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汉晋春秋》,一部为诸葛亮说公道话的良史, (效颦之作)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9 14: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篇硬将晋阳秋不符合晋书部分的"司马懿虚张声势"改成说是晋阳秋的不是, 还叫客观?

本文不过就是针对着那篇东西也来玩玩耍文弄笔的作品而已.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26 12: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宇文于2005-01-26, 11:52:14发表
  蜀主攻而魏主守,攻方可以集中兵力造成局部优势,当双方兵力差距不大的时候,兵力优势更明显。
  你一个蜀国前线集团的兵力和魏国关西兵团兵力即使有差距,但在实战区域,优势兵力还是很明显的。

谁都知道一般人都三餐定食的,但是这不是所有人必定如此的理由。  

魏主守可在诸葛亮北伐前已经早早集结军士以逸待劳,蜀军此次北伐也并非志在“迅速”集结前线集团兵力去占领局部兵力优势。而是屯粮谷口打算打持久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26 18: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 刘知几自然是一个侧证, 一个活得比较接近该时代的家伙(至少看的东西比我们全), 他做的评价, 是没证据么?

2 "反观司马懿的战绩,按唐太宗的评价:“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这样的一个人,会仅因兵家常事的偶尔胜负而“畏敌如虎”吗?"

笑, 司马懿是因为偶尔的胜负而"畏蜀如虎"么? 幸好现在已经不见老万象老陆那样说的"司马懿不出战能退敌, 出战一样能大破蜀军云云"的言论.

3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这一句"天下奇才也"是总结性发言, 并非与诸葛亮的用兵完全不沾边. 直接忽悠掉司马懿对用兵的赞叹实在是掩耳盗铃而已.

4 "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 唐太宗仅仅是不满么? 这两句最为经典.

5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明显得很, 祁山、箕谷肯定多于贼, 因为没算街亭, 街亭该算哪一边? 说诸葛亮此次兵力多于五万实在不是个好说法啊. 总结起来就是诸葛亮自己认为祁山、箕谷两处若及早破敌, 哪还会有街亭的尴尬啊.

"至于“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中的“众寡不侔”,所指应该并非魏、蜀前线兵力的多少,而是两国人口差距所体现的国力的比较,因为从历次北伐的具体记载看,多是蜀军众而魏军寡,具体到第五次,明帝听说诸葛亮率众再出,即派秦朗统两万兵马增援司马懿,如果此前司马懿的兵力即超过诸葛亮,明帝又何须多次一举呢?"

请教一下, 蜀魏两国的人口比例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何影响? "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这里陈手是先说将领 后说攻守之势, 中间会脱离战场转说两国人口比??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2-23 12: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2-23, 11:58:53发表
千年兄:

您的对历史资料的取舍是否也有问题呢?

被老兄认为良史的汉晋春秋明确记载诸葛亮自己承认第一次北伐时两线兵力均超过魏军,你却认为还有争论,不能肯定?

最后这次,诸葛亮提兵10万,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你却不认同,改为数万;而把司马的兵力说成10万,乃至数十万。

看看曹爽大举进攻蜀国,不过提兵10万,难道处于防御状态、东线又有明帝亲征的情况下,司马的守军兵力会达到10万?

诸葛亮治军有方,不代表其会打仗。看看其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指挥:
1、郭淮匆忙之间抢占北原,诸葛亮只是派部分人马去争夺,先不说棋慢一着,就是面对营垒未成的郭淮军,也不能继续加以攻击,而不了了之;
2、司马在渭水边背水列阵,这里可没有什么险阻可资利用,但是并不见诸葛亮大举进攻?诸葛亮的胆略在哪里?
3、诸葛亮表面向西进军而企图偷袭东面的阳燧,可惜又被对手识破而破产;
4、已经知道自己生命不远(因为已经在安排后续人选),却不肯主动退军。要知道临阵主将死亡乃兵家大忌,这将给自己的大军带来巨大的危险。
5、过于谨慎,不敢向东进攻武功,而逼迫司马出来迎战。这一点本来是司马最担心的。
6、反而是被认为畏蜀如虎的司马还有万骑出击的行动。
其他不多说,松风兄前面已经多有阐述。
总之,司马对诸葛,在此前并没有什么屡战屡败,唯一的一次交锋就是第四次北伐,胜败还在两说——歌颂蜀汉的汉晋春秋说诸葛干掉司马3000,而宣帝纪则说司马干掉诸葛上万。其实不过是个平手而已。
因此,本次作战,先有魏国两线作战,再有明帝下令西线死守并派人监督司马,由此我们怎么能说司马由于对诸葛屡战屡败而畏蜀如虎呢?
是否也要把曹操退守官渡和陆逊退守虓亭也一起归入畏敌如虎的概念呢?

诸葛亮在曹真来犯前的进攻都只用了数万兵力而已。 结果诸葛亮“防守”曹真时连李严那也抽了两万过来,比进攻还多得多。

防守投入的兵力就一定比自己去进攻的时候少啊?

整条西线的兵力都集中在司马懿手上还要外加秦郎两万步骑,不明摆着比以前多投了两万进去吗?难道还会比以前少?


1 张合就是面对惨败的蜀军王平那千余部都已经疑而不前不能继续加兵重创蜀军,张合胆略在哪?真不明白。北原是离蜀军近还是离魏军近?继续加以进攻?如此说来,司马懿对被洪水围困的蜀军出动万骑亲自打击反而弄得狼狈逃跑不能继续打击不更无能了?

