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正伟大的民族是不需要学外语的
性别:男-离线 心如寒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852
注册 2003-11-7


发表于 2006-1-30 22: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学外语是为了更容易与外国人沟通。只不过这种东西应该是根据个人需要/爱好来决定的,而决不应该是强制都要学的,如果一个人对语言类的学科不需要/没兴趣,那他就根本没必要浪费精力学外语。
  就拿英语来说,欧洲大部份人都是只说本国语言的,或父/母的说的其他语言,在大城市里的人会说几句英语的比较多,但是你要是到中小城镇或乡村,你就会知道人家根本听不懂英语。而且在学校语言都是选修课,不像中国英语是必修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心如寒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852
注册 2003-11-7


发表于 2006-1-31 01: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因特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英语就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因特网的发展,更加强了英语的世界霸主地位,并可能使更多国家的民族语言趋于萎缩。英语不仅是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它还是目前信息技术最发达国家的语言,同时还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语言,它承载着超级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文化。语言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它还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是该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你接触到某种语言时,也就接触到其中蕴涵的文化。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已经面临着英语的“殖民侵略”。如今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以上,不仅电脑和网络操作的命令是英语,而且绝大部分信息也是用英语发布的,它对于使用互联网的非英语民族和国家来说,长此下去,必将导致驾驭、运用本国民族语言能力的下降,促使世界语言由多样化变为趋英语化。以美国为首的使用英语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久而久之,会使受众产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与此同时会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这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是危险的,将会松动其存在的根基。

语言是文化的集中代表,语言的消失,意味着文化的消亡,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中都有先例。古埃及文化出现断层,一度灿烂的中国西夏文化如今成了博物馆中的收藏品,重要原因之一是古埃及和西夏语言和文字的消失。老牌殖民主义每征服一个殖民地,都要把自己的语言强加给被征服民族。在北美、大洋洲,印地安人、毛利人的土著语言已不复存在;在拉美、非洲,殖民主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利用当地宗教,这样才使得一些土著语言勉强维持到今天。

2004年1月,英国《卫报》一篇文章称,现在世界上大约有近3000种少数民族语言,然而,每隔一个月,丧钟就要为其中的一种鸣起。联合国也有报告称,日益加剧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对传统文化和土著遗产构成巨大威胁,全球化进程将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日益危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报告指出,在目前全世界6000种文化中,有4000至5000种是土著文化,但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它们正濒临灭绝。联合国呼吁各国尊重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传统,以避免他们的传统文化被全球化浪潮淹没。

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文化的扩张,不仅引起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忧虑,也遭到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抵制。许多欧盟国家对这个拥有米老鼠的国家的文化开始感到厌倦。为了保护自身文化特色,防止美国文化吞噬本国文化,它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本土文化。法国每年用在向海外推广法语的经费就达几十亿法郎,并在国内开展强大的净化语言环境的运动,以抵抗英语文化通过好莱坞、流行音乐等对法国文化的“侵略”。德国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推广德语。日本、西班牙等国都对本国文化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以限制,并通过增加对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的投入来抵制英语文化的影响。由于大量英语单词的表达方式进入俄语,普京总统也专门签署过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14: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0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