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开一贴,与燕兄万兄切磋, 长安可下否?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6 11: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26, 10:42:35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20, 12:59:03发表
哼,东方相聚合自然是二十余日,但是西方的雍凉诸军呢?郭淮呢?

老万为何总要忽略掉魏国西军呢?

魏大将军算漏了整支雍陇兵团,这还不是最大的失算??  

魏国西军当然是诸葛亮率领的主力部队牵制了。

那又有谁去支援所谓“拿下潼关”的魏延?肯定又是诸葛亮分边相助了是不?诸葛亮的兵可真多啊~ 不仅可困长安,牵制雍凉诸军,还能助魏延抵挡洛阳王师,瞬间平定关中,真搞不懂这里说得这么牛的蜀军当年怎么那么久都搞不定那偏远的陇右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6 11: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26, 10:39:00发表
归根结底,讨论没有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是没有意义的。正方可以举出100个例子证明夏侯懋会逃跑长安可下,反方也会举出100个例子来反驳。在历史上它没有发生过就是没有发生过。

基本上我认为奇袭子午谷之计可以和邓艾偷渡阴平,日本偷袭珍珠港相比,虽然都是兵行险着,但是突然性是它成功最大的保证。邓艾冒的风险也不比魏延小。但是他成功了,而魏延没有机会来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

邓艾的有利条件比魏延多得多,过得了江由一关基本上就是他的天下,魏延就是过了长安那一关蜀军一样会很威胁,还要去冲潼关,冲了潼关还没足够,得要诸葛亮在魏延5千苦守,魏军绕道未至之前给拿下关中歼灭雍凉诸军并做好跟魏主力决战的准备。这是您说可以就可以的?

我记得当年太宗年间,有个叫玄装的和尚过了西游去,所过之关上都有兵把守,怎么回事?那么偏远又无人烟的地方,在最前线处派兵把守不就得了?何必每关都有人去把守呢?  

对比对比潼关无人守这可笑的东西看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6 11: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军汉中太守。

再给肃老一个问题,这位吴壹何许人也?是低层是不?哦~ 他是同谋!
继续同谋去吧啊~  呆会再把其他一干将领牵出来让您肃老兄去慢慢同谋论之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6 13: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善意的提醒一下肃杀兄,统跟督权力差别很大,李严也是受命统内外军事。而在魏延死后,统诸军的不仅仅姜维一个。这个统的权力你看看表现在哪??那些官爵就算魏延没死姜维一样可得。蒋宛,费衣的权力也一样不需要魏延死了才能有。

啥?魏延是率领大军回师的,杨仪是突然在军中宣布魏延造反的,你说大军相信谁?

哈,王平不是同谋就是不知情敢情是就事论事?就的是哪个事?就的是你脑子里早下结论的事当然就不必论了。搞笑啊?听过用结果论证过程的不?就事论事???

哦?魏延凭什么说拒曹操,吞偏将,就是凭他在防御上有权作出处理罢了,难道刘备来屯他魏延还同样有权力去干?要刘备来屯不以其为督前军,他魏延在汉中是干啥的?搞笑啊。
魏延并没有丧失他原有的权力,因为屯驻汉中的早已不是他魏延原部,而且也不是去用来拒魏兵,吞偏将,而是征雍凉,战曹魏去的,关他魏延那些什么事?蜀史上有此权力的仅仅只有关羽和诸葛亮两个人。今天居然有人说魏延失权了?搞笑啊搞笑~~`

参与者和不知情者?我只需要知道是谁领兵回师的就可以了。大部队连跟谁走的都不知道,这只有您能忽悠得出来。

您要知道蜀官方宣布的是杨仪开山凿道,率大军返,魏延烧阁道,击大军。这事里只有参与者和不知情者,怕是几乎整个蜀军都是参与者了是不?连是谁带自己回来,再给诸葛亮发丧的都不知道了?

对政治太天真是不大好,但是用一篇魏略就想将蜀方所有都拖进政治里去也实在够意思。这该说什么?阴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6 19: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魏延不死论资历他第一?你当吴壹是个啥了去?魏延死了,他没死,没见他混上个什么名堂?您知道他还是谁的舅子谁的舅爷么?

什么魏延没死谁压得住他的话都放得出来?只以资历而论是不足够的,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平安无事也最多就是跟李严一路货色,回汉中当他的一线大员。政,军大权是不会落于魏延手里。
------因为蒋宛的上任是刘禅和诸葛亮早就已经内定好的,不管你魏延干啥,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魏延镇守汉中时,汉中的防务官就是魏延。不要说“指挥官”,魏延没擅自指挥军队的权力,您肃老将这么大的“指挥权”扔魏延头上不觉得可笑么?说过了,拥有军队指挥权的臣子,蜀汉只有过两个,诸葛亮和关羽。
没北伐时,汉中一切军事资源听他调度??诸葛亮南征命他派点人来他魏延还能抗命不从么?搞笑啊搞笑~~`
诸葛亮屯军于汉中,那只屯驻的军队和物资调动本来就不是他魏延能调的,不征你魏延为前部,你魏延照样就只是在那当汉中太守管你汉中辖内之事,有什么权力丢失了?啥??管不了军事??进攻是你魏延能原来能管的?汉中原来军务有这一条权力?还能调配蜀境内所有资源??是不是要诸葛亮把屯军的军事交由魏延管理而不是让他督前部才叫他权力没损失???
你肃老还真够为那姓魏的加官进位啊。

蒋宛承诸葛亮之命,依策管理内务,从来就没有过一点越权举动,那叫兢兢业业工作,他跟魏延有什么不同?不过是依着诸葛亮的命令办事,居然还成了一号人物了,我去!蒋宛有那么重的地位,杨仪还不服个什么?搞笑啊~?

观君之语,似已对谁是蜀军主帅比较清楚,也就不跟燕京之流那些坚持是魏延领军回那种人一般见识。剩下的,我还真不知道除了冤枉魏延造反外,还有什么他不值死的。

你也知道通览历史的政治斗争,怎么这回不通览一番?说魏延造反,那是污蔑,蒋费二人保仪疑延,那是正常人的立场(魏延本身就没人跟他有多少交情,加之又是其违反丞相遗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7 11: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生中败战多于胜战,除了早年自己当“配角”的当阳之役,几乎沦于溃败外

要这么算的话,诸葛亮一生打过的仗也不是败多胜少呢。

谁召诸葛亮等率兵入川,战果败了没?谁平南中,国以富饶?谁夺下武都阴平,谁阻下了曹真,让真哥呆谷口里淋雨的?败就大败了一次罢了。其他均无功而返。
也就是说,诸葛亮再怎么遭,他也是4胜(如果你硬要算上当阳溃败,我还可以算上赤壁和平江南四郡,怎么算也不会是败多胜少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7 11: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27, 10:24:19发表
我可从来没说魏延必须“拿下潼关”,魏延原计中也压根没提潼关,只说“咸阳以西,一举可定”。当时魏国关中兵力不多,基本只有夏侯懋部驻长安,郭淮驻雍凉就是你所说的“西军”,兵力不会超过5万。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出祁山为正兵吸引郭淮的注意力,魏延率五千精兵出子午谷为奇兵直取长安。夏侯懋或不战而逃或战败而逃,魏延下长安。诸葛亮与魏延两路会师则关中800里秦川一举可定。得到了关中的地盘和人口,蜀汉就占据了非常有利的战略地位,可以稳守关中,经略凉州。如果运气好,有孟达,孙权的配合,兴复汉室亦非奢望。

要取长安再取潼关的确难度大了点,事实上魏延可能根本就没考虑过潼关的问题。打个比方,取长安有50%的把握,如果取了长安后取潼关有25%的把握,那么在事前要保证下潼关就最多只有25%的机会了。

我认为邓艾的形势并不比魏延有利多少。第一,阴平小道要是有少部分蜀军防守,邓艾就过不去;第二,江油太守不投降;第三,诸葛瞻采取正确的战略坚守绵竹;第四,刘禅守成都至少一月等待姜维,姜维分一两万人守剑阁,自率主力回援,这样剑阁可能不保,蜀国最后还是会灭亡,但是邓艾部多半会先被吃掉。

当然这又是一桩历史悬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也扯不清楚。你说邓艾的条件比魏延有利,我可以说魏延的条件比邓艾更有利。因为偷渡阴平时蜀魏已处于交战状态,而子午谷之计前西线基本多年来无战事。魏国根本没有料到诸葛亮组织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还敢于主动攻打自己。所以“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有十万大军?  牛在天上飞啊?