2 哈,诸葛亮有优势兵力还会呆着吗?想云别传里的曹军主力冲到赵云寨前都不敢打而是撤退,这说明曹操也无将略了?非也,预计攻寨损伤会比敌人巨大的话,为什么还要硬冲?
司马懿兵力此次空前之多,诸葛亮还敢乱冲就不是有将略了。

3司马懿就能骗得了蜀军了?

4安排继承人的同时已经在安排撤军的事项了。燕兄不要胡言乱语。

5东进武功将侧翼完全暴露给司马懿,难道诸葛亮能在侧翼完全暴露于司马懿之前都能打败司马懿?你以为光司马懿怕诸葛亮进助武功,诸葛亮就不怕司马懿在其率军进驻之时威胁全军吗?由此又见司马懿很怕跟诸葛亮打了。您老自己都引出来了。

6万骑还没取得战果就被人给吓回去了,真是“有胆”,这也能拿来炫耀?这明摆着就是畏蜀如虎嘛。  

司马懿没有畏蜀如虎,不过就是第四次北伐被人三路夹击大败,有人称其再战得胜,我就觉得纳闷,司马懿既已击破诸葛亮俘斩万计,怎么又退了回去呢?,可偏偏晋书又不从其愿的说诸葛亮被破走。所以嘛,想将俘斩万计算在是案中道之战之后紧接着的事情,只不过是恐惧于晋书跟太多史书发生了冲突而做了个扭曲的妥协。燕兄,如果你认为诸葛亮此败后还是退回卤城继续坚守,那么诸葛亮最后的粮尽撤军都不能写上去?张合之死就影响得晋书连诸葛亮最后撤退都不敢提?既然晋书里表明诸葛亮此败就已撤退,天子使人劳军。即便晋朝有此讳,唐朝就无此讳了吧?怎么连唐朝修晋书的都要隐藏了诸葛亮撤军部分?怎么擅自把晋书的时间弄混加入别的史书的事情里去?

司马懿光那么一次两次死守可以理解,不过他都已经怕蜀军进驻武功被迫交战,出动万骑却想吞掉被洪水围困的蜀军却被蜀军搭起浮桥就已经吓得火速撤退,其后多次做戏,最后诸葛亮死后追击却被蜀军反枪而向就止步不前。难道就是“堕吾画中,破之必”的伟大光辉形象了吗?

诸葛亮的看法跟晋阳秋里所记载的司马懿之想法正好相通。是老陆拥晋书拥到疯了眼能扭转乾坤的说晋阳秋支持晋书的说法是反击演戏论的铁证而已。至于诸葛亮的看法正确与否,认真看资料就明白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2-23 16: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燕,
1 祈山, 饥谷两线都多于魏军这很正常啊. 但是马谡在街亭多于张合吗? 好象是远少于吧. 如果要算的话, 魏明帝在驻在长安的大军也比诸葛亮冬用的军队多多了.  

2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打郝昭吗?燕老又不老实了.

3 关中的主力有没出动这跟诸葛亮预算出兵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难道诸葛亮事先就知道魏军主力不动, 所以才带少量军队去么?

但是作为防守诸葛亮除了驻守在汉中的北伐大军外不还另外调来了李严的2万守军. 您认为防守就可以以少量兵力迎敌无疑是错误的.

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是从都城洛阳被派去的, 他能不从都城里抽调军队前去就孤身一人去长安节制诸军??可见第五次北伐西线魏军也不仅仅就是西线兵力加2万援军. 还有跟随司马懿一同前来的主力部队. 而明帝则是在司马懿前去西线两月后才起兵东向. 此前居然在孙权大军围困下一兵不发, 可见当时都城里的大部兵力已经随司马懿西去, 明帝在集结剩兵力准备东向. 但是还是不放心西线, 又多增了两万步骑前去西线协助司马懿.

陇右诸军加上长安驻军就已经不是少数了.再加上司马懿率来和后来增援的2万, 能少过10万??您不会真以为西线包括长安驻军在内才5万人吧?

1 全歼马谡军跟解陇右之围有冲突??头一次听闻. 张合在胜卷在握时仍然冷静能以主要任务为主, 是为将略, 诸葛亮就必须冲昏头脑的把自己侧翼暴露给魏军进行决战才是有将略? 这样的打法即使能大伤西线魏军有生力量, 蜀军就不需要付出惨重甚至比魏军更重的伤亡了? 这样诸葛亮就能达到战略目的??这样就是为战略目的着想?老燕, 不要太不老实了.
呵呵, 捞不到好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火速撤退? 看看您老对北原之战的分析? 难道诸葛亮是要不顾一切占领北原? 继续加兵? 魏军主力就是吃素的? 从任何一个方面看, 魏军主力都能牵制住蜀军主力, 更看得出魏军的兵力充足. 甚至在蜀军之上呢.

2 云别传里只是与曹军一部相遇? 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这是"少量部队??"真服了你了.
说明魏军数量多的, 就是魏军能多方面分兵作战却始终保持对蜀主力的牵制. 还有就是兵力不足哪来一次偷便宜就跑了"万余骑"出去了?

