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限制发言用户 |
级别 | 征东将军 |
功绩 | 274 |
帖子 | 5924 |
编号 | 244 |
注册 | 2003-9-1 |
家族 | 轩辕狼党 |
| |
| | |
|
|
|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7-07, 10:32:34发表
我以前就说过,诸葛亮在北伐问题上在战略层面实行冒险主义,在战术层面实行保守主义,为什么会这样?战略上的冒险主义反映的是他急于实现理想的一面,而在战术层面,由于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又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又不敢弄险,想通过稳扎稳打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战略冒进,战术保守的方法只能是钝刀割肉而已,可以说,诸葛亮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现实的。而在屡战屡挫,现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不能给蜀国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后,诸葛仍然屡挫屡战,这恐怕用他忠于自己的理想解释更合适些。
皇帝托孤老臣辅政,重点在于新君缺乏政治经验,所以曹丕去世时,曹睿的年纪显然比刘禅还大,但曹丕仍托大臣辅政,至于留两位托孤之臣,这个与史上托孤绝不只托一人的做法目的相同,就是为了各顾命间可相互牵制,不使其中任何人一手遮天,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皇权,至于蜀国后来诸葛亮大权独揽,政事咸决的情况,并非刘备初衷。
依阁下所言,在忠君方面,你是把诸葛亮与司马懿、曹操等量齐观了?主上需要重臣相辅,刘备托孤时托于几人?就当时而言,身为顾命的李严似乎更应该留在刘禅身边吧?较之在江州知诸葛亮的后事,顾命大臣更应该在哪里呢?
诸葛亮病重时当然应该是刘禅派人来询问国事,否则你认为谁更合适呢?
其他诸事,可曾有一件发生在诸葛亮在世时?
既然你这么重视真凭实据,不妨拿出些诸葛亮在世时刘禅直接参与决策军国大事的记载来看看吧!
姜维是诸葛亮培养的在军事上的继承人,这一点似无疑问吧?
说“蜀国高于诸葛亮的理想”,那么阁下也承认诸葛亮的理想与蜀国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喽?否则怎么会有高于低于之说?费祎为什么制止姜维,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在费祎眼中,蜀国再兴兵北伐实际上是“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并不符合蜀国的国家利益。而反观诸葛亮的历次北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姜维的北伐是承自何处?难道是他的发明创造不成?不过既然阁下不愿意听,我也恭敬不如从命。你所说的赢得了所指为何,没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又是什么?赢得而不能坚持?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如此,国家危矣!
蜀弱魏强,蜀攻魏守,蜀国倾国力北伐,魏国并非倾国力防守,若魏国到了国家空虚,不堪重负的地步,蜀国能好到哪里去?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何不乘魏国家空虚,及时进取,而是偃旗息鼓,坐视“北伐良机”呢?
何谓“耀武”?徒有其表,无实效也!刘备托孤自然会那样说,他说的也没有错,若实现他的遗愿,自然是要北伐的,问题是是不是这么个伐法,明明没有克敌制胜的办法,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无效的重复,这种做法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难道因为需要北伐,就可以无视国家现实,不讲求方法的蛮干吗?
你也说了,诸葛亮的理想不符合蜀国的现实,那么作为一个忠于蜀汉的臣子,是应该让自己的理想服从国家的现实呢?还是无视国家的现实,一味追逐自己的理想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 1 除了吹牛还会说什么? 屡战不成, 到底对蜀和对魏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您老人家一句史料都提不出来, 只在那瞎喊"这种做法不能给蜀国带来什么实际利益". 有用么?
事实上魏方对于诸葛亮的北伐相当重视, 先以宿将张合曹真对抗, 后以司马懿领大军制之. 这些都是些什么人物? 诸葛亮数次北伐, 先后有司马俘陈群等上书表达其害和应变措施. 怎么会是诸葛亮的进攻没成果??
这些, 自然在你老万眼里全都成了无效果. 多次征伐魏国, 除了诸葛亮自己既定的消耗和拖济战术外, 还有一个是刘备遗愿的影响. 在这种种的重压下, 诸葛亮唯有谨慎小心的进行北伐, 不敢赌上大起大落的动作.
这明显就是忠于刘备,忠于刘备光复旧都,驱逐魏室的理想.
您自己脑子里搞出来的诸葛亮理想当然是"不现实". 将你自己那套既有雄心壮志, 又傻乎乎的楞要自己去实现的"理想"套上诸葛亮身上去?
2 嘿, 对啊~ 曹丕托孤有没有让他们掌握什么军国重权? 政军一把手之类的? -------没有. 刘备托孤呢?-------有.
看见区别了没有? 什么不是刘备初衷之类的话, 您老还是把曹丕刘备托孤的情况好好做一番比较再说吧.
说得直白些, 您老找不到刘禅不决事不做事, 找不到诸葛亮不辅导刘禅的证据, 又跑去以曹丕论刘备的手段? 还有啥可扯的尽管跑去扯吧~~
把司马懿曹操忠君的态度跟诸葛亮做比较就是"等齐量观"? 是否把你拿去跟曹操比得出你一颗沙子也是把你跟曹操等齐量观? --------搞笑啊?
