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问这首诗的末两句怎么翻译?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28 临川介甫 的帖子

拗救不止有3种格式那么简单吧,最后一联是大小拗。

也就是本来应该是:
O仄仄,O平仄平。(O为平仄通用)

前句第三字的当平而仄,是谓小拗(蓝色处);第四字也是当平而仄,是谓大拗(红色处)。
只出现小拗可救可不救,出现大拗或大小拗同时出现,则必须救,怎么救?用对句的第三字救(绿色处),本为仄,改用平声字即可。

举例:
李商隐的五绝《乐游原》——“向晚适,驱车古原。”上句五字全仄,其中第三字“意”为小拗,第四字“不”为大拗,大小拗同时出现,用下句的第三字“登”救即可。



那么再回来看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蓝色为小拗,红色为大拗,绿色为救)

同朝友,异姓接婚姻。——这句格律本应是“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实际上句变成了“平平仄平仄”,这是当句拗救的很常见形式,第三字“叙”应平而仄,那么第四字应仄而平,用平声字“朋”救。下句则完全符合格律,没有拗救。
恩义厚,怀哉所陈。——这个就是刚才说的大小拗同时出现,第三字“乃”应平而仄,是小拗,第四字“独”是入声字,仍然是应平而仄,是为大拗,于是下句的第三字用平声“余”便救了。

其实后两联连用拗救,基本上不用当成格律诗了,只因本人对拗救太熟,又只看后两行,所以还是不小心把它当成格律诗。 但较真的话,确实都符合拗救规律。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4-2-22 19:4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2 22: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6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