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祖”?, ——评“三祖文化”的荒谬提法
性别:男-离线 曲辰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发表于 2008-2-12 17: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祖”?

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祖”?
——评“三祖文化”的荒谬提法

曲  辰

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祖?这个“祖”的含义是什么?依何而定?是一祖还是有多祖?这些本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有些人则对此就是搞不清楚,因而乱提文化口号,错了也不让别人说,所谓“三祖文化”口号的提出与长期宣传,就是如此。因而,我们还得说一说历史常识:

一、“祖”的具体含义
什么叫做“祖”?《尔雅•释诂第一》曰:“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说文》言:“祖,始庙也”。所以,祖的含义,就是最初、肇始之义,并非指血缘关系上的祖孙之“祖”义。《说文》之言“始庙也”就有了后世因祭始祖而有的解释,已与《尔雅》古义有所区别。在祭祖问题上,家庭、家族与国家祭祖是根本不同的:家庭、家族祭祖,有的有家庙,多数人没有,但国家祭祖,自古以来,就没有过无庙而祭的,而且庙有多种:明堂、近祖之庙、近祖陵寝之庙、远祖陵地之庙。家庭、家族祭祖,是按血缘关系,而国家祭祖则是按对国家的功勋。所以,国家祭祖就有一个以近祖配远祖的礼制。这就是历史上各个朝代以自己这一朝代的开国之祖、宗,陪肇造中国始有国家之制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对此,该祭谁,不祭谁,并不按血缘关系,而是按对国家贡献的大小,标准就是:“夫圣王之制礼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①

正因为如此,夏后氏记尧、舜依法处死治水无功而遗祸的禹父鲧之私仇,在国家祭祖大典之中,不祭唐尧、虞舜,反而编造鲧化黄熊,从羽渊赴穷山,求告于黄帝在天之灵,又南行至灵山,被灵山十巫以药将其救活,然后北行至穷山以北的诸沃之野,教民播小红黍,织蒲编,立了功,符合了“以死勤事”的条件,在国家祭祖大典最低的一级中,进行了郊祀。这种假公济私、违背祖制的行为,不仅在当时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直到战国时期,屈原还在提出质问:“徂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②  因为,就连炎帝,历史上的功劳比治水无功反造灾害的鲧不知强了多少倍,但因其在有熊国末期发动了争权的阪泉之战,其后黄帝肇造了大一统的国家之制,仍使其主政于南方,然则事实上业已降为臣属,不在君位,在历朝历代凡五年一“禘”、三年一“袷”、一年一祭的祭祖大典中,都没有他,而只在一年四季按天神、人鬼、二十八宿星神一揽子的郊祀之中,才有炎帝。

现在,人们一般都说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是由其战蚩尤平息叛乱,战炎帝制止分裂,并由此而接受教训,“以战去战”③,一统中华,播道于天下为己任,以道设教,以道制礼,以道立法,④开创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的社会制度。⑤所以,我们中国历来尊历史上的轩辕黄帝为“祖”,这个“祖”的确切含义就是“人文初祖”、“人文始祖”,现在多作“文明始祖”,其义是绝对排斥以血缘关系论的。

五帝时期,是执政治国者以“天下为公”,以黎民百姓为治国者之根本的科学民主制度,故,黄立明堂之议,尧立诽谤木于通衢大道,舜置敢谏鼓于各级衙署门前,鼓励黎民百姓向执政者提意见。自夏禹颠覆了五帝时期的民主制度,建立了父传帝位于其子的“家天下”君主独裁政治制度之后,实行的就是剥削、压迫、愚弄人民的“君本位”、“官本位”思想与政治了。孔子对此评论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⑥为什么?政治制度不同。而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在不同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也就是说,将夏代以来的任何君王尊之为“文明始祖”都是不够格的!由此而言,将大一统国家制度产生之前的有熊国叛乱之臣蚩尤也列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二、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只有一位
从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任何角度讲,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只有一位,而不是两位、三位、多位!中国的古典哲学是太极一元论,而非两元论,或者多元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事物之中只有一个太极,而非多个太极,若一个事物中出现两个以上的“中心”,就要乱套,就会发生分裂。所以,自古以来,言及不同的始祖,都是一位,中国的文明始祖是轩辕黄帝一人,木匠始祖是鲁班一人,养蚕纺织始祖是嫘祖一人……1985年,由于“炎黄子孙”一词在宣传上的不断出现,“浙江省一位老干部给中央书记处写信表示了异议,全国政协在一项提案中也提出了意见,据国家民委反映,一些少数民族同志也是有意见的。”⑦对此,中央分别征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最后决定:“在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以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或讲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⑧  