李严更应该呆刘禅身边? 李严自己不肯放弃东大营入朝为副, 最后是要他儿子当上江州都督后才入朝辅助, 典军粮又耍手段以卸其责. 真够"知后事"的. 当然,要某人看见李方正劝诸葛亮称王, 求领州牧之类的活动是不可能的了. 这就是顾命大臣之态度?
以上诸事, 当然发生在诸葛亮重病与病故之时. 至于询问后事该是谁去. 自己看看曹操与司马懿的后事是咋D吧. 忠与奸尽在此分.
而且, 诸葛亮刚死, 刘禅则立即可在全国发号师令, 处决重事, 请问这位万才, 如此情况, 刘禅如何在诸葛亮不在时无事可为,无事可决? 哦? 是刘禅在诸葛亮一死就迅速夺回政权. 上台亲政? 还是原本大事就有请刘禅过目, 决定的习惯了呢? 当然, 万某人还是会继续找不到半点刘禅不问事的证据在那扯着, 刘禅就是被架空了.
可悲乎, 老套一句, 您老找些实际的证据比您在这扯一万句都要强.
证据? 好哇~ 谁先论谁先证, 这原则您还是懂的吧? 原来您老只懂乱吹不懂证据为何物啊? 我是很老实D, 我是找不着诸葛亮北伐时刘禅做决定的很多件事, 我同样也找不到诸葛亮不在蒋宛决事的记载. 您找给偶瞧瞧? 难道诸葛亮不在蜀国国都之内无人决事了? 如果真要说, 那OK, 一件还是有的, 借问句, 第三次北伐, 是谁下旨复诸葛亮丞相之位? 当然, 老万立刻跳出来说, 那是被控制的.
好了, 偶已抛开先论先证的规矩, 摆摆证据先了, 那么万老人家, 你总得意思意思的找则原始史料而别动你那原始论嘴先吧?
3 姜维是诸葛亮指定的军事继承人? 借问一句, 语出何典?
我说的是--------您老人家给诸葛亮加的那个"理想". 这种"理想"与蜀国自然是很不符合利益D. 想玩文字转换游戏吗? 欢迎啊~` 偶直接放句话. 因为诸葛亮的继承人都根本不在去实现诸葛亮的"理想", 所以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根本就没有继承其"理想"的意愿. 而一个忠于自己理想的人会安排不承认不继续自己理想的家伙作为继承人, 他还是忠于"理想"么? 结论, 那理想不过是万某人的. 跟诸葛亮无关.
4 在费衣眼里,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 所以他们去干无疑就是成败在于一举. 无益为之. 自然, 万某人悄悄把前面那句给忽悠掉了. 直接忽略前提了, 还有啥不能说的? 说清楚些. 逐鹿天下, 那是秦皇汉武等能为的事, 您老万去玩无疑就是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这红色字体啥意思呢?
当然, 万老人家还是要说, 秦皇汉武逐鹿天下何尝不是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5 哦? 结束晋皇朝统治的那位刘姓同志, 自称汉家儿郎, 刘氏复兴之志, 难道这还是高祖刘邦遗留的理想??
北伐是诸葛亮发动的, 他不是第一人, 也不是最后一人. 姜维是想平定中原, 这就代表是诸葛亮让他这么干的了?
嘿, 不敢去面对诸葛亮争取到的成效, 转而说不能继续下去, 蜀国危矣了? 危了什么? 您老整天打哑迷干啥? 放放话看看危在何处嘛~~
诸葛亮耗干自己的生命使其北伐初见成效, 未能坚持, 使前之努力不能转化成最终的成果. 使魏可喘息, 恢复. 蜀汉危矣!!那么, 借问万老人家, 不北伐, 是否蜀汉就不危矣??
魏国以更巨大的物资消耗对付蜀国, 自然就是--------吃亏了. 至于倾国之力对付魏国的一部分力量, 但是蜀国能休息. 蜀国有个还肯帮点忙扯扯气的盟友孙权.
而蜀不趁虚而入, 哇牛啊~~` 老万您哪只眼睛看见偶说魏国已经不堪一击了? 偶只是提提诸葛亮北伐是有成果. 魏国开始节制国内开支. 不然就不堪重负了. 您老倒直接飞去蜀可灭魏了? 要这样偶还说什么可惜没能坚持下去? 直接说成果巨大得了.
诸葛亮一死. 无人可为之. 自然就不能继续坚持诸葛亮所定之策了.
6 又来无效了, 您老人家怎么那么爱空扯其言呢? 刘备他老人家攻汉中还一攻就连续干了2年有余, 若按您老人家那句在一年半的时候无成效就撤退, 汉中还入得了手哇?
咋D啦?现在咋不说诸葛亮理想啦? 哦~` 终于明白有个姓刘名备的理想是啥啦? 蛮干?无诸葛亮蜀何来数十年的发展时期?
紧记, 诸葛亮已经不在, 蒋宛自个衡量他无能去遵循诸葛亮的轨迹, 那么这时候先帝刘备交给诸葛亮的理想自然就是与蜀国实际利益有冲突了. 看来, 岳飞死后不北伐证明了岳飞同志北伐是非常非常错误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