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宋祖”有资格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么?, 关于从士兵到将帅,从将帅到皇帝的赵匡胤……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2 18: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什么叫皇位来的不光彩?

都是抢别人的江山,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位来得光彩?

说白了都是强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3 20:2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司空群于2004-12-23, 20:18:01发表

QUOTE:
原帖由犀牛司令于2004-12-17, 23:53:25发表
1.        秦皇汉武,继承皇位;唐宗虽征,贵族出身;只宋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全军统帅,又登基称帝,当为典型的“职业军人”皇帝。

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間紀元九六○~九七六年。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紀中曾云:「宋太祖起介冑之中。」匡胤的父親趙宏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時的匡胤,『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匡胤也是贵族出生啊!!1

宋祖的父亲是禁军的中级军官,不能算贵族。

而且他后来都是自己闯荡,没有沾他父亲半点光,倒是他的父亲晚年时沾了他不少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3 20: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帕拉丁于2004-12-23, 20:21:22发表
作铺垫的是世宗柴荣,如果他多活10年,天下就统一了
赵只是检他的便宜,而且做的还差很多

关于柴荣能不能统一天下,我持怀疑态度。他的北伐若不是中途退军的话,其后果还未可知。

宋祖的统一是做的不够,但是那是因为他死得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4 16: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北宋积弱,往根儿里算,也只能算到宋太宗,算不到他。

他所进行的军队改革、官制改革以及一系列的相应政策,都是力纠前代之弊的结果。有人说有些矫枉过正,但是我说,矫枉必须过正。只有矫枉过正了,从前的毛病才不会再出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过正之后还要逐渐再纠回正轨,这才是真正的改革。

而从宋太宗以后,社会已经安定了,宋朝的皇帝却将矫枉过正时期的政策变本加厉,造成冗兵、冗官等一系列积弱的导因。毛病是出在这里,本来应该将过正的政策纠回正轨,而实际做的却恰恰相反。

宋太祖有魄力改革以纠其前代之弊,如果他生活在北宋中期,积弱已经开始的时候,我想他也会一样有魄力来力纠其后世之弊。

只不过,宋太祖死得太突然,不然谁知道他今后的治国、治军方略会是怎么样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09: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真夫瑞于2004-12-24, 18:50:03发表
周世宗统治时后周已经空前强大,北摧北汉,力挫辽国、南取淮南。内部灭佛,立法严峻,政治清明。周围各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宋太祖有点捡现成的意思,自然评价不如秦皇汉武他们了。
另外,那些小国的君主好像也弱智的过分。李后主、刘伥、锰昶。。。政治上都是阿斗级别的。

若说捡现成,秦皇汉武都是继承强大的帝国的宝座,捡的现成可比赵匡胤捡的强多了。
唐宗还不错,天下几乎都是自己打的,但也不能不说靠着他老爹的地位,否则哪有那么多人跟随?
而赵匡胤是靠实打实的战功从小兵升到殿前都点检的,然后再利用自己的在军中的威望成事的。周世宗的江山也有他很大的功劳,怎么到很多人的嘴里就好象赵匡胤什么也没干,白白窃取了人家的革命果实似的?


若说敌手的强弱,秦始皇时的六国跟宋初南方诸国也差不了多少。
汉武帝时的匈奴只是个大一点的游牧部落,实力比不上已经成为帝国的契丹。
只有唐宗时的对手还是不错的,而突厥的实力比契丹还是差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3: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那是后世的事了,这里讨论的是宋太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3: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q42474112于2004-12-25, 13:30:39发表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往好里说 是安定团结
往坏里说  说明了他对于自己的不自信
而且那时候明显还不到天下太平的时候
说明他已经把安全放到了进取的前面



假如他要是遇上几次挫折
是否会象李世民那样养兵马以报之

恐怕是难说

错,他这么做正是对自己的绝对自信。

强干弱枝的特点是,最高统治者能力强,则一切都好说。
若是皇帝能力弱,则一切都弱。

况且,五代之乱的病根不革除,自身难保,焉能统一天下?

