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宋冗兵的一大成因, 节选自《中国古代禁卫军——皇家卫队的始末》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0 15: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北宋禁军的数量,是中国历朝之最。宋初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全国总的在籍士兵共三十七万八千,其中禁军有十九万四千。到宋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全国兵籍增为六十六万六千,其中禁军共计三十五万八千。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全国兵籍达九十一万二千,其中禁军四十三万二千。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全国兵备达到空前的一百二十五万九千,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全国兵备回落到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其中禁军六十六万三千。
如此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北宋王朝税收的十分之九。其它朝代,国用开支最大的项目是宫廷消费,而宋王朝在徽宗以前,在宫廷用度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节省的朝代。北宋的皇宫是历史上最小、最朴实的一座,历代都是穷极当时的建筑业水平、工艺成就去建造皇宫,而宋代却是对皇宫建造相对淡漠,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无可质疑的提高。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皇室奢侈糜烂的素材,却没有一例发生在宋朝宋徽宗以前。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它难以克服的困难,养着空前庞大的禁军、又不能在捍边和拓边上发挥它应有的力量,这是宋王朝最大的失败。如果不是这样,宋王朝将获得高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著名王朝的评价。宋王朝是一个内廷政局最为平静的王朝,汉、唐、明等著名王朝都有致命问题——外戚嚣张和宦官干政及其后果——政治腐败和政局动荡,宋王朝都无一发生。
宋朝禁军之庞大,造成的原因很多,这里所提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宋朝都城汴京的地理位置问题。
汴京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平原舒缓地带,真可谓一马平川,水陆交通便利。宋朝建都于此,与汉、唐、明定都的做法是一样的,即是以前一个王朝的都城为都城。北宋之前的五个小王朝中,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定都于此,后来他的儿子、后梁王室的第二位篡位人朱友贞又迁都于洛阳,此后五代各个小朝廷都以汴梁为都。宋取代后周,也就顺其自然地以这里为政治中心。
汴京作为都城,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缺陷,它四周平坦,没有山川险阻,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在和平时代对于经济固然有利,但在危机时刻,汴京就如同一个极易被人破门而入的富家庭院。五代的各个小朝廷的一次次覆灭、各个小朝廷内部的皇位之争中,汴京及其包裹着的皇宫,一次次被轻易地攻破。所以要确保汴京的安全,就要在其周边,尤其是北边驻扎大量的军队作为屏障。
政治头脑极为敏锐、又兼有军事家风范的宋太祖对此有所思虑。他多次前往西京洛阳,认为较之汴京,洛阳更具作为都城的地理条件。但他的这个意愿并没有得到朝廷要员的支持,尤其是他的弟弟、皇储赵光义坚决持反对意见。大臣们都安于汴京的四通八达、漕运便利、重兵屯驻、府库丰足。这当然不能消除皇帝赵匡胤的不祥预感。在他又一次留在洛阳不回,打算就在这里主政时,皇储赵光义率领群臣劝他返回汴京,赵匡胤说:“不只要迁到洛阳,长久以后还要迁到长安。”晋王赵光义叩头切谏,言迁都之不便。宋太祖赵匡胤明示他们:“吾将迁都的原因,不为别的,就是要倚仗山河之险而去冗兵,遵循周、汉传统以安定天下。”这时晋王却拿出了一句古代圣贤的话:“在德不在险。”赵匡胤许久没有话说。晋王出去以后,他对身边的侍从长叹道:“晋王的话固然善,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会殚竭。”宋太祖没有收复燕晋就过早地去世了,其后的皇帝又都没有军事才能,造成外族益强。此后的宋仁宗年间,大臣范仲淹也孤独地提出了迁都洛阳的主张,也没有得到支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0 18: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4-12-20, 17:56:22发表
在德不在险?不外乎是因为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离开势力基地不利于夺权吧.

很有可能。

如果赵光义真的是杀兄篡位,那个时候就应该在预谋阶段了,如果老赵一迁都,估计小赵就得前功尽弃,所以这事他反对得最厉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1 15: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有些事光靠勇气也是没用的~~~

再有勇气的王朝最后还不是灭亡?

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单以一个勇气来评价一个王朝的兴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2 13: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收入最丰,花销更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2 18: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宋朝统治者是让剩余劳动力都去当兵,以遏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人穷疯了就不顾死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2 19: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晕~~那些是犯了罪的~~其中很多人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王小波、方腊两拨起义都是这帮人原来挺富裕,后来出了个新政策把财路给断了,才反的~

宋朝起义次数是不少,但是质量都不高,顶多波及几路(政区单位,相当与省),没有全国性的。

宋朝的盗贼也多,都是军队太多了,管不住,有些逃兵就搭帮结伙成了盗贼,落草当山大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 20: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