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驳反亮派的一些观点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3-10-1 13: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轮回于2003-10-01, 07:27:12发表
足下是怎么理解这位所谓的公正人怂恿法正挟嫌报复的?
请你列举诸葛先生真正意义上的胜仗?汉中指挥可是刘大耳朵,定军山胜利是法正。六出祁山最终都以撤兵告终,最后才想到屯田,抄曹操都那么迟钝,可见内政水平实在是高啊!他所举荐的庞统死于战场姑且不算,马谡是替罪羊也可不算,晓畅军事的向宠、费某人和蒋某人之类的良纯有何作为?别说姜维,姜可是刘蝉提拔的,诸葛遗言里可没有这位将军

开玩笑,定军山、汉中之战战事上功劳不归孔明,但是后勤调度上谁能抹去孔明的功劳?正如刘邦一统谁能否定掉萧何的功劳?

六出祈山是以撤退告终,那么俺就纳闷了,难道曹操征吴伐蜀是以胜利告终的?叹了一句汉中鸡肋又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后不也就跟没打过一样?曹操很帅吗?很强吗?您要提他前半生纵横天下的战绩来衬托曹大侠么?正好,正因为这曹操前半生未缝敌手却自赤壁一败后对蜀吴再无能进寸土,难道说自赤壁之后老曹变得跟你眼里的那位垃圾一样那么军事低能了吗?

“可别说姜维,姜维是刘禅提拔的。。。。。”

姜维传:“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难道姜维传胡侃?
除蒋维外,王平、马忠、张疑、张翼等都是诸葛亮提拔出来的将军,他们很差么?不见得。特别是王平。蒋、费等人有何功?在位之时,终不使魏国能踏蜀半步。功在何处?君自不会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5 14: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5, 0:31:37发表

QUOTE:
原帖由iori1222于2004-05-28, 22:25:56发表
[quote]原帖由爱上我会很麻烦于2004-05-28, 0:18:10发表
同意“轮回”的意见!
诸葛本来就是个被艺术化的人物~
谈真才实学~未必多厉害~

这位兄台显是未曾拜读过三国志,否则不至出此谬论,慎言慎言!

愚意得意孔明兄甚是可惜,本意“抛砖引玉”(孔明兄勿怪,仅表意而已),却引来部分泥屑,岂不可惜了这大好帖子?

某略知经史,曾闻宋时有书(记不清书名了,勿怪)云:“孔明堪胜萧,张,惜无韩信辅之,乃至大业不成…………”  愚意此言甚是,敢以请教得意孔明兄!

想必这位兄台是看过三国志的,可对陈寿给与诸葛“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客观评价却视而不见,如此,看了也是白看。 [/quote]
“把整部《蜀书》看完,将许多事联想在一起后,感觉某人虽然军事上一般,但手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某人的智力不愧超强。 ”


怎么?这里陈寿的评价就不灵了?果然是高人~`  哪有利往哪看。  ,哪有利往哪想。没有的东西他也能想出来。然后再凭想出来的“证据”给人定罪。非常强悍的理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6 22: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13, 1:35:00发表
加一句,大概又有人要举出什么老百姓尊崇诸葛亮的事例了。

朝野凡对诸葛亮的声音,诸葛亮未死时已经有了。

居然没留意这一句啊!~`     


反对诸葛亮的声音当然有啊,  有又怎么样? 能改变绝大部分百姓和官员对诸葛亮的崇敬吗??或者说, 因为有一点反对声音,  就可以把诸葛亮全盘否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7 02: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17, 1:56:54发表
没有人要全盘否定诸葛亮,只不过必须防止全盘肯定,特别是那种很明显的“欺瞒式”、“单方面原谅式”的全盘肯定。

哈~~   


我就问你了,  你提这极小部分的反对分子出来是什么意思呢? 要证明些什么呢? 谁要全盘肯定诸葛亮了呢? 那么即使有那么一点反对分子存在,  就能动摇诸葛亮的评价了?


