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蜀汉第二号人物李严为何如此愚蠢和无知?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9-3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3, 15:52:34发表
——从荀彧的死因联想到
李严(后改名李平),蜀汉帝国皇帝刘备的两个临终托孤人物之一,按照刘备的安排,其时李严的地位是仅次于诸葛亮,而实际上是蜀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
——《三国志李严传》:章武二年,先主徵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但是,这两个蜀汉的顶级人物,却一直相互争斗。直到建兴九年,诸葛亮率大军进行第四次北伐,而安排李严负责催督粮草的工作。
结果,由于连降大雨,导致从后方前运粮草遇到了很大困难,李严只好派人通知正在祁山一带与魏军相持不下的诸葛亮尽快撤军。

一、        李严被废的经过
——《三国志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这段记载,大体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李平(此时李严已经改名李平)是第四次北伐负责后方督运粮草的人员;
2、        由于遇到连降大雨,造成从汉中到祁山千里运输线(注意多是山路,很容易因大雨发生滑坡、泥石流,导致道路被冲毁)交通不便,笨重的运输车辆难以通行,诸葛亮大军在前线的补给因此难以保证;
3、        李平得到下面的报告,于是派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去向诸葛亮报告这种情况,并希望诸葛亮尽快撤军;
4、        诸葛亮知道粮草运送不上来,决定尽快撤军。
5、        李平在得知诸葛亮大军撤回后,却认为:军粮还很充足,为何就撤军呢?以此打算推卸自己督运粮草不力的责任,同时想证明是诸葛亮自己不能推进而撤军;
6、        接着,李平又向后主上表说是:大军假装后退,以引诱敌人追击再进行打击。
7、        结果,诸葛亮率军返回之后,出示了李平在这次事件前后的亲笔手书信函,证明是李平在搞鬼;
8、        李平面对铁证,无言以对,只好认罪受罚。
结果,在两个蜀汉托孤大臣的政治斗争中,李严终于被彻底打败,落得个“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的下场,从此退出了蜀汉的政治舞台。

二、        李严被废的罪名
从《三国志李严传》的记载看,诸葛亮废李严的罪名主要是:
1、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不忧国忧民。
2、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不听调遣,还依仗兵权要官要地盘。
3、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以调兵北上为筹码,要求开府辟召,虽然诸葛亮没同意,但是依然以任命李严之子都督江州来平衡。
4、        诸葛亮公文上尚书中还有给李严的一个罪名: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在阴谋败露之后,打算逃回江阳。

三、        李严的愚蠢和无知
从以上罪名看,竟然基本都是有关政治斗争的,而根本没有关于第四次北伐督运粮草不力的问题。因此,李严这个刘备亲自挑选的托孤之人,竟然是如此的愚蠢和无知:
1、由于天灾(大雨),导致的粮草运输不上去,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正常的问题。从汉中到祁山前线,不仅道路遥远(千里之遥),更要经过武都地区的险山恶谷,加之这一带并不是人烟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道路稀少、狭窄,一旦遭遇连续大雨,是很容易道路不通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军粮运送不上去,责任也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对面的魏军也遭遇到了同样的运输不继的问题呢。
2、诸葛亮大军在祁山一线已经与魏军形成相持局面(在五月),双方均没有能力打破这种相持,这发生在军粮不继问题之前。因此,并不是因为李严督运粮草不及才导致的诸葛亮不能取得胜利。
因此,李严的后勤问题,也不是导致整个战役不能取胜的大问题。
3、即使李严想推卸这一点责任,却犯了更大的错误:他竟然把这些粮草不能及时运送的情况写成白纸黑字的文书送给诸葛亮,反过来却说诸葛亮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自己要撤军。这不是白痴是什么呢?难道李严在后来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不久前写给诸葛亮的信函了吗?
试问,这样的错误,即使普通人也不会如此弱智吧?何况是刘备亲自挑选的、蜀汉第二号人物、老谋深算的李严、李大人呢?

大家对诸葛亮一直是崇拜得很,因此,一看到诸葛亮理直气壮地拿出李严的亲笔书函,李严就此认罪低头,无不拍手称快!不过,希望在这同时,也仔细想一想,李严会如此愚蠢和无知吗?

