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及《汉武大帝》讨论?,炎黄春秋,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讨论】《汉武帝及其时代的各色人等》及《汉武大帝》讨论?, 从原帖中分离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1 22: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汉武大帝>既然在下面写着
根据<汉书>  <史记>改编   就是说正史就是这个电视剧的基础
既然有些人老是拿着历史虚无论来说事   你怎么不去说<寻秦记>是真实的呢?
本来嘛   我们也没有时光机器  也不知道项羽的老爸就是项少龙  就算史书上没有项少龙这个人   某些朋友也大可以用"史书没有记载不代表没有发生过""你怎地就知道项少龙一定就不是项羽地老豆  ?你见过项羽啊!"来搪塞一番  说白了就是一鸵鸟主义
反正我是看见了在此剧中出现 "御书房"这种说法   不得不拜服导演一个
就这样也能称作历史剧?
细节固然不必过于深究  但是过于白痴直露地错误 就像苍蝇   一旦多了 这个电视象不臭都难了  我看此剧还远不如<成吉思汗>  而且如果没有这样的死究的劲儿  中国很快真的拍不出严肃的历史剧了
另:大河剧没有说自己是历史剧  大河剧地剧本很简单  都是根据畅销的历史小说为蓝本的 所以称作"历史演义"更恰当  
至于<天与地>  本来日本也没有个信史  自然乱搞   但是演员(特别是群众演员 此剧据说专门请雇佣军来参与拍摄  所以我们电视里面群众演员笑容灿烂的扔着旗帜逃命的镜头..)和制作者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影视人学习的  我们中国有那么好的信史却以"改编"的说法肆意的犯着低级的错误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2 08: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12, 4:14:51发表


  《汉武大帝》对历史的尊重程度究竟如何?历史剧对于情节的改编,又到底应该在什么原则之下和尺度之内?刚刚获得曹禺剧本奖大奖的沪上著名编剧罗怀臻认为,对于历史剧的演绎有多种方法,如果是走纯艺术路线的,比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那么索性不要谈史实。但如果像《汉武大帝》这样希望走写实路线的正史剧,就应该首先以尊重历史进程和大事件为前提,至少重要事件、人物不能搞错。

  那么对于《汉》一剧中情节人物的改动移植,例如把文帝前往细柳营搬到景帝头上,到底合不合适呢?罗怀臻表示,中国对于历史剧的“移花接木”早有争议,郭沫若、曹禺等人都曾表示支持。关键是还原历史风貌,注重唤醒一个朝代整体记忆的“气场”,而不是在真实性上纠缠细节。

  话剧《长恨歌》的编剧赵耀民则表示,历史题材剧有它创作的特殊性,对于这类戏不要太苛求。“网上怎么评论我没看到,整个剧本的感觉还是很大气的。就是有些情节没交代清楚,线条粗了一点。比如,我在前一集里看到七国起兵的形势还很危急,到了下一集,问题好像一下子全解决了。”

  他认为,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汉武大帝》和《雍正王朝》肯定不同,后者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怎么改都可以。而《汉武大帝》是根据史料改编的,白手起家,本身难度就大。

  

"刚刚获得曹禺剧本奖大奖的沪上著名编剧罗怀臻认为,对于历史剧的演绎有多种方法,如果是走纯艺术路线的,比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那么索性不要谈史实。"
从这句话我就要膜拜罗大编剧一下---------------都能把<十面埋伏>归于历史剧了
那么还能有什么"改编"和"移花接木"是他不能接受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2 08: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2, 5:15:31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1, 22:03:58发表
<汉武大帝>既然在下面写着
根据<汉书>  <史记>改编   …………逃命的镜头..)和制作者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影视人学习的  我们中国有那么好的信史却以"改编"的说法肆意的犯着低级的错误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成吉思汗我也听很多人说不错,但是因为个人对它有一定程度的恶感,所以不想看。

汉武大帝的服饰装扮据说是按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作的。也算是严谨的吧。说实在的,我到现在还没发现有哪部戏的历史氛围比汉武大帝这部戏要好。

光是服饰严谨也总不能说此剧严谨到什么程度吧
说实话   连我这样的历史盲也看出许多低级的错误  ----------比如  "关中侯"在西汉就出现了   还有前面有朋友说的   匈奴居然拜昆仑神? 匈奴的主神和蒙古是一样的  都是萨满教   还有大量的"喏"代替了胡大导演以前擅长的辫子戏里面的嗻   总之好像不像清宫戏这个导演就不 舒服   恕我孤陋寡闻  我还不知道先秦和汉朝  下级对上级的回答 有"喏"这样的规定性称呼  其他的诸如"太监" "折子""御膳房""御书房"就不说了............
一个电视剧   光靠制作者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不行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4 17: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阳光下的海鸥于2005-01-14, 14:00:34发表
虽然我知道有些跑题,可我还是要就《天与地》是否正剧的说法来回一下马忠兄。
1、上杉装成个和尚半路和信玄遭遇……假

