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井陉之战, ------拨开历史云雾看经典之战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1 15: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
                         ------拨开历史云雾看经典之战
   
    韩信是中国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人把他视为中国第一名将。想我中华泱泱千年,名将如云,何以韩信独得其大名乎?无疑其经典战役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而其背水之战更是让无数后辈效仿者身败名裂,徒为人笑!  
    关于韩信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无数风流志士所探讨。期间有认为韩信背水战“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精神作用;有用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来解释韩信的骑兵袭营为关键;更有人认为韩信摆的背水之阵巧妙无双;当然更多人都以为韩信此战无疑完美的阐述了运用了中国哲学的奇正思想。。。。。。
    井陉之战无疑为历史的云雾所掩盖,使人忽略其关键部分,而这也是后世效仿者身败名裂的主因。由于后世忽略其关键之处,一致人人无限拔高其地位,用它来阐述自己的完美战术构想,这里韩信成了一个历史符号来迎合后人的寄托,此“韩信”以非彼“韩信”。让我们来拨开历史云雾来探讨经典战役!
                     
                         一:楚汉之争的战略背景
     刘邦在彭城之败后,退守荥阳,成皋与项羽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刘邦依托有利地形,亲自在此组织战略防御体系,利用关中汉中之资,以及游击大师彭越在项羽必经之路骚扰粮道来打一场持久站!
     此时河北之地的诸侯皆背汉就楚,不但给刘邦的左翼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的阻碍汉军迂回到项羽侧翼夹击的战略构想。韩信趁机请命北上扫荡诸侯,开辟另外一处新战场!刘邦虽然给萧何面子拜韩信为大将,但是对韩信的忠心以及带兵能力有所怀疑,所以一直未授予韩信兵权。此次攻魏,由于魏之主帅,将领都是平庸之悲,所以决定以韩信为主帅,带领手下重要大将曹参,灌婴击魏。韩信首战采用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以木罂渡河,漂亮的赢得攻魏之战。
     由于此战之功刘邦对韩信的作战能力满意,命韩信和张耳继续北上攻进攻赵国。韩信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代军,杀代相夏说,断赵国一臂!
     这个时候荥阳战况危机,刘邦收韩信之精兵以距楚军威胁。而命韩信张耳带数万新兵攻赵,赵国显然比魏,代强大,又拥有地利,韩信处于从未有的危机中。。。。。
                       
                          二:井陉之战前韩信部署
     很多人都对井陉之战前韩信的军事部署以及冒险出击井陉忽略,大多数人被韩信头上神圣的光环所迷惑,而忽视其当前形式以及韩信的前期布置。
     大多人认为刘邦对韩信此战有很大的制衡的作用,不但收其精兵,而且掉离其大将,要不是韩信出色的军事能力此战必为败局。其实不然,刘邦收其韩信精兵是因为荥阳危机,如果主战场失利,次战场怎么样辉煌都无法挽回其败局,所以有主要次要之分。而刘邦对此战并未忽视,不但派熟悉赵国实情的张耳辅助韩信,亦有常山守张苍加入,后来张苍擒杀赵国主帅陈余,立下赫赫战功!而刘邦的亲信头号大将曹参亦带领自己的军队参加对赵作战。
     面对数量的差距以及进攻地理险恶,为何韩信还要强行深入敌境进攻赵国呢?韩信有不得已的苦衷,此时大环境下,刘邦依靠地利苦苦抵抗项羽的一波又一波攻势,而刘邦所寄以厚望的英布,难挡项羽的围剿,渐渐到了尾声。此时如果不迅速拿下赵国,等项羽灭英布缓过兵力后,派军队与赵国合击韩信,韩信难逃两面夹击的局势。而韩信在平定赵国后不久,果然遭到项羽的奇兵渡河偷袭。
     韩信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式必然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极大的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赵国在无能力抵抗汉军。 韩信此时面临第一次也是一生中最危机的形式:
     一:兵力的悬殊
     韩信在击败代军后,精兵给刘邦带走,此时韩信张耳只有兵力数万,至于韩信兵力确切的数目不详,但是从后面战争中韩信派万余人背水成阵,自己带军诱敌,又埋伏两千骑兵,可以推测韩信当时应该有3万人左右的军队,一般后世者都认为是3万。这个数字远远少于陈余赵军。韩信如何利用有限兵力击败对方的优势兵力,成了问题。
     二: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
     韩信此时军队大多是新兵,可以说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有多少战斗力,韩信没有任何把握。而且军队缺乏冷静,对胜利对主将都抱有怀疑。而这种怀疑必然使韩信指挥起来无法得心应手,韩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安抚军心,如何激发士气。
     三:长途深入敌境,面临险恶地势
     韩信此时是进入赵国找赵国主力决战,必然面临孤军作战,遭遇敌方难以克服的地理优势。陈余谋士李左车曾描述井陉的地势险要:“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如何不让对方利用优势的地理条件也是摆在头上的重要问题。
     四:速战速决
    韩信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迫于“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韩信要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其无法在对汉军形成威胁。所以韩信不但要胜而且要速胜。
     五:侧翼的威胁
    韩信要主动东进进攻赵国,但是却面临北方的牵制和威胁,虽然韩信击败代军,杀主将夏说。但是赵别将戚将军依然守邬城,从侧面威胁韩信,韩信东进,很容易受到夹击。
  
