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羽军团是被谁瓦解了?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8-6 10: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徐晃先是击破了关羽的军团。

一个被击破了的军团,后路又被人抄了,瓦解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

如果关羽军团没有被击破,只是后路被人抄了,那么,他还可以整军再战夺回来。

现在,他本身的军团就是被击破了,靠武力夺回荆州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仅剩下几只战舰在水里,也仅能对没有水军的魏军示几下威:你下水来你下水来……。而且,他的这个水军,也远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南下后战船也只好丢了不要了。

但是,瓦解的可能性很大,并不等于必然瓦解!关羽在面临很可能要瓦解的局面下,举措不得力,从而没有能够避免瓦解——而且瓦解得这么彻底。

如果被徐晃击破之后,抛开一切心理、面子的障碍,迅速、及时地朝西败退,而不是犹豫不决,迁延时日,则关羽未必会遭到全面失败,还是有可能逃回成都的。

关羽如果决策退回,魏军虽然可以追而歼之,但是,曹操有禁令,关羽还是能跑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0-21 1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士、糜投降,除了自身原因,关羽没责任?

关羽对二人的嚣张态度,史书都能反映,可见其狂妄到什么程度。

再说,关羽为了拿下樊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也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如果士、糜有足兵守城,当然也不会投降。

诚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士、糜二人仍有多种选择:
一是作无谓战斗并最终战死成仁;
二是丢下城池逃亡;
三是投降东吴;
对于“一”,两人不愿意无谓战死,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这个与《集结号》是有本质区别的,集结号里战死,那是为了拯救整个战局。而此处士、糜战死,与于禁相似,就两个字:无谓。

对于“二”,两人想想老关那付德性,很显然,即使逃亡成功了恐怕也没好果子吃(没准逃不了被自己人处斩的下场)。何况,逃亡与投降,对于荆州而言都是灾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区别的,就是两个人如何选择才可以较优厚地生存下来。

因此,剩下来,只有选择投降了。

关羽在士、糜二人投降事情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也就一目了然了。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0-21 13: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0-21 18: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10-21 13:45 发表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从这条记载来看,城中是有足兵守城的,连伏兵计都设下了。

如果真的从这条记载能看中“城中是有足兵守城的,连伏兵计都设下了”,那也真的叫作独具晦眼了。

稍微了解一点这场战事的都知道,由于东吴用计向关羽示弱、示好,关羽这么个“胆子不大,但还有点;脑瓜不小,全无脑筋”的“名将”,就死心踏地地信以为真了,不断地吊调守荆州的部队向前线,最后造成吕蒙兵不血刃地取了城池。

至于那条记载,最多表示有人想利用糜芳开城出降的机会冒一个险搞个恐怖行动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0-25 16: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oxDi 于 2008-10-21 21:27 发表
乱来,稍微了解一下都知道是因为麋芳开了城门才兵不血刃.正就是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糜芳为什么会开了城门,为什么不去作战?

关羽为了拿下樊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这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如果士、糜有足兵守城,当然也不会投降。士、糜在几乎成了空杆司令的情况下,索性投降了,自然也是便宜了东吴。如果他们死战,多少总比直接投降能多点麻烦。

整理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士、糜二人有多种选择:
一是作无谓战斗并最终战死成仁;
二是丢下城池逃亡;
三是投降东吴;
对于“一”,两人不愿意无谓战死,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这个与《集结号》是有本质区别的,集结号里战死,那是为了拯救整个战局。而此处士、糜战死,与于禁相似,就两个字:无谓。

对于“二”,两人想想老关那付德性,很显然,即使逃亡成功了恐怕也没好果子吃(没准逃不了被自己人处斩的下场)。何况,逃亡与投降,对于荆州而言都是灾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区别的,就是两个人如何选择才可以较优厚地生存下来。

因此,剩下来,只有选择投降了。

关羽在士、糜二人投降事情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也就一目了然了。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0-25 16: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0-26 2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8-10-26 12:13 发表

无兵可战,城中还能搞什么阴谋?如果没兵可战,虞翻骂糜的时候,老糜还羞惭个毛啊。看看后面的罗宪在手下兵微将寡的情况下还顶了那么长时间,糜芳还把投降的屎盆子扣在关羽的头上还真是奇怪了。

一、搞阴谋是不需要什么战斗部队的,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就可以干。
二、老糜羞惭,是因为他投降——于禁不也一样吗?无论你有多少理由,投降了总是个羞惭的事吧。

三、所谓罗宪事例,是不能成为普遍性来援引的。
还有郝昭一两千人也守住了诸葛亮数万人的疯狂进攻;张辽、乐进、李典只有几千人,面对十万兵力的进攻,也守住了合肥,难道能因此说,任何人,凡是有了几千人在握,就足以击退十万人的进攻吗?