为什么对于宣传中仅四个字组成的一个词,就会引起普遍的社会反响呢?中共中央对此就要分别征询学术研究机关与中国高等院校?原因,就是这涉及到了如何认识和解释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的大问题,它涉及到了民族历史形成的问题,它又直接影响到现实的民族团结问题。因为,历史上有“黄帝子孙”的提法,而绝无“炎黄子孙”的提法,严格地说,炎帝不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那么,一个县级领导人,个人心血来潮,将蚩尤列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就可以到处印于文件、刊登于报纸、杂志,进行既不符合历史、又引起争议而影响民族团结的宣传吗?谁赋予你这么大的权力呢?

我们之所以要指出“三祖文化”这个宣传口号荒谬,一是不合哲理,二是没有历史依据,三是对民族团结有害。中国自古以来就尊黄帝为文明始祖,是由国家礼制固定下来的,不是想改就改,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现在,我们的提法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为什么这样提?因为提中国的文明始祖,就会将世界上的很多华人排除在外,这样就不科学、不唯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提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就不仅包括了现代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而且包括了全世界的华人、华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兄弟民族都要找出一位始祖来,那样,不仅做不到,而且不科学,不合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科学态度,而且十分有害。因为由此会造成不必要的民族感情负面作用!
就涿鹿而言,你现在提黄帝、炎帝、蚩尤三祖,须知古潘县、古历山,是尧之都,舜之乡,只是现在未作宣传,日后提到宣传日程上,你再改称“五祖文化”么?你不改,又将唐尧、虞舜的历史地位置于何处?难道连发动叛乱的蚩尤都不如么?但你再改称“五祖文化”亦还是笑话!为什么?唐尧、虞舜功劳再大,他也都不是中华文明国家之制的开创者,不是“文明始祖”,而是“文明始祖”的子孙!中国历来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能有祖孙不分、祖孙比肩而坐的事情发生么?

三、对待黄帝史事遗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黄帝战蚩尤、战炎帝的历史址在涿鹿,是涿鹿人民之福,涿鹿可以很好地保护、利用、开发旅游经济,为进行爱国教育、历史教育、文明和谐教育做贡献。但是,所有文化遗址却不是涿鹿一县的私有财产,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举例而言,伏牺时代、神农时期、黄帝以来,都是崇拜龙,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涿鹿则印出画册言黄帝图腾为龟,在黄帝城塑的黄帝像,也让其双手捧个王八,须知,中国不是日本,中国崇拜龙而非龟,中国无论从文献、考古、文物 、民俗各个方面都证明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你说黄帝崇龟,这不是自辱先祖并自辱我民族么?对此,专家、学者都无数次地提出过意见,但涿主管此项工作的官员,不但不听、不改、而且还要反驳,因此就到处宣传对黄帝史事、遗址解释上的拢断权,这次旅游避局长大人又重提“拢断”。请问是谁授予你对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随意解释“拢断”权了?你“拢断”得了么?