“杯酒释兵权是不思进取的表现”这种说法未免可笑了。
如果不思进取,为什么杯酒释兵权之后还要发动统一战争,还要收复燕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3:5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q42474112于2004-12-25, 13:47:42发表
强者不必 也不会急于把自己部下的翅膀都剪掉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好莱乌大片?孤胆英雄?
搞政治、搞军事的不会不懂防患于未然吧?
如果自己都保不住,能成什么事?

他这么做,小了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了说为了避免天下再度陷入混乱。

他不同于一般武将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有政治眼光,能够谨慎处事,而不是只凭一时之勇的匹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3: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通过淘汰强者来确保安全的做法 通常被视为一种无能的表现
================================



搞政治也要讲骑士风度?

那宋襄公不愧是强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4:0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4-12-25, 14:00:37发表
那还真不如杀掉他们呢

不杀他们又是宋祖的高明之处。

能够如此妥帖地安置好退下来的潜在威胁,而不见血,也只有赵匡胤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4: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刘秀的时候,没有武将夺权成风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4: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刘邦、朱元璋、朱棣靠杀来消除内患,手段不敢说高明。

的确谋反的固然不能客气,很多人是莫须有的罪名,未免太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6: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杀人不算心理变态,但杀那么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5 16: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刘秀还行。

李世民杀功臣侯君集。
康熙搞文字狱。


还提朱棣??他灭了方孝儒十族,杀人无数,不必他老子差。
有名的神童解缙也是他杀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6 09: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你说的赵匡胤也只是对他功臣比较客气吧

朱棣灭十族的是他的政敌

有可比性吗
===================================
政敌就灭十族??况且方孝儒即使不杀他也没能力跟朱棣抗衡。

赵匡胤只是对功臣客气么?

李筠起兵反宋失败后举火自焚,宋太祖却并没有加害他的儿子,还授官以示安抚。要是换了朱棣,明着反的一百族也灭了。
宋太祖杀也只杀摆明了谋反的,谋反未遂的虽然证据确凿也不杀。据易州“阴有异志”的孙行友最后也只是个削官归第,其子孙全照后来也效力宋朝成为与杨延昭齐名的边将。

这些有几个能做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7 21:0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司马所言极是!

如果万事都要找到根儿,那么历朝的开国之君都要为后来的亡国负责。

单就宋朝以后天下再也没有出现过四分五裂的割据,就可以肯定他的功绩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9 10: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italiano于2004-12-29, 10:12:39发表
唐宗(泛指一下到天宝年间了)汉武作为君主留给后代的不只是领土以及当时的富强

你说的是唐玄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9 10: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我只认为盛唐是太宗、高宗朝

至于玄宗的时候是表面上的盛,潜伏的危机太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2: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其实周世宗如果没有赵匡胤,恐怕即位第一战——高平之战就身遭不测了。

还有后来的淮南之战,赵匡胤出场前,淮南是一直僵持,寿州久攻不下,都说南唐弱,周军也没体现出多强。
赵匡胤一出场,战涡口,袭清流,下滁州,守六合,战局马上变样。
赵匡胤一随世宗回朝,战局马上又陷入僵持,还很丢脸的败了几仗。

简短说,周世宗三征淮南,只有老赵出场时,周军才所向披靡。


再说北伐契丹,赵匡胤为水陆都部署,克复两关,收降姚内斌、高彦晖,还是居功至伟。


周世宗在武功上取得的这些成绩(高平、淮南、取秦凤、收三关),都有赵匡胤的很大功劳,赵匡胤说占便宜也只是占了个皇位的便宜而已。


要说占便宜,秦皇、汉武占的便宜更大,怎么没人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2: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没有秦皇,第一次大统一起码推迟几十年
没有汉武,中土还要被匈奴蹂躏几十年
=============================
这两个都未必。只能说秦皇、汉武是赶上了,换了别人也不一定比他们差。


没有宋祖,周世宗的政策能够继续的话,中国好像还是照样统一,而且,对辽、西夏未毕就那么菜吧?
==============================================
对辽的菜,是宋太宗不知兵,而宋太祖绝对不会。
对夏的菜,是宋太宗不懂得如何处理羁縻民族的政策,换个懂点政策的君主,西夏都成不了气候。

周世宗能不能统一,要看他对契丹那一战的结果,他是因为染病退军了。如果继续的话,是收复幽云,还是象宋太宗那样乘驴车逃回来,还未可之。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说周世宗不死就能统一全国,无根无据。

如果假设,我也可以假设如果宋祖不死得那么早,也能收复幽云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3: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庄襄王没有统一中国、汉景帝没有破匈奴,但他们为秦始皇、汉武帝创造了统一中国、击破匈奴的坚实基础,而老一辈在为他们打基础的时候,他们做什么了?