啥?诸葛亮出主力攻陇诱敌,魏延5千人取长安?直接点说句,这样不是奇计,是让魏延去送死,为什么呢?因为一闻蜀军将要进攻,督关中,雍凉军事的立刻就变成曹真了,夏侯懋早就被撤了。夏侯懋还逃去哪里?

而诸葛亮出祈山陇右,魏延去急攻长安,你不知道魏都洛阳会有什么反映?魏延就呆长安那接受魏国先缝张合的5万锐卒,再给明帝亲自督师海扁吧,还夺下关中和咸阳以西八百里呢。

诸葛亮连先以疑兵牵制下了曹真和西军主力在眉,自身出兵攻陇右都没能在魏军来前定下陇右,魏延那疯子还想20日内咸阳以西八百里尽归蜀汉?不是疯了是什么?

邓艾的奇兵比魏延有利的条件就在于他是直袭击空虚的蜀腹地直逼成都,只要过了江由,就可以为所欲为,姜维就是要回师也很难包邓艾饺子了,诸葛瞻应该据险而守不应主动出战打邓艾是真。但是根本就阻止不了邓艾在空虚的蜀土上肆虐,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到姜维的军粮供给,魏延却根本没这么自由的空间。

邓艾的奇袭向来就没人说他有多高,只是评价其是疯子罢了。魏延比他更疯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7 19: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蜀国总兵力在诸葛亮时不止10万,是十多万,但是诸葛亮动用去北伐的直到最后一次也才十万。蜀兵十万你就说第一次北伐十万,不是牛在天上飞是什么?知道诸葛亮最后是怎么达到十万之数的么?并了李严的兵,在汉中屯了三年才能组织起十万,你把次次都当十万是什么道理?

哦~`  没有一队疑兵的掩护,诸葛亮主力的动作怎么去保密?你以为诸葛亮派赵与去做疑兵是吃干饭的?这种又想出陇,又想奇袭子午谷的两全之策看上去好象很完美,实际上是种败笔罢了,另告诉阁下一句,魏延的子午谷是让诸葛亮在魏延出子午谷后从斜谷出关中,接应魏延,而不是诸葛亮走陇右大道。魏延还没笨到期望诸葛亮主力出动在没有任何迷惑魏兵手段前提下能保密。(汉中屯兵都为魏国知道,出兵反而保密了?)


小日本打奇袭珍珠港可是另有很多方面打着,还在外交上耍了手段,让美军麻痹大意了,并且最重要的是当时美,日尚未敌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带着魏延闯陇右一个多月多尚未平定,魏延说诸葛亮二十余日能出陇然后兜到长安跟魏延汇合?如果你不知道由陇右出在绕到长安就算不打仗要多少时间,建议你去参考参考地理方面的资料,计算计算诸葛亮平均日行几里才能达到你说的这个计划(为什么说你不说魏延呢?因为魏延再疯都没你的计划疯狂)


您。。。我说即使在麻痹了魏兵,吸引了西军注意而突然攻打陇右的情况下尚未能断陇,魏延子午谷那戏诸葛亮怎么能由陇右跑到长安跟魏延汇合,关魏延拿不拿下长安任何事么?

曹操,邓艾赌赢了,所以诸葛亮就该给魏延去赌,就值得去赌?有人在赌场赢了上千万,你去赌赌看好不?刚才自己才说什么诸葛亮拿不下陇右不代表魏延拿不下长安,难道曹操邓艾赌赢了代表魏延就赌赢了?双面逻辑,尊重下自己吧。
山本的珍珠港根本没赌赢,反而加速了小日本的溃败。只打赢了珍珠港,直接结果就是引来美军大举进攻。事实证明,小日本根本不足以抗衡美国。这更是魏延战略的缩影。

哈,搞笑啊?魏军此时在全力进攻剑阁的姜维。姜维对阴平能有什么动作?阴平小道上有兵把守?看演义看昏了吧?你自己都说阴平小道难以补给,居然蜀兵还会翻山越领去阴平小道上屯兵驻守??对阴平的防守在江由那里。姜维在魏军攻破汉中时,是曾向刘禅说要派人加强阴平方面的防守,可惜被黄皓阻挡下此意见。所以说,邓艾此计更是疯子中的疯子,如果你说因为这种幸运成功了所以魏延就要试,我只能说,你很强。你完全不把眼前的机会当回事。


成都锦竹守军加起来至少有两三万?你又听谁说的?我来数给你听好不?蜀降时带甲10.2万,姜维5万屯于剑阁,剩下的留在成都一块,镇南中一块,江州大营又一块。南中至少接近2万(经常有骚动),江州那边万余,成都是至多剩个2万。邓艾多少人?接近2万的军队啊!而且成都的多是新兵,刘禅因享乐,朝事又由黄皓把持,成都守军早已经被废了武功,哪比得上邓艾接近2万精卒?固守关益还可以,拿去打,多多不够送死罢了。谁说成都不空虚的?

阴平之险是高于子午谷,但是走阴平的难度却比魏延的子午谷轻松。因为阴平之险主要就在能否过,赌一次足以。子午谷要赌的地方N多。成功走出子午谷不被发现是其一也,能夺下长安是其二也,拿下长安后要面对的魏军是其三也。一次出击赌三次,不傀是疯子。邓艾赌一次就叫疯子了,魏延连赌三次,邓艾跟他比还差远了。邓艾的奇袭我只说句,疯子,一点不高明,赢了纯粹是运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8 01: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28, 0:35:20发表
那你说蜀军第一次北伐总兵力多少?不管你说多少我都可以说你是“牛在天上飞啊”。基本上蜀军总兵力一直是10万多,江州有一万左右监视东吴。成都一万左右,其余都在汉中。

诸葛亮后来是并了李严的兵,但是蜀军历次征战也有消耗吧,根据燕京的分析,第一次北伐就损失三万左右。再说李严的原驻防地仍然需要相当数量的守军。所以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有10万兵根本不能说明第一次北伐时他没有10万兵。

我们讨论的就是魏延之计本身,既然您也认为魏延本意是要诸葛亮出斜谷与他会合,并且认为诸葛亮肯定能先于魏援军到达。那么魏延此计又有何风险呢?他此计目标只是“咸阳以西,一举可定”,并不是灭魏。后面的局势怎么发展你我不是神仙谁也无从知道。但此计若成蜀国灭魏希望肯定大增,可以说从原来的零上升到50%左右,这点大家都不否认吧?

汉中屯兵魏国当然知道,因为肯定会屯兵的嘛,怎么可能不屯呢?就像魏国也肯定在关中屯兵蜀国也肯定知道。但是我一再说明当时的情况就像二战初“西线无战事”一样。魏国之松懈无备是公认的。这才造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的局面。魏国是什么时候知道诸葛亮出动的,是在诸葛亮已经出动到魏境内三郡归降之后吧?同理,魏国要知道魏延走子午谷多半也是在魏延出谷兵临长安城下之时。当然,世事无绝对,你要硬说魏国的间谍卫星在魏延军还没出发或者刚走了一半时就知道他要从子午谷来,那我也没辙。事实上,魏延赌的就是魏国对他走子午谷无防备。这一条可以说胜算很大,因为从后来诸葛亮出兵魏国果然无备可以得到验证。

曹操邓艾都赌赢了,而魏延要冒的风险并不大于他们,为什么不去赌一把?如果按照诸葛亮的万全之计,最好的结果就是以攻为守,使得魏国不敢进攻。但是要灭魏是100%不可能。因为打得是消耗战,魏和蜀谁更经得起消耗大家都清楚。魏延之计冒的风险就是自己那5000人,收益却巨大。诸葛亮的万全之计最后损失却显然大于5000。别人赢了千万对我赌赢赌输一点影响没有,我有可能倾家当产,有可能也赢千万。问题是我赌赢了长安可下,咸阳以西,一举可定,赌输了最多就是5000人全军覆灭而已。成本小收益大,即使风险大,为什么不赌呢?

如果魏延不赌,我看不出他眼前有什么更好的机会。跟魏国耗国力吗?

阴平是险,但绝非无法防守。就像我前贴中指出的只要有1000左右甚至再少点数百人依险扼守就能活活饿死邓艾的万余大军。因为人数少补给相对容易。再说就算平时无备,当魏国已经大军压境时再派1000人左右携带补给去守也来得及。事实上,你自己也说“姜维在魏军攻破汉中时,是曾向刘禅说要派人加强阴平方面的防守,可惜被黄皓阻挡下此意见。所以说,邓艾此计更是疯子中的疯子”。可见你也间接承认邓艾之险并不亚于魏延甚至过之,这点阁下又作何解释?

