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嘉禾吏民田家莂》的亩租额及剥削率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嘉禾吏民田家莂》的亩租额及剥削率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1
发表于 2014-2-9 13: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嘉禾吏民田家莂》的亩租额及剥削率
节录自蒋福亚先生的《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第一章第一节。
四、《嘉禾吏民田家莂》的亩租额及剥削率
在《吏民田家莂》中,吏民佃种的土地,有“二年常限”田、“余力田”、“火种田”和“余力火种田”四种。这四种名称的出现,应有其不同涵义。身份不同,土地名称不同,同一年中,亩租额也不同,有关土地名称的含义,后面再说。这里只谈亩租额。
嘉禾四年,男子、大女、男、县吏、郡吏、军吏、县卒、郡卒和州卒在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其中定收田的亩租额是米1.2斛、布2尺、70钱,旱田免缴米,但亩缴布0.66尺,37钱。佃种火种田,熟田亩缴米0.456斛、布2尺、钱70,旱田免缴米,亩缴布0.66尺,钱37钱。佃种余力田后,其中定收田亩缴米0.456斛、布2尺、钱70,旱田免缴米,也需亩缴布0.66尺,37钱。佃种余力火种田后,其中定收田亩缴米0.456斛、布2尺、70钱;旱田免缴米,亩缴布0.66尺,37钱。总起来看,在亩租额上和余力田没有什么区别,但其中定收田除亩缴0.456斛租米外,还得在租米的总额上“斛加五升”,如前引4·587简便是如此。州吏、复民和士佃种土地后,均享有优惠。州吏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其中定收田亩租米0.586斛,布2尺,70钱,旱田和余力田的亩租额与男子、大女们一样。士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其中定收田享有“依书不收钱布”的优惠。整理组指出,“书”“应是国家颁布的法令”,实际上他们连租米也不必缴。旱田免除缴米外,也得亩缴布0.66尺,37钱。士只出现在嘉禾四年,只有9枚简,未见他们佃种余力田、火种田及余力火种田,故这类名称土地的亩租额如何,难以置言。复民的木简只有13枚,大都集中在己酉丘,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其中定收田亩缴米0.586斛,布2尺,70钱,和州吏一样。但4·43、4·45、4·50简的复民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均有5亩定收田,按亩租额计算,应只缴2.93斛,但实际上都缴了“三斛七升六合”。整理组指出:“可能是按照‘斛加五升’的标准计算的”。我们认为这个诠释和推测值得重视。旱田的亩租额和男子、大女同。未见复民佃种余力田,有关这一名称土地的亩租额不清楚。
和嘉禾四年相比,嘉禾五年的亩租额有较大的变化。第一,男子、大女、男、县吏、郡吏、军吏、县卒、郡卒和州卒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其中定收田的租米和布维持嘉禾四年的标准,钱则由70上升到80。第二,佃种余力田后,其中定收田的租米由0.456斛下降为0.4斛,布维持嘉禾四年的标准。钱也由70上升为80。第三,无论二年常限田和余力田,其中旱田一律免收米、布和钱。第四,州吏的情况相当特殊,如果说嘉禾四年有关州吏佃种二年常限田后只见到一种亩租额的话(按:实际并非如此,详见第三节),嘉禾五年定收田却有米0.586斛(5·433、5·702、5·733、5·791、5·924简等)、0.585斛(5·665、5·676等简)、0.583斛(5·1037简)及1.2斛(5·38、5·39、5·533等简)等多种,也有0.585斛和1.2斛两种亩租额合在一起的(5.705简)。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将在后文中讨论,这里就不占篇幅了。至于州吏定收田的布、钱,则和男子没有什么区别,旱田也免缴米、布钱。嘉禾五年《吏民田家莂》未见火种田和余力火种田,也未见复民和士,因此他们的亩租额如何,难以置言。为了较清晰地了解这两年中各种身份、各类名称土地亩租额的变化,现将其列表如下:
当基本清楚了《吏民田家莂》中的亩租额以后,就可以考虑其剥削率了。这必须和当时亩产相结合考察,才能得到一个大致的概念。此时长沙亩产资料极端缺乏,各地区、各种作物及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特别是直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对亩产的影响相当大。笔者只找到时间与地域大致相近,又同样是种水稻的两条资料及《竹简》中与亩产相关的资料以供参考。
其一,《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载:
锺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馀亩。临熟,县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县长闻之,召民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曰:“……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民惭惧,率妻子舂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①
钟离牧种稻二十余亩,得米六十斛,平均亩产不到3斛。钟离牧出身官宦人家,少小便知名当地,否则县长不会闻讯而起,主动为其抱不平,甚至要处死那位县民。可以肯定,其生产条件相当优越。永兴,即今浙江萧山一带,时属会稽郡,是江东地区水利条件较好、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估计临湘还达不到这里的水平。