赵匡胤不同,柴荣为他打基础的时候,他可是出生入死,即使柴荣不死,而且统一了,赵匡胤也是居功至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4:0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4-12-30, 13:52:11发表
歌颂太祖也就罢了
不必要来贬低秦始皇他们

我从没有贬低秦始皇、汉武帝,也不是为宋祖歌功颂德,只是看着人们总是以成败、功绩这类表面现象论英雄看着不爽。
只是要为老赵争取他应该得到的历史地位和尊重。

要说小辫子,历代帝王哪个没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4: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说赵统一全赖柴荣的底子我听着更不爽。柴荣留下的底子哪有那么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0 16: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没有必要,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各执一词,不会有结果的。

其实把不同时期的人拉出来在一起比较我一向是不赞成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赵星文于2005-04-01, 22:12:52发表
宋太祖曾一厢情愿的认为通过厚利购买辽人首级就可以平定边疆.所以他对宋朝以后的持政方针有很大的影响.

那不过是宋太祖的一句戏言而已,不幸被起居郎记下来了。

只要稍微想一想,赵匡胤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真正要实行这个如此幼稚的计划呢?

他的钱首先是用来和平赎买,如果不成在武力攻取,先礼后兵。说用钱买人头只不过表现了他必胜的信心罢了。意思是,辽人不就那么点人嘛,用钱都能一一把人头买下来。

可惜天不假年,他只活了五十岁就暴死。否则燕云真说不准就收回来了。

世宗其实凭借的是魄力和一点点运气,如果没有运气,他只会被批为卤莽,与赵光义一样。

世宗伐北汉最后也是失败,并不比赵匡胤高明。他北伐也是完全恃勇前进,并没有什么奇计,只不过没有碰到辽军主力,才显得如此顺当。赵光义北伐刚开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周世宗幸亏病了,病得真是时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柴荣是硬挺着要进兵,诸将都反对,最后又赶上生病才退兵的。

孙行友是偏师,拿下易州以做犄角之势。

如果说辽军反应速度慢,不妨对比一下高粱河之战,宋军已经打到幽州城下了,辽军援兵才到,不是照样得胜吗?
辽军骑兵为主,野战占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周世宗虽然整顿禁军,但骑兵仍然差得远。所以除非周军够快,在辽军到来之前先拿下幽州,否则依然胜负难料。

不妨看看高平之战后,周军妄图扩大战果,结果在忻口败于辽援军,全军撤退。可见周世宗当时就没有料到北汉的守土之志之坚和辽援军之速之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李世民起兵时本身就有资本,秦皇汉武即位时就更不用说。
只有宋祖,他最初的资本就是自己,从小卒到皇帝。周世宗的武功也至少有他一半的功劳(整顿禁军、三伐淮南、北定三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查理的文章我是看过,但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他为了抬高宋太祖而把唐太宗贬成了禽兽,我就很不以为然。
其实为了抬高一个人而打压另一个人我也是极不赞成的,但是有人为了贬宋太祖把柴荣吹得太神了,这似乎也并不公平。

我还要说一点,柴荣北伐时的总体形势与赵光义时的形势差远了。赵光义北伐时全国除了西北党项还处于羁縻状态,全国已经统一了,只差燕云十六州(除去已经放弃的安南不算)。而柴荣时虽然周围小国孱弱,但毕竟都是祸患。最重要的还有个北汉在西北贼心不死,虽说被周击败,但只要辽人一摆手,他们肯定出兵(事实已经证明了,周军刚从三关撤回,北汉就要出土门袭击)袭扰周军后路。

所以,周世宗冒得险比赵光义要大,万一不利,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这两个人的军事才能不可同日而语,但依我之见,周世宗北伐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
退一步讲,即使拿下幽州又如何?契丹仍是北方一患(想灭掉契丹几乎不可能),只不过由于重新掌握了地利,威胁稍小了些而已。