2、来找他的手下被信玄手下砍同上了

3、武田的姬武将是虚构的,自然被上杉一枪崩了也是假的

4、上杉和信玄单条~~不要说那本来就是传说,就算是传说电影的地点也不对

5、里面所有人说的话,全是假的。你要说是真的,证据拿来,偶只看史料,其他的免谈

6、这是电影,所以绝对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的。

7。武田信繁并非柿椅景家讨取

8。战马偏大,战国时代一般的战马应该是非常矮小才对

9。人物显得过高,怎么看每个人都有180cm以上

10。川中岛的战术思想不过是传说,实际上是遭遇战

11。山本晴幸是虚拟人物,历史当中不过是我的军队里面的一个小人物

12。两军死伤明显不公,怎么看好像死的都是武田的

14。夸张到了家的骑兵部队,当时越后甲斐有那么多马的话我就要吐血了

15。长枪。。。你以为是织田信长加长型的那种长枪吗?

16。地面尸体。。。几乎没看见。。。

17。武田义信的步兵哪里去了?。。。出击的时候。。。

18。武田军在看见上杉军前并没死掉两个人
19.这么多骑兵穿来穿去硬是不开始砍人,跑来跑去表演马术。

20.N多的铁炮队对准了上衫谦信,看见他第1个带队往前冲过来,楞是没1个人开枪。

拿电影当史实看,这叫个屁的历史

这些错误和汉武大帝比如何?原来错误百出就是正剧的标准啊  
那我只能说马忠兄的见解  

说了这么多
您费累了
天与地本来就是按照小说改编的   忠实于原著  这就是正剧   要符合历史干什么?
如果你要说汉武是正剧   可以
麻烦  您写信给央视   在每集的开头下面 表打着《根据“汉书”“史记”改编》的字幕
最好是根据什么什么历史小说改编就可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4 2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4, 18:15:53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2, 8:40:46发表
光是服饰严谨也总不能说此剧严谨到什么程度吧
说实话   连我这样的…………书房"就不说了............
一个电视剧   光靠制作者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是不行的

小姐,天与地里的演员表情很和你心意就赞制“作者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影视人学习的”反倒汉武大帝的道具考究严谨就不当一回事,这双重标准也太明显了吧。
喏喏声又不知道哪里像清宫戏了,实在是搞不明白。
这个电视剧,只怕不光靠制作者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起码我知道有很多人 对他是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另天与地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马大人回答在下的历史正剧一说,在根据马大人的正剧的定义实在是无法认同你“忠实于原著 这就是正剧  要符合历史干什么?”这一说法

我可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  是您自己硬往上面靠的
实质上  严谨就是严谨  硬伤就是硬伤
天与地首先有海音寺的剧本在那里   在充分尊重剧本的层次上加以适当的渲染和改编   再说日本没有严谨的正史  自然取舍空间比较自由  至少片子里面没有把上杉念成上衫这样的低级错误  反观大帝里面 “惠稽” “封CHAN”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  再加个根据《汉书》《史记》改编  实在是让人费解  有没有丝毫的尊重可言?您说不像清宫戏?那我问问 “尚书房” “御书房”“御膳房”“折子”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台词从何而来?这纯粹就是暴殄天物之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1: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5, 3:20:19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4, 21:41:06发表
我可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  是您自己硬往上面靠的
实质上  严谨就是严谨  硬伤…………御书房”“御膳房”“折子”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台词从何而来?这纯粹就是暴殄天物之举

你的帖子比较难读懂的说  
这么说吧。一个人哪怕话说的在怎么差,他还是个人,可是一只鹦鹉那怕它的话说的在好,也不能称它为人。这是一个主次的问题。不然,按你的说法。我岂不是也能说福星小子的动画片也是一部正剧?福星小子(动画版)首先有高桥留美子的漫画在那里  在充分尊重漫画的层次上加以适当的渲染和改编  再说日本没有严谨的历史观 自然取舍空间比较自由 至少片子里面没有把拉姆念成立母这样的低级错误   (近来下载这套漫画看,真是怀念的说)
你可能没有说什么双重标准,不过你的言行都很像是在搞双重标准。
还有我说不像清宫戏是指喏喏声不知道哪里像清宫戏,偷换概念不是一个好作风的说。

