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懿之所以赞叹诸葛亮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5-1 10: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听上去符合逻辑,不过还是要看看史实。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赞叹,早在诸葛亮发动北伐前就已经开始。
黄权传: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这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真心的赞叹,和是否通过抬高别人连带抬高自己无关,要知道,那时候两个人还没成为死敌冤家。


我认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形成一个初期偏高(黄权传),中期偏低(晋书),后期回升(“天下奇才也”,以及司马懿的儿子谈到诸葛亮时的中性用词,钟会尊崇武侯祠)的马鞍形走势,而且这里面的内容和重点也不同。初期是间接地了解到诸葛亮的治国行政才能而偏高,中期是通过观察街亭战况及战场交手得出的直接经验而偏低,后期是看到蜀军留下的营垒(晋书还有缴获遗弃图书,较为合理)了解到诸葛亮在行军布阵方面(不是将略)的技巧才能而回升。把奇才之叹夸大为将略之叹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连文字出处的上下文都不愿意去细看的历史梦呓而已!西谚云:“不愿去看的人最瞎”,信然。

司马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天下奇才”的赞叹的呢?是被诸葛亮压得乌龟缩头,还是处处抢占先机,只不过万事俱备只欠圣旨?
这就是我在各大论坛和人讨论过很多次的“司马请战演戏论”的问题。我认为要驳倒“演戏论”,用辛毗传的司马懿战前提前请战这一史实就够了!提前请战,根本不可能是演戏,受人诟病之战场千里请战,只不过是提前请战的延续,何来作伪!

澄清荒谬之极的“演戏论”,我认为,“天下奇才”的赞叹,只是对诸葛亮的行军布阵方面的技巧才能的赞叹。从街亭之战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将略的蔑视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第四次北伐战争里面的上邽割麦战后基本形成,此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司马懿在战术上重视诸葛亮,但是在战略上极端藐视诸葛亮的观念也随之形成了。这种观念的形成过程的史料证据,既有人物的主观表达,也有史书记载的客观事实。

所以,这一声赞叹,连同汉晋春秋记载的“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的解嘲,都不存在楼主所云的“通过抬高别人连带抬高自己”的问题----------------话里面根本就没有抬高的成分,也不需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17: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