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宋末期宋朝兵将真的那么弱?, 重装步兵真的那么差?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本来应该最有战斗力的禁军,一部分戍边一部分留守京师,当时戍边的主要驻扎在陕西,而京师里的禁军,殿帅是高俅,高俅对于禁军的训练,玩的都是花架子,而且确实是把禁军当自己的私人杂役来使唤。

《靖康要录》卷七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这样,北宋末年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西军,平江南的方腊,还要大老远把西军调过来,童贯似乎也知道高俅那帮兵痞是什么德行。

另外就是用将用兵问题。刘延庆这个大草包,燕京之战的表现让人呕吐(打契丹时如果争点气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让金人觊觎),他儿子刘光世是草包二代,而另一对同一时代的姓刘的父子,刘仲武和刘锜,就强出他们许多。

总体来说,北宋末年由于徽宗的乱搞,确实已经呈现末世之象,但是亡国这么快还得说是个偶然。很多决策错误和偶然事件造成了速亡的厄运,不论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哪怕走对一步,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让人宰了,虽然这么说有点事后诸葛。
应该说宋朝还是阳寿未尽,所以赵构还能召集残余力量南渡,与金人抗衡,又延续赵宋一百五十年。说高宗是中兴之主,挽狂澜于既倒,也是不为过的,不过主要功劳还应该安在中兴大将们身上。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7-24 00: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西門盈舟 于 2009-11-4 14:04 发表
北宋軍隊的佈陣一經廟議決定,前線統帥無權變更,軍中有太監監督執行

戰場瞬息萬變,這樣哪能不敗

排阵是以步制骑的必然结果,以大阵对骑兵,是兵法之所谓正,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不依靠坚阵,步兵用什么跟骑兵死磕?阵型不稳固必然一冲就散,一散必然溃败,一溃败又跑不过骑兵,只能挨宰。结阵自固是步兵与骑兵野战的必然选择。
宋军的军阵是经过与敌对战中不断摸索,慢慢发展起来的。大阵不能保证必胜,但不用大阵,败得更惨是毫无疑问的,除非你有精锐的骑兵(如岳家军)。
至于大阵一经预定则不能变化,属于无稽之谈,宋军统帅在战场上临时变阵的情况举不胜举。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4 21:2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45 西門盈舟 的帖子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就说“主帅遵行,贵臣督视”,纪律是这么讲的,但是实际到了战场上,主帅临时变招的情况不胜枚举,例如满城之战,崔翰、刘廷翰、李继隆、赵延进、崔彦进等人经过商议,决定不遵庙算,临机变阵,果然克敌,战后也没见受到处罚,反而按照战功得到封赏。
另外建议去看看李继隆的列传,看光他一个人就有多少次不遵庙算的记录。

2、岳飞答宗泽的这些话太有名了,但是读材料要全面,尤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岳飞那时是什么情况?他那时掌兵不多,只是个偏裨,只有大阵才能发挥作用,兵少排不出大阵。宗泽说他日后当了大将,这么做“非万全计”,很显然,宗泽很清楚宋军以步军为主,大阵是必然选择,若不用阵图,虽然可能出奇制胜,但是不够稳妥。况且领兵将官并不都是战术家,让他们随便排阵、甚至不排阵,那简直就是灾难。阵图至少是一代一代经验的总结,不能一概否定,宋朝很多名将其实都可以活用阵图。
岳飞日后确实成了大将,然而一则他是军事天才,二则他有精锐骑兵(背嵬军),并不完全靠步兵,所以敢打野战,敢扔掉阵图,不用大阵。其他大将为啥不擅长打野战?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精锐骑兵,当然也没有打野战的经验。天才是不世出的,岳飞可称天才,其他大将只能说是人才,不是人人都可以像岳飞那么玩的。


我并没有说阵图有多好,只是说阵图是步军对抗骑兵的必然选择,研究历史不够深入的人时常都会觉得古人傻,认为自己到了古代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这都是穿越看多了的。宋朝的君臣难道都是傻子?看不出阵图的弊端?其实阵图也一直在发展中,渐渐弥补之前暴露出的弊端,但阵图战法并未被放弃,原因是什么?现有条件都摆在那,没,办,法!
都说出奇制胜,奇是那么好出的么?兵法只能教人以正,不能教人以奇,因为能教能学的就不是奇了。不是每场战斗都能出奇的,在无法出奇的时候,你至少要懂得如何以正御敌。