您的逻辑实在是强
海音寺的剧本和小说  都是属于历史小说的范畴
照此改编为什么不能叫历史剧?
您居然和漫画联系在一起   只能说您的思维比较漫画化   无他  
这个剧连“三教九流”也出现了
实在是强  是不是汉武帝来个“我佛慈悲”  您也忙不迭的叫好   说不是硬伤  ?
我看双重标准这样的手法  应该归于阁下才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2: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看以前的先秦和汉代的片子  没有“诺诺”人家照把电视拍出来了
正规的地方不去严谨   却搞个“诺诺”这样可笑的版本出来  这不是和清宫戏里面“嗻嗻”的是一个模式嘛   这样就叫有历史氛围了  对吧?
您说“是 ”老百姓就听不懂了是吧
相反的   老百姓看到的低级错误倒是一大把
还有关于此剧是按照古墓出土的服装模式制作 的观点  根本是错误的
汉朝的女子已经盘发髻了  并且是窄式的衣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赵威后对触龙说过”喏”
难道太后和他也是上下级的关系?
古语此语就是答应   或者可以的意思   导演这样编排真是和“折子”“尚书房”的台词交相辉映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2: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5, 12:06:10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5, 12:03:02发表
我看以前的先秦和汉代的片子  没有“诺诺”人家照把电视拍出来了
正规的地方不去严谨   却搞个“诺诺”这样可笑的版本出来  这不是和清宫戏里面“嗻嗻”的是一个模式嘛   这样就叫有历史氛围了  对吧?
您说“是 ”老百姓就听不懂了是吧
相反的   老百姓看到的低级错误倒是一大把
还有关于此剧是按照古墓出土的服装模式制作 的观点  根本是错误的
汉朝的女子已经盘发髻了  并且是窄式的衣服

那就请你给点意见啊 希望以后的央视历史剧该如何拍 象你们这一小撮人才能接受呢?

尊重史实
台词严谨一点
低级错误少一些   
群众演员敬业一些
这样也不会让象您这样一大撮“喜闻乐见”这样水平的历史肥皂剧人天天和我们这样的吹毛求疵的人一般见识了不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2: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5, 12:20:19发表
因为这就是最大的“BUG” 史书上没记载长相就让空气来演 要不然就是戏说了 要跟史记拍的一模一样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5, 12:34:17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5, 12:24:52发表
不知道象您这样的戏剧理论
我才想问您  什么才能叫电影和再现艺术?
就算论战的那几位朋友
也没有一个提出类似阁下这样的无聊加无赖的逻辑吧

他们那帮人论战不论战关我什么事?

那就握个手  各看各的电视吧  ^_^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13: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啦  我觉得争论这个没有意思
仁者见仁吧
毕竟各人的口味不一样
坦白说   这个电视比《大汉天子》要强许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5 2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汗  连看电视的资格和上网发帖子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6, 0:50:55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5, 11:57:34发表
您的逻辑实在是强
海音寺的剧本和小说  都是属于历史小说的范畴
照此改编为什……是汉武帝来个“我佛慈悲”  您也忙不迭的叫好   说不是硬伤  ?
我看双重标准这样的手法  应该归于阁下才是

你谦虚了。我哪里敢说这逻辑是我的啊。明明就是按你的逻辑(忠实于原著 这就是正剧  要符合历史干什么)说的嘛。当然了,我想你也觉的很荒谬,我也一样。不过在换成龙狼传、横山光辉三国志是不是就能让你舒服一点?在换成N年前的央视三国演义你就能完全认同?你倒试试把三国演义说成是历史正剧看看有什么人会认同。

关于喏喏声,感觉你就纯粹是在没事找茬了,而且还说的不清不楚,“诺诺”和“嗻嗻”怎么是一个模式嘛了?是不是要按你的习惯说是“是”“遵命”等?

