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个人的观点:中国为什么没人能得诺贝尔奖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儒家貌似从来不反对创造性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ylxzb 于 2006-6-28 11:23 发表
儒家思想不在于是否说后生可畏,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无常师这些东西,而在于它几乎是强制性的要求每个人都一样。任何跟传统不符的东西都会受到批判。如果一个男人穿花衣服在大街上走,90%的中国人会认为他是个神 ...

如果在30年代,在美国妇女抽烟是违法的,要坐牢,美国人也受儒家思想影响了?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归结于儒家思想好不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tftf 于 2006-6-28 10:05 发表
中国的老舍本来是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些评奖的人已经到中国来找老舍了,但是他们晚来了一步,老舍已经自杀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
结果此将授予了日本的一位作家………………

60年代我们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据说也差点获得诺贝尔奖,只是因为当时讲究集体主义,在申报的时候列了几十人的大名单(包括领导),结果不符合规矩,没成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herowudi 于 2006-6-28 15:53 发表
以前,我认为中国得不了那奖是出于政治原因.现在认为拿不了那奖是中国自己的问题.自然科学类中国一味的唯利是图,太功利了而且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落后于别人,没什么资格拿奖.文学方面实在不敢恭维现在的作家们,或者根 ...

和平奖最好拿,中国领导人今天同意台湾或者西藏独立,明天就可以拿和平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7-20 06:51 发表
说起儒家思想,我觉得以好坏来评价它有点不公平,毕竟它是2000年前的产物,在当时还是相当伟大的。但中国目前的落后,和2000年对儒家的迷信是分不开的。就从学术的角度考虑,我觉得太多的中国人对“学”的 ...

2000年,基督教也2000年了,西方人还不是对之“迷信”不已?什么叫迷信?什么不是,这个才是关键。

上大学为了好工作,我想大部分美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也是同样的目的,这点丝毫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不是什么学者。不要把外国人太过理想化,大家都是人,都要柴米油盐。个体户?个体户好当吗?在一个大公司稳定收入虽然未必有个体户高,但是远比个体户要活的滋润,谁也不是傻子,如果个体户真是香饽饽,早就趋之若骛了。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做大款,大部分人的理想无非是一个稳定的生活而已。

学而优则仕,那个是对古代科举思想的一种误用,这种思想在现在体现了多少?我看未必,中国是有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这也和中国千年帝国传统有关,现在很多人走“技术官僚”道路与其说根源来自儒家,不如说是来自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轻社会科学、理学,重工学的思路)。相反,儒家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则是过分强调社会科学,把理学和工学全面否定。

[ 本帖最后由 金庾信 于 2006-7-20 07: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7-20 08:59 发表
宗教迷信给西方人带来了1000年黑暗时代的教训,这点前面已经有人说过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等运动以来,现在在西方有多少人的思想真正是围绕着宗教的?

> 上大学为了好工作,我想大部分美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也是同样的目的。
非也,大多数都是想能拿学来的知识作些什么,而不是拿学成后得到的那张废纸作些什么。

>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而不是什么学者。
同意,但学术界(尤其是搞尖端技术,拚诺贝尔奖的那些个)需要的是学者,而不是普通人。  
...

1、事实上直到现在,基督教依然是西方人思维的载体,西方人的普世的思维观念(全世界推行民主之类的),能说没有基督教的影子吗?
2、难道你认为中国大学生学的知识就真的一点没用,文凭只是废纸吗?美国就真的不看文凭,只看能力吗?
3、学术界是需要学者,但不需要每个人都是学者,实际上就是学术界,做基础工作,做外围工作的人依然是占了大多数。教育不是培养个别精英的,精英也是不能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教育只是培养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为精英和非精英的学生都提供一定训练和熏陶而已。
什么诺不诺的,教育基础仅仅是一个方面,其他原因也非常多,就拿物理来说,现在哪个成果的取得不是通过试验,而哪个试验不需要钱?过年对于基础科学的确存在轻视的现象,但这种趋势实际上还是苏联体制遗留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金庾信 于 2006-7-21 05: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06-7-20 11:46 发表
建国几十年绝不是儒家思想治国,人心也不是。如今六十岁以下之人,有几个是儒家思想,有几个知道儒家经典的。文革一场下来,无父无子,无上无下,掘墓焚尸,抄家砸物,政治迫害手段令人发指。改革开放以后,人人拜 ...

苏联教育体制本来就有重工学轻理学的倾向,中国更加是发挥到极至,今年来又急功近利,不挣钱,成果出的慢且少(甚至经常不出成果)的理学更不吃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06-7-21 07:41 发表



不是我对文革念念不忘啊.
七十年代是世界科技和经济飞跃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而当时的中国,既断绝了外界的交流,自己内部的教育又几乎废止了.
主张: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而实际 ...

嗯,文革十年的损害,只怕要流毒100年,文革不仅仅让中国错过了第三次革命的浪潮,更让中国学界的风气彻底败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06-7-21 08:06 发表
我的论点:在一个专制体制下,例如苏联,也是可以搞出成果的。因此即便专制问题是众多因素之一,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你的论点:

专制体制下可以出成果,这是不假.但出成果的必要条件是
一,国家综合的科技基础实力.
二,良好的科研发展空间.
三,经济上的价值.