这万余骑正说明了司马懿能先占北原和防备阳遂的原因. 魏军机动力占着绝对优势.

3  怎么个贬低司马懿了?

4  主将身体不适自知不行, 此时军退半路上死了对军队打击比起死后才退早定内事要好还是要坏? 拖着个重病的退对行军有无影响??诸葛亮在病了后就已经计定退兵之事了. 这难道不是事实?

5 诸葛亮这样做等于逼着跟魏军全面决战. 司马懿当然害怕. 上回被人痛扁还记忆忧新呢. 与蜀军决战是司马懿所不希望的. 因为他没胜算, 而诸葛亮也不愿意在侧面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与魏军决战, 因为这样做无论输赢都会给蜀军带来巨大的打击.

6 敢打软不代表不怕硬. 蜀军刚搭好浮桥司马懿人就不见了, 又惧怕诸葛亮进驻武功. 足见其当有畏敌之心.

7 在我的理解, 对于敌军的来去, 记载都会有明确的说明. 比如曹公兵败赤壁的退归江陵, 引军北上.  除非是不知道敌军的动向.  而晋书出了大获全胜外, 别无蜀军动向就直接天子谴使慰劳诸军. 那么我真的很难能明白您居然还能理解按晋书言司马懿此次大胜后还相持是怎么回事.  晋书会把事情交代得不清不楚, 甚至要"借"汉晋春秋才能分辨晋书的表述, 那么这本晋书也算是代表作了.  

而诸葛亮在案中道击败了司马懿之后, 只是给魏军一个迎头痛击, 诸葛亮既没继续挥军攻寨, 那么只有相持, 这正常得很, 最重要的是别的史料都清楚的记载了该事件发生时间. 而按燕老您的理解. 您必须先做件事情.  先完全脱离其他史书, 按晋书所言确定了这"俘斩万计"的明确时间和动向才能去以此为基础做推测.  您能吗? 很明显您是很清楚的知道, 仅以晋书理解, 该俘斩万计就是北伐的终结.

诸葛亮的意思是司马懿本来就无心决战, 而不是明帝的什么"旨意"让司马懿不能决战. 晋阳秋写得很清楚. 就是老陆重点解释的那句"宣帝亦然"云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2-25 22: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搞笑, 汉晋里所说的不就表达不能破贼不在兵的多寡而在于一人么? 难道还是"兵力问题"? 拥有多数兵力缺不能迅速破敌导致后来被敌人所破, 问题不在兵力, 而在统帅.

还说别人曲解汉晋的意思? 恐怕是有些人按需改书而已. 看看原话吧! "大军在祈山, 箕谷皆多于贼". 已经有"在"这一个词了. 还能把祈山忽悠成"陇右战场"实在不是一般的牛人能办到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3-3 20: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3, 13:26:11发表
哈哈,这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诸葛部下说其胆小,就不是胆小,而是正常的谨慎?司马部下说其胆小,就是真胆小、害怕?什么逻辑呢?
看看魏延在蜀汉的名声、地位,比那个只不过驻守祁山前沿阵地的偏将高多少,反而没有人认为诸葛胆小?
面对魏国西线略无预备的大好局面,不敢直接进攻,非要绕道千里之外。

诸葛亮是胆小啊. 难道不是吗? 问题是他胆小的是什么? 连曹操都在远征辽东采纳了郭嘉的计谋都怕的说"运气,以后不要再试这玩意", 曹操难道怕了公孙和踏顿??  

所以说司马懿之"畏"是有的放矢(  ). 而诸葛亮之"畏"只畏其险, 不畏敌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3-8 23: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兄越来越会发挥了.  

魏延被司马击败损失惨重? 真够离谱的. 别将阁下的伟大构思当历史来说比较好.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3-18 07: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FT, 佩服, 五体投地的看着燕京.

三国志里关于三路大军破司马懿的一战都是斐松之注里给出的. 就连诸葛亮本传也没有啊~~

在魏延那找不到大胜有啥奇怪的? 就因为被斩首三千级的对象是那个晋朝太祖司马懿就足够否去了.

另外, 斐松之可没见得是引书不引全的人吧? 当时汉晋没失传, 斐老哥怎么偏偏只引前半不引后半? 还是晋朝的皇帝认了诸葛亮当祖宗, 帮诸葛亮留下大胜的记载而否去诸葛亮大败的记载呢?

再按老燕那盖世界无敌的逻辑, 就是晋书宣帝纪都没说是砍败魏延您老哥上哪找出个魏延来D?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00: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征没有正规敌人? 难道南征的对象仅仅是蛮夷??

讨伐辽东难度很大??军粮不足? 好象不过是没备足长期坐战的军粮, 并非司马懿军粮不足的情况出现哦. 还敌众我寡??宣传得真夸张.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0: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0:03:54发表
同样的情况下 诸葛估计就得“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然后粮尽退军 运气好的话能斩个杨祚、卑衍什么的 这就是两人的差距

你两唱够双簧没? 就是你们口中的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又干了什么"奇谋"出来? 什么相同情况下? 第四次北伐可没一道圣喻牵着某马的脑袋不准他打蜀军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0: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看司马懿打公孙渊再瞧瞧司马懿战诸葛亮, 就知道你两玩的是什么把戏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0: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0:24:04发表
哈哈,如果面对敌人固守,只有假装屯田或者送些妇女头巾,我以为这在战术上实在不值得称颂吧?