关于衣服等。http://www.0575.gov.cn/list.asp?unid=609
我没找到多少,有兴趣自己在去找找。 

那您现说   “诺”是什么模式吧
我只是感觉是“嗻”的克隆   仅此而已  您认为“喏”完全可以作为以后我们秦汉电视剧的一种范本也无不可 现在不是说此剧是“一披着汉衣的清宫戏”嘛  “折子 ”“御书房”都出来了   我就下意识的有“喏”是“嗻”的克隆了   对不起  可能误解胡导推广秦汉古文言文普通话的深远意义了  在此象胡导的FANS们致以诚挚的道歉
我说了  忠实原著  而海音寺的原著就是历史小说  在此基础上为什么不能叫历史正剧  而汉武大帝上面写着“根据<汉书》《史记》改编”我也没有看出那点带着对这两部史书的尊重出来  你要说汉武是正剧可以 还是那个说法   麻烦表打出个根据什么什么改编 就在下面打出个“根据万寿无疆的《雍正皇朝》导演上讳胡下讳玫的个人意志改编” 难道我们中国的二十五史的观点   记载都是婊子  可以任意的让人玩弄  涂脂抹粉?  我倒想说说  某些忙不迭地替本剧叫好的人才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论“历史”剧?
还是金兄说的对“现在的人   剧拍的再垃圾  都有人叫好”   还是了 电视为了取悦大众而服务嘛  假如大众都不强求什么东汉和西汉是两个朝代  电视剧要那么严谨干什么  最多“误上加误”罢了  反正观众看个“枕头加拳头”就可以了 看看刘彻和刘陵的激情戏就算了 《还珠》和《大汉天子》都有人叫好  《汉武大帝》这个如此壮丽的历史肥皂剧还怕没有人叫好   这不   连说我们“没有资格批评胡导”的人都有   我们还有什么脾气  ?
另“忠实原著”  只要原著不是什么边角料的小说  由此改编的影视作品都可以叫做正剧吧   难道在您的词汇里面   “正剧”就代表着“历史正剧”?还有您认为“龙狼”是历史漫画是你的事情 不要强制也认为别人也会认同你这样的观点  良莠不分已经很可悲了  但是不要再继续掩耳盗铃
要是安彦良和的漫画作品改编为电视剧  我愿意称作是历史正剧  
奥特曼改编也称作正剧?那是你的观点   偷换概念您还没有到家
至于  汉朝妇女的服饰  可以自己去参考天涯的一个帖子   有发式的贴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4: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6, 13:44:53发表
我们就先来看看“诺”是什么意思
1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战国策。赵策四》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服从。——《韩非子。八奸》 未使而诺诺
2 答应,同意——《老子》 夫轻诺必寡信。

看了你的回贴 我更坚信了某一小撮人没资格评论胡导的电视剧这一观点 哈哈

那么“诺”有这样的用法   特指下级对上级的回应?您翻阅一下古汉语字典   有没有这样的固定用法?您自己也把触龙搬出来了    那您解释一下 赵威后是上级还是左师是上级?”诺诺“连声   表示服从  但是我看电视剧里面  好像没有人”诺诺诺“的连声叫唤啊? 那是唤猪  不是答应     
说实话  古文  您还不够班  
要是胡导的语文水平也像您马P里面拍的那么露骨的话  我简直要笑死了   一个连“三教九流”都在本剧里面用上的人   语文水平果然是让我等难以参悟的  想必胡导听了您这样的法螺之声   也会为有您这样的FANS深感欣慰吧
汉朝发式的贴图
看此页
http://www.mrmf.cn/mrmf_ZiLiao/mfstk/mrmf_tuku2-2.htm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5: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6, 14:56:46发表

不管下级还是上级都可以用诺 就象现在的好吧 可以一个意思 麻烦你以后多动动脑子 哈哈

麻烦给个证据
您说是就是 ?拜托  我不认识您是那路的神仙
不论上级或者下级   
您看过汉武帝对那个手下说个”诺“嘛?
想用”诺“来代替”嗻“的意思很明显  不懂为什么老是有人在那里腆着脸死不承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5: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6, 15:06:19发表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上级
1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服从

2 诺——答应,同意

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 若对某事物表示肯定就叫做“同意、答应” 用文字表述就是“诺” 你下学还没毕业吧 哈哈

我说了
找出本剧里面上级对下级也用”诺“的例子
你的帖子里面  ”诺“连声才表示服从的意思
也就是”唯唯诺诺“的意思
再麻烦您找出本剧里面 人“诺”连声的例子
找不出就甭废话了  和您这样水平的人磨牙我也觉得糁的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5: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是卫青“答应”或者“同意”皇帝去出征匈奴吧
哈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5: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宝国撒娇说“卫青啊  你就去打匈奴好不好啦嘛?”
卫青说:“诺  您都求了好多次了  我能不带您办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6 15: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宝国说“司马迁 你丫的好大胆子敢顶撞我  给我割了那话儿!”
司马迁羞答答的说“诺  臣我不想诺也不能不诺啊”
哈哈哈哈
肚子笑疼了   握手   我去游戏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7 11: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7, 3:09:15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6, 11:31:26发表
那您现说   “诺”是什么模式吧
我只是感觉是“嗻”的克…………画作品改编为电视剧  我愿意称作是历史正剧 
奥特曼改编也称作正剧?那是你的观点   偷换概念您还没有到家
至于  汉朝妇女的服饰  可以自己去参考天涯的一个帖子   有发式的贴图

看了你的帖子,更加坚定了我认为的你现在是在没事找茬,恩,或者说完全是为了辩论而辩论吧 。而且文理不顺,让人阅读困难。希望你发贴前看看你以前的帖子和现在的帖子相差有多大。还有发贴前把文理理顺了,要不我要花好多时间去想你究竟想说些什么。