当然不是这样。

这类事件,是有很多的主客观因素促成的。糜、士不具备这些主客观条件。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0-26 2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5 18: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11-5 07:44 发表


阁下是反恐中心的?前几天说甘宁是恐怖分子,这回论到关羽的部下了

关羽再没脑筋,也不至于只派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守老窝吧。就凭这点人“搞个恐怖行动”,不怕吴军的恐怖疯狂报复吗?这些军官的家眷 ...

你真搞笑,我说过“只派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守老窝”?我说你五块钱就能买一个饭盒,就是在说你只有五块钱?


替对方树一种荒唐观点,然后大驳特驳,这就是蠢人自以为聪明的常用手法。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5 19: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5 1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士糜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打,但打的结果是很明显的,兵力严重不足,打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其实,关羽刚攻樊时,还是留了一手的,吕蒙对于进攻荆州还是有很大的顾虑的。但是,吕蒙、陆逊一忽悠,关某脑子就不好使了,把守城的兵吊到了前线,士糜手中兵力不足,还怎么打?

以上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任何一本三国书上都有记载或描述。抽了兵去前线,当然兵力就不足,吕蒙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当然,士糜即使不能打,也不一定非要降吴。然而,关羽又起了很大的作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不降才怪。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5 19: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11-6 11:44 发表

你既然明知“五块钱就能买一个饭盒就是在说你只有五块钱”不对,还大谈什么“搞个恐怖行动”?用“搞个恐怖行动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就可以干”来说明“无兵可战”的不正是你吗?
看来你自己也发现“某某五块钱买一个饭盒~~~某某只有五块钱”——“几个军官带几十兵搞恐怖行动~~~城内无兵可战”这种论证的荒唐了。
就凭这点人“搞个恐怖行动”,不怕吴军的恐怖疯狂报复吗?这些军官的家眷都在城里,起码要有一定守城的把握才这么干吧。不如说你自己的论证才荒唐吧。

史书明明记载,“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你说的“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是在此之前的事了。
关羽在某一个时期抽士糜的兵去前线,不等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你自己也退缩了,改口说“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不再说“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了)
我举出了依据说明关羽抽兵去前线是“虏禁等步骑三万”之前的事,说明吕蒙进攻时城内甚至有人敢于设伏兵。
你的依据在哪里?没依据,就请不要偷换概念。

关羽对失荆州负有责任我不否认,但没必要夸大。

你既然承认““五块钱就能买一个饭盒就是在说你只有五块钱”不对”,我表示欢迎。希望继续改正错误,再指出几个来。

第一,我说士糜“无兵可战”,主要依据是“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与什么恐怖行动毫无关系,呵呵。不知你是用了哪个星球的逻辑,看出了我用“恐怖行动”来证明荆州空虚。

第二,我自己并未退缩,呵呵,我看不出“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有什么区别,最多就是文字表述上不同而已。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当然不可能抽得一个不剩,如果你纠缠这些字眼,就十分的无聊。

第三,士糜被关羽抽得无可战之兵,或曰无兵可战,这两人只好投降了。

第四,有人敢于搞一些阴谋行为,并不是以他们认为能守住城。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敌人一个打击罢了。试问,凡是搞游击战、恐怖战的,哪一个认为他们在面对面作战也能取胜的?至于吴军报复,那也没法子,你要打敌人,敌人必然要来打你。就算大多数人害怕敌人报复,也不排除有那么些亡命之徒,什么也不怕,要来搞一下“伏兵”这种阴谋行为。

第五,我的依据就是“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东吴开始时不敢动,看到关羽把兵调走了,才放心地发动了奇袭荆州。

士糜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打,但打的结果是很明显的,兵力严重不足,打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其实,关羽刚攻樊时,还是留了一手的,吕蒙对于进攻荆州还是有很大的顾虑的。但是,吕蒙、陆逊一忽悠,关某脑子就不好使了,把守城的兵吊到了前线,士糜手中兵力不足,还怎么打?

以上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任何一本三国书上都有记载或描述。抽了兵去前线,当然兵力就不足,吕蒙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当然,士糜即使不能打,也不一定非要降吴。然而,关羽又起了很大的作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不降才怪。

至于什么史书上写的“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说明:第一,关羽是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的三万步骑军的;第二,这三万步骑送到了江陵。
关羽是逐渐增兵的,也就是一批批增兵的,即使送于禁三万兵需要一些兵力,也被“稍(现代汉语:逐渐)”撤到了襄樊前线。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0 13: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3: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oxDi 于 2008-11-6 19:24 发表
吕蒙等另关羽调兵只是能让自己在攻坚战上更有胜算罢了。原因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非什么兵多兵少。以此二人的rp就被二国小声讲大声笑。

糜芳为什么会开了城门,为什么不去作战?