四、联想到荀彧的问题
——《三国志荀彧传》: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献帝春秋》曰:董承之诛,伏后与父完书,言司空杀董承,帝方为报怨。完得书以示彧,彧恶之,久隐而不言。完以示妻弟樊普,普封以呈太祖,太祖阴为之备。彧后恐事觉,欲自发之,因求使至鄴,劝太祖以女配帝。太祖曰:“今朝廷有伏后,吾女何得以配上,吾以微功见录,位为宰相,岂复赖女宠乎!”彧曰:“伏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太祖曰:“卿昔何不道之?”彧阳惊曰:“昔已尝为公言也。”太祖曰:“此岂小事而吾忘之!”彧又惊曰:“诚未语公邪!昔公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恐增内顾之念,故不言尔。”太祖曰:“官渡事后何以不言?”彧无对,谢阙而已。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议,彧意不同,欲言之於太祖。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彧留请间。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彧卒於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

从《献帝春秋》的记载看:荀彧的死不仅是因为其阻止曹操进爵魏公,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对伏后以及其父伏完传递汉献帝对曹操斩杀董承等叛臣不满的书信。
做为曹操的头号谋臣,面对这种局面,确实是两难选择,忠于曹操,则将背叛汉帝,忠于汉帝则必然导致曹操的不满。荀彧最终还是选择了忠于汉帝。
不过,裴松之在注引了这段《献帝春秋》的记载后,又进行了否定的批判:
——臣松之案《献帝春秋》云彧欲发伏后事而求使至鄴,而方诬太祖云“昔已尝言”。言既无徵,回讬以官渡之虞,俯仰之间,辞情顿屈,虽在庸人,犹不至此,何以玷累贤哲哉!凡诸云云,皆出自鄙俚,可谓以吾侪之言而厚诬君子者矣。袁暐虚罔之类,此最为甚也。
裴松之之所以否定《献帝春秋》的这段记载,其主要依据就是:即使是庸人,也不会如此愚蠢吧? 但是,我们要问:裴松之以为荀彧不会这么笨,那么李严就会如此愚蠢吗?因此,我对这种李严为自己挖坑埋葬自己的记载感到怀疑。希望高人能有更好的答案。

此文前些日子有感而作,一直未发,看到吟兄文章,也来凑个热闹吧.

这篇文章是仓促写成的?感觉很多问题都没有铺开啊。

其时李严的地位是仅次于诸葛亮,而实际上是蜀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
那么我想听听燕京先生的意见,刘备死后,蜀汉第一号人物是谁?第三号人物是谁?根据分别是什么?

这两个蜀汉的顶级人物,却一直相互争斗

那么请问,建兴元年到建兴四年,诸葛亮和李严的“争斗”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记载?


从目前的各种三国资料看来,我还从来不认为历史上蜀汉的李严是“愚蠢和无知”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9-3 18: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9-03, 18:13:02发表
蓝兄:你引用的太多了吧?代表几个字符就可以的啦。
这种政治斗争问题,我可不敢搞什么深入地。只是有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的观点,是否兄有所误解?我本意就是说:李严不可能如此愚蠢,先留个书面证据给诸葛亮,再来反咬?
我之所以认为李严应当是第二号人物,是因为刘备的临终安排。因为到永安接受临终安排的只有此二人。
其他政治斗争问题,希望看到老兄的大作。请教,老兄的大作都发在何处,怎么很少见到?是否在专业刊物上?

没办法,因为网吧电脑性能太差,逐段引用时间耗费太多,目前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有太多费用用于上网的.

我一直就认为李严是很有心计的人,无论是建安年间的成绩,还是最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问题上.李严很多地方都体现出其精明的一面----------至于李严后来被诸葛亮击倒,我倒不认为那是李严不够精明,而是李严对诸葛亮的谨慎认识不足.

不过,详细讨论我暂时不说,因为我打算看看其他人有什么样的观点.


按燕京先生的意思,你是排诸葛亮是蜀汉第一号人物,李严第二了?如果是这观点,那么我暂且不在这方面发表其他意见.


我写的东西通常放在别人的电脑里,因为我没钱买电脑.比如说上次提到那篇中护军的文章就是如此,结果现在文章放在谁的电脑里面都不记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9-4 15: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9-04, 14:25:50发表
像朱熹这种言行不一的古人也不见得高尚。
我就再用现代的个人心理去推测古人行为一次:
李丰从江州都督调任丞相府参军显然是降职了,如果不是因为李严连坐我找不出其它正当的理由。李丰离开江州也就意味着他的兵权被解除,入相府则被就近监视。对李严来讲李丰成为人质,李严为保全其子就不可能乱说话,他不服气也得服气。

《三国志—李严传》: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如果从《三国志》来看,李丰是江州都督的督军,从督军变成丞相府参军,不见得就是贬职。

至于江州兵权就不用说了,李严当年要求割五郡设巴州自任巴州刺史,可以说是威胁中央领导————说得不客气一点,除非是政治低能,否则怎么会让政敌李严或李严的嫡系继续掌握江州兵权?

诸葛亮连李严都没杀呢。要真怕李严多嘴,那么只要暗中干掉李严或者直接软禁李严就可以了。他还需要沦落到利用李丰来要挟李严?

如果诸葛亮还怕别人多嘴,那么诸葛亮怎么不把廖立的妻子儿女留在成都作为人质?

何况李丰后来官至朱提太守,朱提离成都多远?太守是什么级别的职务?这也叫“人质”?、“降职”、“监视”?


