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头的谈老系列】之三: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更新到第三篇,见34楼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6-7-29 00:02 发表
“两者”我原本也理解成是那两种方法,初稿中我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改成“妙”和
“徼”,因为我认为“妙”和“徼”是那两种认知世界方法的结果和目的。原文中
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出”两个字是我改 ...

我认为此二者当非两种方法,但若是只认准妙和徼这两种为任知,也不妥。
偶的看法是此处该理解为对道的看法。。。
从虚无中,可以理解道的消隐。从存有中,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而唐玄宗注本又是另外一番言论,论人之本性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返照正性,则观乎妙本矣。若不正性,其情逐欲而动,性失於欲,迷乎道原,欲观妙本,则见边徼矣。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如上两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动出应用,随用立名,则名异矣。
同谓之玄。
出则名异,同则谓玄。玄,深妙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因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滞,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於无欲,能如此者,万法由之而自出,故云众妙之门。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08: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