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镇北将军 于 2006-11-8 21:14 发表
比如说民力已衰竭,工部还在大兴土木,户部还在横征暴敛;财力已经枯竭,工部也仍在大兴土木,兵部也在大肆招兵买马。
北宋的六部形同虚设,根本不管事。
财政由三司(度支司、盐铁司、户部司)打理,军队由枢密院及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权管理,兴土木的事则一般是临时差遣。
北宋官制应分为官、职、差遣,官只是占个品级,职是有个名分,差遣为实际职务。
如苏轼乌台诗案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有职,但把差遣免了,实际上就是没一点权力。
除了本官、本职、差遣之外,还有一些附加的加官,如检校官、东宫官、宫观衔、学士衔、致仕官等,这些无非是标示荣宠程度的。
举例
-------------------------------------------------------------------
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进书所署名时自报的官衔: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端明殿学士:学士衔
翰林侍读学士:本来确实是要侍读的,后来也成虚的了
太中大夫:本官,标示品级 —— 从四品上
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宫观衔,宋朝特有
上柱国:一级勋位
河内郡开国公:爵位,开国郡公
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食邑户数及实封户数
赐紫金鱼袋:司马光从四品,按品级应该服绯(即红色官服)配银鱼袋,但是特许穿三品以上才能穿的紫色官服,并配金鱼袋
可以看出这里所写的都是虚的,司马光其实当时只有修资治通鉴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