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上古的“姓”与“氏”——试拟中国姓氏主支衍生表, 本文重点不是介绍某个姓的详细起源。而是分析“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8-3-12 0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姓——会意字,女生的意思。
氏——象形字,支撑住物体避免倾倒。支的本字。
族——会意字,箭头。
我们回到远古,从一个女人说起。这个女人生了很多孩子(有可能是和很多个男人生的),然后他的孩子互相通婚又生了很多孩子,孩子的孩子又生了很多孩子,于是形成了以她为首的一个母系部落。她的称呼就是这个部落的姓。

这样过了漫长的时间,部落不断壮大,问题就凸现了,主要就是资源不够了。就需要迁徙了,那么因为种种原因,部分留下,部分迁,且分别向不同的地方迁徙。迁徙的那部分人就叫“氏族”部落。因为他们的迁徙,避免了部落的崩塌灭亡,支撑起了部落。又因为他们迁徙的举动是一种拓荒行为,就像箭一样从中心射出,所以才叫“氏族”吧,为了区别,每个氏族都有个称呼,也多以动物名加女字构成。这就是氏的形成。可见

QUOTE:
"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氏"是父系社会的发展.

不妥,氏也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此时,姓表血统,氏表分支(地域)。

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文明又进步了,人们不再大面积的拓荒了,没被大自然消灭的氏族稳定下来。并且发现和别的氏族通婚生的孩子成活率高,所以就不近亲结婚了。这时,氏基本没有变动。随着父系社会的形成,君主的出现,国家的建立。人们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虽然不再拓荒,但是要把贵族分散开,也就是分封使得氏再次增加。

这时候新增加的氏都是贵族,姓表血统,氏表分支(地域,贵族)。

到了郡县代替分封的时候,人们又都平等了,更不需要拓荒。所以氏又不再增加了。

这就是姓氏。严格来讲,楼主所举的姓,其实都是氏。
所以,从一开始的历史记载中,就已经将姓氏混淆了,正真的姓在母系社会初期才能找到。很显然,后来史书将保留下来的氏作为姓,就是楼主列举的那些。至于分封制过后,氏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人的血统已经不纯了,如果一个人处于两个血统的交集中,他该姓什么呢?只好又把氏当成姓,然后姓氏就混为一谈了。

氏的衍生停滞的两段时间中,都把氏当作了姓,现在我们都说姓名,而不说氏名。其实没错。
因为,姓表血统,氏表分支。

[ 本帖最后由 江阳居士 于 2008-3-12 10:4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8-3-14 10: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 冒牌 的帖子

神话你也拿来说...
皇帝是女性的可能性应该不大,那时候父系社会形成至少也上千年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8-3-14 14: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阳居士 于 2008-3-14 10:38 发表
那时候父系社会形成至少也上千年了

恩,是我武断了。
结合考古的发现和史料来看,很有可能黄帝时期就是母系向父系转化的时期。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这里的得姓应该就是出嫁,这是母系社会的特征,将儿子嫁到外氏族。”“青阳与夷鼓同己姓”是不是外氏族的女人嫁进来了呢?这就是父系社会的特征。

史料上记载的“娶於西陵之女”应该表明黄帝是个男人。

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史料的作者生活的时期正是男尊女卑至盛的时期,女人基本上不算人,有特别贡献的算半个,所以他们写历史的时候,应该是把母系社会当成“史前史”来处理。历史从父系社会开始写,所以就算他们有母系社会的资料,也不写进历史。黄帝就很有可能是父系社会的开端。自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母系社会的习俗。其实,就算到了周代,宗庙朝暮之制,也是母系社会的遗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阳居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2
帖子 944
编号 195728
注册 2007-7-30
来自 江阳


发表于 2008-3-15 01: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笔误而已,前“氏”当为“姓”。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6 01: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