好了入正题。你关于正剧的概念可以说是惊人的逆天了。既然汉武因一些语言的BUG被你说的一塌糊涂,进而变成一部垃圾戏说剧。那像天与地这种满是硬伤的戏剧反倒成了正剧,实在是不的不对你写一个服字。如果说因为“没有严谨的正史”就可以乱拍一气后说是正剧,那要是我们来拍一部信史前的戏剧,岂不是可以天马行空,满天神佛的拍一翻。然后大言不惭的说这是一部历史正剧。反正信史前的东西别说没有严谨的正史了,连记载的字都没有一个。说到这,突然想到一个逆天的情景。若一天你去一个结巴家,看见他家的鹦鹉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话,然后走过去指着那结巴对着鹦鹉说:帅哥,那是你养的鹦鹉呀,怎么连话都说不好。

关于在您的词汇里面, “正剧”就代表着“历史正剧”这点,我在引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的福星漫画时就很小心的把历史二字去掉,反倒是你说的“忠实于原著 这就是正剧  要符合历史干什么?”结合文章来看,很容易让人误会“正剧”就代表着“历史正剧”在后来看了你说的“要是安彦良和的漫画作品改编为电视剧 我愿意称作是历史正剧”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和你谈论某某是否是历史正剧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中国的二十五史的观点,不可以任意的让人玩弄,涂脂抹粉,这点相信没人会反对。但是你给我的印象是只要是外国的历史都是婊子,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任意的让人玩弄,涂脂抹粉。需知道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为后人的小说而改变,就像中国的三国演义在出名,也不会把它列入正史里去。

还有硬伤应该是指像马镫等,语言上的错误应该归于毛病,看你几帖都拿一些语言错误出来说,我就在想了,小姐你当初看天与地是看什么版本的。莫非这电影还是中文发音?又或是你是日语达人?要知道日韩说话时好象还分什么敬语什么的。你又怎么能确定片子里面没有把上杉念成上衫这样的低级错误 

汉武大帝上面写着“根据<汉书》《史记》改编”我也没有看出那点带着对这两部史书的尊重出来这点我存疑,看了你那么多贴,找不到你指出了哪里不尊重汉书史记,反倒我看了电视后觉的他拍的基本上和史料没什么大出入,历史人物也没有大差别。

在来说诺这个字,你后面和别人拉扯了几贴,感觉都是水贴。想来现在大家的家里都有字典吧,只要查一下不就可以了吗。这个字的意思不是有答应的声音吗?用于此剧有什么不妥了?还有答应一词也有应声回答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同意。如喊了几声,没人答应。那您现说  “诺”是什么模式吧这个是什么意思?模式是什么?好象是你使用这个词的吧。有问必答哪怕是在现在全世界都是一种礼仪。你要是在公司你老板叫你做事你怎么也要回答一下在走开吧。有什么不妥?还有有时间可以在去查查改编创作等词的意思。

汉朝妇女的服饰我给你的是西汉初期马王汉墓的资料,里面的那个图片是考古专家根据出土文物还原的,应该也算是名声在外吧。你爱信不信,随便你。

你知道安彦良和是何许人也嘛?
他的《大国主》 《王道之狗》改编的话  那个不能叫做历史正剧?
与正史基本没有出入?
哈哈  所以说您这样的人是掩耳盗铃  自我欺骗  观兵细柳营也搬到了景帝的时候   匈奴拜的是昆仑神  并且鸣镝不是冒顿的专利   有了王子了    那么观众不明白的 就认为观兵细柳营的不是文帝  认为鸣镝不是冒顿发明的  认为KUAIJI应该念作HUIJI   FENGSHANl应该叫FENGCHAN   西汉的时候就有九品中正了  御膳房了对吧这就是你法螺里面的“严谨”?这就叫没有硬伤是吧 ?这就叫寓教于乐是吧?难道您认为误导观众 欺骗观众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代表着一个历史剧导演的基本素质!?
《天与地》根据历史小说改编  日本原本没有正史和信史  不知道您认为的硬伤在那里 人家的理论都能站的住  我倒是很有兴趣和您这样的日史高手切磋切磋?难道就认为马大一些  就是硬伤 ?那好嘛   汉武大帝里面张謇通西域 是为了求利铁  这我纯粹认为是胡说八道  编剧的胡说八道   以愚弄观众为己任啊  至于为什么 自己不妨去看看汉书和史记  里面倒是说的清楚  挂羊头买狗肉的事情已经被本剧作尽了
还有“诺”  “诺”在古代就表示“同意”和“好”的意思     不代表”遵从“”遵命“的意思  而此剧里面下级对上级都用”诺“  光语法就是严重的错误   上级完全可以对下级说“诺”  但是恰恰下级对上级不能随便使用“诺” 这样表示对上级的一种不尊敬  而要使用“谨诺”或者连声言“诺”  语法我说的够清楚了  您还有什么语文方面的问题  我再帮您补习补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7 19: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7, 18:50:58发表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你认为三国演义该叫什么?