要说到汉末三国时期权臣处理失败的政敌,几乎都免不了要大开屠刀,甚至要对政敌施展灭族的“优待”:董卓、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孙峻、孙綝……

相对以上这几位权臣,诸葛亮还不是很宽厚吗?

难不成要诸葛亮把李丰捧到蜀汉第一号人物的位置上把诸葛亮给取代了,你肃杀节度使才认为诸葛亮是宽厚?  

马超将军说得不错:后人总以现代的个人心理去推测古人之行为,不荒谬就怪了————在这点上,肃杀节度使总是那么可爱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9-5 01: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9-04, 22:16:48发表
李丰是中郎参军兼江州都督督军。丞相府参军低于一千石。由参军转到丞相府参军估计是平级调动,李丰失去了中郎和江州都督督军这两个职务。江州都督督军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所以无法推测其官职高低。
中郎比六百石。李丰这次调动由至少失去了比六百石,这是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李严是光禄勋。光禄勋下设中郎将,李丰的中郎也有可能指的是光禄勋下辖的中郎将。中郎将比二千石。
无论是第一种可能还是第二种可能李丰的官职都降低了。
太守是二千石的官,李丰后来官至朱提太守那是后来的事到底是哪年哪月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我无法结合当时蜀汉的政治环境去分析。
不需要要诸葛亮把李丰捧到蜀汉第一号人物的位置上把诸葛亮给取代,只需要平级调动就是宽厚。可惜诸葛亮没做到。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李丰威胁李严?很简单,他喜欢用这种方式。每个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政治手腕,政治斗争不只有杀戮一种形式,也是多元化的。

唉呀呀,肃杀节度使想扯官制来着?真是可爱啊。

李丰只是江州都督督军,李严被废事件后李丰以丞相府的中郎、参军身份在诸葛亮的丞相府中办公。————李严自己没有开府,如果不是丞相府幕僚,李丰怎么会身负中郎、参军的身份?

诸葛亮又不是脑子有病,既然把李丰安置在府中,还讲得清清楚楚以什么职务居府,自然就是给予相应的幕僚职务————你什么时候见过汉末三国各个权臣把府外人员安置在府中又不给予相应职务的个案??


至于中郎将,你就别开玩笑了。李严由中都护转为前将军,后来迁为骠骑将军。其间根本没有“光禄勋如故”一类的记载,你凭什么说李严到了建兴九年还是光禄勋?

何况光禄勋属下的中郎将担任者又不是没有记载:五官中郎将是五梁;左中郎将是秦宓、杜琼;右中郎将是宗预。你什么时候见到李丰担任光禄勋属下的中郎将了??


要说到参军,马谡、蒋琬、费祎、张裔、王平都有担任参军,以上诸人是被诸葛亮器重时担任参军的,你以为参军是个很差的职务吗?

李丰失去江州都督督军的身份,换回来的是丞相府的中郎、参军。这已经不是“平级”可以形容了。诸葛亮对待李丰是不是宽厚,这你都否认?

综观李严事件的处理,李丰不仅命没有丢,也没有被废,还换回两份丞相府职————如此对待李丰还不算宽厚?董卓、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孙峻、孙綝……以上哪位权臣能象诸葛亮这样对待自己政敌的儿子?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李丰威胁李严?很简单,他喜欢用这种方式。”————嘿嘿?喜欢用这种方式?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其他处理对象(比如廖立)的妻儿老小留在成都当人质,借以威胁他们不让他们多口?你怎么解释?明明是你自己说“(诸葛亮)喜欢用这种方式”的啊。————这么自相矛盾的思维都能跳出来,肃杀节度使的思维真的是“很简单”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9-5 03: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9-05, 2:11:54发表
光禄勋是外朝官,中都护、前将军、骠骑将军是军官二者不在一个系统,李严升骠骑将军与保留光禄勋并不冲突。
光禄勋下设中郎将: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东汉末还有东、北、西、南中郎将。
李丰问题不讨论了,回正题吧。

汉末三国,将军一职已经由军职化向军号化过渡了,你连这都不知道吗?还拿中外官制来乱套?那么丞相是外朝官,军师将军是将军号。照你这么推理,章武、建兴年间的诸葛亮岂不是还是兼领军师将军了?

何况蜀汉光禄勋职能已经变化,早已失去宿卫的功能了。各中郎将怎么会由光禄勋来设定?董允担任虎贲中郎将,这个决定是光禄勋李严作出的?还是丞相诸葛亮作出的?

另外,李丰什么时候有担任过中郎将的记载?如果你连这都拿不出来,你列再多中郎将的证据都是没有用的。

正题?你前面不是说“李丰从江州都督调任丞相府参军显然是降职”吗?你前面不是说“对李严来讲李丰成为人质,李严为保全其子就不可能乱说话”吗?  我现在就一一给予批驳,这不是正题是什么?你以为别人都好象可爱的肃杀节度使那样喜欢猛扯?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9 17: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4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