面对敌人只懂固守, 受不住部下激将就跑出去吃憋被海扁也不觉得是高深莫测的战术吧?

假装屯田这也仅是你说得出口. 诸葛亮要不死难道蜀军会退? 你别开玩笑了.

送妇人之巾级怒敌将至少不是个失败的战术. 总比某位将领看对手主将死了都不敢果断追击. 敌方主力要开山劈路的撤退都比那个"急追"的司马要跑得快好多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0: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0:24:16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3, 10:11:13发表
   

你两唱够双簧没? 就是你们口中的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又干了什么"奇谋"出来? 什么相同情况下? 第四次北伐可没一道圣喻牵着某马的脑袋不准他打蜀军啊.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

远来气锐? 蜀军围祈山围近月不克, 魏军援军接踵而至, 此时是蜀军气锐还是魏军气锐呢?

不可动? 那跑出去受灾是为何? 以司马之神算, 又怎么要送张合去死?

跟他打辽东对比起来可真是精彩纷呈, 完美绝伦.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0: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0:25:39发表
整  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次于辽水。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以距帝②。]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
必  战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②。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③。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④,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建、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

++++++++++++++++++++++++++++++++++++++++++++++
速  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②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
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
安  战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蜀出关中, 道路难行, 补给不便, 不以正兵一步一个脚印, 欲以奇兵出关. 怎么打? 难道你会认为魏庭如公孙渊般的"后方空虚"?? 别把司马懿当成公孙渊那人. 司马懿可不是单纯的深沟高垒, 否则第五次北伐魏军何来北原, 阳遂逆击蜀军? 又何来武功水突袭蜀军?


诸葛亮所以屯田, 坚垒, 皆因其所对者, 非常人也. 别以为诸葛亮面对任何对手都会这样. 否则何来平南之战? 何来第一次北伐的疑兵惑敌?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1: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0:57:45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3, 10:37:10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0:24:16发表
[quote]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3, 10:11:13发表
   

你两唱够双簧没? 就是你们口中的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又干了什么"奇谋"出来? 什么相同情况下? 第四次北伐可没一道圣喻牵着某马的脑袋不准他打蜀军啊.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

远来气锐? 蜀军围祈山围近月不克, 魏军援军接踵而至, 此时是蜀军气锐还是魏军气锐呢?

不可动? 那跑出去受灾是为何? 以司马之神算, 又怎么要送张合去死?

跟他打辽东对比起来可真是精彩纷呈, 完美绝伦. [/quote]
感觉你对一些基本军事常识知之甚少 近月不克也叫长?远来气锐就非得一两天才叫“气锐”? 司马即知兵法安则静之道 又明诸葛军粮不继 坚守令其自退 正合兵法之最高奥义!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很明显 巾帼妇人时正是诸葛气锐之时 宣王按兵不动诸葛自也无计可施 司马与朝廷都知道 并且此次目标只是解围而已 根本没有死拼的必要 [/quote]



当年曹操攻颜良时怎么不见颜良气锐曹操逼其锋??可笑. 蜀围祈山近月不克, 分兵割麦后撤围, 魏援军与守军汇合, 此时魏全军上下欲与蜀决战, 反而蜀军背山立重围, 司马懿按耐不住军队, 被逼向蜀军发动进攻, 诸葛亮谴三将合击司马懿于岸中道, 令王平抗张合, 司马懿大败而归, 后蜀军粮尽撤退, 张合连柬不宜追之, 司马懿终不听而谴张合前进, 使张合中伏至死. 这是"知进退"??

诸葛亮谴送妇人衣物之时,乃蜀出兵三月, 与魏军相持甚久, 而盟军孙吴已退, 此时还正气锐??直至蜀帅病故, 秘不发丧而退, 司马奋起直追却又"穷寇不以逼", 看上去高深莫测,  实际呢? 难道司马懿要到追到蜀军面对蜀军才知道"穷寇不以逼之"么?



而阁下以诸葛亮对决司马懿只状推导诸葛亮面对公孙渊之战法, 这才是对一些基本军事常识知之甚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1: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1:38:04发表
不要忘记,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对垒,早已走出秦岭,进入关中平原。请自己看看地图。
此时,魏明帝带领三路大军正在东线反击孙权的三路进攻,你以为司马的后方还不空虚?

最后这几句我赞同。本来司马就是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对手,干嘛非要依靠贬低司马来抬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呢?

呵,不要忘记:

诸葛亮走出秦岭,进入关中平原跟他的粮道有关系? 诸葛亮大军走到哪里就代表粮食就能绕过司马懿进行补给了?
明帝是领军打孙权去了, 但是何时离京东击孙权, 停驻何处?而东行前又给司马懿增了多少兵? 孙权又什么怎么样就撤退了? 所谓的"空虚"空在哪?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1: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1:47:26发表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你很搞笑啊 曹操那次是颜良攻了半天白马了 曹操正是气锐 并用计破敌于运动之中 跟司马征辽东相似 可见颜良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安则静的最高批示

亮数挑战,帝不出,……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

自十二年春到八月亮死 后面的一百日不算 正好是诸葛亮气锐之时 DO YOU KNOW?

前面刚说围了近月不算什么, 这里又说颜良围半天就没锐气了???