这个问题  您应该问陈寿和罗贯中去
咱们回答不了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7 22: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7, 21:54:13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7, 19:00:54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7, 18:50:58发表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你认为三国演义该叫什么?

这个问题  您应该问陈寿和罗贯中去
咱们回答不了您

所以说从景帝开始演是无比正确的! [/quote]
当然正确
景帝是他老子嘛
但是景帝的老子也很重要啊 要不然那来的刘彻?
还有能不能直接从窦太后入宫时候说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8 08: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人七十杰于2005-01-18, 2:07:07发表

QUOTE:
原帖由心湖一笔斋于2005-01-17, 11:32:03发表
你知道安彦良和是何许人也嘛?
他的《大国主》 《王道之狗》改编的话  那个不能叫做历史正剧?
与正史基本没有出入?………………级完全可以对下级说“诺”  但是恰恰下级对上级不能随便使用“诺” 这样表示对上级的一种不尊敬  而要使用“谨诺”或者连声言“诺”  语法我说的够清楚了  您还有什么语文方面的问题  我再帮您补习补习?

随便你啦,横山光辉三国志,三国演义你都可以说成正剧。在什么是正剧这点上我不想在和你嚼舌了。反正就是鸡同鸭讲。就是有点想不明白,按你的标准,汉武怎么就不能是正剧。

      请问小姐读过史记等书吗?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找找书里记载的和戏里有什么地方不同。我认识的人里看了这剧的都说基本是照史记等演的。你若是不同意,就请指出来吧。我洗耳恭听(不过希望说详细点,因为我这几天都没看电视)。还有九品中正,马镫等是硬伤,我没否认,希望你不要硬往我头上套套子。另说一下,有时间去查查基本的意思。像这种你法螺里面的“严谨”?这就叫没有硬伤乱下套子的话我以后不打算回答。
      观兵细柳营,鸣镝这两件事我有时间会和马忠讨教的。和你说估计后来要演变成垃圾贴。在这也希望你去查查改编,创作等词的意思。至于封禅等词的读音错误应归于毛病,算不上是硬伤。

      日史我说了,只停留在知道人名的层次上。别乱给我下套子。至于天与地的硬伤,前面的网友就说了不少,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其中真田信凡 的帖子里说了你去看看日本nhk历史的揭示板竟怎莫说!那里说得有違歷史的地方多得是,令我发笑!你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去日本nhk历史的揭示板看看。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汉/司马迁/史记/乐书第二)
     楚有士曰申鸣,治园以养父母,孝闻于楚,王召之,申鸣辞不往。其父曰:“王欲用汝,何为辞之?”申鸣曰:“何舍为子,乃为臣乎?”其父曰:“使汝有禄于国,有位于廷,汝乐,而我不忧矣。我欲汝之仕也。”申鸣曰:“。”遂之朝受命,楚王以为左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又见太室与大隗等列领群峰而来,屹不得进,蹭蹬却倚,三十六峤若立指焉。而近比左手,烟云草树,浓淡覆露,各尽其态。平视之,令人意远,超超然若万里之鹤也。予曰:‘可树亭哉!’遂召匠氏,授以程度。匠氏曰:“。”退而有言曰:“假吾令不德,主未闻惠... (唐/陈宽/颍亭记)

     上面三条有臣对王、子对父、民对臣三种情况,不知道算不算是下级对上级呢?当然了,书我是列出来了,爱信不信还是随便你。至于语文方面你觉的我有地方不行想帮我补习,我也是欢迎的很。

