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郭嘉是否能赢过诸葛亮?
性别:男-离线 dingbo011
(颓废的懒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76
编号 217302
注册 2007-9-18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9-6-3 16: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请看这个
三国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年纪不高,却受人敬重,中原两大豪强袁绍、曹操都对他颇具好感;他献策不多,却名扬天下,直到今天还被很多人称颂;他作为不大,但很多人却把决定乱世走向的两场对决:官渡、赤壁都和他紧密联系。他,就是本文的主角:郭嘉。

这个谜一样的男子,留下了英年早逝的遗憾,同样,他那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也让很多人神往。他多次履绝险而逢生,后人称颂他的计谋却没人敢效仿,正是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不解给后人:

问题1:史载郭嘉年轻时就很有志向,但却“隐形匿迹”,不与常人交往。分析一下:年轻,有大志向,却隐姓埋名,不和常人交往,只暗自做些地下活动,这在今天貌似也是不寻常的。

问题2:袁绍为人外宽内忌,手下偶有错失或杀或贬,田丰、沮授、许攸都是明例,这样的人是不敢得罪的,就连知名一时的荀彧离开袁绍的时候也没敢多说什么。而郭嘉在袁绍那呆了几天就跳槽,临走前还在辛评、郭图面前把袁绍挖苦了一顿。要知道,袁绍最好面子、郭图专进谗言、辛评又是愚忠,无权无势的郭嘉公然做这种事,而偏偏这三个人谁都没有追究,这是比较奇怪的。

问题3:郭嘉曾两出奇计,最为世人称道:第一是东征刘备,背后有袁绍蠢蠢欲动;第二是官渡之战,背后有孙策虎视眈眈;而这两次出兵,后方都被郭嘉料定,这是很惊险的,要知道,小霸王也许会死,但未必死于北伐之时,这也太巧了;而第一次,就更巧了,劝谏北伐的田丰觐见袁绍的时候袁绍“形容憔悴”,原来是少子重病,居然就这样错过机会。要说小霸王死或许是性格使然或刺客所为,难道袁绍幼子得病也是性格或刺客么?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问题4:郭嘉曾“虎狼喻刘备”,但同时力排众议,劝曹操不杀刘备,说杀了刘备会阻止天下人投奔,但事实上,此时曹操已初定中原,吕布、张绣、袁术都不足与曹操抗衡;曹操攻打贤名远播的陶谦时还顺带杀了无数百姓,多次屠城,也杀了不少名士;更何况汉家开枝散叶,天下的皇叔何止百千,刘备不过是景帝十四子的后裔,都传了十几代,实话说还比不上刘晔这个正宗光武苗裔,而且还是织席贩履出身,当时也没有大作为,虽然很有能力,但根本不可能有太大影响力。明摆的留之无益,杀之害小,为什么郭嘉要阻止呢?

问题5:官渡之战中郭嘉表现很少,但到了平定北方的局部战争中,郭嘉却开始了表现,每次都是隔岸观火,让敌人自己内斗,但凡出战都建议降将出马,避免曹军与袁军正面对抗。要知道,袁绍四世三公,手下又很多忠良义士,连曹操都感叹“河北多义士”;更何况官渡战后,曹操坑杀了七万河北士兵。这些河北降将的忠诚度着实可疑,而郭嘉却甘愿冒着放虎归山的危险,这也不好理解。

问题6:二袁向北逃窜,兵败将亡,曹军也已经疲惫不堪,郭嘉自己也身染重病,而他依然不顾死活坚持北伐,甚至不惜把大军引入绝地。曹军陷于沙漠,杀马千匹解渴充饥,掘地百米才找到水源,逃出升天。这是不是险得有点过分了??

