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建威中郎将于2004-08-12, 1:29:36发表
好,棘城之战不去管他,就算他俩互相没交手,平局吧。
可廉台之战是一场战斗,所谓的十连败是在这一场战斗中第一天的交战失利,也就是在这第一天里军队接触了十次,慕容方失利了而已,连战役层次都算不上,可第二天慕容方就取胜,而且获得了最终胜利。举个例子,日本的大坂夏之阵,真田虽然一开始几次突击都成果显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那这场战斗还是算德川胜利。因此廉台之战胜利方还是慕容,而不是冉闵,所以说慕容屡战屡败是不恰当的,因为能拿的出的交手战绩只有这一场,而且这场战斗即廉台之战的获胜方还是慕容。
树林有一定影响,“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不过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点就是魏军是步兵,总能躲开骑兵的冲击,从他们的缝隙中逃走,而且慕容非战役层面的第一天十次接触失利之中,还有几次是因为要“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而诈败的。
冉闵个人虽勇,但没有谋略,终不是慕容恪对手:“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
第一天里军队接触十次,你从哪看来的?
慕容俊元玺元年(魏永兴三年,352年)正月,冉闵攻取后赵襄国(今河北邢台);三月,求食于常山(郡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中山(郡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各郡,欲图幽州(治蓟,今北京西南)。前燕占领后赵幽州后,继续南进图据中原。四月,冉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冉闵不纳。遂移军于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慕容恪随即引兵而至。冉闵引军趋向常山,慕容恪率军追至廉台,两军交战10次,燕兵皆败。冉闵素有勇名,所部将士精锐,燕军畏惧。慕容恪于阵前激励将士,指出冉闵有勇无谋,其军饥疲难用,定可击破。冉闵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采纳参军高开之策,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5000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斩7000余人。冉闵突围东走,坐骑忽死,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