有人说诸葛亮是完美的化身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  诸葛亮有一点人反对就不能"单方面原谅式"全盘肯定了,  您老对司马疑可是力除"反对"全盘肯定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7 15: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7, 14:37:18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5, 14:01:56发表
[quote]原帖由helan于2004-06-15, 0:31:37发表
[quote]原帖由iori1222于2004-05-28, 22:25:56发表
[quote]原帖由爱上我会很麻烦于2004-05-28, 0:18:10发表
同意“轮回”的意见!
诸葛本来就是个被艺术化的人物~
谈真才实学~未必多厉害~

这位兄台显是未曾拜读过三国志,否则不至出此谬论,慎言慎言!

愚意得意孔明兄甚是可惜,本意“抛砖引玉”(孔明兄勿怪,仅表意而已),却引来部分泥屑,岂不可惜了这大好帖子?

某略知经史,曾闻宋时有书(记不清书名了,勿怪)云:“孔明堪胜萧,张,惜无韩信辅之,乃至大业不成…………”  愚意此言甚是,敢以请教得意孔明兄!

想必这位兄台是看过三国志的,可对陈寿给与诸葛“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客观评价却视而不见,如此,看了也是白看。 [/quote]
“把整部《蜀书》看完,将许多事联想在一起后,感觉某人虽然军事上一般,但手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某人的智力不愧超强。 ”


怎么?这里陈寿的评价就不灵了?果然是高人~`  哪有利往哪看。  ,哪有利往哪想。没有的东西他也能想出来。然后再凭想出来的“证据”给人定罪。非常强悍的理论。 [/quote]
我不否认我“哪有利往哪看 ,哪有利往哪想。”(恐怕也并非我一人如此吧)但我起码以记载的事件为根据,不像有的人无视白纸黑字,还讥讽别人不读书。 [/quote]
指的是我没把你提的李严传当回事吧?

你翻了刘备传再来告诉我李严那中都护打哪来的吧。无视白纸黑字的是谁等你看了再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15: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8, 14:30:10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7, 15:05:01发表
指的是我没把你提的李严传当回事吧?

你翻了刘备传再来告诉我李严那中都护打哪来的吧。无视白纸黑字的是谁等你看了再说。

刘备传我不翻,我是认真的读。  
了解李严当然要以他的传为主,其他人的传为辅。你老兄倒好,正好反过来。  

哦~`原来任命官职上是受命者为主,任命者为副啊?失敬失敬。

怪不得现在为主的诸葛亮事事都要向为副的李严汇报才叫同为托孤,为副的李严反而啥事不用跟诸葛亮商量就叫为副。好逻辑啊。什么叫本末倒置?你告诉我按你们那种思维诸葛亮算什么“主”?李严又怎么会是“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15: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8, 14:50:04发表
如果李严的中督护是诸葛亮任命的那才奇怪,他凭什么去任命官职?诸葛亮当时只是丞相连开府的权利都没有益州牧更在开府后才得到。李严当时是尚书令,丞相擅自给尚书令升官?

诸葛亮只是丞相?还兼领司棣校卫及录尚书事呢。你不会不清楚录尚书事跟尚书令这两者是怎么回事吧?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什么没权力做人士安排呢?奇怪?吕凯随后在当年就已经说了,“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去任命李严中都护的还是凭自己托孤首辅的权力任命的?


当然,您认为刘备托孤后死了而刘禅未登大宝时诸葛亮也还只是个百官之长的丞相,怪不得会说诸葛亮没权力做事后处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22: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面,根本就看不出诸葛亮可以任命李严的迹象。

-------我是告诉肃杀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通过这里去证明诸葛亮有任命李严什么.  完全搞错.

不过华阳国志再怎么错,也没有错到“诸葛亮任命李严”的程度,至少那样的表述,认同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

-------太子没有登极,  这事前的安排当然是通过诸葛亮去做.

华阳国志把李严传的话理解为是刘禅通过诸葛亮任命李严镇永安,但是华阳没能搞清楚中都护的来历,后面的“加严中都护”对照三国志可以知道明显是搞错了。

-------跟三国志正好能联系起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9 00: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9, 0:55:38发表
得到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的共识就行了。
事前的安排和正式任命之两码事,即使为诸葛亮事前安排李严的官职也要等到后主的任命诏书到达后才能得到正式的认可。但李严的中都护是在后主即位后的一系列加封之前得到。

这方面刘备遗诏就赐给了诸葛亮在刘禅未既位上的自主权力了.  当时的情况能等到刘禅正式既位才任命吗?  当时永安里的情况就是必须作出抉择了才能使刘禅登大宝顺利进行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9 14: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9, 14:32:53发表
刘备四月死与永安,五月刘禅在成都即位,这段时间你认为很长吗?