     韩信面临种种威胁,首先解决第五条威胁,史记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
     解决侧翼的威胁后,韩信立刻挥兵东进,此时他以胸有成竹,关键之处在于助手张耳。。。。。。
                  
                           三:陈余——成就名将的“法罗”
     陈余大梁人,少时父事张耳,两人刎颈之交。后来陈胜起义,跟随陈胜,和张耳在北方开辟战线,共立赵王。后来因为巨鹿之战结怨,竟成仇家。项羽分封天下,因为陈余未随入关,以至封张耳常山王,而封陈余南皮旁三县为侯。陈余借田荣之卒,发南皮之士,偷袭张耳,一战而败张耳。张耳逃奔刘邦,陈余迎立赵王歇,派属下夏说守代地,自己亲自辅助赵王。
     陈余听说韩信和张耳攻赵,立刻派夏说南下牵制韩信,自己聚兵井陉。但是韩信首先攻破夏说,命曹参围其赵别将戚将军,解决侧翼威胁后,东进进攻井陉。
     陈余此时号称兵力20万,注意是号称20万,不知道历代研究者老是忽略此点,以为韩信3万破20万。按当时惯例号称20万最多10万兵力。从陈余话中认为韩信只有数千,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的意思,估计陈余连10万都勉强。陈余巨鹿战后把兵权给了张耳,后来借兵击败张耳,又经历彭城之败,兵力确实不多。也就是韩信兵力要远少于陈余,但是差距并没有这么大。陈余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士兵为新兵组织纪律战斗力都不足,很多研究者把陈余之军说成精兵,不知道有何根据,陈余之军大多也是新招之兵,才勉强凑10万余,后来因为大营被夺就全军崩溃,“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余和韩信一样有新兵之苦!
    但是陈余却不是韩信那样高明的军事家,懂得扬长避短,自称儒者,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凭借自己兵力上的优势骄傲自大,为自己埋下兵败身死之获!
    面对优势局面,陈余谋士广武君李左车献计:“。。。。。。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这个计策无益毒辣有效,如果以此计而行之,就算不大胜易不会战败,而拖延下去,只会对自己有利。但是陈余是宋襄公似的只知道仁义而不知审时度势。选择最愚蠢的战术,全军在平野和韩信决战,而且怕韩信逃跑不见韩信全军前来不肯出战。
    从上面看出,陈余有好的计策不用;有好的地势不依,偏偏用了最失败的时间最失败的地点和最不应该打的敌人打了一场最失败的战争,而且妄想一战成名全歼汉军。他却不知道韩信早已作好完全之备。。。。。。
                          
