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08-11-6 11:44 发表
你既然明知“五块钱就能买一个饭盒就是在说你只有五块钱”不对,还大谈什么“搞个恐怖行动”?用“搞个恐怖行动几个军官带几十兵就可以干”来说明“无兵可战”的不正是你吗?
看来你自己也发现“某某五块钱买一个饭盒~~~某某只有五块钱”——“几个军官带几十兵搞恐怖行动~~~城内无兵可战”这种论证的荒唐了。
就凭这点人“搞个恐怖行动”,不怕吴军的恐怖疯狂报复吗?这些军官的家眷都在城里,起码要有一定守城的把握才这么干吧。不如说你自己的论证才荒唐吧。
史书明明记载,“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你说的“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是在此之前的事了。
关羽在某一个时期抽士糜的兵去前线,不等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你自己也退缩了,改口说“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不再说“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了)
我举出了依据说明关羽抽兵去前线是“虏禁等步骑三万”之前的事,说明吕蒙进攻时城内甚至有人敢于设伏兵。
你的依据在哪里?没依据,就请不要偷换概念。
关羽对失荆州负有责任我不否认,但没必要夸大。
你既然承认““五块钱就能买一个饭盒就是在说你只有五块钱”不对”,我表示欢迎。希望继续改正错误,再指出几个来。
第一,我说士糜“无兵可战”,主要依据是“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与什么恐怖行动毫无关系,呵呵。不知你是用了哪个星球的逻辑,看出了我用“恐怖行动”来证明荆州空虚。
第二,我自己并未退缩,呵呵,我看不出“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与“把士、糜的用来守城的兵都抽吊到了前线,弄得士、糜无兵可战”有什么区别,最多就是文字表述上不同而已。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当然不可能抽得一个不剩,如果你纠缠这些字眼,就十分的无聊。
第三,士糜被关羽抽得无可战之兵,或曰无兵可战,这两人只好投降了。
第四,有人敢于搞一些阴谋行为,并不是以他们认为能守住城。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敌人一个打击罢了。试问,凡是搞游击战、恐怖战的,哪一个认为他们在面对面作战也能取胜的?至于吴军报复,那也没法子,你要打敌人,敌人必然要来打你。就算大多数人害怕敌人报复,也不排除有那么些亡命之徒,什么也不怕,要来搞一下“伏兵”这种阴谋行为。
第五,我的依据就是“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东吴开始时不敢动,看到关羽把兵调走了,才放心地发动了奇袭荆州。
士糜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打,但打的结果是很明显的,兵力严重不足,打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其实,关羽刚攻樊时,还是留了一手的,吕蒙对于进攻荆州还是有很大的顾虑的。但是,吕蒙、陆逊一忽悠,关某脑子就不好使了,把守城的兵吊到了前线,士糜手中兵力不足,还怎么打?
以上关羽抽士糜的兵去前线的事实,任何一本三国书上都有记载或描述。抽了兵去前线,当然兵力就不足,吕蒙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当然,士糜即使不能打,也不一定非要降吴。然而,关羽又起了很大的作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不降才怪。
至于什么史书上写的“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说明:第一,关羽是用水军俘虏了于禁的三万步骑军的;第二,这三万步骑送到了江陵。
关羽是逐渐增兵的,也就是一批批增兵的,即使送于禁三万兵需要一些兵力,也被“稍(现代汉语:逐渐)”撤到了襄樊前线。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0 13: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