你大可以把前面网友的帖子列出来
我一条一条地反驳啊
为什么武田和上杉就没有纵列长柄队?长柄队又不是织田的专利?有本论述足轻的文章专门写道   武田制式长柄长度是三间半  上杉是三间 信长做的只是将长柄加长而已
为什么信玄和谦信不能单挑?《妙法寺记》和《甲阳军鉴》都记载着景虎和信玄“一骑讨”  民间的《川中岛弹词》才记载着谦信突入信玄本阵   砍三刀绝尘而去  
为什么战国没有姬上阵   《九州风土记》记载着百武贤兼的妻子就曾经骑着劣马  亲自守城的逸话   信忠在攻打高远城的时候  守城武田军有一诹访氏女子  身披火红大铠   手持雉刀  连砍五六名织田兵后自戕  至于大名鼎鼎的巴御前我就不说了
所以不怕不懂  就怕一知半解还自以为得以的人
“诺”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在此剧里面完全被胡导硬性地规定为下级对上级地“遵命”  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对古代语法地阉割  简单一点地就是该文言化地不文言化  没有必要文言化地地方偏偏文言化  说得难听就是自己不懂还硬要拽文
没有什么演变为垃圾贴不垃圾贴地
我想“硬性给人套套子”地美誉应该归于阁下才是  虽然阁下有类似受迫害妄想症地症状一厢情愿地反认为是别人给你“下套子”
我认为自己一直在摆事实说道理  当然辩论时候难免有对网友不冷静的语气    所以先道歉
至于您认为“基本符合史记”也好  “基本符合史实”也好  不是您和您朋友说了算  也不是我们说了算  我想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只不过看各自的宽容程度而已 看来我们还是不够宽容啊  啧啧
我想马镫的问题就不用说了  有些没有大问题或者显示条件不允许的地方我们自然不会吹毛求疵的  但是有些地方胡导既然做了出来  就不要妄想防悠悠之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8 18: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大吴德王,2005-01-18, 15:59:59] [QUOTE=心湖一笔斋,2005-01-18, 8:54:39] [QUOTE=老人七十杰,2005-01-18, 2:07:07] [QUOTE=心湖一笔斋,2005-01-17, 11:32:03] 你知道安彦良和是何许人也嘛?
他的《大国主》 《王道之狗》改编的话  那个不能叫做历史正剧?
与正史基本没有出入?………………级完全可以对下级说“诺”  但是恰恰下级对上级不能随便使用“诺” 这样表示对上级的一种不尊敬  而要使用“谨诺”或者连声言“诺”  语法我说的够清楚了  您还有什么语文方面的问题  我再帮您补习补习? [/QUOTE]
随便你啦,横山光辉三国志,三国演义你都可以说成正剧。在什么是正剧这点上我不想在和你嚼舌了。反正就是鸡同鸭讲。就是有点想不明白,按你的标准,汉武怎么就不能是正剧。

      请问小姐读过史记等书吗?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找找书里记载的和戏里有什么地方不同。我认识的人里看了这剧的都说基本是照史记等演的。你若是不同意,就请指出来吧。我洗耳恭听(不过希望说详细点,因为我这几天都没看电视)。还有九品中正,马镫等是硬伤,我没否认,希望你不要硬往我头上套套子。另说一下,有时间去查查基本的意思。像这种你法螺里面的“严谨”?这就叫没有硬伤乱下套子的话我以后不打算回答。
      观兵细柳营,鸣镝这两件事我有时间会和马忠讨教的。和你说估计后来要演变成垃圾贴。在这也希望你去查查改编,创作等词的意思。至于封禅等词的读音错误应归于毛病,算不上是硬伤。

      日史我说了,只停留在知道人名的层次上。别乱给我下套子。至于天与地的硬伤,前面的网友就说了不少,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其中真田信凡 的帖子里说了你去看看日本nhk历史的揭示板竟怎莫说!那里说得有違歷史的地方多得是,令我发笑!你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去日本nhk历史的揭示板看看。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汉/司马迁/史记/乐书第二)
     楚有士曰申鸣,治园以养父母,孝闻于楚,王召之,申鸣辞不往。其父曰:“王欲用汝,何为辞之?”申鸣曰:“何舍为子,乃为臣乎?”其父曰:“使汝有禄于国,有位于廷,汝乐,而我不忧矣。我欲汝之仕也。”申鸣曰:“。”遂之朝受命,楚王以为左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又见太室与大隗等列领群峰而来,屹不得进,蹭蹬却倚,三十六峤若立指焉。而近比左手,烟云草树,浓淡覆露,各尽其态。平视之,令人意远,超超然若万里之鹤也。予曰:‘可树亭哉!’遂召匠氏,授以程度。匠氏曰:“。”退而有言曰:“假吾令不德,主未闻惠... (唐/陈宽/颍亭记)

