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菊园于2005-10-27, 22:35:21发表
楼主懂得“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道理吗?所谓你的“活学活用、改造社会、改造人心、解决问题”在老子看来都是扰民的措施,而在庄子看来是蚊子背山,历史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这里还有一点可取的,那也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暗含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所以中国才有了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此论欠妥。黄老之术,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是应对秦朝暴政的调整,社会大乱、生产力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官府少搞大的社会工程,给民众时间恢复简单的农业生产,至于水利等基础公共工程还是要搞的,并非什么事情也不做,国家就能繁荣昌盛。
其实秦朝修长城、南征北战,隋朝征高丽、挖运河,虽然苦了当世之民,与国家社稷,确是千秋大功(国家安全,奠定版图,沟通南北)。就像抗美援朝,虽然当时百姓艰难,却宣告了强国的复兴,值得敬仰。
民众给国家缴税,服从管理,就是要购买安全和秩序等(包括防洪抗洪),一个啥也不干、无为而治的政府,还要来做什么呢?仅仅是收税当寄生虫?老子在他那个年代,看到的是春秋各君主惮竭民财的穷兵黩武,这样肯定是不好的,才提出这个理论,刚好适合汉初的国情,仅此而已。
第二,古代小自耕农经济,自身就能恢复发展,但无法积累和进一步繁荣工商,国家的无为而治固然可以令小民进入家有余粮,但无法富国强兵的。所以汉武就算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国家也不够钱彻底打垮匈奴,需要以暴力手段没收商人财富,来支持打仗。
由此看来,国家的职能,应该包括对经济结构进行宏观调整的职能,通过货币手段、行业政策进行引导,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开始这么做了。找你的理论,索罗斯冲击香港,中央就应该无为而治,任其掠夺香港股市?
“无为而治”有其适用的战乱之后的历史背景,和小自耕农的经济基础,不可以推广到现代的。
至于改革开放,并非无为而治,而是有为而治的典范。
动用国家力量,从军队、国家部委、各地抽调干部,集中资金和工程技术人员,几年之内建设起来一个完全崭新的移民城市,试验新型社会制度和经济机构,这是政府有所作为、发挥权力改造社会的创举,岂能说“无为而治”?建设城市,铺设通讯光缆,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为工商提供服务,这正是政府正确发挥引导经济职能的示范。
这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其基础并非政府不做事,“其正闷闷”,而是正确的做事。
毛爷爷完成了基础工业化改造,邓爷爷完成了民用经济繁荣,各有功过,岂能说小平数次南巡就是无为而治?毛爷爷只不过急于求成,重视钢铁、稻米产量这些指标现象,试图用军事化组织管理方法解决经济领域一切问题,这自然是不科学的;邓爷爷懂经济,也愿意启用懂现代经济的人,所以才发展了经济,怎能说“暗合老子学说”?
关于引用的那篇文章,主题是要我了解道家思想,内容是老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内容与主题不符,无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