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离开后魏国依然人才济济,是否和北方水土人种有关?
性别:男-离线 鲁瞪眼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2
功绩 13
帖子 307
编号 22705
注册 2004-11-6


发表于 2006-12-21 13: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汉末,主流文人是颖川学派,二荀、郭奉孝、程仲德、刘晔、满伯宁、陈群都是代表人物,故能互相举荐,一窝蜂上。这些是董卓战乱后,文人墨客的大本营,人才辈出,继承了传统文明的主流。

袁本初重武轻文,虽有河北智囊团,却不能用。

江东帮二张为首,姑且就叫江东学派吧,也是一窝蜂投靠孙策。但文明根基毕竟来自北方流亡人士,故此不盛产,但也不绝种。数代之后,自然消亡,陆家传到二代之后,学院精神消亡,人才尽,地方丧。

刘表之时,襄阳也有一帮文人,二蒯、王粲之流,战略上也能自保。刘表死后,鸟兽散,荆襄亡。

还有一些在野散仙文人,例如襄阳寒族派,代表人物为孔明、徐元直、庞士元、司马徽等,这些人被襄阳正规贵族学派所排斥,郁郁不得志,只好投奔没落贵族刘玄德。

司马老儿的南阳帮,刚开始不南不北,谁也不鸟他,后来天下三分,才重要起来。

至于巴蜀文人,只有张松似乎是本地土产,许靖是许劭的弟弟,来自北方;法正、孟达都是甘肃人。四川也从来不是学院中心,交通又不方便,怎么会盛产文士呢?

这些都是文化中心的迁移和分布、定位问题,和人种、水土并无任何关系。

参考一:程昱早就认识徐庶,为何从未向曹操举荐?派系不同。
参考二:陈群暂时依附刘备,终于回归颖川帮。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8: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9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