                          四:韩信作战计划胜利关键探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关键出来了,很多后世研究者都把此段忽略,偏偏这点才是韩信的制胜之道。优势的将领是不把胜利寄托在对方的愚蠢上的(实际上大多名将都是成就于对方的愚蠢)。韩信是名将中的名将,自然不会把胜利寄托在陈余的愚蠢,他早以掌握局势。李左车的计策应该是军事机密,想陈余也不会四处宣传自己的“义举”。但是韩信立刻就知道“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这句话可以理解韩信派人探地形,发现没有奇兵断自己后路,才敢进攻。我们如果联系下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这可以证明韩信是早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才会在追击的时候发此令。
    这里就有疑问了,韩信何以知道的如此清楚?把这个搞清楚,胜利的关键就得出一半了。这时我们重要的人物出场:陈余刎颈之交张耳。
    井陉之战的胜利,很多人把他完全归功于韩信,虽然韩信的谋划布局成就此战无疑为最大功臣,但是张耳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张耳的儿子张敖名列汉初18功臣,当时张耳已死无疑是继承其父功劳,而张耳几乎除井陉之战外没有参与各个战争,想必此战功劳不小,是此战的关键人物。
    张耳和陈余曾经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后来才闹翻,但是人脉不会一下俱断,想必赵军中必有其高级将领被张耳策反或则本就是张耳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战出击,有高级间谍通风报信加上里应外合,使韩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从容布局!
     知道陈余的计划和用心后,韩信对症下药,布置一个完美的陷阱等着陈余跳下去。第一步韩信派两千轻骑持赤帜,埋伏在山道中,韩信授予锦囊:明天作战的时候,我诱敌撤退,赵军肯定空壁追我,你们快速冲到大营拔掉赵帜还上汉赤帜。这里我们可以推测:韩信为何这么肯定赵大营空壁?是早就清楚赵军的布置还是深信自己的诱敌政策可以让赵军全部追击?我想以韩信的名将风格必然不会把胜利寄托对方的愚蠢上,而陈余出战连大营都不顾亦觉得过分愚蠢。我以为是韩信早有安排,或则大营中有其内应,奇兵到赵营后,立即里应外合。
     第二天,韩信胸有成竹的告诉手下:“今日破赵会食!”属下不知道其奥妙,半信半疑,详应曰:“诺。”。韩信和张耳带士兵亲自诱敌(知道陈余要一战而击溃之,非自己亲自出面不可)。而派万余人至水东岸背水而阵,背水成阵可以保护自己的后翼和侧翼不受攻击,全力正面抵抗敌军的进攻,而且使对方的军队无法展开,优势数量无用武之地。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新兵军心不齐,而背水则无法逃跑,惟有奋力做战,才可死里求生,这样极大的激励士气。背水之战让人想起不久前项羽的巨鹿之战,同样是军心不齐,而破釜沉舟。都是属于“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不过项羽是激发求战欲主动进攻,而韩信则是激发士气拖住敌人。韩信早年曾经投靠项梁为兵,项梁死后归属项羽,项羽提拔为郎中,作为近臣,随在项羽左右。韩信在霸上亡楚归汉,按行踪应该参加了巨鹿之战!想必其破釜沉舟的效用使韩信身有体会,韩信把他拿来活学活用可见高明;而另一个也经历巨鹿之战的陈余见此却没有任何警觉,以为韩信不会用兵而轻视之,如此无长进乎,亦让人感叹!
     待赵军出战后,韩信先是佯作迎敌,后主动撤退,把旗鼓丢在地上,退之背水阵中。赵军一面抢旗鼓,一面进攻背水阵,而汉军无路可退,死战当场。而韩信的两千骑兵迂回到赵军大营,拔赵旗帜,换上汉军赤色旗帜。
     赵军一时击败不了汉军就想回营(可见素质之差,没有老兵的坚韧性,全凭一时之气作战,典型的没有训练的新兵),此时发现大营的旗帜变成汉军旗帜,立刻军心崩溃,四处逃散,主将连杀数人都无法维持纪律,汉军趁机反攻一举破汉军,接着追杀陈余残军,张苍追杀陈余于汦水上,汉军又擒拿赵王歇,赵国被韩信一举平定。
     此战让人想起后世的淝水之战,秦军退兵的时候因为军中高级间谍高喊战败,而军中各个势力早想搞垮符坚,带兵逃跑,而不知道情况指挥又混乱的士兵四处逃散,全军崩溃!而此战有不少相识之处,赵军也是在退后的时候全军崩溃,不知道是不是韩信的间谍起了混乱军心的作用?或则骑兵从大营杀来高喊赵军被围了,使军心混乱而崩溃?由于史料没有记载而无从考证了。
               