不长, 但也不短.  听过国不可一日无君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16: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7:51:05发表
李严原本为犍为太守,其尚书令的职位是刘在死前不到一年的时间任命的,并采取了最正式的“拜”的方式,“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则是刘在临死前对自己身后所做的人事安排,李严中都护的职务绝非来自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将李的任命算在诸葛名下是非常荒谬和不符合逻辑与事实的。

如此重要的官职名分陈寿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记进刘备传. 难道就符合逻辑与事实了?
竟然还说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更是荒谬绝伦也.  


当然, 不符合你所认同的逻辑与事实是很正常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18: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17:45:47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6:04:10发表
如此重要的官职名分陈寿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记进刘备传. 难道就符合逻辑与事实了?
竟然还说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更是荒谬绝伦也. 


当然, 不符合你所认同的逻辑与事实是很正常的.

众所周知,仅有丞相的名分而无“录尚书事”的授权,丞相不过一虚职而已,司隶校尉也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继为司隶校尉之事,《诸葛亮传》中有明载,上面的任命显然出自刘备而非他人,但陈寿也并未记入《先主传》嘛,以李严之任命不见于《先主传》而质疑此任命的真实性,显然没有道理。

《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传》明言:“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里以严为中都护丝毫看不出是诸葛亮,显然出自刘备。

后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若李严不是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那话岂是随便说的呢?

至于说李严的任命是来自诸葛亮,总要有些史料佐证吧?

1 当然,  没把眼睛放大看清楚李严受托孤是什么身份的话当然会说李严传里是刘备任命的.  


2 同受顾命好象跟中都护攀不上关系吧(或者你说李严是以中都护受托孤的?)?  哈!~` 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这种说法. 只不过是某些人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否认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21: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20:28:00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8:14:42发表
1 当然,  没把眼睛放大看清楚李严受托孤是什么身份的话当然会说李严传里是刘备任命的. 


2 同受顾命好象跟中都护攀不上关系吧(或者你说李严是以中都护受托孤的?)?  哈!~` 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这种说法. 只不过是某些人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否认而已.

1、看书要看细,不能囫囵吞下去,李严前往永安宫受托时官居尚书令,中都护,留镇永安的任命是刘在托孤是做出的,且此一任命并没有顶掉李严尚书令的职务,故陈寿的记载丝毫没有矛盾之处。


2、中都护的任命当然和受托有着紧密的关系,除了前面所说,托孤重臣必须手握一定的权力,且托孤少有托于一人正是避免先主去世后顾命权力过重,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皇权,所以受托之臣间权力和地位要大体相当,才能互相制约,不令一方坐大。李严在短时间内由一普通的太守一跃而成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正符合权力制衡的需要。

华阳国志中对李严的职务有多处记载,前后出入颇多,无法自圆其说,且也没有明确指出李严的任命出自诸葛亮。资治通鉴内容不过取自以前的史书,也无此记载,文字上与三国志内容的不同主要源自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哈!

1 知道什么是托孤吗? 陈寿不是笔录,  他这样写只表明李严最后是以尚书令接受托孤.  而不是以中都护接受托孤.  

2 那他就更不该留下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人事安排, 除非他傻了.  有这这道安排在.  李严在中央的权力便始终受制于人. (如果说,  刘备是要安排李严跟诸葛亮平起平做的话, 至少, 请告诉我李严在诸葛亮死后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
自古以来,  托孤大臣间制横不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  少拿这玩意挺自己.  

3 早说过了, 有辅证的, 不是错就是与史实无关.  "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是文字上跟三国志出入,  还是跟你们理解的有出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23: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啊,  论史不看前后.  只顾着扯自己的, 当然会有这种结果啊.  