珍珠港的例子就这一战役本身来说日本的奇袭冒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其收益最多就是全部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一两年内无法恢复元气。但是美日中间隔了个太平洋日本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魏延的收益就不一样。如果子午谷之计成功可以一举拿下空虚的关中,蜀国就基本处于象楚汉相争时刘邦所处的有利的战略地位。这样灭魏乃至统一天下的机会肯定大增,至少比缩在蜀中或者渐图关陇要大吧?

用阁下的逻辑来回敬阁下,阴平之险是高于子午谷,走阴平的难度却比魏延的子午谷更大。因为阴平要赌的地方N多。阴平没有守军是其一;成功走出阴平不被发现是其二;能夺下江油是其三也;拿下江油后要面对的蜀军是其四也。一次出击赌四次,不愧是疯子。


成都绵竹守军的计算更加可笑。邓艾的万余人到了您这儿就成了“接近2万”?你说成都最多两万,但为什么不是三万呢?你数的除了姜维五万是个确数,其他都是约数。我也可以说江州一万,南中一万,成都三万。当然这三万打野战打不过邓艾但要守城应该没问题。邓艾最多只有一万人。还要面对姜维可能的四万人回援(留一万守剑阁短期没问题)。说他不全军覆没已经很客气了。

果然牛在天上飞了,曹真伐蜀,诸葛亮命李严派二万兵去汉中。江州一直都是1万左右,实在是牛飞啊飞啊飞不断~~ 成都一万又是牛在上飞,南中那里都有军团驻扎呢不知道您清楚不清楚?

另外,根据现有记载,诸葛亮的汉中军至少有两次增兵记录,一次就是李严派江州2晚部队去汉中,一次就是吕X督五千郡兵去汉中,这么一算,最多最多也就七万五。

因为我不清楚第一次北伐具体兵力,但知道肯定远不达十万,所以我没说具体人数,而说你绝对在吹牛。


燕京的分析是圣旨是不?马谡前部一触既溃,而王平则收余部合并诸营徐徐而退,前锋基本上损失不会过万(因为溃败后张合因王平而不敢进行追歼战)。而比燕某权威的记载里,斐注里的记载有一段是诸葛亮卒不满五万,而行于雍凉之地云云,出于袁子。其中可知,损失三万一出,又是一次牛在天上飞的高举。


绝对否认,诸葛亮能出斜谷快于魏援军到长安不等于快于雍凉诸军。而且咸阳以西也并不象魏延所说占了个长安就已定,这必须要击退魏援军和雍凉诸军,这一场打下来就等于要蜀以目前实力依托刚得的长安立刻跟魏国决战。然而,从蜀到长安的补给就更为困难了。成功率20%都没有。


造成三郡叛亮是因为赵云的疑兵把雍凉诸军都给调到眉对持去了。不是本身的空虚造成的。你明白么?魏之所以对诸葛亮主力动向不明,因为此前已经出现了一支伪主力赵云,就象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样,没有明修栈道这一吸引章甘注意力的举动,你以为暗渡陈仓能成功?


哦~ 李嘉城,比尔盖慈都赌赢了,你也去赌一把好不好?果不出所料,曹操邓艾赌赢了,所以魏延就必须得赌一把,不赌可惜。袁绍乌巢屯粮区域被袭击,他赌曹操营寨空虚,去打,结果败了,曹操打汉中去了,孙权赌一把出兵合肥,结果自己反而被人给打得屁滚尿流。魏延之计如果仅仅是5000人加一个魏延做资本,诸葛亮当然乐意去干,如果仅5000人成功,魏延让诸葛亮率大众出兵与他汇合和提魏兵二十日将至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的另一计已经告诉你,魏延子午谷即使成了,咸阳以西八百里定矣也是痴人说梦话。虽然诸葛亮出陇右反响巨大,而最后由于自己战术安排导致失败,但是三郡叛应后蜀军想要在魏援兵来前定下陇右整整一个多月也没搞下来。


我要告诉你的是邓艾走阴平没退路,回不去的意思是什么?是江由上阴平有路可走?邓艾都有来没回,蜀军又怎么从邓艾的来路上给那在阴平小道上的1000余士兵补给军需的?哦~ 那一队粮队比邓艾的精兵勇将们还会跑是吗?我从来就没说过魏延比邓艾险。我只说魏延比邓艾疯。


嗯,看来蜀国下长拿就能直接威胁魏国全国国境了?小日本正因为美国本土离他远才敢这么做,不然,美国还用补给?直接轰死你小日本了。搞笑,居然还说因为美国本土远离日本所以日本不可以威胁美国本土。我真是一百个服。
什么是理想呢,就是那些以为夺下长安关中就得到了的人,魏延自己都没这么说,咸阳以西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吗?关中?


阴平需要赌N多地方也真够难为你了。举例子出来阴平有人守,能屯人,除了江由还有很多堡垒是邓艾必须通过的来看看?成功走出阴平不被发现是其二?纯粹为辩而辩了。如果你要这么说,好,我就迁就你,魏延走子午谷不被发现是其一,出了子午谷口还能隐瞒声势是其二,攻到长安能夺下是其三,夺下了不被雍凉诸军海版是其四,诸葛亮能成功会师是其五,会师之后能抵挡的下魏援军是其六,抵挡下魏援兵还要能击败雍凉诸军是其七,败了雍凉诸军之后还要能在魏援军存在的情况下保持供是其八。您就尽管再慢慢细分吧你。


邓艾最多只有一万人?不满二万怎么也不会飞出至多一万出来吧?这年头懂得吹的人就是不一样。成都有多少军队也改变不了整片四川平原的空虚了。诸葛瞻如果懂打仗他也不叫诸葛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8 16: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28, 5:57:33发表
看了半天不知道你想说什么,纯粹是为辩而辩。既然你不清楚蜀军第一次北伐具体兵力,又怎么能肯定知道不足10万呢?这两者岂非自相矛盾?反正只要你的牛一飞,一切都能自圆其说。蜀军是有两次共2.5万增兵记录,但是历次北伐打下来难道一个人都不死吗?回家慢慢分析去吧。


我是没看见裴注哪里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卒不满五万,而行于雍凉之地云云”,倒是看见另外两件事:第一,诸葛亮认为南中不必留兵。第二,诸葛亮说了“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如果诸葛亮真的“卒不满五万”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张郃的五万人更多的。不知阁下为何视而不见?

你一再强调的魏雍凉军也就是西军到底有多少?在蜀军骤至长安,诸葛亮大张旗鼓出斜谷的情况下他们到底能作出什么正确的反应都还是个未知数。他们最好的结果就是就地固守像章邯(不是章甘)一样。如果仓促去救长安很有可能被诸葛亮和魏延包个饺子。

魏延子午谷之计若成,咸阳以西八百里定矣并非痴人说梦话,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理想状况。依你之见,韩信的暗渡陈仓之计在实施前恐怕也会被你老批为痴人说梦吧?这就是杰出军事家和普通人的区别。杰出军事家能够把在普通人看来是痴人说梦和疯狂的计划成功的付诸实施。

军事行动当然没有100%胜利的计划。有邓艾曹操的成功自然也有袁绍孙权的失败。李嘉城比尔盖慈赌赢赌输对于我赌赢赌输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如果押100块钱有可能赢十万,尽管赢钱的概率很小,就算1/10好了,有胆大的愿意赌,有谨慎的不愿意赌。但是有人就愿意赌一赌,你管的着吗?


我又从来没说子午谷之计100%成功。燕京的原贴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诸葛亮自以为的万全之计结果损失却远远大于5000人。

我有说过蜀军拿下长安就能威胁魏国全境吗?拜托不要无中生有好不好?我只说过蜀军拿下长安就能处于楚汉相争时刘邦占领关中后处于的有利战略地位。后来的局势如何发展都是天知道。但是蜀国灭魏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差不多从零增到50%左右。拜托看清楚我的原话好不好?


美国和日本的例子和魏蜀当时的情况能比吗?倒是偷袭子午谷在突然性上和偷袭珍珠港绝对有一比。突然性从来都是奇袭成功的最大保证。

我从来只见过邓艾“万余人”的记载,没见过你老兄所谓“不满两万”的记载。不过既然万余人肯定是“不满两万”了。不过10001人和19999人的区别可是巨大的哦。拜托您老兄告诉我你是怎么从万余人的记载得出邓艾是19999人的“不满两万”而不是10001人的“不满两万”?