关羽为了拿下樊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这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如果士、糜有足兵守城,当然也不会投降。士、糜在几乎成了空杆司令的情况下,索性投降了,自然也是便宜了东吴。如果他们死战,多少总比直接投降能多点麻烦。

整理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士、糜二人有多种选择:
一是作无谓战斗并最终战死成仁;
二是丢下城池逃亡;
三是投降东吴;
对于“一”,两人不愿意无谓战死,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这个与《集结号》是有本质区别的,集结号里战死,那是为了拯救整个战局。而此处士、糜战死,与于禁相似,就两个字:无谓。

对于“二”,两人想想老关那付德性,很显然,即使逃亡成功了恐怕也没好果子吃(没准逃不了被自己人处斩的下场)。再想想平时与孙权的关系(盟友之间有些来往也正常,虽然是私下的关系),两相对比,当然投降东吴是上上之选。

何况,逃亡与投降,对于荆州而言都是灾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区别的,就是两个人如何选择才可以较优厚地生存下来。

因此,剩下来,只有选择投降了。

关羽在士、糜二人投降事情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也就一目了然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8-10-26 12:13 发表

无兵可战,城中还能搞什么阴谋?如果没兵可战,虞翻骂糜的时候,老糜还羞惭个毛啊。看看后面的罗宪在手下兵微将寡的情况下还顶了那么长时间,糜芳还把投降的屎盆子扣在关羽的头上还真是奇怪了。

一、搞阴谋是不需要什么战斗部队的,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就可以干。但要想守住一个城,没有足够的兵力是不行的。
二、老糜羞惭,是因为他投降——于禁不也一样吗?于禁也是兵被水淹了,无兵可战才投降的,但是,于禁一样是要羞惭的。无论你有多少理由,投降了总是个羞惭的事吧。

三、所谓罗宪事例,是不能成为普遍性来援引的。
还有郝昭一两千人也守住了诸葛亮数万人的疯狂进攻;张辽、乐进、李典只有几千人,面对十万兵力的进攻,也守住了合肥,难道能因此说,任何人,凡是有了几千人在握,就足以击退十万人的进攻吗?

当然不是这样。

以上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任何一本三国书上都有记载或描述。抽了兵去前线,当然兵力就不足,给吕蒙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制造了机会。

当然,士糜即使不能打,也不一定非要降吴。然而,关羽又起了很大的作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不降才怪。

一边是“责”,一边是“诱”……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0 13: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3: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8-11-6 19:23 发表
楼上的请找出任何一本有说糜士兵力不足的史书来看看,不要总拿着自己闭着眼睛的想象来炫耀

任何一本三国的书都写到,关羽开始北伐时,吕蒙不敢出动;看到关羽把守城的兵力不断抽走了,他才动手。
“兵力空虚”或“兵力不足”,是现代人的说法,古人的史书当然未必有如此的词汇。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0 13: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3 18: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08-12-20 18:41 发表
关羽之败败于不善用人,用了麋芳、仕仁这些小人,真是遗憾呀!不过从麋芳、仕仁的角度来说,面对吴军的突然袭击能否抵挡得住,也不能全怪他们的投降。于禁尚且要成为关羽的俘虏,何况他们呢?人通常总是怕死的。

说得好。你这叫“寓否定于肯定之中”啊,呵呵。

史书明明记载了关羽把守城之兵,逐渐调往前线。

而那个叫“暂时发言马甲”的之所以死不承认,也并不是他不读书,而是错读书——他不知道“稍撤兵”的意思是“逐渐撤兵”,他的解释竟然是“稍微撤了点兵”

既然关羽只是“稍微撤了点兵”,那么,关羽是否把荆州能战之兵撤得很空虚,当然就有疑问了。

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3 18: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12-18 20:06 发表

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哦,看来古人也用空虚这个词啊,呵呵。谢谢。

果然不出吕蒙所料,吕蒙一装病,关羽就逐渐把兵给撤到前线去了,荆州城兵力空虚,战无可战,主将只能临阵起义,荆州城便被人一举拿下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3 2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哈哈,你不承认空虚,那要找证据驳倒三国志,不是靠你一张口就不空虚了。

三万没有武装的降卒送回荆州要多少人押送?何况这些人是降卒,而不是战俘。只要控制住于禁等极少数领导,就不会出乱子。

何况,攻取樊城要紧,没必要在于禁身上加这么多保险。

总之,希望你拿史料来说话,不要拿你本来就很成问题的“推理”来说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5 1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12-23 21:43 发表
笑,证据早就拿出来了,你那空虚的证据根本不是实际情况的记载,而是出于吕蒙嘴巴里。还是说的是未发生的事情。你拿来当证据,我需要反驳?

“至于所谓的控制住几个魏军将领就可以了。”那曹操还干嘛坑杀八万 ...

