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问大家一下三国时代的几个官制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东汉正式明确“大将军”为朝廷最高级官员,后来一般只用来封赏执掌朝政的外戚(皇后的亲属)。
以下有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等一系列将军称号,如果加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是可以建立正式衙门机构的意思)的名号,也与三公平级。

将军位,表职,权,行或范围,带兵数量。
都督,可以理解为战区最高指挥官。
校尉:基础军事长官。

每州有固定行营和定额兵数。负责行营的将军,就是喽。
但到了三国时期,就主要看州设了几个营。营归谁统领。谁的拳头大。谁就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谁把蒋委员长的职务全称抄来看看……

QUOTE:
国民党总裁;国民党中政会主席;中央党政联席会主席。这三个系国民党党内职务。
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中央设计院主席;全国禁烟总监;航空委员会委员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四川禁烟分监;四川生产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此九职系行政职务。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长官。这四个系军事职务。而在议会内,蒋公担任国民参政会议长(后为主席团主席)、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会长。
蒋介石还在议事和协调机构担任六个职务,分别为全国动员委员会会长、新生活运动总会会长,全国精神动委会会长,青年从军运动委员会主委,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联合管理四单位总处理事长,全国节约劝储总会长。在群众艺术团体和民间社团中担任六职: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中国童子军总会会长,中国滑翔总会会长,留日同学会会长,中华复兴总社社长,励志社社长。在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方面担任四职:中央大学校长,中央政校校长,中央青年干部学校校长,中央警官学校校长。最后,在陆军、航空、化学兵、机械兵、通讯兵、宪兵等专业学校,一律由蒋介石任校长,以设置教育长主持日常工作,多达20多所。

操在做司空时好象兼了车骑将军。在古代名器意味着正统,名不正言不顺耳。

其实军职和民职在在朝,历来民在军先。
一州权力实在民(钱粮,刑律,赈,役),在军则为乱世。

[ 本帖最后由 幽浪 于 2012-5-29 08:5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嗯。是我眼花,看错了。

不过,应该是一直有将军号的。加文职,又不是必须先去将军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后汉书·百官志一》:“司空,公一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今据《后汉书》诸《帝纪》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关于三公之司空的属官,《后汉书·百官志一》有记载:“属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人。(《汉官目录》云二十四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这是指东汉时期的情况。就整个汉代而言,由于司空与御史大夫相互易名,因此其属官当是相同。历来的研究也是把司空的属官当做御史大夫的属官来研究,没有单独列出的,像《秦汉官制史稿》[1]一书即是。这种方式的研究远不能明晰司空的属官问题,因此笔者在充分考察文献和实物资料之后,现将史料中具体、明确涉及的司空职官略述如下:
(1)司直,如《后汉书·隗嚣传》提到杜林曾任此职:“大司空司直杜林、太中大夫马援并荐之,以为护羌校尉,与来歙平陇右。”
(2)司隶,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绥和二年,哀帝复置(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3)长史,有印章——“司空长史”[2];《后汉书》中也提到令狐略和江革曾任司空长史,见《后汉书·冯衍传》——“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和《后汉书·江革传》——“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再迁司空长史。”
(4)司若,见《后汉书·王莽传中》:“(始建国元年正月)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5)祭酒,见《后汉书·蔡邕传》:“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6)掾,在《刘宽碑阴门生名》[3]载有三人,字皆残缺不全;《孔彪碑》中提到“故吏司空掾博陵安國劉德字伯桓”[4];《后汉书·孔融传》、《汉书·沟洫志》、《后汉书·班彪传》、《后汉书·李固传》中提到孔融、王横、桓谭、桓梁、李固等五人曾任司空掾;《汉书·鲍宣传》又提到西曹掾——“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
(7)属,见居延290·6简:“ 不以为意,幸蒙赦令。书到,明⊿//诏书律令。/属临、大司空属禁。 ”[5]
(8)史,《后汉书·范升传》提到议曹史:“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
(9)从事,见印章:“司空从事中郎”[6]。
(10)啬夫,见简牍之悬泉置简——“ □□敦煌钱。神爵二年五月庚申,司空啬夫畸受库佐充。”[7]和居延新简52·283简——“ □司空啬夫李簿。”[8]
(11)士,《汉书·王莽传》提到王丹曾任大司空士:“巨鹿男子马适求等谋举燕赵兵以诛莽,大司空士王丹发觉以闻。”印章有“大司空士姚匡”[9]之印。孙慰祖认为:此印仅署“士”而不言“元士”,或为印中省文故然。[10]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元士乃新莽所设之职官,见《汉书·王莽传中》:“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凡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可知,元士乃是九卿之属官。九卿虽然分属三公统辖,但九卿的属官毕竟不能算作是三公的属官。因此,若把九卿属官之元士当做三公的属官,视“士”为“元士”的略文,则是一种误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郭俊然:两汉大司空的权力有多大

这篇文章有介绍。带兵之事,应该是特殊情况,而且以因人任事较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4 01: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