现在你又改口说“成都有多少军队也改变不了整片四川平原的空虚了”,原来可是口口声声“不满两万”的。可知长安之虚甚于四川平原,夏侯懋如果懂打仗他也不叫夏侯懋了。

燕京的分析当然不是圣旨,但是至少比您老的信口开河,牛在天上飞来得更有理有据。

如果您认为日本不可以威胁美国本土的原因不是日本远离美国本土而是别的什么,那我真是一百个服。

邓艾之险甚于魏延看来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谁更疯狂还是见仁见智,你能举出100条理由来说魏延更疯,我也能举出101条理由来说明邓艾更疯。其实谁更疯并不要紧,越疯狂敌人就越意料不到,看起来似乎更疯狂的计划对敌人的打击和震撼也越强。

我不知道北伐具体数量,但清楚的知道在什么范围内,自相矛盾?我不知道现在全国具体多少人,但我知道绝对在二十亿以下。自相矛盾吗?果然很会吹牛啊~`
给一个某人自相矛盾的数据-----
基本上蜀军总兵力一直是10万多,江州有一万左右监视东吴。成都一万左右,其余都在汉中。
成都绵竹的守军加起来至少还有两三万

----这牛吹得真的好。兵力是你说了算的是不?开吹牛厂你稳赚不赔。

北伐历来一人不死是不可能,但是能死得了多少你又数得出来?蜀军打了这么久,就一次被大破(还没能追歼),其他时候并没有大规模死伤记录,怎么算也算不出能直接死掉二万五千的数字出来(这是至少的调兵数字,你明白至少这两字的意思是什么么?)。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我所说的注里的资料。
大军在祈山,箕谷皆多于贼,您哪只眼睛看到有街亭二字的?


能做什么正确反映尚未可知?长安有事,雍凉诸军当然不会直接跑去救长安,而是集结起来去对抗蜀军,包饺子?你当郭淮是夏侯懋么?西军数量么?至少六万人。象章甘那样固守?雍凉诸军可不象章甘那种孤立无援,而是有大把援兵。而且章甘骤闻韩信出来,也不是固守,而是立刻出击打韩信去了。

韩信?你翻到第一二页去看看我怎么评的。
我列出三点魏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1 离间关中三王,使其互不相助。(你魏延能办得到?)
2 项羽东征田荣,无法抽身来打刘邦(你魏延做过什么?就是邓艾走阴平也有钟会在扯着姜维,把姜维主战的五万士卒牵制住在剑阁里,邓艾要打的完全是他目标里的那一块地方,其他地方难以援助。)
3 明修栈道以惑章甘(韩信才没魏延那么傻乎乎的直接偷袭)

杰出的军事家,是在战前就把局势吃透,而不是去赌。所以杰出的军事家曹操在听了郭嘉那话打辽东回师时说了句,以后再不干这样的事,因为他知道,这种胜利完全不是运筹帷幄,而是疯子行径。


搞笑,100块赌十万?那是拿诸葛亮手上整支蜀军去赌。原来实行起来的性价比就是100块赌十万?现在就是没去赌,你又管得着么?


诸葛亮的万全之策问题出在执行方面,跟那出陇战略有关系么?就算让诸葛亮再选十次,他也会选择出陇而不是子午谷。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了,子午谷的豪赌不止赌5000人加一个魏延,是要压上整支蜀军做底的。


如果刘邦刚拿下咸阳项羽就赶来,他刘邦也只得乖乖缩回去。刘邦是尽夺三秦之地才能跟项羽抗衡,只拿个长安?做梦去吧。刘邦拿下长安进取三秦是选择下非常好的时机,项羽一不重视关中,又苦于东方军事,刘邦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关中三王离间分隔,一个一个收降的。拿长安就想达到楚汉之争的局势,我只能说,你真的很不清楚历史局势的发展。


你把你那万余人的记载扔出来,我把我那不满二万的记载扔出来看看,好吗?至于10001还是19999我并不对这具体数字感兴趣,我只知道,你说的是至多一万。万余,不满二万,很明显的意思,不止一万。你那至多一万我不知道你打哪飞出来的。

改口?搞笑啊?第一,你,我都没证据证明实际兵数,所以我转成这种说法,当然,你要坚持你的兵多说法么?拿点实际资料来玩吧,别吹牛了你。对于我没有坚实的资料的东西,我向来不去坚持。那毕竟只是个人看法。

燕京的分析怎么个不信口开河法呢?你以为三万损失不是信口开河?有根据来说的?

日本不能威胁美国本土不是因为地理距离,而是因为实力差距,美国年年卖武器,天天修军备,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离他本土远,对于这么一个战争狂国家,美国早把日本打飞掉了还等你偷袭珍珠港。日本正式害怕于美国的干涉和威胁,所以才去袭击珍珠港来争取时间达到他另一方的战略目的,不过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打赢了珍珠刚,却正式把美国推向交战国的关系上去。结果如何,我也不需要多说。这就是战略上的错误导致战术的胜利换来的确实更早的失败。如果你说小日本能有本事威胁美国本土,我真一百个服。(看看美日交战的兵员损失比例吧,那叫一个大人打小孩),还威胁呢~~

我只认为邓艾走路比魏延险,但是邓艾投入的资本就他那支部队,魏延投入的资本是整支蜀军。过程也并非只是走出子午谷夺下长安那么简单。走出了子午谷后才是蜀军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所在,而邓艾,走过阴平后的环境就十分明朗了。不要说什么比东方相聚合了,他阿斗想扯哪相聚合都来不及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8 16: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因为曹魏不是项羽。因为孙权不是田荣。

第一次北伐已经是最好的进攻时机,诸葛亮用策也没错,以疑兵麻痹曹魏。主力袭击陇右,希望通过占领陇右来对关中进行嵌击蚕食。而第一次北伐初期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获得这么巨大的结果时,诸葛亮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使原来的大好形势一次葬送。这个错误并不是用马谡,而是分散兵力去攻击陇右诸县。错误估计了魏军的反应,增援速度还有在魏兵来前全平陇的过分乐观,才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发生。到了街亭,诸葛亮似乎还没有正视魏军,依然大意,派了个马谡去这么重要的战争“练兵”。最后第一次北伐完全葬送。

这一出已经打草惊蛇,基本上蜀国没什么好等了,只有不以夺土为目的,而改成直接多雍凉蚕食,消耗的战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9 02: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嘿,曹真伐蜀,诸葛亮命李严派二万人去汉中,不知道曹真率领的伐蜀大军有多少呢?我依据诸葛亮的兵力推断曹真所督的雍凉兵力。你那雍凉诸军绝对少于六万是哪出来的?吹牛就别吹出个草稿出来,很容易被人抓毛病的。

诸葛亮诸葛亮战士不满五万,又为什么不敢伐魏?历次伐魏诸葛亮从来就没有跟魏主力军交战,都是跟边兵作战而已。直到最后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是发动十万兵伐魏,而这一次北伐准备了三年才打。当然比你嘴里突然冒出的一句第一次北伐就十万大军北上要有说服力多了。(另外再告诉你,还有记载上写着雍凉劲卒足足二十万呢)

赵云兵出斜谷,屯于箕谷与魏兵对持。在祈山,箕谷正是局部情势对比。打耳光的是你,我从来就没有抓起全局比过。我既然已经问你哪里有街亭二字,意思就是说局部对比,你跑去说全局干嘛?

史书有明确记载其兵力规模,那什么战争史不过是根据他们推测的结果说的话罢了。

艾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而艾步乘不满二万,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将士乘势,故能使刘禅震怖,君臣面缚。……

魏延那些条件战时的影响最大也走不出长安。很简单,张合,明帝,曹真都不是傻子。

就因为曹操以为战前就吃透了战局分析,所以事后才说以后不干这事,当然,这是曹操干成了才有资格说这句话。诸葛亮大可执行了魏延的计划再说这话?搞笑么?你可以从十八楼往一楼跳,跳不死再说以后再也不跳了。去吧。阿门,主会欢迎你的。

原本的美日问题是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过离日本太远,日本不能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否则好象日本吃定了美国一样,我反驳的是日本当时能对美国造成威胁?