                后记:拨开云雾见真谛
      井陉之战作为用名的以少胜多之战,被后世研究者无限的拔高,使之神化!而关键的制胜之道却往往被忽视。后人往往纠缠于“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或者是探讨背水之战的神奇!
      战后,诸将迷惑不解,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韩信的解释无疑说出了此战的一个关键,但是远远不是全部,以至后人研究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此战关键之处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作为掌握孙子精髓的韩信无疑很好的继承了这种兵权谋,把它和巧妙的战术配合在一起构成完美战役。  
      军事的布局不在于你有多么完美的战术设计,有多么精妙的奇思异想。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战术的节奏,把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它,而不至于一步错,满盘输!而韩信运用高级间谍巧妙背水破敌殊成绝响,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背水之阵有多奥妙,在于韩信知道敌军实际的情况,对症下药!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韩信的奇兵正兵配合的如何神奇如何“哲学”,在于韩信有把握取得敌军大营,故做疑云!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也在于不但一方面有了“汉尼拔”,另一方面还有了一个“法罗”。
       后世无数风流志士不解井陉之战之真谛,而竞相模仿欲以一举成名,结果战败身死,声名倒地!徒为后世者笑,戒之戒之!!!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9:3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2 11: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后来受那些腐儒还有玩“玄学”的影响,越来越没劲了
  特别是兵书,先秦的看着多好,后来的就是故弄玄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3 1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李世民那些靠奇谋?不是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26 10: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倒行逆施于2004-11-26, 9:52:59发表

QUOTE:
原帖由斜出正入于2004-11-21, 21:43:09发表

其实韩信没打多少硬仗,都是趁项羽忙着揍这个揍那个的时候躲一边拼命扩张,当然战略上是正确的,结果也是成功的。

名将的标准绝非是以打硬仗的数量为标准,行军打仗光靠猛不行,要论打猛仗,韩信在项羽面前只能是孙子,可项羽还是栽在他韩某人手下?一旦到了战场就不能把平日里的仁义道德挂在嘴上,诡计也好~反间计也行~就是不能像陈余那样的行仁义之师,明知硬打拼不过项羽,还得不趁其手忙脚乱石攻击他,难道坐以待毙吗?殊不知兵法所云"乘劳"乎?  

是啊,战场上是不能讲仁义的。

不过韩信的运气为什么这么好,别人老是轻视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2-14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这些就是奇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2-16 21: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herowudi于2004-12-16, 16:21:17发表



     话不能这么讲吧!什么叫硬仗,像项籍那样不顾士兵死活,紧凭匹夫之勇,一味的叫人向前冲大家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那样的在你眼中才叫硬仗吧,想必本人喜欢项籍勇夫,推崇其破釜沉舟的气概吧!破釜沉舟和背水之战从字面意义上来将相差无几;但从主帅运用来讲,一个是奇计,一个是逞勇而已.就项籍那人,冲锋陷阵还可以,论计策,还是算了!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能成什么大事."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知道项籍有没有看过兵书,不过我承认那匹夫确实很勇猛.如果说淮阴侯不是名将,讲他运气好,条件充分,我退一万步,就算是那样,也要有本事看到自己运气好,充分运用现有条件才能出色的完成啊!用间,布阵,激发斗志,敌人愚蠢,组织安排,这些就算是全部准备的超级充分,但有几个人能把这些糅合起来漂亮的完成一战呢?充分利用条件,各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你怎么不讲韩信有先见之明.这些东西分明是现代战争的要求.我们换位一下,要是巨鹿叫韩去带兵,你认为他会破釜沉舟么?而叫项去井陉,你认为出了叫人死冲还有别的什么没?
    喜欢谁讨厌谁是个人喜好,不能强加于人,无过;但不懂却胡说八道就是你的无知了。

项羽破釜沉舟就是不顾士兵死活,紧凭匹夫之勇,让人送死?
  韩信背水一战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阁下还是再好好分析一下史书吧!不要被传统观念蒙蔽。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2 11: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