事实上,苏联的教育和中国还是有不同的.苏联的教育体制是怎么样我不了解,不便发表意见.但苏联的高等教育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从沙俄时代开始,俄国虽然比不上西欧的发达国家,但比其他国家的实力还是有强的.
二是苏联当时的科技实力非常强,从一二战时的军工系统就能看出来.没有一个强大的军工体系,俄国根本打不了那么大的仗并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当时的拖拉机厂居然在战时可以生产坦克.而苏联在遭到突然袭击损失严重的状况下,仍很快地生产出了一批高精武器.反观中国,建国初期连第一辆汽车还是要靠苏联帮助才生产出来.
而两弹一星中,钱学森是美国回来的,当时他就参与了火箭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国直接就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而原子弹的研究,也有苏联帮助的原因.虽然主要是我们自己完成的,但苏联人的帮助也是有的,只是当局并没有公开承认罢了.
从建国以来,中国自主研发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大多是外国有了,自己才跟着研究开发的.科技办量的薄弱是一个原因.反观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经济崩溃以后,科技上的成就也就变少了.

二,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个不用说了,在之前的回帖中已经回答过.而在中国造成这个原因的,理由不是奇技淫巧,而是无休止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对人才的迫害.

三,经济上的价值.中国底子薄弱,注定了科技发展国策首先是让中国先完成工业化.没有中国的工业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而当时实行的就是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工业体系.但工业化当时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完成,正在向信息化,产业化,向更高的时代发展.他们的社会发展状况刺激了他们对新技术的追,而中国只能捡人家老掉牙的东西.

我认为以上三点才是中国技术落后的原因.未来的中国,这个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事实上,要中国实现了战略第二步之后.也就是二十世纪末,经济总量翻一番这个经济目标以后.中国的科学界已经出现了一些在国际中领先的研究.比如激光技术和基因研究工程.未来的中国,如果能保证经济的良性循环,科研上的春天总有一天会到来.当然,中国的大学必须跟上队,不然一切也是空谈.
...

基本赞同,补充一下。

1、俄国传统的教育底蕴当然还是丰厚的,但是苏联时代为了控制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上采取了一种压制和控制的态度,所以苏联社会科学发展就比较畸形(我国也是,建国以后基本上就不出所谓“思想家”、“哲学家”了)。苏联比较强调工学教育,学科划分很细,对技术研发投入很高,所以在技术领域进步很大,卫星、火箭等就是证明,我们开始基本上是在学他们。但苏联这种体制实际上是在培养工程师,而对培养科学家工作并不有利,所以苏联虽然在理论领域有不少成果,但是基本上是因为本身底蕴丰厚的缘故,教育体制本身对其并无太大功劳。我国开始抄袭苏联体制,但是我国教育基础本来就差,所以负面作用反应更加明显,加上长期打压学术和知识分子,理论领域长期无甚突破(有很多也是吃建国前培养的人才的老本)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现在教育体制多少改了点,应当说会好些,但是真正能看到后效,只怕还要十几二十年。

2、技术落后除了体制原因,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研发投入不够。以前就不说了,除了军工领域,其他领域的技术研发都是被抑制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自然就没成果。为什么没钱?除了国家真的穷以外,只怕还是体制问题。现在科研单位基本上还是仰仗国家,缺乏民间资金渠道,但是国家总有自己的政策,结果就是有些领域要钱很容易,有些领域根本要不到钱。。。。。

PS:公主提到理论物理,现在理论物理的任何进步,几乎都是基于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的,试验是要花钱的,尤其是高端的物理试验,花钱海了去了,以国家目前对理论领域的态度,想得到充分的资金只怕还是空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06-7-21 08:33 发表
事实:中国学术界普遍谋官不谋学,中国大学生普遍进了大学就放松学习,而且思想相对闭塞,没有人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搞一些改革性的研究。

事实:中国的科研机构是属于政府机构.其领导者首先对政府负责,其间还有 ...

1、关键是我们的制度,很多官僚都是“技术官僚”,所以导致很多有心做官的人把学术界当作了仕途的捷径,所以败坏了学术界的风气。为什么会如此?有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国有,而且又重技术轻管理,因此很多官僚都出身企业界或者与企业有关的技术领域。现在号称市场了,但是体制基本上未动,所以技术官僚依然非常风行。

2、现在科研体制总的来说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无视学术规律的一刀切,要求所有领域都要尽快出成果,少花钱多办事,还要“创新”,结果大家为“创新”而“创新”(有的文章就是这样,纯粹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故意捏造一些新名词,把内容写的玄而又玄),实在创新不了就造假。而且现在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其他领域的渠道很少(本土企业都关心技术领域,真正资助那些理论研究的企业往往都是些外企,其中很多是日企),所以大家都跟着政府指挥棒转,投其所好,溜须拍马、学术造假、党同伐异也就难免了。

3、至于学生不学习,总的来说还是传统的严进宽出的习惯造成的,现在虽然强调要严出,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会过,既然总的来说还算安全,那么学生放送也就难免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08: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