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觉醒吧!正眼看历史, 做好了被喷的准备
性别:男-离线 lsynxyls
(言出有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225841
注册 2007-10-9


发表于 2011-1-20 12: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话题有意思,如果你去蒙古人凭吊成吉思汗的论坛看看,就会发现相同的观点,只不过蒙古人强调的是弯弓射下的广大领土,再三强调素食的汉人是不善战斗的民族,他们比建奴强的就是不认为蒙古人的征服带来了更高的文明,因为这一点全世界早有公论:蒙古人的入侵造成了文明的倒退!至于满洲人的统治是否先进,做个简单对比就知道,明末中国已有了资产阶级萌芽,和欧洲基本同步,而大清建国之初,欧洲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各国掀起立宪狂潮(正是这点吓得所谓圣主康熙彻底闭关锁国,阻断东西方交流),结果同时代西方各国科技文化突飞猛进,大清被越拉越远,起码从这一点我看不出建奴治国的高明之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synxyls
(言出有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225841
注册 2007-10-9


发表于 2011-1-21 10: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10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实现,是三驾马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英国是逐步改良,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很强,政治势力也很强。但当时的社会启蒙运动还不充分。而在法国大革命前,市民社会,第三等级的经济势力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传播了大量的人本主义学说,大思想家纷纷出现,但是资产阶级在政府内却没有地位,最后是爆发大革命而告胜利,在德国出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另一种情况,当时德国也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纷纷出现,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资产阶级自由派势力在议会和政府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却相对较弱。革命的道路是战胜外敌实现统一,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开道路。俄罗斯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维新前比上述三国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但是维新的动力来自统治者富国强兵的欲望,意识形态的引进和革命。
所以只重视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导致革命的到来是不对的。另两个方面也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
明朝在经济方面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不多说了,有资料可以查,要说的是,明朝统治者在晚明总体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就以万历派出的矿监为例,前后才十年左右,虽然当时民怨载道,但是矿监撤回后,开矿成为合法,自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发展。
明朝号称以德治国,到了晚明,更加重视舆情,皇帝虽然可以罗织各种罪名擅杀大臣,但是不得不和大臣合作,没有大臣的支持,不能做任何事情,而大臣已经形成文官体制,自有章法。万历废立太子被迫放弃,矿监等被迫撤回就是舆情的影响力。“妖书案”是有人作书诽谤郑贵妃企图废立太子,郑贵妃无奈只能上书自辩,这种事在清代是不可想象的,肯定又是一场大文字狱。到南明时权利就直接转到大臣手上,这是儒家传统。
    大臣们尤其是首辅更是重视来自各方面的舆论,一旦有舆论攻击,只好向皇帝递交辞呈。当时的复社就能赶跑首辅薛国观。明朝的舆情来自官方和民间,特别是复社等民间组织势力很大,上通朝臣下达百姓。俨然以在野党自居。明代舆论的方式主要还不在于集会,当时利玛窦神父就发现中国人喜欢读书,一本印刷品远远比布道授课作用大。
而且这类小册子流传非常快,士大夫茶余饭后手不释卷,很快就能形成舆情。可见当时的印刷业也是非常发达的。这为社会新思想传播提供条件,这是启蒙时代的特点。
西方的文艺复兴在中国出现不会是梦想。资产阶级壮大了自然能影响舆情。之后的改良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认为儒家很难蕴育民主和自有的理念,这是引起争议的。就以明末思想家而言,民本主义和初步的民主主义观念是得到阐发的,在明末“西学东渐”也给社会转型打开了道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敞开国门吸收先进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从佛教到西方文明在晚明的进入,意识形态的变化能轻易就否定吗?
而满清这不同了,舆论越是汹汹,越是要镇压,剃发就是如此,以后的文字狱彻底杜绝了舆论,满清政府核心在满清贵族,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满清贵族“保大清不保中国”,就通过这个机构实现。满清贵族一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中国利益的对立面上,尤其是监视汉族各种势力。八旗子弟不经产、不经商也瞧不起工商业者同民族资产阶级势同水火。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顽固强大的阻碍力量。他们决不愿意把政权和汉族分享,也不容许工商业势力在政府占有一席之地。

  我不认为传统思想以及儒家就是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不可改变的。明末士大夫的西学的的热情和渴望就能说明问题,社会结构也好,经济成分也好,法律制度也好,都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尤其在社会危机了,发展遇到困难了,就会发生大的变化。
  杜赞奇在《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中说: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由于中国长期的皇权专制及缺少法治和个人自治传统,因此不可能有市民社会存在。此种观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它却忽略了一系列复杂因素,如制约国家权利无限扩张的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等,这些都使上述历史决定论的观念很难成立。……还有大量的中、日文以及西方的文献,认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独立于国家而自治。……一般认为,有一种士大夫阶层自治及异端的儒家传统,此种传统在17世纪明清之交的转折时期发展得最为充分。尽管这并不等同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但正如杰罗密.格瑞达所指出的,这是“尝试的开端,此尝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与汉代所建立的使儒家理想服务于皇权野心的漠视决裂时为止”不管士大夫阶层的自治与异端传统是多么脆弱,多么受到限制,但它在19世纪后期却成为一种可以动员的传统。

  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华人在南洋就可以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共和国-兰芳共和国,以及明清两朝士大夫对西学有如此大的不同。实际上原发性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确是非常难出现的,历史上只有英国拥有这样的条件并且实现了,而其他列强都是在有现成样本模式下,学习跟进的结果。把这种苛刻的条件非要强加到明代,非常不公平,而继发性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条件不苛刻,关键的因素是需要开放、交流、引进和宽松的文化氛围。而明末都达到了,而满清闭关锁国、文字狱恰恰都没有实现。这才是争论的实质,某些人却故意混淆。
社会结构是不是一成不变,从历史来看完全不是这样,俄罗斯和日本的例子就说明资本主义改良完全可以在意识形态作为先导,改变了社会经济和社会阶级成分,中国的改革不也是如此吗?当时的中国阶级成分比任何历史时期都单纯。社会结构很简单,有资产阶级吗?有资本主义经济吗?连苗都没有。可是邓的改革开放就证明完全改变了整个社会。纵观看世界历史这几次资产阶级改良,都是在开放交流的前提下实现的,即便是满清也是因为被迫打开了国门,有了新思想新观念新东西的引入才实现的社会变革。所以开放是发生资本主义运动的前提。而不是什么传统社会结构来决定的。
从系统角度谈:一个系统能否演化,是否开放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明末和清代相比就是一个开放一个封闭。从而断送了系统演化的可能。
    史学界只研究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对于继发性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条件不敢兴趣,似乎只要否定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就否定了中国社会在19世纪西方殖民入侵前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给人们以极大的误解。(以上全为引用)
  我看了我上一篇回复,偏激的词句只有建奴,LZ这准备被喷的汉人后裔何以如此激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synxyls
(言出有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225841
注册 2007-10-9


发表于 2011-1-21 23: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终于回来了,再说一次,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各国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各国资本家群体壮大之后想索取更大权力。只要他们财力日增,这点就是不可避免的,开明的英皇室可以直接放权保命,顽固的法王室灭族也阻挡不了议会的诞生,强硬的彼得大帝(俄国作为封建农奴国家,其专制程度比大明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人开发出的资本主义俄国一样纵横欧陆。
  看完了这个帖子,放上一句俚语与诸公共勉: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08: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2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