曹操正是以轻军速增白马, 让颜良未及时反应过来就被消化掉了.  当然是曹操大军气锐的时候. 正如诸葛亮久攻祈山不下, 司马懿轻军至上硅, 迫使诸葛亮撤围立重围以抗魏援军, 此时哪来的蜀军气锐??

好象彻头彻尾搞笑的是你自己.

而相持百日, 是指诸葛亮与司马懿总共相持的时间. 到了秋八月的时候已经是蜀快撤退的时候了, 哪还有"百日"再相持着? 你呢, 最好先看清楚第五次北伐蜀军是哪年哪个时候撤退的再来说你这句"正气锐"吧你.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2: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1:52:28发表
要不人家说你军事常识缺乏。
司马之所以持重不愿发动进攻,就是因为诸葛亮在卤城依托南北山建造了重围,司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此时蜀军后勤比魏军艰难的多,祁山之围又已经解决,其实并没有一定要进攻的必要。

敌人退却时追击,有不同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并兵法确有:穷寇勿追,但是老毛也有:宜将胜勇追穷寇。
三国战史上,追击成功、失败的战例都很多,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虽然孙权已经撤退,但是魏军并没有增兵。而且这些消息并不是一般士兵可能知道的。司马正是在第四次追击时吃了亏,这次谨慎一点也算正常反应吧?
何况,秦岭的地形比武都更加难以追击。

老燕, 我没说是司马懿要主动寻战不知进退, 而是按耐不住部下, 被迫率军出战. 结果吃了大憋跑回来. 此其一也.

打仗有很多种, 重点就是对于自己面前的战情做判断, 张合力柬勿追, 恐有埋伏, 结果司马懿打死不听, 一定要追. 这还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后来孙权已经撤围, 魏军没增兵, 而且这些消息不是普通士兵能知道的? 魏明帝的话是白说了.  "权退, 亮胆破"难道是不让士兵知道就能让诸葛亮胆破??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2: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2:04:16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3, 11:54:5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4-03, 11:47:26发表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你很搞笑啊 曹操那次是颜良攻了半天白马了 曹操正是气锐 并用计破敌于运动之中 跟司马征辽东相似 可见颜良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安则静的最高批示

亮数挑战,帝不出,……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

自十二年春到八月亮死 后面的一百日不算 正好是诸葛亮气锐之时 DO YOU KNOW?

前面刚说围了近月不算什么, 这里又说颜良围半天就没锐气了???

曹操正是以轻军速增白马, 让颜良未及时反应过来就被消化掉了.  当然是曹操大军气锐的时候. 正如诸葛亮久攻祈山不下, 司马懿轻军至上硅, 迫使诸葛亮撤围立重围以抗魏援军, 此时哪来的蜀军气锐??

好象彻头彻尾搞笑的是你自己.

而相持百日, 是指诸葛亮与司马懿总共相持的时间. 到了秋八月的时候已经是蜀快撤退的时候了, 哪还有"百日"再相持着? 你呢, 最好先看清楚第五次北伐蜀军是哪年哪个时候撤退的再来说你这句"正气锐"吧你.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

这是记载的清清楚楚的事 是诸葛气锐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

这么清晰的时间脉络 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你稍有常识 应该知道十二年春到八月前那一百多日是谁气锐 并且诸葛亮也有数挑战与巾帼妇人的动作 与我之意不谋而合

另外再说曹操那次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

二月发兵 到曹操四月去救 掐指一算 正是颜良锐气将尽之时 [/quote]


利在急战是刚开始交战的时候,  彼军远来. 到后来相持上一段时间还是"侨军远寇"??弄清楚战场的形势发展先吧.

数挑战和以妇巾激怒司马懿是扰乱敌军心和统帅的冷静的举动,  跟你不谋而合? 合在哪?

清楚的时间脉落?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诸葛亮本传就有最清楚不过的时间关系. 由据五仗原与司马懿对持开始, 到八月撤退, 才不过相持了百余日. 诸葛亮数挑战的时候已经是对持后段的事情了. 哪还来气锐??还是那句话, 你搞清楚时间顺序再说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2: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2:23:02发表
那是你只信汉晋而不信晋书得出的结论,其实我以为两者记载都是确有其事,所以总的情况就是,双方互有杀伤,无胜负,所以在三国志里你看不到任何一方打败另一方的记载。

其实战前的劝告基本都有,比如曹操冒险奇袭乌巢前,远征乌桓前等等,只不过主帅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采纳与否。如果曹操奇袭乌巢失败,就会证明劝说的人无比英明。
所以,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是这个道理。

士兵不知道,指的是诸葛亮的士兵,但是诸葛亮一定知道。诸葛亮此次倾全力出击,主要还是想依靠孙权的大举进攻牵制魏军,这样诸葛亮才有可能取胜。一旦孙权撤走,你认为诸葛亮会以为仅靠自己一路能打败整个魏国?

呵, 只信汉晋? 首先从晋书的成书以及其资料出现时间上就已经让我怀疑了一截. 随后再让我相信你那套蜀军先被大破再被追击被人俘斩万计还能挺回来跟司马懿相持? 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三国志不记载是碍于成皇者的名气. 斐松之收集资料不可能独独漏了晋书. 而魏追击又是以失败告终, 我真找不到什么相信晋书的理由.