1  陈寿是时人,   在刘备传的评语里,  举国托于诸葛亮不是史料,  但是绝对可以作为时人的观点.  这是你不能面对的第一点.

2  华阳国志有参考三国志我是肯定的,  但是谁能肯定是不是华阳国志只以一本三国志为底,  一点没其他的史料呢?

3 嘿,  北有魏延,  中央有自己,  东方当然就得交给这个"同受遗诏"的副手啊.  况且我可没说这是诸葛亮随着个人意愿所决定的事情.  他根本不可能否定先主的安排, 他只是根据刘备的遗诏安排作出部署和分配.  

史料也不是由任否认和幻想的.  

4 哈~~  不敢提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4: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21, 3:10:55发表
司马光编通鉴的溴事,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很有市场的。
我更有独到的发现。不过这里就不骜述了。

观点人各有,陈寿早挨砖。千古荏苒后,反以寿为尊。

刘备任李严督永安,背景就是吴蜀敌对。一旦和解,就不能老是把李严当成边将来看。

再说一次,  某人干错一件事就能说他事事都错吗??损司马光再有市场, 也不能给你拿去当成随意否决资治通鉴的理由.  


呵,  你可以不相信, 但是你没证据去评击时人的看法和理解,  只有说陈寿怎么样所以不能理会他说的话了.  


诸葛亮北驻汉中,  李严当知后事, 移屯江州.  有让他一直留在永安吗? 说诸葛亮排挤李严? 还是李严自己以小人之心度诸葛亮,  在自己东门大权未得保证前,  不肯轻易入成都??当李严是边将??关羽是边将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4: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1, 8:08:31发表
1、不能这么理解,如果李严的中都护一职是诸葛亮任命的,这是很重要的史料,那么或在《李严传》,或在《诸葛亮传》总要有所提及,但从目前所有的史书来看,均不见任何记载。李严担任中都护后尚书令之职并未卸去,诸葛亮当时也仍身兼司隶校尉的职务,托孤时一样没有提及,故“尚书令李严为副”几个字并不能排除他仍担任有其他职务。

2、我从没有说过托孤大臣间的相互制衡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请不要强加于人。李严当然不可能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因为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安排也正是荆楚集团为主,东州集团为辅的权力格局决定的。

3、如果你将《三国志》、《华阳国志》以及《资治通鉴》关于刘备驾崩前后的记载加以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三国志》的记载最有条理,合乎逻辑,《华阳国志》记载缺乏条理,有些地方自相矛盾。而《资治通鉴》则主要取自《三国志》,司马光对这段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距离三国时期八百年后的司马光已不可能有什么超越以前史料记载的新的发现。

1  封中都护后还有没有尚书令存在的问题,  以官爵算,  到底是尚书令地位高还是中都护地位高?  自李严获封都护后一直都是以都护相称.  怎么就不见尚书令, 如果李严尚书令职务仍在,  那么陈震又凭什么被封尚书令? 这可是先主所遗命的官员啊.  说改就改??
诸葛亮传没提及??"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就属以后事了.  
反而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刘备传没记又怎么了呢??李严传更只是说被封中都护.  而不是被刘备封中都护.  


2 没听过握着军事主导权的集团叫副的.

3 按你这么说, 我们更不可能有比司马光时更确切的理解.  
至少司马光所掌握的史料比我们要多. 他这么理解,  是单看三国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9: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甘兴霸于2004-06-21, 19:39:01发表
如果没有外患,诸葛亮是刘禅第一个要除掉的人!

如果没有外患,  刘备不会搞这种分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2 19: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为什么是否决刘备的决定呢??
既要让诸葛亮尽心辅助幼主, 又让诸葛亮可控制同受托的李严擅用权力争权,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诸葛亮去任命李严中都护留镇永安. 那样既保证了诸葛亮能一心一意不受干扰的治理国家, 又可以在诸葛亮欺主的时候李严有能力钳制,  而一但李严擅自不顾蜀国利益争权之时, 使诸葛亮亦能不用在蜀国掀起巨浪方可平息政治风波. 这安排很好啊.

这当然是由刘备对诸葛亮及李严两人的了解做出的安排.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9: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42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