藩国了。 伊东氏 家督 伊东义佑 眼见不敌, 赶紧向 丰后藩国 更为强大的领主 大友氏 求援。 岛津 大友 两雄争霸战就此展开。
          大友氏
        大友氏 的渊源也可追溯到 源赖朝 时代。 先祖 大友雄直 的母亲曾是 源赖朝 的侍妾, 所以 大友氏 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有 源氏 的血统了。好笑的是, 岛津氏 远祖 岛津忠久 的母亲也曾是 源赖朝 的侍妾, 后改嫁自称 秦始皇 子孙的 惟宗忠言, 所以 岛津氏 也自称共有 秦始皇和 源氏 血统。 (既然如此, 岛津 大友 就是兄弟了, 还打个什么劲呀。)
        大友氏 第三代家督 大友赖康 曾在抗击 元朝 入侵的时候奋战有功, 被封 丰后藩国, 渐渐成为 九州岛 最有势力的大名之一。
        大友氏 传到战国末期, 已经是第二十一代了。 现任家督叫 大友义镇, 剃度以后法名 宗麟。  其父 大友义鑑,          也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枭雄。 大友义鑑 在时, 大友氏 势力已覆盖 丰后 和 肥前 两国, 并把次子 大友晴英 过继到 周防藩国 强大的          大内家 做了养子, 就是 后来被 陶晴贤 拥立的 大内义长。
        可是 大友义鑑 非常不喜欢性格粗暴的嫡子 大友义镇, 反而特别宠爱三子 塩市丸, 甚至有废嫡立幼的打算。          (历载典籍,这都是国之将乱的前兆。) 大友家          的家臣们也分化成 义镇派 和 塩市丸派, 内斗不已。 1550年, 权力斗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塩市丸 的母亲召集了亲信家臣, 谋杀了          义镇 的一些主要支持者, 但风声不幸很快走漏。 无毒不丈夫! 2月26日深夜, 义镇 的支持者派兵突袭了家督 大友义鑑 的寝宫, 把 塩市丸          及其母亲, 及 义鑑 的一个女儿当场杀死。 大友义鑑 也受了伤, 于2日后伤重身亡。 大友义镇 在重臣 户次鑑连 等人的拥护下,          顺利登上家督之位。 史称这次政变“二阶崩之变”。 5月, 义镇 的叔父 菊池义武 起兵讨伐这个弑父逆子, 但很快被 户次鑑连 打败。          自此 大友义镇 的家督地位不可动摇。
        之后, 大友义镇 立刻翻脸不认人, 将几位“二阶崩之变”的主要参与者驱逐出 大友家。 (其实谁都明白,          政变的幕后策划还不就是 义镇 本人? 驱逐家臣, 无非是这些人知道太多秘密了。)这引起了一些自认有拥立之功的家臣的不满。          1553年,有家臣企图暗杀 义镇, 幸亏被发现得早, 阴谋才未得逞。 但此次事件反应了 大友氏 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1557年, 毛利元就 攻灭 大内氏, 势力渗透入 北九州。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自此 大友氏 与          毛利氏 之间冲突不断。 北九州 的 门司城 在双方的争夺下几次易手, 战况空前惨烈。
        早期的 大友义镇 也算得是一位英明君主。 一方面,            他奉行远交近攻政策, 联络了 毛利氏 后方的 尼子氏, 南北呼应, 夹击 毛利氏。 另一方面, 大友军 也马不停蹄地连续攻占了 丰前,            筑前, 筑后 等藩国,            以及 肥前藩国            北部,            势力强大,            在 九州岛            一时无双。 1559年, 大友义镇 在 室町幕府 上下活动, 得到了 九州探题 一职, 成了名义上的 九州岛 之主。 (左图为 大友宗麟 像)
        此时的 大友宗麟 可谓是意气风发, 他不但占据着 九州岛 上最大的地盘, 还因与欧洲通商, 拥有一支使用最先进火器的精锐部队。          大友氏 的家臣们也都是时之俊杰, 尤其是号称“大友双璧”的 户次鑑连 和 高桥绍运 两人, 为 大友氏 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双璧之一的 户次鑑连 带着极强的传奇色彩。 据说年青的 户次鑑连 一次因避雷雨而躲到一棵大树下,          碰巧一个响雷不偏不倚地也落在那棵树上。 户次鑑连 大急, 拔出佩刀“千鸟”劈向闪电。 结果可想而知。 但不幸中的大幸, 户次鑑连 竟然没被劈死,          只是落了个半身不遂。 而那口劈过雷的宝刀,          也改名叫“雷切”。 从此 户次鑑连 只能坐在轿子里指挥千军万马, 但这毫不影响其身先士卒, 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此人一生经历大小三十七战,          从未有过败绩, 无论战友还是敌人都对其尊敬有加。 1562年5月, 大友义镇 剃发出家, 改名 大友宗麟。 户次鑑连 也随了主公出家,          法号“道雪”。 因其封地在 立花城, 所以 亦称其 立花道雪。
        高桥绍运 本名 吉弘镇种, 乃是 大友家 重臣 吉弘鑑理 的次子。 1567年, 大友家 另一重臣 高桥氏 谋反, 被 立花道雪 讨平。吉弘镇种 于是被过继到 高桥家, 改名 高桥镇种, 以使 高桥氏 不致香烟断绝。 剃度后, 取法名 绍运。 高桥绍运 虽然只有20来岁,但已师承 立花道雪, 在兵法上的造诣远胜同辈。
        在如此得力的家臣辅佐下, 大友氏 真正统一 九州岛 可说是指日可待。 但事与愿违, 西九州 的 龙造寺氏          也渐渐强大起来, 隐隐有与 大友氏 争锋的气象。 为灭后患, 大友宗麟 决心先向 龙造寺氏 开刀。

[ 本帖最后由 楓红一刀 于 2008-2-22 15:3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20: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7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