奇袭乌巢好歹是有个许攸来告密和曹操身处危险期没别的办法. 远征乌X好歹是夹平定北方之威而为之. 不知道司马懿是掌握了什么至胜之机呢?

魏国士兵都知道了蜀军士兵还会不知道??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2: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2:13:52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3, 3:49:33发表
呵,不要忘记:

诸葛亮走出秦岭,进入关中平原跟他的粮道有关系? 诸葛亮大军走到哪里就代表粮食就能绕过司马懿进行补给了?
明帝是领军打孙权去了, 但是何时离京东击孙权, 停驻何处?而东行前又给司马懿增了多少兵? 孙权又什么怎么样就撤退了? 所谓的"空虚"空在哪?

真不知道你老兄是否看地图?

如果诸葛亮占据五丈原而不能保护自己的斜谷粮道,我不知道你们还怎么能再歌颂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与司马相持了这么多天,可看见诸葛亮缺粮?
——欲以奇兵出关. 怎么打?——这可是你说的。
可见不只是补给问题,关键是怎么打破司马坚守的问题。

空虚当然是指司马所在的关中战区,总不会说魏明帝大军都在魏国,所以司马后方一点不空虚吧?要知道,这可相差2千里以上呢。

司马懿进攻公孙渊心腹地带, 一击可得胜, 所以司马懿能牵着公孙渊的主力走. 而诸葛亮进攻关中并不能置司马懿的部队于死地, 相反的, 不仅绕过司马懿直接进攻关中有难度, 而且就算能绕过司马懿直接进攻关中, 还会面对司马懿的反扑和魏军东线部队的增援, 这叫空虚??

这种"空虚"跟司马懿面对公孙渊的空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公孙渊的主力部队是必须救, 必须被人牵着走, 而司马懿完全可以不理会诸葛亮的偷袭, 只需要一边快马报知明帝, 一边骚扰阻缠着诸葛亮不让他能放手进攻. 到时候明帝东线部队一来, 诸葛亮就得硬着头皮突围撤退了.

司马懿后方空虚??你别开玩笑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3: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葛亮的目的当然是要逼司马懿出来战斗. 问题是锐气是这么判断的?

二月从斜谷出, 直到屯五丈原开始跟司马懿相持

"后面那段估计你是认为诸葛亮的部队都是坐飞机从汉中飞到武功去的吧 哈哈 "
估计是你理解成出斜谷到五仗原不需要时间吧? 我已经说了跟司马懿对持是从屯据五丈原开始. 你怎么就把五丈原看成二月出斜谷的? 太佩服了~~~`

你该不会以为从一屯据五丈原开始诸葛亮就立刻跑去司马懿营前挑战了吧? 诸葛亮一开始是屯据五丈原, 再计划抢占北原和攻取阳遂, 其间还有司马懿出兵想吃掉诸葛亮的精锐飞军. 打了一段时间后, 诸葛亮才开始向司马懿挑战, 挑战多次司马懿都玩那套表请决战后, 请来了辛毗, 诸葛亮最后以妇人形容司马懿, 终于让司马懿那老狐狸暴血管嚷着要杀要打的. 结果还是被辛毗给压了回去. 这时候已经相持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还哪来蜀军气锐??真不知道你怎么看书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3 13: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3, 13:23:16发表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不气锐,而是气馁,哪还有能力去人家门口挑战?
总不会气馁的出击挑战,气锐的不敢出门?说不通呀。

难道一支军队的士气只有锐气冲天和死气沉沉两种状态??

蜀军的锐气已过, 但是尚未到士气受挫的地步而已. 司马懿一再拒绝交战, 魏军也不见得就餐是正当锐气时, 记得辛毗节仗而至的情况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9 04: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08, 23:40:21发表
哈,这个我前面早就说过,只是你不认真看: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互有杀伤,既有魏延的先胜一阵,也有魏延的后败一场,最后双方均没有形成决定性胜利,打成平手,相持在祁山一带,直到诸葛亮粮尽退军。
这样的结果,你老兄让陈寿记载谁家大胜呢?
如果不愿承认诸葛亮仅有的胜利(其实还是人家魏延打的,诸葛亮自己据守大本营),最终不过平局,那只能证明老兄对诸葛亮的感情太深了,太过崇拜而不能自拔了。

就是找遍所有资料也没见有魏延后败一场的事例.
而晋书里的俘斩万计还是蜀军先被破而后魏军追击所得, 蜀军受到这种打击还不是"决定性"难道真要全军覆没才是决定性的打击??

老燕还要坚持这种理解只能说您对您自己的猜想太过崇拜了. 已经到了无视历史的地步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15 16: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4-15, 11:03:14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08, 20:32:40发表
就是找遍所有资料也没见有魏延后败一场的事例.
而晋书里的俘斩万计还是蜀军先被破而后魏军追击所得, 蜀军受到这种打击还不是"决定性"难道真要全军覆没才是决定性的打击??

老燕还要坚持这种理解只能说您对您自己的猜想太过崇拜了. 已经到了无视历史的地步了.

没参加过文革吧?感觉扣大帽子的水平很高呀?

那请问找遍所有资料,可有魏延先胜一场的?

正因为出战的只是魏延带领的部队,而诸葛亮主力依然留守卤城,所以即使魏延遭到失败退回,诸葛亮依然可以依托卤城坚固阵地守住。所以这个胜利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就是因为诸葛亮比较谨慎,留下了足够的兵力。

当然,我在此前也说过,晋书不大会编造一个没有的历史,但是如果是把消灭敌人的数量有所夸大,还是可能的。

你的水平也快接近陈淋了.

