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孔明系列, 长篇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3-24 22: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4-09-17, 20:58:58发表
这篇是混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来写的罢,似乎应该发到古典啊  (秋雨大怒:小子,挖人挖到老子地头上来了!  )……顺便提提,刘备不是徐州市长啊,东汉十三州,起码是个省长啊  ……

当时的州牧军政大权一手抓,应该相当于后来的总督le
  


搂主的好文,实在百看不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3-24 22: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9-19, 0:49:07发表
好文章!诙谐有趣,欢迎继续。
就几个问题提出讨论,不好意思,挑刺在所难免,当然也不会影响文章的精彩程度。

1、《献帝春秋》载诸葛玄死于西城民反,首级还被送给刘繇,而不是有命往依刘表,不过这没有前一种说法和诸葛亮隐居隆中来得顺理成章,姑备一说。

诸葛亮自己找上刘备并非没有可能,《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和三顾完全可以相互并存,从诸葛亮与崔州平、石广元等的对话也可看出,他并不是个安心于农的标准农民,而是有着胸怀大志、待机而动的迫切心情,他的朋友也十分清楚诸葛亮试图出山有所作为,所以称之为“卧龙”。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乐毅听闻燕昭王招贤,“遂委质为臣”,都是千方百计想干一番事业,至于所谓“不求闻达于诸侯”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说辞而已。

2、“截江夺阿斗”故事出自《云别传》,通鉴据此书“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这样这桩政治婚姻仅维持两年时间。然而此时东吴正用兵东线,尚未到和刘备构恶的时候,根据《蜀书。穆皇后传》载“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华阳国志》并明确说是法正让刘备主动做的事,这样婚姻大致为此六七年,也正是东吴出兵争南三郡的时候,较为合理,《三国志集解》也是这个意见。

因此,赵云的拦截要么并无此事,要么是连孙夫人一起拦下来,不过不管这样,孙夫人的离去,双方少了一味缓冲剂,战争成了不可避免。

3、刘备入成都后钱不够是自找的,本来益州经济还过得去,刘璋又是自己投降的,府库里的积蓄肯定不少,可惜刘备不知爱惜,说什么“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搞得“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这还不算,连百姓的也不放过,“取蜀城中民金银颁赐将士”,据说诸葛亮、法正等都各得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万匹。本来连田宅也要没收的,幸亏赵云站出来说话才作罢,可能就是这些事情不合刘备的意,所以赵云封赏不够。

看来大耳扰民,实在太无耻le
  


而且不念孙夫人之情,竟然把人休le


其实,他的江陵是周瑜打下来的


理所当然还给东吴一些地盘


他却一点不给


由此看来,大耳为人实在不怎么样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3-25 09: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3-24, 23:32:49发表
楼上也不是受演义影响,正史可没说明江陵是刘备的地盘哦

是刘备的地盘啊


周瑜打下来送给刘备的是南郡(准确地说是大部分南郡) ,南郡的制所就是江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4-1 1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事实上,陆抗死了以后,晋灭吴都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19 1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当阳侯杜元凯于2005-04-16, 11:09:10发表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第一次(街亭)魏国震动,连远在北方的安定都反叛,陇西太守甚至做好了殉国的准备;第二次攻陈仓虽然不克,也渡过了渭水;上圭一战战术得失争论不小,但是蜀军未能渡过渭水;五丈原蜀军只有些口头便宜,而战术上无所得有小败,而且五丈原是斜谷出口,等于是被堵在了门口.这么看魏国边境形势一直在好转.

曹真司马懿在对抗蜀汉上风格不同,无意争辩谁高谁低.但是战术上的眼花缭乱之后,也应该看到战略上魏国在步步扭转不利形势.

这么没有水准的话都有人敢说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是攻其不备

后来再度北伐的时候魏国早已有备

魏蜀之国力本就不可同日而已

比如一只猎豹可能靠偷袭占到一只大象的便宜,但大象一旦要和他对打,猎豹当然很难获胜


其实,关于诸葛和司马军事能力的对比,

一流军事家唐太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名将恒温也曾说过:“诸葛亮可谓名将”

可笑后来一些没上过战场的理论家还在争论不休

不知道哪位军事家说过:“司马懿如何如何”,至少我没看到

除了无耻的晋书来了一句“俘斩万计”,哈哈,按照晋书的说法

这场战斗的光荣可以和陆逊火烧连营差不多了

可惜除了晋书,没有任何历史记载过个“伟大”的“俘斩万计”,实在搞笑。

不过虽然说大奸雄司马懿军事能力一般,但要说不要脸的功夫,实在是三国时代的

属一属二,这点恐怕和刘备真是”一时瑜亮”(请大家原谅我把这个词用在这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5-19 12: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5-04-18, 0:04:10发表

不是来不及,是诸葛亮不去救孟达

这种记载我看过,不足为信


很多记载还是没来得及去救援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