问题7:郭嘉跟随曹操多年,所献计策除了上数“奇计”之外,大多都是和别人一起提出的,不好说附和,但是否也太过巧合了些。当然,十胜十败之论,割发代首之言还是比较高明的,可是其中赞美迎合之意超过了其实际作用,换成一个饱读诗书但极尽阿谀逢迎之流的酸学士说不定还说的更好;试着总结一下,郭嘉跟随曹操多年,好像没有出过任何完全不存在问题的计策。

问题其他:郭嘉并未有显著功绩,为何名声如此响亮,甚至隐隐有夺魁三国之势?郭嘉跟随曹操十数载,深得曹操器中,为何官位迟迟不加?整个官渡之战,历时20余月,曹营诸多谋士都有贡献,为何郭嘉没有一言献策?
推理篇:

以上疑点,使这位神秘人物的一生更富色彩。但是,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疑点串联在一块,再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真正的玄机。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一面,都有其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当我们把所有的不自然结合在一起,用自然的逻辑去推理,那个答案,就是事实的终点。

好,现在开始:

推理1:与众不同,却“隐形匿迹”,这样的人,其实你我身边就有。有时,你我身边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平常独来独往,不张扬也不多话,可某一天就突然消失。知道很久以后(或许永远不会)你却在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场合见到他,而那时,他已经是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想到了几个职业。

推理2:郭嘉公然讽刺袁绍,这绝不是普通的骗子或纵横家敢做的事情,所以,郭嘉不属于这两者。郭图、辛评也许向袁绍进谗,也许没有,但郭嘉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悄然返回了颍川。觐见袁绍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很难想象袁绍这种人会敬重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很难想象不治行检的郭嘉会说出什么让袁绍信服的话。

推理3:两出奇计,通常我们都是从正面去审踱它,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来看:1.假如小霸王不死于北伐之时;2.假如袁绍幼子未病于东征之际。其实我们所换的角度,才是事情真正合理的一面,现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郭嘉在为曹公献策的时候,是从正常角度考虑的,那事实将是……
(这点可能会有朋友存疑,曹公其实常常不纳阻战之谏,荀彧谏攻吕布、荀攸谏伐张绣、贾诩谏征赤壁都被曹公忽视,可见,曹公还是比较好战的)

推理4:如3,还是逆向思维,曹操没有杀刘备,刘备也并没有逃走——这应该是郭嘉计策的本意。然而不久官渡之战揭幕,这时刘备应当驱兵前线还是留守许都,或者调到别的什么地方?我实在想不到,不知道曹公和奉孝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办法。但结合后来刘备从汝南偷袭许昌的事实,我只是冒冷汗……

推理5:历次决战之后,袁绍昏招迭起,本来必胜的战役输成了一塌糊涂。袁家的残余势力已经不太可能翻盘了,这时虽然袁绍死了,但他最亲近的几个儿子还在,这些人会不会掌握着袁绍最关键的机密,在事急的时候会不会用这机密作自己投降的资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用什么办法才能即让他们无法吐出机密,又消灭他们?我也想过,好像也只有一个办法……

推理6:同5,残余势力已经消灭殆尽,但那几个最可能掌握机密的人依然存在。他们已经逃入了大漠的深处,面对浩瀚的黄沙、无垠的大漠,绝地远征,面对暴风、干旱、死亡,无论兵败与否,谁才是那个双赢的人?

推理7:位极人臣,号令天下,曹公可以说已经是唯我独尊了,帐下令君儒善、公达正直、仲德老成、文和谨慎、子扬又是帝宗,可是偏偏缺了一个人,要知道,秦皇汉武也有李斯东方朔,曹公不也正缺一个能称其心意的人么?至于曹公的性格,他从少时起相随嬉闹的老友,弱冠时弹铗论事的高朋,而立年并驾齐驱的同袍,那个人恐怕再清楚不过了吧!

推理其他:曹公心思缜密,虽亦有多次查人不实,但论其用人确是堪称彪炳青史。年纪轻轻就想让这样的人见信,恐怕光是举止相像,言谈不俗还不够吧。再说了,曹公帐下荀文若慧眼如炬、荀公达嫉恶如仇,他们的认可也举足轻重啊!!!