找遍资料就有一段是诸葛亮命魏延等三将合击杀败司马懿的. 楞是没有司马懿杀败魏延的.

你自个把汉晋的魏延出战给丢进晋书的"破其围,追之,再破之,再俘斩万计"里边去. 这是资料还是你的脑子想象捏?

你能把晋书那段记载说成有司马懿攻破诸葛亮之围乃是野战临时搭起的围垒再去添魏延的料进去吧, 别次序颠倒了我说.

对历史资料是要有空位才能添, 而不是添了再加点解释觉得合理了就当成正史. 您老人家的做法正是后者. 这种做法想怎么合理就怎么合理. 因为那话都是你说的, 还怎么不合理呢? 问题是老燕你是20世纪的人. 你怎么证明你把魏延插放进晋书那段话里是合理符合历史的? 放进去后合理跟放得合理是不同概念, 你弄不清楚弄不明白也没办法.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7 16: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欧阳枝敏于2005-05-07, 12:02:14发表
楼主是想说诸葛比司马有更高的军事才能吧!
这纯粹是异想天开,同是两个大国的总帅,相持多年,其能力怎么算也是持平吧!
如果要深入分析,其实司马的才干是要略高的,请注意军事才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他是与个人的政治、后备、外交等才能综合作用的。司马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兵权,所以才会虚与委蛇,放纵诸葛亮的存在。其实要灭诸葛亮以当时来看已经不难,问题是灭了诸葛亮后,司马回国就兵权难保,连难家族也完蛋,也不会有晋了。
诸葛亮一方面重挫各流派势力,自为国父,阿斗敢怒而不敢言,诸葛亮野心不大,并不想统一天下,也就借频繁的用兵掌握兵权来达到控制蜀国的目的,要不当初他也不会提个什么三分天下之计,而是提天下统一之计了。诸葛亮掌权是蜀国的不幸,更是天下的不幸,蜀在刘备死后就算完了,没有一个霸主,已经失去立国的意义了。吴国在孙策死后也退化成阻碍历史进步的地方势力,不如早降。

容我说一句, 要灭了诸葛亮怎么个不难法?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7 17: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06, 0:53:36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4-15, 8:00:03发表
你的水平也快接近陈淋了.

找遍资料就有一段是诸葛亮命魏延等三将合击杀败司马懿的. 楞是没有司马懿杀败魏延的.

你自个把汉晋的魏延出战给丢进晋书的"破其围,追之,再破之,再俘斩万计"里边去. 这是资料还是你的脑子想象捏?

你能把晋书那段记载说成有司马懿攻破诸葛亮之围乃是野战临时搭起的围垒再去添魏延的料进去吧, 别次序颠倒了我说.

对历史资料是要有空位才能添, 而不是添了再加点解释觉得合理了就当成正史. 您老人家的做法正是后者. 这种做法想怎么合理就怎么合理. 因为那话都是你说的, 还怎么不合理呢? 问题是老燕你是20世纪的人. 你怎么证明你把魏延插放进晋书那段话里是合理符合历史的? 放进去后合理跟放得合理是不同概念, 你弄不清楚弄不明白也没办法.

听上去查找了很多资料?不会只是什么汉晋春秋(帝蜀寇魏的代表作)、蜀鉴(宋朝帝蜀寇魏的代表)和资治通鉴(完全照抄汉晋的大作)。
我就很奇怪,如果有记载说司马掘壕固守,就是畏蜀,诸葛亮在什么南北二山掘壕固守,就没有人说话了,就像司马在渭水边据守不出就被一通讽刺,而刘备在争汉中时面对曹操据险不战却无人说什么一样很是可笑。
有些人就是那么偏见,自己不喜欢的人固守就要骂,喜欢的人固守就大加赞扬。

我把这些分开的历史记载糅合在一起,当然有其合理性,不过我也没有说历史必然就是这样。但是总比某些人为了抬高某人的军事才能,一概否定失败的记载,而只相信其胜利的记载。这样才是不符合历史呢!
可惜的是,即使这个局部胜利,也不是诸葛亮本人指挥的结果,而是魏延的胜利,这大概太让某些崇拜者失望了吧?希望以后坚持这个胜利时多考虑一下魏延而不是诸葛亮。

嘿嘿, 这个问题的讨论老燕你是怎么又扯到去"谁怕谁"的问题上了?

您老嘴里突然飞出句"魏延被司马懿打飞"是"历史", 我们不敢"面对".

否认资料? 呵, 否认某些人强加的"柔和"在一起的资料叫"否认资料"? 否认某些人自封的"正史"叫否认资料?

某人还把自己当成天眼通了?

晋书所载和汉晋所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更是司马懿直接破除诸葛亮的二重围追击斩获胜果. 某人可以把晋书的这一记载改成破的是魏延. 改叫我怎么去"承认"呢?

某人反亮反到把诸葛亮已经提议过的意见, 周瑜等吴军将士的战略眼光都统统踢飞掉来压抑诸葛亮的眼光和能力, 达到其论断目的. 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 只可惜某人还自以"公正,客观"自居.