你讲了半天,都是白忙活。

敢情你认为士仁他们,本来兵力就被关羽渐次抽走没剩几个人了,就这剩下来的,还要分出若干去对付三万降卒。

天,这种情况吕蒙来攻城,士仁他们不投降就能成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5 12: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荆州被关羽搞到没剩几个人的证据很多,简而言之就是“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阁下举出荆州城人马很多,足可一战的证据来吧。

不然,恕不再答理。没攻夫跟你闲扯“关羽是如何将三万降卒送回荆州”这类扯不清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2-25 12: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25 13: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家如果认为楼上的帖子算是已经拿出了“荆州城人马很多,足可一战的证据”,我就回应;

不然,恕不闲扯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6-12 04: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心怀蜀汉 于 2009-6-11 15:54 发表
好笑,看守三万降军再怎么少也需要三千人吧,发现吕蒙攻城了,马上把三万降卒砍了,加上其余守兵少说也有五千人,怎么就兵力不足一定要投降了?

人中吕所有的观点都是先强调士,糜的兵力不足除了投降就是死,但是就是证明不了关羽撤了点兵后留的兵不足以防守。

关于看守降卒的问题,史料无载,YY无宜,也无济于问题的讨论,我看你还是不要继续YY了。

关羽撤了兵后,留下的兵力不足以防守的理由,十分充分。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头一波就走了数万人(三万以上),然后,被吕蒙忽悠,又逐次抽兵到前线,估计一万多人吧。

不是有人总担心荆州地方小,不能养得下这么多兵吗?

如果荆州仍然还留下了“足够防守”的兵力,那么,除非荆州全民都是兵了。

要长期防御,没有万把人恐怕不行。郝昭、曹仁兵少防御成功,是有外部有利的客观条件的,曹仁、郝昭都是因为魏军主力已经来援,只要短时期防住蜀军就行。 士仁糜芳可不是这么回事,关羽已经在前方顿兵于坚城了,想抽身回军可不是那么容易——至少在士仁糜芳的估计中不容易。而且,东吴也一定会先断了关羽回援之路。

当时那种情况,荆州主力正在和魏国作战,这时东吴既然翻了脸,荆州兵力不足,想保住荆州,实际已经不可能。


经过计算,关羽北上襄樊而且又抽兵增援之后,荆州境内只能剩下最多一万的军队,这一万军队分散到各个城里去,城防兵力肯定不足。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6-12 04: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6-15 09: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双溪赵云 于 2009-6-13 13:11 发表
我怎么觉得吕蒙不敢直接打过去不是对荆州仍有足够防御能力的最好证明么?白衣渡江似乎确有其事的吧?

白衣渡江,那是为了防范过早暴露东吴出兵的消息,使关羽迅速撤军。如果关羽很早就知道东吴出兵,必会速退,曹军又不追击,那么,东吴就可能偷鸡不成丢了米了。

史料上对此也讲得明明白白:

《吕蒙传》

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也就是说,东吴已经算定,只要关羽不能迅速撤回,那么,经过前面的忽悠使荆州空虚,东吴拿下荆州不在话下。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6-15 09: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6-15 09: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心怀蜀汉 于 2009-6-13 12:20 发表

笑,看守降卒的问题,史料无载是因为士,糜投降,所以那部分兵力可以直接pass了。在我看来,看守降兵恰恰说明兵力会比较充足,否则一旦降卒暴动兵力不足无法压制时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古人不见得就比阁下要蠢,这些问题肯定会考虑到。按十比一的比例看守,留三千人不是问题。加上平时镇守2城的兵力,兵力能说空虚吗?这一点就足以秒杀你的“关羽撤了兵后,留下的兵力不足以防守的理由,十分充分”的YY了。

关羽之前留下充足的兵力防守,吕蒙毫无办法,遂采用计策,关羽中计撤了一部分兵力,说明前线确实兵力不足,但是撤了多少兵呢?史料没有记载,阁下直接告诉我一万多,果然我们看的不是同样的史书啊,而且“头一波就走了数万人(三万以上)”,这个“三万以上”又是从何而来,阁下应该去编写《古代军事战例》的,这样编写人员就有了精确的数字可以参考了。

如果你觉得失误就是蠢,那么,关羽不蠢,怎么会落到后来的田地?

有些事情,只能要冒一些风险了,属于无奈。降卒没有将军的领导,短时期内是无法暴动的,再说,当时眼看樊城就要陷落,关羽都“威震华夏”了,士兵有什么理由暴动?

另外,即使根据你的YY,士仁糜芳还要派三千兵在看守降卒,那么荆州的城防就更空虚了。东吴来攻,总不能把这三万降卒杀了吧?一旦动起手来,没准降卒杀不了,人家还真暴动了。

至于头一波“三万以上”,以及第二波一万,我有一个帖子详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horuid=0&page=1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 19: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6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