赵匡胤当皇帝之后与从前当武将时的用兵的最大不同就是变得谨慎。因为皇帝要为天下计(为了自己的天下计),而当武将只要打好自己的仗就成。
所以他为收复幽云做了两手准备,赎买和进攻。很多人都不理解赵匡胤为什么要赎买?是他自认为打不过契丹吗?
要知道,当时的天下兵连祸结了百年之久,该与民生息了。不能够轻易发动战争,尤其不能轻易地挑衅如此强敌,能够和平解决尽量和平解决。这是赵匡胤从单纯的武将转型为政治家的一大标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兄若如此说,你我观点应该还算比较接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4-06, 17:52:29发表
旁观兄有才辨,轩辕又多一高手了!

我也想谈谈宋太祖,首先是北宋统一中国的战略问题:
北宋统一中国,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我觉得这个策略是符合当时战略形势的明智之举,是比较稳妥的。

   按当时天下形势,赵宋代后周而拥有中原,北有契丹北汉,南有蜀楚吴越。北宋所处中原腹地,实为内线态势。处于内线作战的一方,必须正确选择主要战略方向。契丹视北汉为制衡中原的砝码,若有不虞,必倾力入援,而北汉国家虽小,但士马精锐,且依托契丹外援,急难图之。然而南方分裂以久,不能形成统一政权,且南唐、吴越、荆楚、后蜀、南汉、樟泉各个割据政权,相互猜度,矛盾以久,难以形成合力。南方虽地域广大,但无论从整体还是从个体而言,都无法对抗中原。五季时期,南方的战略态势与三国、南北朝时期大相迥异,客观上为赵宋用兵南方,铺平了道路。在统一南方的战事中,宋太祖同样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使用谋略,或攻心,或笼络,利用南方割据政权,势单力薄,矛盾重重,而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用很小的代价,将其各个击破。

 应该说宋太祖外豪爽而内有机谋,胸怀韬略,尤善攻心。从“杯酒释兵权”到“笼络吴越”都展现了他的攻心技巧。归纳起来,有几点颇值得后人玩味:
 (1)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震慑对方心理。
 (2)注重笼络与攻心并举,迫之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让对手不敢有所妄动。
 (3)善于站在对手的角度上,利诱对方,“指条明路”“找个台阶”让对方心甘理得的就范。

  “杯酒释兵权”不流血而削武将之权;吴越、漳泉主动纳土,不战而屈人之兵。其背后都体现了宋祖非凡的攻心技巧与政治手腕。

  宋太祖用兵上,可取之处甚多。太祖用兵谨慎,善于谋划,慎重初战,不打没把握之仗,正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伐蜀,灭南平,讨南汉,征南唐,秉承“先易后难”的打击顺序,且战前谋划精当,战时兵贵神速,均是一战而定。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然得中原四战之地,而成就大业者,能有几人?无非光武、魏武、宋祖三人而已。
 
总体来看,宋祖文筹武略,应不在唐宗之下,可惜壮年早逝,不能成就非凡之文治武功,也是时也!命也!岂非人力所能扭转。

王佐兄与我的观点甚为契合。


我觉得南方诸国虽弱,却不可以掉以轻心。宋祖把弱敌当强敌打,战前必有充分准备,不光是军事上,经济、外交、宣传都做得很到位。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有些时候,敌人看起来很弱,根本不堪一击,但如果不慎,很可能被弱敌羞辱一番。如前秦符坚。

宋祖在用兵重视战前准备上类似于杨坚。杨坚在灭陈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不同的是宋祖并不象他那样,几路出师,每段边境都有军事行动,我觉得这样大可不必,只要抓住几个重点即可。宋祖在平南各战役中,没有几次兵力上占优势的,但以少胜多频频上演。征西马步水陆六万人66日收全蜀即是一例。准备工作如收南唐前训练水军、计除林仁肇

还有,我最佩服的就是宋祖的攻心手段,荆南虽小,若动起兵来,也要费些时日、精力、兵力力和财力。而宋祖一招假途灭虢,荆南三州兵不血刃即告得取。
平南诸战前,都是先为即将掳来的国君造府邸,一下子就把国君的死战决心打消掉了,都知道事不济归降也没什么打不了,自然斗志顿减。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4 21: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4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