事实上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拿整支蜀军去赌,没错,那是在自己指挥下,对敌军的判断下的赌博,那些是可微操的赌,跟魏延这一纯粹的疯子赌博差得远了。至于为什么,我不多做分析,分析够多了。当然,如果你说诸葛亮每次北伐都跟邓艾,魏延那种赌法一样,我是没意见的。

你的分析怎么个不信口开河法呢?你以为损失不是三万?有根据来说的?
首先提出三万这数字的不是我,如果你没有证据证明这损失三万的话,我根本不需要举证说明损失的情况。
其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力兵不象某人口里的那十万大军,而分给马谡的部队更难以达到三万这数,第三,马谡部队没有全军尽覆,而是在被击破后被王平收拢,徐徐退还。通俗点说,蜀军只是失势,没有被歼灭。(张合正是因为王平而没有进行追歼战的)。

我说的比东方相聚合是阿斗那边的事吗?你的理解力真高。虽然我很明白有人已经在为辩而辩了,不过我也很有耐心的说一下,比东方相聚合,是魏延袭长安的计谋中,魏延对魏都援兵的估算,他阿斗想扯哪相聚合,则是阿斗要往哪扯援兵的说明。

您能把拿去做比较的两件事说成是一件事,我也实在是够佩服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9 09: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搞笑,曹真伐蜀的时候没见魏都有过增兵关龙的记载,而且相隔蜀军北伐时间不远,你说我乾坤大挪移动,我还说你四两拨千斤想耍把戏呢。还是那句,你那绝对不够六万是打哪出来的?

你搞清楚之所以最后一次北伐十万是因为有明确记载了,所以才回去确定他有十万,第一次北伐我还没见着哪有蜀兵十万的说法。而且还有一处战士不满五万的说法,如果你给不出第一次北伐有十万的证据,你就好好的说不知道,没记载,自己猜的。
因为我推断的你没有记载反驳,你推断的我有记载反驳。你推断的没有证据证明,我推断的有证据证明。所以我推断的比你推断的更为占得住脚。

哪里飙出诸葛亮总兵力多于贼的说法?祈山,箕谷两个战场多于贼是因为没算上街亭,眉县的魏军(张合的五万步骑,草真的诸军),哪来的总兵力?你少把你自己认为的总兵力多于贼放我观点里去。

哟呵,那是魏延计二十余日就要算计的问题,魏延的话也很清楚,只要二十余日内能取下长安与诸葛亮汇合在长安,就咸阳以西八百里就定了,可惜真正要定却需要恰恰还得面对了曹睿,曹真,张合这几位。不讨论干啥?你以为夏侯懋想章甘和美珍珠岛一样,孤立无援啊?

我反驳的就是
“但是其收益最多就是全部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一两年内无法恢复元气。但是美日中间隔了个太平洋日本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一句,意思就是如果不是因为距离,日本机群还能去炸了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和造船厂,使美国的战争机器运做不起来,最终日本不会被压倒了是不?
我就是反驳你,日本就是跟美国离得近,也炸不掉美国的兵工厂之类的战争机器,美国反而不用跨越太平洋直接把小日本给埋了。

搞笑中的高手啊。魏方只记大破,连对方损伤有没有都没记载,竟然有能有人主动YY到斩了两万多了,牛又从天上飞过了。我说那损失不过万已经是很过分的YY了。
王平只收陇了数千散卒?张合都砍了二万余人还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还只多不少?王平千余人就能让张合疑而不前,那就最能证明张合虽破前军,却未能有所斩获,不敢冒进。说有数千的损失都已经是多了。

他阿斗想扯哪相聚合都来不及了-----阿斗要往哪扯援兵都来不及了。既然拿两件事来对比,自然是拿魏方二十余日就有东方主力援兵到达,而阿斗那时要扯哪方援兵都来不及做比较,我不知道你把这句扯到魏国上去干啥呢?

诸葛亮的打法是消耗战?你看他第一次北伐是消耗战?又来吹牛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30 04: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破了马谡灭了前锋该跑的和实际迅速跑路的都是诸葛亮,张合的怀疑有道理?

最为有趣的是,诸葛亮距离马谡如此之近(5里,这样看来诸葛亮已经跑在王平前面去威胁张合了),马谡竟然先违亮命,再临阵而逃,诸葛亮本部如此之近竟然不能及时阻止马谡上山,任其违命?

既然先有马谡违命而亮不能节,后有张合军临而马谡率先逃跑至蜀军于不顾,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诸葛亮并没有率主力亲临。

将谡违亮命上山,平苦劝不得,又有谡临战脱逃,再有张合因平疑而不敢前,刚击而破马谡军,三事相合可知,马谡部仅被破而已,张合亦仅破了马谡便因王平止步,未能有效的在破敌后进而歼敌。而蜀兵一触既溃,魏兵虽得胜解围,斩获却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30 20: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30, 12:47:08发表
您可越来越有意思了,我问你,如果按照您的理论雍凉西军一直有六万的话,第一次北伐时这六万西军都在哪待着呢?是在曹真的指挥下在郿对付赵云呢?还是跟着张郃去街亭砍马谡?还是,压根就没动弹?还是,压根就没这么多魏军您却变戏法给变出来了?吹牛给吹出来了?但是您变出来吹出来的这6万魏军好像空气一样,自始至终都没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注意了,后面还有一句“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敢情按您的逻辑诸葛亮指的祁山、箕谷的“贼”原来只是当地可能屯扎的少量魏军地方部队(到底有没有还两说呢)而并不包括街亭的张郃军和郿的曹真军,这可真让人笑掉大牙。原来我们英明神武战无不胜的诸葛丞相既非败于张郃亦非败于曹真而是败于这些虚无飘渺和那六万雍凉西军一样似有若无的“贼”?按照正常人的理解,诸葛亮只是出祁山,祁山并没有“贼”,与诸葛亮对敌的贼当然是增援的张郃5万人马(这5万人明明就是奔祁山去的,只是在街亭打了一仗而已,大胜之后他们的目的地不变)以及陇西诸郡地方部队。赵云疑兵出箕谷,与之对敌的“贼”就是驻郿的曹真所部“六万雍凉空气大军”。而诸葛亮赵云两路居然还在人数上都“多于贼”,居然还不可思议的都战败了。您老这牛看来是越来越难圆了。您如果开吹牛公司一定破产。

只要诸葛亮魏延20日内相聚在长安那咸阳以西当然基本上就定了。这时曹睿曹真张郃有的可能还在路上有的可能还没出发有的或许永远都出发不了。以后的局势如何发展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什么叫“真正要定”?只要魏国不灭他们永远都有机会把长安抢回来,那就是只要不能灭魏永远都不能“真正的定”了?

我反驳的就是
“但是其收益最多就是全部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一两年内无法恢复元气。但是美日中间隔了个太平洋日本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一句,意思就是如果不是因为距离,日本机群还能去炸了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和造船厂,使美国的战争机器运做不起来,最终日本不会被压倒了是不?
我就是反驳你,日本就是跟美国离得近,也炸不掉美国的兵工厂之类的战争机器,美国反而不用跨越太平洋直接把小日本给埋了。
---------------------------------------
反驳的完全没有道理,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为反驳而反驳。“威胁”和“使美国的战争机器运做不起来”是一个意思吗?根本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嘛。阁下的汉语水平不会那么差吧?英美盟军天天狂炸滥炸德国的兵工厂,但是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在1945年以前还能逐年有所上升。试想德国在这样狂轰滥炸的“威胁”之下战争机器依然保持正常甚至超速运转。更何况美国生产能力本来就是世界最强,加上由于本土被大西洋太平洋包围远离欧亚战场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威胁”,这样全力以赴不受干扰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那真是相当恐怖的。如果不是因为距离,日本机群当然会去炸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和造船厂。难道你以为不会?但是炸一两个兵工厂离“使美国的战争机器运做不起来”还相差十万八千里。我的原文有“如果不是因为距离,日本机群还能去炸了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和造船厂”的意思,但是根本没有“使美国的战争机器运做不起来,最终日本不会被压倒了”的意思。很遗憾那是阁下对我原意的错误理解和歪曲。我只能开始怀疑阁下的汉语理解能力。

“大破”如果还没有损伤那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个破法才会有损伤?莫非蜀兵都有九条命,砍死一次还能复活不成?张郃没有冒进就能说明蜀兵多了?那张飞在长阪桥一定有比百万曹兵更多的兵力,诸葛亮在空城里其实也伏下了超过司马懿15万大军的兵力(这两个例子仅限于演义,当然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空城计”也是举不胜举的)。所以曹操司马才“不敢冒进”。

魏东方援军理论上要20日才能到,而姜维全师在剑阁也应抽出大半迅速回援,同样的理论上应在少于20天内赶到。但事实是姜维始终未发一兵一卒而魏延没有机会领略一下魏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是10天?20天?还是30天?

