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话两晋南北朝, 之兄弟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4-9-11 13: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两晋南北朝,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混一南北,前后总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端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

三百多年里,除了晋一统之后的二十年里,和东晋偏安的百年,在中国大地上,陆续出现过刘汉,前赵,后赵,前燕,后秦,北魏,东齐,西周和南方的宋齐梁陈等具有一定实力的割据势力。这些国家混战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人流离失所,丧失性命。南北朝结束时,人口数量竟不到盛汉期间的三分之一。

乱世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背叛与夺权。特别是一次次的兄弟间的大打出手,让许多很好的统一契机白白流失,让人不觉扼腕。本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期间的一些著名的兄弟。

令我痛惜的是,这么重要的时期,我们见到的竟是这么一群兄弟――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中,楚王玮,成都王颖,齐王冏,河间王颙,长沙王乂(按资治通鉴上为常山王)都是晋惠帝的兄弟或者堂兄弟,汝南王亮和赵王伦则是司马懿的儿子。就是这么一群有着极亲密的血缘关系的兄弟们,为了政权,为了权力,一个个大打出手,彼此间的混战长达16年之久。这场斗争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北方的匈奴政权,刘渊建立的刘汉。由于八王的战争,导致北方地区兵力空虚,国都洛阳俨然已经是一座空城。在刘渊,刘聪父子的持续冲击下,西晋匆匆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这里面,兄弟内讧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一向瞧不起汉人的匈奴政权显然并没有吸收这个教训。

刘渊死后,太子刘和继位,没多久,他的兄弟刘聪就夺了他的位子。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聪自己的位子来得不正,于是后代丢的也快。刘聪去世后,嗣子刘粲继位,堂兄弟刘曜又上演一次兄弟相残的故事。这么一个靠暴力夺权维系的政权如何能够维系很久,刘汉(前赵)的缔造者刘渊是一代枭雄,可惜竟然也无法预见这种事情的发生,终于再一次断送了北方统一的希望。

好笑的是,历史竟然会惊人的重复。接下来的这段后赵的历史居然和前赵的历史如此相似,以至于我都怀疑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叫赵国的缘故。我就简单说一下吧,石勒死后,一直手握兵权的石虎夺了兄弟石弘的位置(可怜石弘还曾经哀求石虎直接继位得了,省得把我杀了。)而石虎的几个儿子更是打得不亦乐乎。这其中还出了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就是石闵,就是后来的冉闵。他本是汉人,十二岁被虏到军中后,竟然机缘巧合成了石虎的干孙子。石虎可真是给胡人找了个掘墓人。冉闵一边参与兄弟内战,一边积极屠杀胡人。于是又一个强大的北方政权倒在了兄弟内讧的手里。

好了,说了一段北方,可以转过头来看看偏安南方的东晋了。西晋迅速灭亡,而作为后续的东晋居然存活了一百多年,这也算一个奇迹。而奇迹的根源就是,东晋内部内讧的记录比较少。而几对兄弟朝臣,更是维系东晋王朝生命的基础。知名的包括王导,王敦兄弟和恒温,恒冲兄弟。

王导和王敦出自著名的士族大姓琅琊临沂王氏。当琅琊王睿在建康称帝之时,王导是他的肱股之臣,而王敦任扬州刺史,手握重兵,是晋元帝的外部屏障。正是靠这对琅琊兄弟的帮助,外来的晋元帝才能在江南站稳脚跟。(琅琊王依靠琅琊士族,也算一种巧合。)当时的民间遂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王导一生忠贞不贰,经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始终是朝廷重臣。而王敦虽然在后期有叛国夺权的污点,但在东晋草创之时,平定南方的叛乱,并发掘出陶侃,周访等东晋名将,总的来说,对晋室是有功的。

王家兄弟退出后,来自谯国龙亢的士族桓氏成了东晋新的中流砥柱。他们就是桓温,桓冲兄弟。

桓温其人,少年即有英气。这里说一段他年轻时的事情。

桓温的父亲桓彝之死,与泾县县令江播有涉。他有志报仇,而江家之人知道了常作戒备。江播死后,三个儿子在孝帏里也准备了利器。其时桓温十八岁,他冒充吊客进门,出其不意,先杀了一个。剩余两个逃走,也被他追上杀死。

应该说,桓温的能力,在当时的东晋士大夫中,是最出众的一个。在他任荆州刺史期间,他亲率数万精兵,深入蜀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五个月之内克成汉全境。这是晋朝南迁之后,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国土的胜利。桓温之功,的确显耀。可惜这竟成了他后来谋取政治地位的基础,实是一件憾事。

后来,桓温还继殷浩之后进行了北伐,可惜终因只有区区四万军队,未克成功。在这次北伐期间,王猛曾主动来到桓温的军营,与之进行了长谈。长谈的结果竟然是王猛不肯随桓温南下,后来更是为符坚所用。历史,就是这样在小小的情节中改变它的方向。

桓温北伐失败后,一度萌生了篡位的念头,不过聪明的谢安知道此时的桓温已经有病,故意进行拖延。桓温最终还是没有抗过病魔。桓温死后,兄弟桓冲继任。桓冲是个不错的将领,而且没有政治野心。他长期驻扎东晋北方边线,是抗击北方势力侵略的一员大将。

(待续)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5: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0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