这话说回来,我们也并不要求任何政府官员都懂历史,不要求官员每发言必需正确,因为那样就是苛刻之求。但是,希望事涉国家、民族利益之事,我们的政治领导人不要自己出风头,装行家,胡乱提口号进行宣传,因为这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你这么做的!
平心而论,涿鹿县的原县委副书记自作主张,提出“三祖文化”口号,提关于黄帝遗址解释涿鹿县“要拢断”也是好心:想以黄帝、炎帝、蚩尤都在涿鹿活动过,有遗迹,而别处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争黄帝、炎帝、蚩尤遗址是就不如涿鹿。同时,自己认为这又体现了民族团结。可事实上这反而坑害民族,坑害涿鹿,对民族团结煽起了民族悲情,对民族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涿鹿的宣传,造成了人们的不相信感,因为事物往往是“假做真时真亦假”!在全国,涿鹿县在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遗址实在是太多了!多得研究都研究不完,因为这些都有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历史记载所证,我们为什么不说真话反而编谎说假话呢?像现在这样,硬要将唐尧、虞舜的历史文化遗址与黄帝文化遗址合并,谁要是讲真话就对谁进行责骂,并且扣上一顶“与涿鹿人民为敌”的大帽子,这也太可怕了吧?文化大革命都结束这么多年了,还搞这一套?

注   释:
①  《国语•鲁语上》。
②  《楚辞•天问第三》。
③  《商君书•画策》。
④        见《黄帝经》及《新书》援引。
⑤ ⑥ 《礼记•礼运》引孔子语。
⑦ ⑧  1985年第6期《宣传信息》。

[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8-2-20 21: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曲辰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发表于 2008-3-15 20: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成者王侯败者贼”,是现代人以自己的想像对上古历史的一种猜测。就像人们以夏传子家天下的君主独裁统治政体沿袭四千年,而搞不懂五帝时代帝位选贤任能禅让制度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曲辰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发表于 2008-3-30 14: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各位辩官,都对“文明始祖”四个字同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文明”本来就与血无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曲辰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发表于 2008-4-26 18: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4-25 19:03 发表
想问下曲老,那个穹山也就是桥山,也就是那个有个天然洞的山,有多高?另外,那个釜山又有多高,从纪录片上看,根本连山都不算,三五步就能走上去,浑似一个土包

回先生的问话:
       电视上用的是我20多年前在桥山峰顶上拍的一张黑白照片,因为中央电视台的人没上山。因为山很陡峭。此山峰上的洞不大,大约也就是3米左右的直径;此山处于东经115·21度,北纬40·18度,海拔1091米。

        如果从山下拍摄,就看得壮观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曲辰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12
编号 184283
注册 2007-7-3
来自 河北张家口


发表于 2008-6-22 20: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秦风无涯 于 2008-6-22 01:51 发表
首先对楼主为研究工作所作的努力表示钦佩。

但在下还是要说,说中华民族的祖是黄帝,多数少数民族是不会认同的。
所以我还是觉得把中华民族改为汉族较妥。
顺便提一下,在下就是少数民族。

谢谢先生的建议!不过,我得指出一点,谈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有不少人忽视了其定义“文明始祖”,也就是说,这个祖是指文化与社会进步意义上的,是依黄帝肇造国家制度,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推进到了“文明时代”而言的。也就是通常讲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始祖。而绝不是按狭义的民族、血缘意义上传宗接代的“祖”,人类历史有几百万年,轩辕黄帝时期的中国人,不上千万或也有数百万的吧,要不然就有黄帝战蚩尤、战炎帝那样的大战役呢?不用说现代的少数民族,就光说汉族,说现代汉人都是黄帝的后代子孙,那也是非常荒唐的大笑话;如果再举点历史例子,黄帝少子受封北土,因国有大鲜卑山而建鲜卑国,由国而又有鲜卑族,鲜卑族中有一支以纪历史事实为姓的人群——黄帝以重视发展农业的“土德”而称黄帝,北方人呼土之音为“拓”称后为“跋”,他们以姓“拓跋”表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中国的史书又将拓跋一姓领导的不同部落记载为“秃发鲜卑”铁弗鲜卑“告产不同的族群,他们又在后世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也就是现在我们称的少数民族。如果按您说的,”凡少数民族都不是黄帝的后代“,这恐怕也是不够准确的。您 说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04:1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