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重新认识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1 14: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重新认识

在对老子诸多思想的理解探讨中,没有比无为而无不为,在人们的认识与实践中出现那么多错误和误解.最普遍的认识就是不做为,以致在人们众多具体无为之实践中遭遇许多挫折,甚至是笑话.我的一位朋友是一部门负责,一天在我这翻出一篇老子的道德经回去翻阅.不久学而致用,在他部门开始新政.采取不做为顺势而为的管理.开始时一切正常,按步就班工作开展十分顺利.同事们工作热情饱满,时有请示汇报者他回答多是自己看着办.他本人真是一身轻松自鸣得意.不久手下干员依其吩咐自做主张出了纰漏,造成单位数十万元埙失.懊恼不己,立即停止了新政,重回旧政.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被许多帝王槛用,号称无为之治,结果自然多为失败.以致后人多采取批判态度,认为无为消极不可取.
     另有一些人认为无为无不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从主观上左右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的发展而展开事物的演变.认为这就是依照老子的观点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显然他们己经看出不做为的错误,是大狃其道.但是本人认为这种观点仍不是老子的正确思想.老子的正确思想更积极,他的逻辑更具合理的参与性,而非仅仅是顺乎自然.
     有个故事说;扬朱率弟子去见老聃,路上住店.店主有两妾,一丑一美.丑的受宠,美的反被冷落.扬朱不解,问其故,店主说;美丽的妾自以为美丽,我却不能觉.丑妾自以为丑陋,我则不觉.这是说人只有在不以为是时,才让别人更能接受.执意以容貌得宠,是有为而不得宠.不以容貌为之,是无为而宠.
     另一个故事是南荣朱只身走了七天来见老子,老子则问;你为什么和这多人来见我?南荣朱大吃一惊,不觉回头去看.老子说;你不懂我的意思?南荣朱叹道;我忘了我的回答,也忘了求教的问题.说自己无知吗,人家会以为我禺昧.说自己有知反危害自身.为人不仁会害人,行仁反危害自身.行不义伤人,行义反危害自己.怎样才能逃避这些矛盾呢?老聃说;你是迷失了人生之路,正在迷惘之中.你想回复本性而找不到回归的途径.
     这段对话是说人在思想意识受到困扰时,如何迷失本性,而失去人生的方向.笔者认为,人心理上存在种种执著、忧虑、矛盾束缚了人的行动,是有为的困扰.那么老子去知去欲似婴儿般致柔,才能驰骋天下之致坚.是说明只有在无为的精神状态时,才可以完成世界上任何最坚巨的事业.无为而无不为,人只有在一种忘我状态下从事一项工作,才可以最好的得到成功.
     例如一名跳水运动员,在紧张的竞赛时,要做好各种准备.赛场上运动员水平相近,必须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才有可能胜出.当然心理的调整就是要做到无为.就是在心理上不能有恐惧、轻敌、忧虑、患得患失及种种牵挂.不受此困扰即无为也,才可能有成功的一跃,才可能有胜出的机会.   
     老子反复讲虚、讲静、讲柔、讲弱,不厌其烦.无非告诉人做任何事时必要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有所为.
     另有一种解释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可解释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觉得不做为是根本办不到的,而有所改良.但也仅是选择而为,而非无不为.
     道德经: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无不是对无为状态的存在要求,需要人们掌握和学习.
     笔者一已之见仍不成熟,录于此,但盼与同好讨论,聊以自慰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2 09: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也许对无为而无不为本人没解释明白.我认为无为绝不是消极的不做为,而是人们在面对前进的困难时,能做到思想的解放,无牵无挂,从容不迫地克服它.这更可能加强你的竞争力。三楼说与天斗,绝无此意.无为所指的主要范围是自己心理意识活动,更像一种精神的解放。也许是与自己斗争更附合实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3 19: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五搂说的我同意,无为即不可违道。就是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如果人精神如此清明饱满,相信可以面对任何事业。
六搂相信没认真读过道德经,其实广博精深。如辫证法的三条定律,此经全有纪述。早黑格尔近两干年,实在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思想著作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4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八搂抑下惠的意思极帖切,无为必要坚忍的定力。

十搂操作之意顾虑的却如你所言,原因是它是哲理思辫抽象文字,重在认识觉醒。如:反者道之动也。什幺意思呢?就是事情往往在批判中获得成功,这好像是成功的密决。很有启发,怎么能说道德经无用呢?就如现代中国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很需要反制和批判的力量推动它不断进步。从这个意义来看,这句话差不多就是人类进步的真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5 16: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摘自中庸二零零七年四月廿五日十二时发表:
思想的作用更多的是作用在人的心里吧。
我到觉得中国古代思想最最宝贵的就是亢龙有悔、否极泰来。
说的明白点就是事物发展的过了头就是向反方向发展。
所以在中国近代国难当头的时候,中国人从来都没有放弃希望,无论多少人前仆后继,他们始终坚持。他们坚信否极泰来。
作为华夏传人的我们也为这种思想深深的影响着。

同意中庸君观点,所指亢龙有悔、否极泰来。最关键是悔、否两字,我认为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大约从此而来。非有悔语和否定不能泰来。所以批判对于事物的发展不可或缺,否则老看潜龙在渊,难得申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6 2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引用   
  luplay1
               发表于 2007-4-26 11:15 资料 短消息  
个人觉得“反者道之动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语都一样,讲的是一种回归。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不是一种回归;古人对善恶相报的想法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道吧。

反者道之动是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之一,相当于辫证法中''否定之否定''。实是一切事物运动的动力。''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同下述作类,可以认为是事物循环往复的观察。





反者道之动:指事物的运动规律,相当于辫证法中否定之否定。实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7 19: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屈君说法大概不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我以为重在"并"字,世间一切事物不可能孤立的运动,必是相互做用的结果。老子所以强调无为,就是因为做为万物中的"人"它的能动性,可以出现干扰和破坏,从而造成事物运动的失败。例如:地球气候变化及环境的恶化,足以证明老子对世界观察的敏锐。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过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蟾蜍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8
帖子 775
编号 20721
注册 2004-10-31


发表于 2007-4-29 16: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2750066  
    发表于 2007-4-29 15:37 资料 短消息  
看什么事罗
我觉得只有一个思想才是正确的
登小平爷爷告诉我们就事论事
不管哪个思想都有他的局限性
只有对于某一种状况,他的看法和做法是正确的,其他则不然
伟大的思想,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可以适用的状况很多
没有万能的思想和观点,只有万能的头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哪一个思想


   当然道德经有它的局限性,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也不一定正确.但它仍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重要的是它对后进的启迪。是帮助新的认识和思想出现,老守着前人成就不放,是禺蠢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10:4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