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XM8 于 2006-11-9 19:22 发表
是徐禧不听种谔的,非要在永乐筑城,跟天意没什么关系,再说从初九打到20,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下雨完全正常."戊戌夜大雨,城陷"先下雨,然后再城陷
徐禧不但"不才",而且刚愎自用.种谔观望不救 ...
永乐城地方的地势不是特别了解,不清楚是否适合铸城,如果有米脂附近的朋友,可以指点一二。
永乐之败,我想有几个原因:
1、准备时间不足:永乐城居然只用了十几天就筑成了,这么仓促的工程,怎么抵挡西夏的倾国攻击啊!
2、实力太差:西夏出动了10万人马,其中更有精锐的铁鹞子军。而宋军只有3万人。虽然守城方相对轻松,但是这种兵力对比还是吃力点;
3、天败:我还是坚持这一点,和XM8兄商榷一下。米脂城本身没有地下水,完全靠外部水源。结果西夏把水源一断,城里没有准备,一下就处于断水的绝境了。围城时间虽然短,只有12天,但是要知道人不吃事物还能坚持,没水的情况下只能维持几天。果不其然,12天之内,渴死的宋兵竟然占到十之六七,而没死的也基本奄奄一息了。这种状态如何守城!
4、人败:无疑,徐禧是个毫无军事才能的人,连最基本的守城原则都不知道,导致只能在永乐城内被动挨打。应该说,他是永乐惨败的罪魁祸首。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永乐城里面居然还有一个著名人物,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浙江余杭的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决不是什么简单的白面书生。时任鄜延路经略使的沈括曾经屡挫西夏,即使在永乐城被围时,他也曾进言徐禧弃城诱敌。天下多奇才啊,可惜宋主没有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