解迷篇:

真相大白的时候到了,长长的帖子也要走到尽头,把这所有的线索串联到一起,我还是十分谨慎加惊惧的用颤抖的双手敲下了这三个字:无间道。

一直以为三国没有出色的间谍,但这一发现却让我大吃一惊,看来那位饱受争议的郭循将军可以把三国第一无间安心的让出了。因为如果我的推理正确,三国史上那位最为传奇和年轻的谋士将取代这个位置。可以想象,当年那位年少多识而不知来自何处的少年郎,从年幼甚至是一出生起就被赋予了不俗的使命;渐渐成长之后,他学识愈丰,离目标的那一天也越来越远;终于,那个日子,他走到那个交给他使命的人面前,短短的几句话后,他回到颍川去等待另一个人的出现;与此同时,“奇才郭奉孝”的名声响彻河北、中原,就连被侮辱的袁绍本人也对这个年轻人称道不尽;终于,慧眼的荀令君把他带到了那个人面前,他的人生和传奇,从此开始了……

下面,我们看看奉孝的无间道:

谜底1:也许袁绍早早就发现了年少聪慧的郭嘉,从那时起就着力培养,为了对付自己旁边的那位让自己敬畏的朋友;

谜底2:扬名有很多种方法,但最快的其中一种就是自己人微言轻,却嘲笑一位煊赫的权*贵,而那位权*贵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礼敬有加。这样对一个年轻人,那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再加上那位权贵在整个河北、中原的造势,不红才怪。

ps:也许从跟随曹公开始,郭嘉就一直在找机会。吕布偷袭兖州,曹操回兵救援,在过泰山时,奉孝就想以泰山险峻有伏兵为理由拖住部队的步伐,好使吕布军队稳住阵脚,结果却不为曹公理会。这次的打击让他明白眼前的这个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也真正了解了自己任务的艰巨。在以后,奉孝逐渐谨慎起来,一面找机会观察别人,以附和他人的谋略博得曹操信任,另外渐渐发现了面前曹公的弱点:第一,他爱才,有时甚至到了不分是非的地步;第二,他好战,逐鹿天下的野心让他不愿安心守家。

谜底3:基于第二个弱点,所以郭嘉两次在算定必败的情况下劝曹操出兵,结果霸王死,小袁病,郭嘉的计算胎死腹中,反而成就了自己。

谜底4:基于第一个弱点,郭嘉留下刘备这颗炸弹,打算在袁曹决战的时候给曹操致命一击。结果刘备却逃跑了,又一个计划破产,再次成就自己,不知此时的奉孝是什么心情。

谜底5:除掉可能知道自己身份的袁绍亲信,奉孝就可以安心的将错就错,做曹操的谋士。但前提不能让他们见到曹操的部从,既然如此,那就让那些不明就里的敌将去为自己灭口。

谜底6:除掉可能知道秘密的二袁,当然最好,即使不能,十万大军置于绝地,也绝无生还之理——无论怎样,郭奉孝的秘密,也将永远埋藏在这大漠之中了。

谜底7:曹操的性格,曹操的喜好,当然只有袁绍这个从小就熟识的人最为了解了;这场“完美”的无间道,也只有袁绍才能做幕后的总指挥。当然,面对缜密多疑的曹操,这样的机密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甚至可能只有郭嘉和袁绍两个人知道。

谜底其他:虽然袁绍为郭嘉做了很多宣传,使郭嘉的名字到了今天都闻名遐迩,虽然阅人无数的荀彧也被瞒过,但敏感的曹公可能还是察觉到了事实真相,所以郭嘉的官总是升不上去。也许正是因为曹公敏锐的感觉到,郭嘉并没有进献过一个实质意义上的计谋。

郭嘉,这个三国最杰出的无间者,为我们贡献了三国惊心动魄的另一面。对了,奉孝的谥号是“贞”,也许这正是对奉孝一生最大的讽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10: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