     上面三条有臣对王、子对父、民对臣三种情况,不知道算不算是下级对上级呢?当然了,书我是列出来了,爱信不信还是随便你。至于语文方面你觉的我有地方不行想帮我补习,我也是欢迎的很。 [/QUOTE]
你大可以把前面网友的帖子列出来
我一条一条地反驳啊
为什么武田和上杉就没有纵列长柄队?长柄队又不是织田的专利?有本论述足轻的文章专门写道   武田制式长柄长度是三间半  上杉是三间 信长做的只是将长柄加长而已
为什么信玄和谦信不能单挑?《妙法寺记》和《甲阳军鉴》都记载着景虎和信玄“一骑讨”  民间的《川中岛弹词》才记载着谦信突入信玄本阵   砍三刀绝尘而去  
为什么战国没有姬上阵   《九州风土记》记载着百武贤兼的妻子就曾经骑着劣马  亲自守城的逸话   信忠在攻打高远城的时候  守城武田军有一诹访氏女子  身披火红大铠   手持雉刀  连砍五六名织田兵后自戕  至于大名鼎鼎的巴御前我就不说了
所以不怕不懂  就怕一知半解还自以为得以的人
“诺”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在此剧里面完全被胡导硬性地规定为下级对上级地“遵命”  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对古代语法地阉割  简单一点地就是该文言化地不文言化  没有必要文言化地地方偏偏文言化  说得难听就是自己不懂还硬要拽文
没有什么演变为垃圾贴不垃圾贴地
我想“硬性给人套套子”地美誉应该归于阁下才是  虽然阁下有类似受迫害妄想症地症状一厢情愿地反认为是别人给你“下套子”
我认为自己一直在摆事实说道理  当然辩论时候难免有对网友不冷静的语气    所以先道歉
至于您认为“基本符合史记”也好  “基本符合史实”也好  不是您和您朋友说了算  也不是我们说了算  我想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只不过看各自的宽容程度而已 看来我们还是不够宽容啊  啧啧
我想马镫的问题就不用说了  有些没有大问题或者显示条件不允许的地方我们自然不会吹毛求疵的  但是有些地方胡导既然做了出来  就不要妄想防悠悠之口 [/QUOTE]

QUOTE:
我说MM啊~~~~~你怎么这么说呢~~~~~老鬼他还小不懂事,你该让着点他啊~~~~不过话说回来,你看过说文解字没有?里面诺的解释头一句就是,诺即是应的说~~~~与唯字同意,只是语气快慢上的区别罢了~~~~不知道这说文解字的资格够不够得到您这美人儿的法眼亲睐的说?????

说到日本的姬武将战国时最出名的应该是高桥统虎(我这么叫MM你应该知道是谁吧,似乎你是日史达人的说)的老婆吧?她不止一次代夫出征和守城。可是甲阳军鉴里好像没说到武田家有姬武将的说?????再说了你好像不是很卖高坂的帐嘛,因为老高的甲阳军鉴可是说了武田家有那么一个叫啥米山本晴幸的家伙~~~~~你以前说那家伙是个假货的说。呵呵~~~~~偶跟老鬼其实是俩草包,没啥文化~~~~打顶了算俩半文盲~~~~以后还请MM你多关照关照~~~~~给偶们多补习补习历史啦~~~~~~嘿嘿~~~~~

对了还有马镫,那东东不带的话~~~~现在人能骑马吗?恐怕连驴都骑不了~~~~~这是演戏啊~~~~~不是复古~~~~~秦汉的骑兵主要以弓作为主要武器的原因就是没有马镫在马上没有着力点,用刀砍砍还行,用枪就不可能了~~~~~你看看里面有没哥们在马上用枪的,好像没有吧~~~~~这也算是尊重历史了吧?如果按你说的不用马镫的话恐怕得请杂技演员来演这部戏咯~~~~你想想现在国家经费这么紧张,怎么能铺张浪费呢?就算有铺张浪费的本钱,也没那么多杂技演员不是?

达人不敢当
那个那个诹访氏于高远的逸话又如何解释?
甲阳军鉴又不是武田家唯一的史料?不结合《信长公记 》《妙法寺记》等其他史料又怎么行? 你要资料的话  我找给你:
《信长公记》:「又十五、六の美しき若?#092;一人、弓を持ち、台所のつまりにて余多射倒し、矢数射尽くし、後には刀を抜き切りてまひり、討ち死、手負、死人、上を下への員を知らず」
这个人就是守将诹访胜右卫门的妻子流石
还有你怎么知道山本就没有这个人?《信长公记》在列举武田军讨死者名单中有山本勘藏信供这个人  他就是晴幸的儿子
《信长公记》和《甲阳军鉴》那个史料价值高一点?  你问问稍微懂一点日史的朋友  自然会给你个正确的答复的
最后还是给你个忠告“自己不够班的东西  就不要急着和人叫板”
关于“诺”  我前面说的够多了  不想再一遍一遍地解释了
我没有开化别人的义务
还有请您在看清楚别人的帖子再回帖  我什么时候说拍电视不能用马镫了?看清别人的帖子再回帖  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还有关于你对马上作战的表述我也觉得很有趣
我想问您  在无马镫的骑兵冲锋的时候  单方面手持长柄武器冲击对重心掌握的要求高呢?还是手持刀剑缠斗对马上重心要求高呢?环首刀这个DD在当时还没有普及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5-1-19 08: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郁闷
打了很多字
硬是没有发出来   >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18: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772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