第一次北伐倒不是消耗战,却是比消耗战更惨的击溃战。后几次北伐却还是不可避免的打成了消耗战。历史事实证明,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最好的结果就是消耗战,最坏的结果就是击溃战。over.

您也越来越有意思了,曹真在第一次北伐就受诏督诸军至眉与赵云相拒,张合在洛阳被加特进位,并率步骑五万冲向陇右,你还要问出这么有水准的问题,我能说什么?

祈山不能攻破祈山大营,魏方成功抵御下了诸葛亮主力的进逼,不是被敌所破是什么?至于诸葛亮败于两路非张合也非曹真这么搞笑的话,我就不说了,次则出师表先不考其来历,就是上面的意思也明显是说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失败有多重。你能把这表里这句话理解成是对被张合曹真击破的描述也实在是让我十分钦佩。注意后面那句:此病不在兵多而在一人耳。很明显,诸葛亮说不能在有优势兵力的地方破敌反而却被敌所破,那是一个人的责任。

祈山并没有贼这是您老人家才能飞出来的爆强语句。


我已经举出了真正的结果,陇右在诸军被抽去眉县对抗赵云苦等一个多月尚未以被蜀所定,怎么魏延和诸葛亮一到长安都不用挥兵过去咸阳以西就定了?搞笑不是这么搞的,至少的,诸葛亮也得在长安与魏军决战胜利了,咸阳以西才定。

但是美日中间隔了个太平洋日本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
您自己好好观摩观摩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说因为距离远所以日本不能危险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和造船厂么。简直无赖是谁在耍呢?要不,你说说这句话为啥还要带上“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不是要说明日本如果距离美国近,就能威胁美国军工厂和造船厂了?如果你只是说威胁不说其他。那好,我依照您的意思改改看是否很好玩的一句话。
如果美日不隔了个太平洋,日本威胁到美国本土的竣工厂和造船厂。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是你要表达的吗?你不需要顾左右而言他,只需要回答是,还是不是。

张飞在长板坡确实有着比曹操多得多的部队----原兵力万余,不带甲的数万。曹操只是急追过来的5000骑。原来是曹操比张飞,刘备要多很多部队啊??哇哈哈哈哈哈哈~~

演义里的司马懿确实以为诸葛亮埋伏有足够击败他军队的实力。难道不是?哇哈哈哈哈哈~~`

牛又一次在天上飞了,从邓艾走阴平,江由投降邓艾开始算起,到刘禅投降,姜维始终是坚守剑阁,动也不动,难道邓艾从阴平冲到刘禅那是20天内的事情?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唉,飞着飞着我也已经习惯牛在天上飞了。
姜维始终未发一兵一卒是因为他对持着的是十五万大军的钟会,原来魏明帝洛阳那里就要面对比他总兵力还要高三倍的敌人啊~~  这。。。这回可能是鲸鱼在天上飞了。牛已衬托不了您的智慧了。


对,第一次北伐由斩获巨大到溃败收场,这代表不了子午谷又能干什么。但却代表了蜀军对魏军作战能力,应变速度,和蜀军战斗力的认识不足。更说明了魏延所谓对魏军的估计是多么可笑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31 19: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8-31, 9:53:05发表
请恕小弟才疏学浅,想请教一下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青蓝兄一个小小的问题:诸葛亮出的到底是“祈山”还是“祁山”?韩信暗渡陈仓打败的对手到底叫“章邯”还是“章甘”。小弟扪心自问,一直以来书上读到的都是后者而非前者。直到最近在青蓝老兄的大作中才发现了原来诸葛亮出的是“祈山”以及大名鼎鼎的秦将“章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我们的青蓝兄自然是永远光荣而正确的,一定是陈寿那个老糊涂弄错了地名,所以我们青蓝兄才拨乱反正;司马迁那个可恶的阴阳人不小心把人名也记错了,又被我们青蓝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洞察秋毫。

关于美国日本的问题就更搞笑了。原作者,很不幸的,正是区区在下。那么,到底是“我”本人的解释更符合“作者”原意呢?还是您老兄的望文生义的曲解更让人信服?况且我举那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和魏延子午谷之计若成的收益对比:日本之计若成只是在战术上严重打击了美军。但是由于美日中间隔了个太平洋(所以)日本根本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注意这个句子就此打住了,句号句上了就完了。后面的“一旦美国恐怖的战争机器开足马力,最终压倒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只是对二战中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的一个客观陈述以此来证明日本之计只是短期战术上的成功。而子午谷之计若成,蜀国就有可能一举拿下关中,从而在蜀魏实力对比上添上一个重重的筹码。这就不是短期战术上的成功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如果“美日中间没有隔了个太平洋,那么日本肯定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厂造船厂。但是同样的美国对日本的还击也更直接更重。”如果日本仍然选择偷袭美国的话,那么在初期可能会打成苏德战争那种形势,但是美国强于苏联而日本弱于德国,所以美国会胜得比苏联更为轻松。

张飞和司马的例子我已经说明是以演义为例,那么在演艺里就是张飞“独退曹家百万兵”;而司马懿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事实上诸葛亮在城里根本没有“埋伏有足够击败司马军队的实力”。这两个例子都是采用疑兵之计成功吓退具有优势兵力的敌人,以次来证明您所说的“张郃不敢追击是因为蜀军兵力损失不大还很雄厚”并不一定成立。因为蜀军兵力很可能经街亭大败后已经非常空虚了。张郃只是过于谨慎或者有别的更重要的任务才没有选择追击,并不是因为蜀军实际上还有什么了不起的兵力。就像曹操被张飞吓跑司马被诸葛吓退一样。

“演义里的司马懿确实以为诸葛亮埋伏有足够击败他军队的实力。难道不是?哇哈哈哈哈哈”
---------------------------------------
司马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诸葛亮实际上有吗?实际没有!那么同样的逻辑张郃停止追击是因为他确实认为蜀军还有足够的兵力,实际上蜀军同样也没有这个兵力!真不知您乐个什么劲。

鲸鱼又一次在天上飞了。“从邓艾走阴平,江由开始算起,到刘禅投降”,姜维是“始终坚守剑阁,动也不动”吗?看来三国志的原作者是您而陈寿只是沽名钓誉之徒,因为在“卷四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明白无误的记载着“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於绵竹。后主请降於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於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我在地图上看了一下,似乎广汉离剑阁的距离要比广汉到成都的距离还远。不过没关系,青蓝怎么会错呢?一定是那个叫陈寿的家伙又在开吹牛公司是不是?您老人家应该去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后辈了,因为他的记载好像在毫不留情的打您的耳光呢?不知您是否还甘之如饴?

回到子午谷之计本身上来。这个计策归根结底没有机会被付诸实施。所以也成为千百年来无数人争论不休却永远也争不出个结果来的话题。就像周瑜的取蜀之计也是没有机会得到事实的检验。事实上,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和赌博,“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也被军事家作为金科玉律写进了兵书之中。曹操率区区5000人攻打淳于琼万人把守的乌巢,还不考虑袁绍主营几乎是必然的强力增援。邓艾冒死偷渡被认为是绝地的阴平,有些悬崖峭壁之险甚于“从十楼望下跳”。但最终幸运女神却眷顾了这两个勇于冒险的人。诸葛亮自以为的完全之计却始终未撼动魏分毫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始终没有说子午谷之计100%一定成功,但是它有成功的机会还是不容否认的。

咦?开始忽悠不敢面对你自己的问题了?嗯,我是故意打错字的,原因方便。某人,回回主题如何?


当然是您比较清楚您自己的原意思,但是我的问题并不复杂,只叫您回答个是与不是,你拿那么多东西出来干啥?