用兵原来是非要到阵里指挥撕杀, 在营中调度就不是用兵了? 别忘了, 除了魏延. 还有另两路军队合击击败了司马懿. 从哪个角度去放大魏延的功劳呢? 从哪个地方看出指挥大胜的是魏延的功劳呢? 某人反亮已经反到了眉目上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8 12: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5-08, 11:40:29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07, 9:04:24发表
嘿嘿, 这个问题的讨论老燕你是怎么又扯到去"谁怕谁"的问题上了?

您老嘴里突然飞出句"魏延被司马懿打飞"是"历史", 我们不敢"面对".

否认资料? 呵, 否认某些人强加的"柔和"在一起的资料叫"否认资料"? 否认某些人自封的"正史"叫否认资料?

某人还把自己当成天眼通了?

晋书所载和汉晋所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更是司马懿直接破除诸葛亮的二重围追击斩获胜果. 某人可以把晋书的这一记载改成破的是魏延. 改叫我怎么去"承认"呢?

某人反亮反到把诸葛亮已经提议过的意见, 周瑜等吴军将士的战略眼光都统统踢飞掉来压抑诸葛亮的眼光和能力, 达到其论断目的. 实在是让人觉得惋惜, 只可惜某人还自以"公正,客观"自居.

用兵原来是非要到阵里指挥撕杀, 在营中调度就不是用兵了? 别忘了, 除了魏延. 还有另两路军队合击击败了司马懿. 从哪个角度去放大魏延的功劳呢? 从哪个地方看出指挥大胜的是魏延的功劳呢? 某人反亮已经反到了眉目上了.

哈哈,诸葛亮被打飞?看看下面的记载:
——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明帝纪)
是否要把街亭惨败的责任送给诸葛亮?
我们知道,这里亮其实是指亮军而不是亮本人,晋书记载同理。因为诸葛亮一直据守祁山未出,如果诸葛亮在祁山的大本营被攻破,那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两军相持了,而诸葛亮也不会等到粮尽才撤军啦!
就算再加上高、吴,但是以魏延为首,无可否认吧?

那是否张辽在合肥大破孙权的功劳也要归曹操?那曹操也留锦囊一个指挥调度来着。看来某些人吹嘘诸葛亮军功已经不顾一切了。实在可叹!

-------------您老人家善忘了? 诸葛亮不是被破走? 不是在失街亭后立马撤退? 这样才配叫"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 街亭惨败是整个蜀军的失败, 所以可以代表为"破亮". 而单单是前锋失利, 足叫"破"主将?

"我们知道,这里亮其实是指亮军而不是亮本人,晋书记载同理。因为诸葛亮一直据守祁山未出,如果诸葛亮在祁山的大本营被攻破,那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两军相持了,而诸葛亮也不会等到粮尽才撤军啦!"

-------------晋书指的是什么你老人家知道不知道? 搞笑的说因为三国志说最后是两军相持到粮尽退军, 所以晋书里的记载司马懿破的不是诸葛亮的二山重围? 您老人家好好的把晋书理解清楚了再去说吧.

拿去给一百个历史学者分析, 一百个都不会支持你这种完全不负责任的言论! 还跑出来好意思说这番话? 哦, 原来晋书自身的意思都不完整, 需要配合三国志来给晋书解释他句子里的意思?

"亮据山断水为重围, 宣王攻拔其围, 亮宵遁, 追之, 破之, 俘斩万计"如果您老人家文言文还有点水平的话, 就拜托你别天马行空的用别的记载来改变晋书的原意. 否则, 那不过是你篡改的资料. 否认你的说法根本就没有一点不妥.

"就算再加上高、吴,但是以魏延为首,无可否认吧?"

-------------曹操留下计策, 张辽负责全权执行, 何时出击, 何地出击. 如何打. 都是张辽想的. 曹操的功劳自然不大, 而魏延事上, 出击的时机, 地点, 和伏击的安排是谁负责的? 哦~` 原来如此, 某人在这大为贬低诸葛亮之功的时候, 却有在另一头说: 白马之功, 首计荀攸, 次计曹操, 之后才到关羽(这里关羽在战阵中的行动明显不是曹操之计. 而是凭个人武勇取得胜利)? 魏延只不过听从安排参加伏击跟其他二队一起打败了司马懿, 我真不知道凭什么说魏延在这里面是领头的? 可有记载魏延临阵调度取得成功? 这里面安排作战的是谁记载里还写得不清楚么? 某人竟然可以这样装瞎子抹去诸葛亮的功劳?


某人反亮的嘴脸恐怕是完全暴露了. 不顾一切? 原来在您老眼里诸葛亮指挥魏延跟曹操留张辽守合肥是同样的事情? 可叹? 可怒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8 13: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5-08, 12:56:17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08, 12:43:04发表
-------------您老人家善忘了? 诸葛亮不是被破走? 不是在失街亭后立马撤退? 这样才配叫"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 街亭惨败是整个蜀军的失败, 所以可以代表为"破亮". 而单单是前锋失利, 足叫"破"主将?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废话, 张合在这既破的是马谡, 同时也大破了蜀军. 看清楚蓝色字体, 再看清楚偶的意思, 偶已经在原句上加上要表达的东西, 再对对您老人家引出来的资料, 再加点评语, 否则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您老人家找找哪场只在前锋赢了, 是写成破敌主将的?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0 08: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12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