我觉得研究历史首先要放低视角,才能看得清楚一些,否则就会把一切都简单化。要先意识到,古人不是傻子,人家虽然不知道电灯电话,但是这些你我都能看出来的事理人家不会不明白的,之所以很多看起来很傻的事仍然做了又做,那是因为有很多很复杂的原因,有待你去挖掘。
当然视角也不必放得太低,那样就完全被古人忽悠了,我们不必古人聪明多少,当然也不会比古人傻。只需要摆正位置,平视即可,大家都是人,谁也不会比谁高明多少去。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6 22:0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48 西門盈舟 的帖子

我的意思也只在于说明军阵是以步制骑的不得已的选择,它谈不上完美,但决不是弱智。阵型自然有其弊端,但宋军从未放弃这种战法,是一种无奈,受时代和资源的局限而已。

关于北宋军阵,推荐看一看阿隼先生(在本坛的ID是“756159”)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2284d0100b75e.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2284d0100b75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2284d0100b75i.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1-7 10:05 发表
为什么岳飞就有精锐骑兵,而别人没有?

从伪齐手里抢的,岳飞的防区正对着伪齐,所以从伪齐手里缴获的战利品最多。而伪齐是由金军援助的,马匹自然不会少。可以看出金军扶植伪齐是个大大的失策,赔本的买卖,如同当年美帝援助老蒋,好装备都打水漂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岳飞本人非常重视骑兵,也非常重视对骑兵的训练,所以岳家军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骑兵。
估计岳家军的骑兵总数在一万以上,以骑兵为主的背嵬军最为精锐(岳飞的亲军,由岳云统领),游奕、踏白等军也有骑兵。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7 15: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55 星义 的帖子

太笼统,宋军的士兵还分三六九等,个案完全有可能(尤其是厢兵有不少老弱充当杂役,参考水浒传林冲在草料场的前任,那个老兵,就属于厢军系统的,当然水浒传是小说,不过所反映的事很多都是大体符合历史的),若说是普遍现象,则是扯淡。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8 20: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1-9 08:48 发表

这就是了,岳飞的骑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第一是从伪齐手中夺来马匹,第二是自己训练骑兵。岳飞能干的事,别人为什么就干不成了,说明主观能动性还是最重要因素。

前面说了,岳飞有马,因为可以从伪齐手里抢,注意,这可不是战斗中直接抢,那根本抢不到多少的。岳家军有一次北伐占领了伪齐在西京洛阳附近设立的马监,一抢就是上万匹。而其他大将,由于地理所限,不可能跑到岳飞的战区去抢马,顶多在战斗中缴获一些,几千匹撑死了,而且战斗后缴获的估计伤残率也够高的了。

当然,我也没有忽视主观因素。岳飞在宋军中是个异数,同时代的其他大将都是原北宋西军系统的,已经习惯了当时北宋的战法,而岳飞的出身跟他们不同,刚出道就赶上金军入侵,按现在话讲,不是科班出身,有点自学成才的意思,故能突破束缚自成一家。

如果其他大将也能像岳飞一样抢到大量的马匹,他们能不能打造出精锐的骑兵,这就不得而知了,也不能就因为他们是继承老牌宋军战法的将领就直接断定他们不会用骑兵。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9 19: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9-11-10 00: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1-9 22:57 发表
岳飞都能打到洛阳去了,这前面打了多少胜战?可知岳飞本来也没什么马,打胜战多了,缴获多了(从敌人那里抢当然算缴获),自然马就多了,装备改善了,战斗力才越打越强。这因果关系是这样的,因为打得好,才有好 ...

这个我不否认,不过也该承认的是岳家军的战区位置确实是最适合发展壮大的。
东线韩世忠、刘光世的战区是金军的进攻的主要方向,却是伪齐的次要领土,可抢的资源不多。
西线吴家兄弟的战区也曾受到重点进攻,也没什么敌方物资可抢。
只有岳飞在中路,他的防区不是金军的主攻方向,却正对着伪齐的腹地,自身危险不大还有油水可捞,这是岳家军发展得比其他大将的军队更为壮大的部分原因。
主观能动性不能否认,客观条件也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其他大将换到岳飞的位置上能否跟岳飞做得一样出色,甚至超越,这个是没法验证了(估计刘光世肯定没戏)。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11-10 00:3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11: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90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