至于您以下的解释,你拿珍珠港做比喻,正是因为米利奸本土遥远,无法支援。跟魏延的比较很明显是不符合的,偷袭珍珠岛跟韩信出陈仓一路货色。不过韩信是施计完成这种条件,而小日本是天生的地理条件,你要拿去跟魏延的比,就拿日军把美主力打得遍甲不流再说吧。魏延之计魏方援军可是大大的有

我一向不会对这种已经很为辩而辩的人烦心,说战略意义,你不如让魏延直接打洛阳得了,成了能灭魏呢。


演义里司马懿破了马谡同样并没有歼灭掉马谡一部,而更重要一点演义里的司马懿对上诸葛亮任何时候都是只乌龟。张合跟演义里的司马懿惧怕诸葛亮一样那么惧怕王平?而演义里关羽万军斩将,又言其弟张飞百完军中取上将首级比他还拿手,曹操才不足百万军队还在正前方,自然是害怕的要命了。
另,演义里虚构出来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东西,要拿就拿点真实货来比。

邓艾十月入阴平,十一月破诸葛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请问姜维动过什么没有呢?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维等闻瞻已破,率其众东入于巴,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艾进军向成都,刘掸诣艾降,遣使敕维等令降于会。-----<钟会传>
直到诸葛瞻出战被破的消息传到姜维那,姜维才从剑阁走的,您以为陈寿的三国志资料很少么?还要看清楚姜维退出剑阁钟会在干啥。看看姜维是否真的能从容的赶回去打邓艾“保蜀”。至少我看得出三国志很照顾我,没咋给我耳光,倒是经常给这位大才耳光。

魏帝曹睿,大将曹真,张合跟袁绍,刘禅有很大的区别。曹操邓艾打这两傻B都得靠运气赢,我不认为子午谷有多高的可执行性,我也从来没说过子午谷不可能成功。
但是有人以诸葛亮一出用奇欲夺陇右失败来作为应该尝试魏延之计,我就觉得搞笑而已。始终不容否认的是魏延之计成功与否取决于运气。曹操绝计于乌巢,邓艾偷渡阴平,吾未曾闻过是打一开始就这么做的。他两都用上自己所有的方法都没能赢对手时,才去搏运气,您这种一打就拼运气实在是奇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1 10: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xiaomatu于2005-09-01, 9:32:04发表
回青蓝:我举珍珠港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它与子午谷之计的收益对比。事实是日本远离美国所以有它无法威胁美国本土这一基本常识。就好比今天下雨,某人因为没带伞所以淋湿了;但不是说他带了伞就一定不会淋湿。事实上只要雨足够大(美国军事实力足够强)就算带了伞一样会被淋湿的。美国太平洋舰队都在珍珠港,本土哪有什么“援军”?难道要它调动大西洋舰队吗?

在演义里,司马懿是“每次见了诸葛亮都像缩头乌龟”吗?窃以为并非如此。按演义来讲,第一次北伐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任命的马谡,挽狂澜于既倒;第二次北伐两人未直接交手;第三次司马代替生病的曹真任主帅结果被诸葛痛扁;第四次第五次基本司马处于下风;但第六次北伐诸葛亮的虚攻北原暗取渭滨之计却被司马识破损兵万余人,后来更病死于军中。可见即使按照演义,两人也是各有胜负诸葛略占上风罢了。

袁绍在官渡之前就是SB吗?如果曹操奇袭乌巢失败恐怕后人对袁曹二人的评价就要互换了。

同意斑竹的建议中止关于子午谷的讨论,因为就算再辩上100年也不会有结果。没有发生过的事谁也无法妄断它的成功率有多高。

美本土没援兵是因为离得远,不可能陆军直接介入,空军远距离飞行当时还非常困难,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技术手段就算美本土能出舰队,出飞机,来到珍珠港也就剩被炸烂的珍珠港罢了(这种战争效率和破坏能力是冷兵器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第一次北伐被一声断玄吓跑我就不说了,第三,第四(被痛扁完后已经是只乌龟了),最后一次北伐最经典的一句话“头安在否”不知道是谁说的呢?被烤葫芦谷的又是谁呢?司马懿在演义里惧诸葛亮已经不是秘密了。

基本上,打袁绍打跑公孙赞之后就开始变傻了,并不是到了官渡才变傻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1 23: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真会搞笑啊,曹操就是打完后立马说以后再不干的,咋回事?第二,乌恒地处偏远,不可缓图,需急攻,不是没办法是什么?曹操当时只有两选择,要么不打回师,要么长途奔袭。结果我就不多说了,身位军事家的曹孟德说的话比您老的话值钱多了。

而曹操打乌恒的时候根本不认为这需要赌运气(看看征乌恒是怎么说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2 02: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
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觽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打完立马说不干是咋回事就请看书。

至于为什么乌丸不可缓图,楼上说的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深入漠北,其粮运之远,和漠北之荒芜根本满足不了曹操的缓图之策,其实曹操也不能算是奔袭了。从五月开始远征到八月打到乌丸,曹操自以为战必胜。谁知道其中的困难远超出他的想象。故曰:虽得之,乃天所佐,不可为常。

另,以曹操征乌丸为魏延计是最不恰当的。
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2 19: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2, 7:05:49发表
你的理解确实很有问题!
首先,有谁告诉你马谡违命,究竟是违的什么命?
其次,有谁告诉你马谡违命是违背诸葛亮不要上山的命?大概是演义看的太多了?

实际情况是,历史记载只说违命,但是没有一个有说清楚到底违了什么命?
比方说,我此前已介绍过,街亭的地形根本不适合打阻击或者防御,那么为何马谡要在这里阻击?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来得及赶到前面的险要阵地陇坻。因此,这里的所谓违命其实是指的马谡违命没有能抢占陇坻险要。
但是这个责任在谁呢?史书一概不说。如果此责任在马谡,早就大加批判了。其实此责任在诸葛亮,因此蜀汉的历史不敢说。不过傅子有说。

马谡是诸葛亮的前军,诸葛亮作战谨慎,马谡距离应不会很远,因此,当马谡因为断水而速败时,诸葛亮的中军正好赶到了距离5里的地方。也就是说马谡的前军距离诸葛亮中军大致2天左右路程。因此,马谡上山时,诸葛亮并不在这里,还在半路上,明白否?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谁告诉你马谡没违命?谁告诉你马谡是你那种说法的失宜的?哦,你脑子。谁告诉你马谡没责任的?哦,还是你脑子,无论魏蜀都记载了马谡什么举动失宜,您能靠您脑子又创造性的发明了责任不是马谡的,实在了不起啊。

对于某燕那绝世无双的逻辑,我可以从王平传直接反驳您,王平在马谡被破后以千余兵就可让张合却步,街亭又怎会无可守之地?张合传又何苦说其不下据城?所谓责任不在马谡,那是大大的谎言。



既然诸葛亮就在5里,怎么还由王平收陇散军要再徐徐而还(这是还哪呢?当然是打哪出来还哪了。),不是诸葛亮亲自去接应王平?诸葛亮在5里外被吓破胆迅速跑路了?搞笑的某人又拿脑子做历史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2 23: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您先告诉我除了远征还有其他作战方法吗?`  

袭击陇右,疑兵至关中,粮食问题魏兵甚至比蜀还要困难。因为张合的部队不是凭陇右本地军粮支援,而是仓促间安排关中补给的。自虐?我看是有些人的眼睛只看得见一处。


哦~ 原来第一次北伐上来就赌魏延5000兵大破长安,雍凉诸军是正确的抉择?十全必克是没有全没有克。这能成为该走子午谷的原因?哦~  原来您走楼梯赶不及时间到一楼你就得从十八楼往下跳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01: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5-09-03, 0:39:30发表
原来远征是作战方法呀。那么霉国要想打伊拉克,不出动海军、空军,就在家门口打,够的着吗?  

原来粮食问题魏兵甚至比蜀还要困难,怎么没见魏军因为没粮而丢下阵地逃跑?

我前面已经说过子午谷之计是见仁见智的事,争论不出个结果。我之所以提出曹操征乌桓的战例是针对你的“用上自己所有的方法都没能赢对手,才去搏运气”的错误逻辑。

1 哦,原来现在的人只会逃避忽悠,不敢面对自己说过的话,我再一次请教,你教我另一套方法出来,或者告诉我,史载上曹操还有别的方法选择了?


2 哦?原来第一次北伐,失败方是因为粮食问题而失败的?



3 您老人家连另外的有用的方法都没说出来,曹操又如何不是无法之下而为之了?其他人早就分析了很多了,你总是爱不回答也没办法,您才高八斗么~`
我还是那句话,缓图除了上述人说的“根本达不到作战的目的”外,还有着运输的问题。而曹操本人对于此行的危险程度尚未做过估计很乐观的就去打了(当然,您可以指出曹操明知此行之险都要一上来就去冒险的证据来反驳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02: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5-09-03, 2:27:18发表
1。逃避忽悠的人是有,但不是我,哈哈。
   你所说的“不敢面对自己说过的话”是指的哪句我不太清楚,请你指出。
   如果史书把曹操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法都记载、评述一遍,你认为这还是史书吗?因为曹操只采用了这一种方法,不管是胜是败,史书都要记下来,至于其他的选择,史书没有责任全记载下来,所以你对我的要求太高了,你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

2。哦?你在哪里看到我说“第一次北伐,失败方是因为粮食问题而失败的?”