其二,曹魏正始四年(243),邓艾受命筹措两淮军屯,他以为两淮土地肥沃,种稻缺的只是水,若“水丰,常收三倍于西”,②为此在两淮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文中之“西”,指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两汉时,中原一带采用锄耕缦种法,亩产在1—2石之间,平均1.5石。③曹魏两淮屯田采用的是火耕水耨的方式,比锄耕缦种法原始。仲长统曾说过:“今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④那么此时平均亩产大约在3石上下。两淮土良水饶,兵士一般为壮劳力,此时曹我也有相当财力支持开垦军屯,初行时,生产时间也有保证,估计平均产量接近4.5石还是可能的。不过这是原粮,汉唐之间,稻粟的出米率大体在60%左右,是十分粗糙的米,为下层人民的食粮。4.5石,出米2.7石,和上引《钟离牧传》所述接近。
临湘出租的土地,都是零星分散的土地,有些还是田边地角,这样的土地要达到良田的水平,恐怕不太容易。种植水稻,关键在于水和水利工程。长沙号称湘水之奥,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正常年景降水相当丰沛。按常理而论,这里的“水”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水利工程较为理想,当是水稻生产得天独厚的所在。可惜,此时长沙水利工程如何,史文缺载,而其时气候异常,水旱失调,干旱连绵不绝,却在《竹简(三)》的一些简牍中得到了隐隐约约的反映。
-------------------------------------------
①《三国志·吴书》卷十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92页。
②《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5页。
③参见宁可:《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2页。
④《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56页。
在《竹简(三)》中,有数十枚申请围湖造田的简牍,申请的理由是许多沼泽水泊日渐干涸,话费成千上万人工,才可恳辟为田,其中“枯兼两年”的有简三7016、7083、7198、7208和7227五枚;“枯兼三年”的有简三6915、7144、7215和7240四枚;“枯兼五年”的有简三6383、7010和7239三枚;“枯兼七年”的有简三7212一枚;“枯兼十年”的有简三6320、7232两枚;“枯兼十五年”的有简三6948、7207两枚;“枯兼廿年”的有简三7225和7238两枚;“枯兼廿三年”的有简三6581一枚;“枯兼卅六年”的有简三7235一枚。尽管这些简牍没有确切的纪年,但断言其产生在嘉禾六年以前肯定不会犯多大的错误。它们至少反映了嘉禾六年以前,长沙旱魅横行的状况。“枯兼廿年”和“枯兼卅六年”,那是要上推到东汉建安年间了。此类状况在《嘉禾吏民田家莂》中也有明显的反映,那就是可以减免地租的田被叫做“旱田”和“旱田亩”,或这些土地“旱”、“旱不收”、“旱败不收”、“悉旱”,而不见“涝”、“淹”之类的词汇。粗略统计,嘉禾四年,二年常限田中有78.29%“旱败不收”,嘉禾五年收成稍好一些,旱田也高达43.33%,这与两年都遇到旱灾固然有关,旱败不收的比例这样高,即便平常年景要达到“水丰”的标准,看来也相当困难。《吏民田家莂》中吏民的生产条件,要达到钟离牧的水平,看来不大可能,能与曹魏两淮屯田比肩,已是很不容易。直白一点,祈求这里的平均亩产达到米3斛或2.7斛的可能性不大。《竹简(一)》中有几枚简牍间接涉及这里的亩产,或者说多多少少与这里的亩产有关,现引录如下:
右二年佃卒田三顷六十亩亩收限米二斛合□□(简一1534)
领二年邮卒田六顷五十亩亩收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米一千三百斛(简一1635)
领二年佃(?)卒(?)卫士田七十五亩亩收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米一百五十斛(简一1669)
□□□□等限米入不满限亩课问府等事
十月□九日□□(简一59)
简一59中的“府”,指的是长沙府,“限亩”指封建政府控制的劳动力如上引3简中的“佃卒”“邮卒”或“卫士”等耕种的田地,“限米”是这些劳动者的产品。这三简表明,限米也是按亩积征收,标准是每亩米2斛,比《吏民田家莂》中二年常限田的地租高得多。简一59的内容表明,这是一角临湘县向长沙府请示的公文,“限米入不满限亩”,即耕种者已将其产品全数上缴,但尚不足每亩2斛,该怎么办?需要注意,这是临湘请示长沙府的公文,它所代表的并不是某个限田上的劳动者,而是临湘县限田亩产的一般状况,它反映出限田的平均亩产要达到2斛在该年相当困难。但是封建政府既然规定限田亩征米2斛,按常理而言,生产者应该是能生产出来的,否则这个规定将成空中楼阁,对封建政府毫无好处,这类制度就无法落实。简一59中的“限米入不满限亩”应是灾年下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上述情况是比永兴和淮南军屯更有参考价值的一个数据,鉴此,我们估计临湘此时的平均亩产大概是在2-2.7斛米之间,二年常限田中定收田的亩租额是米1.2斛、布2尺、70钱,嘉禾四年官府规定的折纳标准是1斗米可折2尺布、160钱,按此标准,全部折成米,是1.35斛略差一点,剥削率超过50%,和“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已无多大的区别。这就证明,吴国是采用地主配置其土地的方式来配置这些国有土地的。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4-2-20 00:21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2 09: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02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