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尊王攘夷笑传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07
编号 24273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5-2-5 08: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杂谈华夏楚人
秦延周

       提起楚人,我们自然浮想联翩。楚楚动人,清楚,衣冠楚楚等当代常用常用汉语无不源于楚。就楚的汉字解字来看,意为走在丛林下的人,楚与荆经常是一对共用字,而荆则按解字说文看,为用刀开辟荆棘草丛之意。生活在荆楚的华夏子民,可谓历史久远。可因为春秋之季,楚人披荆斩棘为华夏守边,蛮夷率服,而王不加位,于是不满周天子的子爵分封,发些怨言,自我封王,欺负小诸侯,终生背上了“蛮夷”的恶名。


楚人是一群什么人?屈原的《离骚》里讲的十分清楚,“帝高阳之苗裔兮”,楚人的先祖是黄帝后裔,是高阳颛顼的直系后裔,在黄帝部落征服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楚人的先祖颛顼、季连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上。夏商之季,楚人所在的华夏部落一直地位显赫,其大父所在的昆吾方国一度使得商朝十分头痛。殷商末年,楚人的先祖追求武王伐纣,立过大功,鬻子作为成王之师被分封于楚地为楚子,于是由黄帝—颛顼—季连部族的夏人改名换性为楚人。这个改名换性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就好象周人的一支成了卫人、晋人一样的简单。谁叫你楚子不姓姬而姓芈?恶名注定就要伴随楚子和他的子民这个异姓诸侯了。春秋时期的事情我们是没有亲眼看见,可历史是有记载的,楚替天子镇服了三苗后裔的南蛮,确实做到了使蛮夷无犯中华。功劳大了,开辟的华夏土地也越来越多了,骄傲了不是?找天子要升官加爵,天子不允。怨言来了不是?楚子具有造反精神,天子不给我加爵,那么我就自封为王,诸侯前来责问你为什么要造反?楚子更加生气了,就当我是“蛮夷”好了,话是好说,可一句气话,加上周边的诸侯本来就嫉妒你本事大,那么你说是蛮夷我看也差不多,蛮夷的名声背上了。无独有偶,时过境迁了2200年,楚子的一些不孝子孙偏偏也跟着红毛洋人起哄,洋人说:“我是做人类研究的大专家,你祖宗爷爷楚子不是中国人的华夏人”,这个无知的不孝子孙添着洋人的脚指头跟着说“洋大爷,您说的对,我爷爷的确是蛮夷,我有很多证据呢。”笑。。。。


楚人竟然不是华夏,那他们是什么?苗人说楚人是我们苗族人,“格蚩尤老”就是鬻子鬻熊,黄帝的十一世孙竟然成了屡屡反叛华夏的三苗,楚人竟然成了苗族人,天理何在?我不知道在2900年前鬻子分封的时候中国苗族是什么样子。土家族说楚人是我们土家族,越人说楚人是我们越族,西洋人说楚人是从欧洲来的………..。于是楚人被说成了各种各样,就差点被当作是魔鬼了。楚子啊,你是成王的老师,我可以想像你,想像你离开了京城丰镐,翻越秦岭,沿丹阳故道顺丹江南下,带着你的族人来到丹阳(河南淅川和湖北丹江口一带,有大量出土文物为证),你不辱王命,披荆斩棘,驱逐蛮夷,开拓我华夏疆域,你和你的华夏族人历尽万苦艰辛,建立了强大的华夏诸侯国------楚,从此华夏南疆一片安宁,万土归华,可凭什么你要被人误解被人冤枉被人谩骂?也许你和你的子孙至今也难以明白,明明白白清楚,却被人说成了糊涂。楚楚动人也成了潜然泪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07
编号 24273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5-2-5 08: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到楚人, 就要到他的先民祝融部落里面去找.<史记.楚世家>说,楚人是祝融的后裔.楚人奉他为始祖,这点可以从楚国的祀典中找到确凿的证据.在<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郑,祝融之虚也."当年的郑,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县,位于中原腹地.

<史记.楚世家>还说,祝融是高辛的火正.高辛,即帝俊,即帝舜.火正,即火官之长,高辛与祝融之间传说的君臣关系,反映了两个分别奉高辛和祝融为始祖的部落集团之间的主从关系.长沙市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有"帝俊乃为日月之行"句.帝俊,即高辛的别称,很显然,楚人把高辛奉为宇宙的主宰了.

<国语.周语上>又有这么一句话:"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融即祝融的意思.回禄,是火神的别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夏朝的兴亡与火神的关系如此密切,可见夏人在战胜高辛部落集团以后,祝融部落集团转而依附于夏朝了.夏人崇奉炎帝,炎帝是日神,<白虎通.五行篇>说:"炎帝者,太阳也."日中有火,因此炎帝这位日神统辖火神.祝融部落在依附于夏朝的时间一长,他们就从人间的主从关系推演到神界的主从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这个"佐"字,确切地标明了祝融部落对夏朝的依附关系.长沙市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有"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句,足见楚人自己也并不讳言祝融是听命于炎帝的.

夏人曾与南方的三苗发生冲突,三苗,又称"有苗"或者"苗民",是一个庞杂的族系,位于江汉一带.祝融部落在这声冲突中,助了夏人一臂之力,夏人前进了,后来考古学家称的湖北龙山文化,实是受了夏文化影响的后期三苗文化.而是位于三苗和夏人之间的祝融集团起到了南北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

再后来,殷人由东向西推进.他们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祝融部落既受到了殷人的文化熏陶,也遭到殷人的武力打击.他们的部落就逐渐离散了.在商朝,殷人称祝融诸部为荆.荆人在殷人的人的压力下,多数臣服,少数逃散.

商末周初,荆人的残部在丹水与淅水一带,以丹阳为中心,有酋长名鬻熊.他很有政治头脑,举部背弃已朽的商朝,亲附方兴的周朝.其子熊丽继在周成王时代,被封在楚蛮之地,才有了"楚"这个正式的国号兼族名.

由此看来,楚人一直是我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07
编号 24273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5-2-5 08: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ciph于2005-02-04, 10:04:28发表
"比如说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的祖宗是姜太公,“姜”就是西狄之“羌”,“羌”在“五胡乱华”时代风光过,而且直到今天还在"

确定??

<左传.哀公九年>记史墨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姜姓就是东部的羌人,而炎帝为东部羌人崇拜的神
后来五胡乱华的羌已经和原来古羌族的不同了,融入了别的民族的血统和文化,相貌都太不一样。出现了和汉藏-古羌人不同的特点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0 01: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1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