3。曹操所采取的就是最有用的方法,所以我当然说不出“另外的有用的方法”,但是没用的方法有一些,象“安从坦道”呀,“十全必克”什么的。别人的分析我怎么不回答了?

   我还是那句话,十全必克既不“全”更没有“克”,还有着运输的问题。
   曹操很乐观地去打乌桓?请你给我一些提示。

1 哦?原来你不知道就说曹操是有其他方法下要走这一种方法(还是明知很危险的?)
忽悠的是谁呢?哦~ 又是你是杀人犯,证据找到你就已经枪毙掉了,所以你是杀人犯,但是没证据而已的逻辑?


2 原来粮食问题魏兵甚至比蜀还要困难,怎么没见魏军因为没粮而丢下阵地逃跑?
----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认为粮食是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因素呢?


3 十全必克既不全又不克是你事前就看出来了的?果然强人啊~~  第一次北伐有什么运输问题请说说?一出陇右三郡叛变,诸小县不能阻止诸葛亮的运输路线,且陇右哗变,各地粮库已成为诸葛亮的补给用品,粮食打哪出来的问题?您脑子里吗?

曹操没有分析过半点危险性就去打,就是乐观了。(乐观的意思怕您老人家是不会懂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02: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仓促的是曹操不是乌丸。为什么不敢打?

曹操整齐而来,乌丸惯于随时转移生活区域,粮食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成问题,曹操的军队可就吃尽苦头,谁都会避而不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20: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3, 14:48:47发表
哈哈,看清楚再说啦!
我说的是马谡违命不错(注意我在这里没有用问号),但是有谁告诉你违命的具体内容了?自己瞎猜的?
一个说举动失宜,一个说举措烦扰,但是都是很笼统的记载,难道蜀汉没有人搞的清马谡究竟怎样违命的吗?
王平是说过不能上山,但是完全没有这是诸葛亮的命令的意思,而是王平本人根据自己的军事经验向马谡建议的。看来有人又要把这个归功于诸葛亮的未卜先知啦?

哈哈,青某人就是厉害?可惜你再去看看吹嘘诸葛亮的《袁子》中上怎么说的,告诉你位置,在诸葛亮传的裴注中。就可以知道,并不是王平超能,而是诸葛亮主力距离并不远。
当然,这些内容我在那篇介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文章里没有介绍,大概你真的不知道。

看来你的军事知识实在太差,面对强敌,最忌讳的就是拼命逃跑,那样一旦被敌人追击,部队很容易溃散。而王平本人作战经验丰富,即使没有诸葛亮军在附近,他也不会快速奔逃。更何况附近还有诸葛亮军在策应?

至于某些人,把诸葛亮在5里外不救援马谡溃败部队的做法吹捧为——勇,我以为太过了。说其谨慎(或者胆小)比较合适。

有谁告诉你不是的呢?您怎么不负责提出你的证据呢?哦~ 你脑子里生成的,我都说过了,有什么不是你脑子里生成的疑问呢?

马谡失败的原因在敌,我双方记载里有着明确的表示:“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很明显,蜀方指出马谡违节度,举动失宜即使是笼统说法,那么,不听劝柬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不是举动失宜了?这至少比您老人家用脑子去说马谡失败是诸葛亮责任要好很多。


喔~`  袁子?那么诸葛亮战士不满5万可从来没听您老提过,还一下子挂掉三万,张合还真没必要怕这无险可首的街亭呢~` 直接冲过去砍掉诸葛亮得了,还用疑而不前?

咦?某些人怎么没回答我的问题,诸葛亮就在5里而且是策应王平,收拾散军的怎么却成了王平?由王平坚而不动,直至收拢诸营遗并可知方徐徐退还可知,诸葛亮大军在近的说法简直就是经不起推敲。

而王平千余兵能借着挡下张合等到诸葛亮来,马谡为啥还不得不上南山阻敌?这是哪个傻瓜的理论来的?谁说无险可守?王平不就办到了?可见某人说兵败责任不在马谡,他老人家自己的观点都把自己打倒了。

也是,某些人平常嘴里常常说的军事常识到这回诸葛亮就在5里外看着前军溃败自己不帮助一下却不见说“奇”也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前军诸营遗并全都是王平收拢的,大概那散卒只得见王平,没看见王平附近的诸葛亮,都去跟王平混了。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
至于某人说的诸葛亮在前军大破时是在走来的路上,很明显,这里记载可跟您老的说法出入很大。这里说的是诸葛亮在马谡败时就已在街亭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20: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所谓这句一,对回三国志上的记载,这事很明显就是王平的事迹(前军大破,坚而不动,收拢散军,徐行退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21: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哟呵~`  马谡什么时候把诸葛亮奉若神明了?您当演义呢?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原来是风马不相及的事情?
陈寿原来是瞎子,是您老人家才能看得出当时的情况?某些人脑子里的料倒是很足,足得把自己当神了。

把某人的逻辑还给某人
------史载谡违亮节度,某人说,本传上记载不清楚,所以什么好的都不跟诸葛亮有关。貌似您这种理由就很高明是么?
某些人脑里的草该是时候清一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21: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3, 21:06:17发表
1、相比袁子的兵力说法,我以为汉晋春秋的记载更可信、合理。连战后哭马谡都有10万战士,怎么战前到只有5万了?难道马谡在街亭打了大胜仗?
2、这个问题太简单,有点头脑就会明白。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诸葛亮不前往救援,那王平只能自己来收拢一些散兵。哈,你也终于看到这句了,那我就不用费力解释啦。
3、晕,马谡上山是在战败前,王平据守是在战败后,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你老兄看不到吗?马谡是前军,他要比诸葛亮大军提前2天左右(估计),那么他必须要考虑在诸葛亮大军来到前挡住张合。而王平据守时,已经战败,也就是大致2天后,此时诸葛亮中军已经接近战场。
4、诸葛亮军是否收留若干溃军,没有记载。这个有什么好记载的呢?大败之后收几个散兵,也要当功劳记载一番不成?而王平就不同了,他是马谡军里唯一没有溃败的部队,而且还能镇静地收一些散兵,自然要记载一番。不过诸葛亮却不见得没有收容散兵。
5、看清楚,是先记载大破,后记载屯在数里外。并不是什么早就在那里屯住的意思。要是诸葛亮早就屯住在5里外,还看这马谡舍水上山?这不是谋害吗?自己想想吧,你的观点奇怪又可笑。

1 哦~ 原来战后有十万战士哭马谡您老人家能把三万给丢死人去了?

2 “官兵相接,又徐行”是不收拢散卒?王平只能自己收一些散卒?某个人的脑代出奇的好,把王平收龙诸营遗并说成是收拢一些散卒,实在是牛得不行了。

3 说那么多,怎么说明马谡就不能据城而守的?哦~` 不上南山马谡就连两天都坚持不了了是不?诸葛亮大军如此在近,马谡更不可能舍水上山。

4 哼,王平收拢的可是诸营遗并再徐徐而还的,什么叫诸营遗并?就一些散卒?

5 前军大破之前,诸葛亮已在街亭,而大破之后,诸葛亮屯去数里,您老人家那嘴吧在能悠也悠不出个什么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3 21: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系再亲跟奉若神明是两回事。你提马谡败后临死的话干啥?光看马谡临阵脱逃还潜归汉中还敢说他对诸葛亮奉若神明?不敢违背??


除了王平规劝,马谡的举动还有舍水上山,诸葛亮是什么时候派马谡出去的?您那观点诸葛亮在近的观点是打张合四天前,那时候张合都到哪了?还去断陇?诸葛亮没毛病吧?

诸葛亮对魏军的援速和反映估计过低,导致马谡只能出街亭应敌,而诸葛亮也并不要求马谡破敌,哪来的断陇才一定是诸葛亮原来的部署?

历史关懂军事什么事?一个劲的用自己脑袋去排挤史册记载,那才叫搞笑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2-11 15: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魏吴皆记第一次北伐蜀的兵力只是数万, 而某人引的袁子里直接说兵力只达5万之类的. 10万大军不是吹牛? 3万被干掉更是吹牛中的吹牛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6 02: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55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