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zz)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4-21 15: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过去的定案,现在每每成为疑案,这也是一件有趣的现象。
  诸葛亮和刘备是千古君臣楷模,鱼水之情,有始有终。刘备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只干到累死才算。这本来没有什么疑义,但现在很多人写文章评论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之间猜忌斗智,尔虞我诈,一时竟成新奇引人之论。主要的论点,乃是刘备入蜀以后,近法正而远诸葛,临终之际,调李严而制诸葛。
  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前文已论,今且说刘备、诸葛亮和法正之间的关系。
  刘备能够入蜀,主要是由于张松、法正等人的计策,诈刘璋而迎刘备。刘璋派法正孟达各领二千人赴荆州欢迎刘备入川。刘备此时虽然高兴,但毕竟信不过这些蜀人,于是夺法正兵,全部交给孟达率领,留守于荆州,受诸葛亮和关羽节制。让法正以谋士身份随从入川,同为谋士的还有庞统。
  --此时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还远远不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比。
  入蜀之后,糊涂的刘璋居然没有问一问自己的四千兵跑到哪里去了,孟达又跑到哪里去了,待刘备若上宾。刘备在川中待了一些时日,终于找到借口与刘璋开战,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也从荆州起兵入川,侧应刘备。打了几年,终于得蜀。
  刘备赏功时,庞统已战死不算,最受重赏的是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关羽是留守荆州有功,诸葛亮和张飞是侧应有功,法正是随从谋士,谋划诸事有功。他们受到重赏,应该说是很公平的。
  刘备得蜀之后全面用人,各种人才都有了进升得用的机会,史书说的很清楚:“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此时的诸葛亮,升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法正,是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将军则都是杂号将军,诸葛亮署府事,替刘备管日常行政事务;法正担任最重要的地方官,负责地方各种事务。说到对刘备的作用,则诸葛亮是股肱,法正是谋主,各有千秋。虽然两人具体管的事务都大大扩大,而从地位来言,诸葛亮是一如其旧,法正则大大提高。而究其实,刘备对两人并无亲疏之别。
  接着,刘备率兵五万回荆州,和孙权争利。不用说,身为谋主的法正从行,而身为股肱的诸葛亮留守成都。此行并不得利,而北边汉中事起,刘备只好与孙权谈和,挥师北上。荆州之行可称劳而无功。
  汉中之战,仍然是法正随行为谋主,诸葛亮留守驻成都。这一次战役,刘备方有失有得,最后终于占领的汉中,得其土而不得其民。但无论怎么说,身为谋主的法正,立了大大的军功,诸葛亮在后方只是完成了任务,并无特殊表现。所以刘备称汉中王后,法正进位尚书令、护军将军,诸葛亮则未见升迁。(汉中之战后,张飞因功拜为右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这次大升官,因为诸葛亮没有份,论者乃以此来说明诸葛亮被刘疏远,失了宠。但是看推刘备为汉中王的群臣联合上表中所列的名单,除了几位曾受汉朝官爵的列在前面之外,刘备旧部中,诸葛亮名列第一。而诸葛亮官爵只有军师将军,不曾封侯,竟然列在关羽等几位亭侯之前,也是奇事。刘备称王之后,给大家升官时,谁轻谁重,谁高谁低,诸葛亮实居中参与讨论,比如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就提出不同意见,担心关羽不服。那么,法正官升尚书令,诸葛亮一定也参与了意见。且尚书令官职实如副丞相,给丞相做助手。刘备称王之后不曾拜相,可能有特殊原因。如果要解释,可以有好坏两种。
  往坏的方面说,当然是诸葛亮失了宠,所以刘备不拜他为相。但既然失了宠,法正宠遇正隆,为什么不直接拜相?而且,建安二十五年刘封获罪自杀,刘备痛哭流涕,而刘封之死只是出于诸葛亮一句话,如果诸葛亮此时正失宠,那就很奇怪了?刘备为什么肯听他的?
  往好的方面说,刘备称王只是一个过渡,等待时机就要称帝,与其在称王时拜诸葛亮为相,不如称帝后拜相光荣。两年后刘备称帝,立即就拜诸葛亮为丞相,同时受殊荣者只有个司徒许靖。从称王到称帝,这期间诸葛亮并无特殊表现,不曾立过什么大功,刘备何以前倨而后恭?只能说是想把丞相位给诸葛亮留着。
  刘备称帝后,不但拜诸葛亮为丞相,而且同时录尚书事(这是惯例,以显亲贵尊荣,职责其实与丞相重叠)。张飞在刘备称帝后数月内即死,他的司隶校尉也交给了诸葛亮,这个官职负责京师附近地区的纠察大权,不是小官。
  所以说刘备疏远猜忌诸葛亮,根本站不住脚。
  至于诸葛亮和法正的关系,史书中也说得明白,两人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诸葛亮很佩服法正的智术。
  所谓的好尚不同,就是法正的人品别是一格,与诸葛亮不是一路。但因为共同辅佐刘备建大业,在大事上两人是一致的。法正前期在蜀郡,不受大家欢迎,搞得很臭,不得已才另谋出路,任太守后大肆报仇,杀了好几个有旧怨的人,则可以看出此人的品格着实不怎么样。但无德有才,法正也自有他的用处。
  法正在刘备取蜀取汉中等战役中建言献策,立下了功劳,取得了成功,这是事实。但是,作为一个谋主,他前前后后留给人的话柄也正自不少。廖立后来大放厥辞,说的那一大篇话,挖苦的就是刘备和法正。诸葛亮为了消除影响,竟治了廖立的罪,其目的是替刘备和法正留个脸面。
  廖立所言如下: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前半截是挖苦刘备和法正不会用兵,后半截是挖苦诸葛亮不会用人。)


顺便问问大家,假节和假节钺的关系是什么?是不是后者有斩杀部下大臣的权利?

还有,这个时候魏延当上了汉中太守,地位是不是已经超过了赵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08: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